第487章 丞相的火,點燃一千七百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487章 丞相的火,點燃一千七百年。

  聽到這話。

  洛詩瑤直接怔住了。

  好傢夥!這一瞬間,心裡無數羊駝飛奔,甚至以為李景霖在跟自己開玩笑。

  「當初,西方的傳教士為了讓傈僳族放棄對諸葛亮的崇拜,甚至說.」

  李景霖憋著笑,表情奇怪的開口了。

  「【上帝有兩位兒子,大兒子是孔明,二兒子叫耶穌,過去大兒子管事,現在家業是二兒子繼承】。」

  「??啊??」

  洛詩瑤狐疑的看了一眼李景霖。

  看李景霖不似開玩笑的樣子,旋即馬上便繃不住大笑。

  「噗,哈哈哈哈!」

  洛詩瑤被逗笑了。

  當然,也是有點氣笑的。

  【你什麼檔次啊?敢跟丞相攀親戚。】

  「真就這麼無恥?」

  「昂,不僅如此呢。」

  李景霖也沒好氣的撇了撇嘴,笑著開口道。

  「景頗族最崇拜的就是孔明,將其視作創世神,稱【孔明老爹】,當初傳教士為了傳教,不得不對景頗族說,【彌賽亞就是孔明轉世,信耶穌就是信孔明】。」

  「樂。」

  「哈哈哈!」

  「樂!」

  洛詩瑤笑了。

  抬起頭,看向李景霖,好奇的問道。

  「那後來呢?或者說現在呢?」

  「現在?那還用說嗎?」

  李景霖翻了個白眼。

  「那弟弟就是弟弟啊,還得是信哥哥。」

  「至於你說轉世.那既然一樣的,我幹嘛不去信孔明老爹呢?」

  「樂,根本繃不住一點。」

  洛詩瑤算是笑嘻了。

  也就是說,這西方的傳教士,除了來當顯眼包,貢獻一波歷史笑料外。

  毛用都沒有。

  仔細想想,也是。

  孔明來過了,留下了火,留下了知識,留下了技術,留下了美好的生活。

  你傳教士來,憑一張嘴就要人信?

  我信你個鬼。

  「武侯留下的寶藏,一直傳承了一千七百多年,華夏的文化,知識,通過武侯傳達給邊遠民族,守土之約,也持續了一千七百多年。」

  說到這裡,李景霖確實不由得感慨起來。

  也正是因為當年武侯的所作所為,才讓當年帶瑛無功而返,能在那黑暗的時代中,保留住自己的土地。

  不然,看帶瑛在全世界留下的爛攤子,就完全可以明白,若沒有武侯南征當年的所作所為.

  現在到底會是一種怎樣的形式。

  一句福澤子孫,絲毫不為過。

  「或許,不少人不知道,在1953年前後的時候,佤族人民便向京城寫信,在信中的最後一句,情真意切,卻又十足令人唏噓。」

  「【班老人民的心是永遠不變的,如不要班老也請回信。】」

  洛詩瑤沉默了。

  質樸的語言,就仿佛是一個受了委屈的孩子,在眼巴巴的看著母親一般。

  【如不要班老也請回信】

  到底是怎樣的一種委屈,忐忑,與不安,才會寫下這樣的話。

  「不止班老。」

  李景霖嘆口氣。

  「當初,佧佤十七王民族自決會,曾上《敬告祖國同胞書》。」

  「文如下。」

  「【我佧佤人民,雖屬滇南極邊夷族,未受華夏文化教育之薰陶,致語言文字殊類各異,但男勤耕耘,女重紡織,日作夜息,自力自食,則與漢大同而小異。】」

  「【阿祖阿公之源源相傳,守土有則,倘自我失之後世,相傳之繼,亦自我而不與之,上,難以見冥靈之阿祖阿公,更何顏於後世耶?】」

  李景霖一字一頓。


  慢慢的將故事講給洛詩瑤聽。

  語氣也變的沉重起來。

  「甚至,少數民族的同胞們,一如當年武侯那般,傳承著【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懷著同樣的心境,血書道」

  「【誓斷頭顱,不失守土之則,誓灑熱血,不作瑛殖之奴,雖剩一槍一彈,一婦一孺,身可碎,而心不可渝也!】」

  李景霖抬起頭。

  「沒錯,阿祖阿公,就是蜀漢丞相,武侯,諸葛亮」

  洛詩瑤震驚了。

  實在是很難形容這樣的震撼感。

  丞相之為,福澤後世。

  在一千七百多年前,丞相與當地人民約好了「守土之責」。

  這個誓言,被淳樸的少數民族人民們,謹記了一千七百多年。

  這跨越1700多年的諾言,未曾改變過。

  也正是在此。

  洛詩瑤更加明白了。

  為什麼明明丞相星落五丈原,卻依然能夠流芳百世了。

  那【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一句話,現在再回味起來,仿佛換了一種別致的情感。

  歷史不是只有勝利者的位置的。

  相比勝利者。

  武侯正如其字「孔明」一般,長明千年。

  李景霖這一席話,讓洛詩瑤陷入了長長的沉默。

  對於即將要做的一些事情,也有了更高度的看法。

  當然。

  也更感受到了一種沉重的責任感。

  對於民族文化。

  傳承,保留,記錄,溯源。

  這些都是滇南的瑰麗寶藏,亦是整個華夏文明的掌上明珠。

  「是的,咱們研究這些,傳承這些,記錄這些,從來都不是為了守舊。」

  「而是為了固本,更是為了,讓文化多姿多彩的少數民族兄弟姐們,也能在華夏文明的偉大復興中,一同崛起。」

  民俗學的重要性,在此時已經不言而喻。

  「所謂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在我看來,這意思就是.」

  「華夏走向世界,華夏文明的文化走向世界,這文化,不只是漢文化,也將要將少數民族同胞們的文化,推向世界。」

  「五十六個民族.一個都不能少。」

  洛詩瑤凝重的點了點頭。

  武侯的成就,到現在都在閃光。

  少數民族的同胞們,因為武侯的努力,也維繫著華夏民族的大家庭。

  那自己這一代的人,能辜負武侯嗎?

  顯然是不能的。

  繼往開來,除了繼往,更要開來。

  之所以這麼輕易的就去答應馬教授的請求,也正是因為如此。

  李景霖覺得,若是能將滇南這麼多的民族文化印象推向世界這實在是一個偉大的,富有歷史責任感的使命。

  而洛詩瑤呢?

  回想著進入滇南後的種種。

  又想起了少數民族同胞們臉上的那些笑臉。

  更是想到了大西南的建設,想起了對少數民族貧困地區的扶貧奇蹟.

  突然感覺。

  星落五丈原時,自丞相手中跌落的羽扇,颳起了一道風。

  吹過了一千七百年。

  吹動了一面紅色的旗幟。

  當初於滇南點燃的一把把火焰隨著風輕輕的跳動,似乎是在回應著千年前的丞相。

  曾經長明,以後也會長明。

  「看來,你今天晚上的感觸很深嘛。」

  洛詩瑤笑了笑。

  「當然深了。」

  聽出來了洛詩瑤語氣中,有點想要驅散內心複雜情緒的調侃。

  李景霖也同樣是釋然的一笑。

  無論是回想起今晚彝族同胞們煙盒舞給自己的讚嘆,還是回想起丞相故事時,總會感受到的震撼。


  仿佛已經融為一體。

  「一種.歷史的循環,生命的循環,火焰的傳承.開始在我腦海里跳動了。」

  「哦?看來你已經有想法了。」

  「當然有了。」

  李景霖此時已經不再想。

  我該如何利用「彝族月琴」等民族傳統樂器,去推廣民族文化了。

  而是換了另一種想法。

  不再局限於樂器,不再局限於曲式。

  更不再局限於任何古,今音樂元素。

  想表達的,是來源於這種文化傳承,生命傳承。

  多元一體。

  那麼,音樂,就更該多元一體。

  如果,只去強調民間調式,民俗風格,民間音樂。

  那只是形似,做不到神似。

  有了皮囊,卻未必能有靈魂。

  李景霖覺得,表達出靈魂才是最重要的,皮相,反而無所謂了。

  至此。

  創作思路徹底打開。

  一切創作思維,都開始圍繞在這種靈魂方向的表達之上。

  夜半。

  窮山村蓋起的小平房不遠處,這「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招待所中,李景霖翻開了五線譜。

  不敢說條件有多好,但絕對算不上差。

  但莫名的。

  李景霖此時的感覺,卻有一種來自於靈魂之上的滿足與幸福。

  這樣的精神,甚至折射到了物質之上,讓周圍這樸素的物質條件,在李景霖看來,卻充滿了亮閃閃的濾鏡。

  洛詩瑤沒有打擾李景霖,在一旁靜靜的看著。

  看著李景霖在五線譜上不斷寫出各種音符,節拍。

  而標註的樂器里。

  除了彝族的傳統樂器外。

  電吉他,西洋弦樂,也並不稀少。

  甚至標註了合成器與合成鼓點。

  並且,從表面看,就能清晰的看到這一層層鋪蓋而上的織體。

  和聲的環繞。

  如同是彼此往互,相互扶持,交替上升。

  圍繞,簇擁。

  一段大循環,又是一段的大循環。

  音符連線所形成的美妙波浪正構建成一道又一道的歷史浪花,奔騰在時間的場合之上。

  每一朵浪花如此相似。

  循環往復。

  僅僅只是看譜面,洛詩瑤就能一眼清晰。

  這歌曲不僅不「古」,甚至很潮。

  而且

  這波浪,高低起伏間,透露的僅是一種「生生不息」的綿延。

  如彝族對生命的敬重。

  亦如於歷史長流中涌動的華夏文化。

  小提琴留下了很多的痕跡。

  為了能夠更加明確的表達今天的內心,李景霖選擇了自己最為熟悉,最為了解的本命樂器。

  或許,還很可能去親自演奏。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