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8章 徹底敗了!
很快,多爾袞、多鐸、岳托一行人終於抵達了山脊。
隨即,這些旗主與固山額真紛紛向皇太極請罪,又言豪格可能的不幸遭遇。
皇太極的臉色陰晴不定。
他以綢巾掩面,時而輕咳,時而劇烈,內心的痛苦與身體的不適交織在一起。
多爾袞的目光在皇太極咳嗽之際,幾度閃爍。
他試探問道:「陛下,此役我軍損失慘重,已動搖根基,或許我們應當考慮撤兵,以保全剩餘的兵力。」
皇太極此刻的心情,猶如溺水之人抓住最後一根稻草。
他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了杏山之戰上。
由於距離遙遠,關於那裡的戰況信息比漢旗之戰更為模糊。
僅有零星的哨騎返回,報告稱二黃旗主阿山與白圖引正與杏山守軍激戰正酣。
尤其是對青牙軍輜重兵駐守的長嶺山,發起了猛烈的攻勢。
若此時撤兵,不僅意味著二黃旗的努力付諸東流,更讓豪格的犧牲變得毫無意義。
更糟糕的是,現在召回二黃旗的兵馬已為時過晚。
現在只能靜候佳音,期盼那邊傳來勝利的消息。
一旦攻占杏山,切斷明軍的後路,一舉將其殲滅。
即便大清為此付出慘重代價,也是值得的。
畢竟,明國精銳盡集於此,尤其是那令皇太極恨之入骨的青牙軍。
一旦將其徹底摧毀,明國將再無可用之兵。
察覺到皇帝沉默中的堅決,作為其心腹的英額爾岱自然挺身而出。
輕咳一聲後,英額岱開口道:「諸位旗主與固山大人,儘管我大清損失慘重,但此刻退兵絕非上策,至少,我們應靜待二黃旗的戰報。
「當前局勢,女兒河畔的明軍所受損失遠超我軍,他們已無力對我軍陣發起攻勢。
「而錦州傳來的情報也證實,儘管城內外明軍會合,但我軍成功擊殺了明國總兵牛苛與守達築!」
多鐸突然打斷:「但漢旗那邊已經沒了,明軍極有可能切斷錦州與苗柏堡的聯繫。」
英額爾岱胸有成竹地回應:「豫親王請放心,苗柏堡糧草充裕,即使明軍意圖切斷,也無礙大局。
「況且,我大清占據優勢,明軍避之不及,想要截斷,談何容易?」
多鐸聞言,輕哼一聲。
目光轉向自己的兄長,卻見多爾袞已陷入沉默。
見無人反對。
皇太極緩緩揮了揮手:「朕已決定,暫不退兵,靜候杏山的消息。」
……
時間往回撥些。
回到那決定性的黎明。
當女兒河北岸的烽煙四起,大戰的序幕。
長嶺山防線的青牙軍的輜重兵們,就見大興堡、青東堡、杏山堡等處飄起長長狼煙。
果然,不久,清國兵馬如潮水般湧來。
但他們抵達山下丘陵平原後,並未立即發起攻勢。
而是按兵不動,仿佛在等待什麼。
從卯時到辰時,再到巳時。
孫截散觀察到,二黃旗後方,又有黑壓壓的隊伍緩緩逼近。
那是步軍與雜役,押送著各種攻城器械,其中多為簡易木盾。
這些木盾,由粗略加工的樹木與木板拼湊而成。
顯然,從苗柏堡等地長途跋涉至此,大型器械不易搬運,只能用些簡陋器具。
透過千里鏡,孫截散審視著那些簡陋的攻山器械,心中冷笑。
與慎水河畔使用的防守陣地一樣。
長嶺山自山腰起布滿壕溝與陷阱,只留下十條通道。
想要將這些木盾推上山,無異於痴人說夢。
……
山腳下,白圖引凝視著眼前這座看似平庸、兩翼延綿的山嶺,眼底閃過一絲不屑。
他聲音洪亮,帶著質疑:「皇上是否有些小題大作?對付這麼一座不起眼的山嶺,竟要調動我二黃旗的攻擊?」
午時,太陽高懸。
白圖引的面容卻顯得陰沉,阿山也眉頭緊鎖。
二人目光如炬,怒視著那座山嶺。
火炮與火銃的轟鳴停歇下來。
山嶺上硝煙仍未散盡,就有一波外藩蒙古兵,狼狽不堪地從山上逃下。
與他們一同下來的,還有無數阿哈奴隸的哭喊與哀嚎。
外藩蒙古各部已輪番上陣,卻無一例外地在青牙軍防線前遭受重創。
……
正面強攻受阻,白圖引便調遣部分清兵繞行至山嶺東北,意圖沿河流攀登,從側翼突破。
然而,這一側同樣布滿重重障礙,矮牆與壕溝交織,山勢又極為險峻,兵力難以展開,攻勢受挫。
有人企圖繞至山後,但那裡峭壁如削,不少人在攀爬中不幸墜亡……
面對青牙軍輜重兵構建的堅固防線,二黃旗的滿蒙士兵心中湧現出深深的無力感。
然而,阿山與白圖引對他們的感受視而不見,久攻不下,怒火中燒.
他們不斷催促擂鼓,命令士兵前進。
在清軍嚴苛的軍紀下,一旦命令下達,就必須勇往直前.
中軍大鼓催促著,這些陷入絕境的滿蒙士兵在各級將領的鼓舞下,發出絕望的吼聲,朝著前方的矮牆.
尤其是那十條通道,如潮水般涌去。
通過千里鏡,山嶺主寨的寨牆上,孫截散將這一切盡收眼底。
他心中暗想,既然這些賊虜還不死心,就讓他們在這堅固的防線上,鮮血淋漓,血肉橫飛!
很快滿蒙人流覆蓋了整個山坡,尤其是在那十條通道附近,更是人山人海,木盾密布。
突然間,寂靜被打破。
「叭!」
一聲尖銳的哨響劃破長空,響徹山嶺。
火銃齊發,震耳欲聾。
在第一道矮牆之上,伴隨著濃烈的白煙升騰。
數百名滿蒙清兵和包衣跟役,身中彈丸,鮮血如霧般噴涌,慘叫著倒地翻滾。
隨即,第矮牆防線後的槍兵也紛紛投擲「萬人敵」。
又將滿蒙清兵炸得鬼哭狼嚎。
這其中還夾雜著如雨點般的石頭。
原來是長嶺山避難民夫們,因為參戰能夠獲得豐盛的食物、工錢,甚至軍功和首級。
所以這時,也在拼盡全力扔出石頭。
又將第一道矮牆壕溝前的滿蒙清兵砸得頭破血流,有時甚至直接將其砸死!
最後,火炮轟鳴聲震響開來。
在各通道口,百子銃等火炮發出震耳欲聾的巨響。
而架在通道上的粗糙木盾,如何抵擋得住霰彈的轟擊?
如暴雨般的鉛彈將各通道處的滿蒙清兵,打得死傷慘重,血肉橫飛。
當然,清兵數量太多,他們攻勢如潮,不顧一切地向前沖。
其中,一部分二黃旗滿蒙清兵展現出了驚人的戰力。
他們不畏死亡,從通道處強行突破,為後續的清兵開闢了道路。
看見這部分清兵的瘋狂湧入。
兩側的銃兵們從凹陷處發起側翼攻擊。
石塊和萬人敵如雨點般落下,試圖阻止敵人的前進。
也有長槍兵們開始近戰肉搏。
不過清兵數量太多,很快中軍號令響起。
立即,第一波矮牆後的士兵和民夫開始有序撤退,快速搬走火炮和萬人敵,只留下一堆堆的石塊。
攻取通道的勝利讓滿蒙清兵士氣大增,他們從各個通道湧入。
但很快發現,穿過第一道矮牆後,迎接他們的是一堵堵厚重的土牆。
這些土牆如同迷宮,迫使他們不得不左右迂迴,尋找下一個通道的入口。
當他們終於眼前豁然開朗,卻發現自己置身於一片開闊之地。
這片空地前後寬廣,左右延伸。
而前方又是一道熟悉的斜坡矮牆,矮牆前的壕溝深不見底,如同一道不可逾越的天塹。
滿蒙清兵的心再次沉了下去。
矮牆之後,青牙軍的銃兵數量明顯增多。
他們已經集結了前兩道矮牆後的所有銃兵,火力之強,足以讓任何人望而生畏。
更糟糕的是,矮牆各通道間,布滿了百子銃和佛郎機。
這些火器讓許多滿蒙清兵面如土色。
他們驚恐地呼喊著:「後退,快後退……」
但身後之人依然不顧一切地向前擠。
「射!」
立即,火炮的轟鳴!
隨著火炮的響聲,密集的火銃聲如爆豆般連綿不絕。
如雨點般傾瀉而下的萬人敵與石塊,將戰場直接變成了一片煉獄。
遭受打擊後,殘餘滿蒙清兵們開始無法抑制地嚎叫奔逃。
可這時,激昂的戰鼓聲響起,大批輜重營的槍兵如同凶神惡煞一般,從各通道口衝出。
長槍在手,殺氣騰騰!
午後,滿洲二黃真正精銳的巴牙喇兵終於行動。
戰鬥至此,局勢已不容他們有半分遲疑。
這座不起眼的山嶺,竟然展現出了令人咋舌的頑強。
苗柏堡出發的雄師,在這裡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抵抗,損失慘重。
放棄?那意味著之前的所有犧牲都將化為泡影。
這顆釘子,必須被拔除。
否則,他們的戰略將留下致命的缺口。
消息傳來,二黃旗的鐵蹄在別處所向無敵,戰果纍纍。
時至未時,大興堡、青東堡已相繼落入他們之手,被徹底清洗。
而五道嶺上,王宸霆的新軍,只能依靠險峻的山嶺,艱難地守衛著最後一道防線。
劉繼虎的部隊,起初還懷揣著挫敗攻城者的勇氣,從杏山堡出列布陣。
然而,隨著二黃旗鐵騎的到來。
他們被迫退回城中,除了固守城牆,不敢輕舉妄動。
更甚者,己方軍已攻入筆架山,控制了明軍的糧道。
同時,一股股軍隊正向著其他各個小屯堡進發,逐一占領。
如此輝煌的勝利,難道要在長嶺山這個小地方戛然而止?
白圖引與阿山,心中充滿了不甘。
明軍所有的退路已被封鎖,唯有長嶺山這一線。
因此,這座山嶺,必須被征服!
未時末刻。
白圖引與阿山面如死灰。
他們目睹了旗兵勇士們,對長嶺山發起了一波又一波的猛烈衝擊,卻只能一次次地目睹他們潰不成軍,狼狽逃回。
這些巴牙喇勇士,與之前的滿蒙清兵並無二致。
即便能夠逼近主寨的邊緣,也很快在青牙軍的猛烈反擊下退卻。
二黃旗兵的傷亡數字,他們甚至不敢去細數。
那是一個令人心驚膽戰的天文數字。
他們無法想像,當皇太極得知這場戰鬥的慘重損失時,那雷霆之怒將會如何席捲而來。
此刻,阿山低聲自語,幾乎是在自言自語:「或許,我們與皇上都錯了,根本就不應該來攻打這座長嶺山……」
就在山上,震耳欲聾的吶喊再次響起。
又一隊輜重營的槍兵從主寨的寨門中衝出,與巴牙喇兵展開激戰。
虎槍與破甲長錐槍的碰撞聲不絕於耳。
一個個戰士倒下,屍體在石牆外堆積如山。
「殺虜!」
不僅僅是士兵,就連山上的民夫,也紛紛拿起各種各樣的武器,加入戰鬥。
他們跟隨著輜兵營的勇士們,吶喊著向前衝去。
終於,攻山的二黃旗軍全線潰敗,他們再也無力再攻山。
這座只有三千餘人的小小山嶺,卻奪走了他們無數勇士的生命,讓人心寒。
他們承認,他們感到恐懼,他們開始逃命。
……
酉時,天邊最後一抹餘暉也漸漸消逝。
皇太極在宋家溝的營地中,焦慮如同秋日的落葉,層層疊疊,無盡無休。
終於,哨騎的塵土在視野中揚起,帶來了他期盼已久的消息。
然而,這消息卻如同冬日的寒風,瞬間凍結了他所有的情緒。
哨騎的報告,如同一把銳利的劍,刺入了皇太極的心臟。
他呆立當場,目光空洞,仿佛被抽走了靈魂。
哨騎的嘴唇在動,話語回聲,在他耳畔迴蕩。
他似乎聽見了,又似乎什麼也沒聽見。
周圍的人群,如同被施了定身術,一個個如同木雕泥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在這一刻,皇太極仿佛老去了數十年。
他張口欲言,卻發現喉嚨如同被沙礫堵塞,嘶啞的聲音在空氣中顫抖,卻無法形成完整的句子。
正當此時,又一名哨探匆匆趕來,帶來了另一個驚人的消息。
義州後方等地,出現了大批明軍的身影,乃是另一支青牙軍,從塞外繞道而來。
「噗!」
皇太極的身體猛地一震,一口鮮血從他口中噴涌而出。
然後,他直挺挺地從馬上栽倒下來。
周圍的臣子們驚呼著圍了上來,手忙腳亂,驚慌失措。
混亂當中,他們聽到了皇太極微弱聲音:「退……退兵……」
他的聲音雖然虛弱,卻充滿了不甘,也有著了無盡的悔恨。
隨即,這些旗主與固山額真紛紛向皇太極請罪,又言豪格可能的不幸遭遇。
皇太極的臉色陰晴不定。
他以綢巾掩面,時而輕咳,時而劇烈,內心的痛苦與身體的不適交織在一起。
多爾袞的目光在皇太極咳嗽之際,幾度閃爍。
他試探問道:「陛下,此役我軍損失慘重,已動搖根基,或許我們應當考慮撤兵,以保全剩餘的兵力。」
皇太極此刻的心情,猶如溺水之人抓住最後一根稻草。
他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了杏山之戰上。
由於距離遙遠,關於那裡的戰況信息比漢旗之戰更為模糊。
僅有零星的哨騎返回,報告稱二黃旗主阿山與白圖引正與杏山守軍激戰正酣。
尤其是對青牙軍輜重兵駐守的長嶺山,發起了猛烈的攻勢。
若此時撤兵,不僅意味著二黃旗的努力付諸東流,更讓豪格的犧牲變得毫無意義。
更糟糕的是,現在召回二黃旗的兵馬已為時過晚。
現在只能靜候佳音,期盼那邊傳來勝利的消息。
一旦攻占杏山,切斷明軍的後路,一舉將其殲滅。
即便大清為此付出慘重代價,也是值得的。
畢竟,明國精銳盡集於此,尤其是那令皇太極恨之入骨的青牙軍。
一旦將其徹底摧毀,明國將再無可用之兵。
察覺到皇帝沉默中的堅決,作為其心腹的英額爾岱自然挺身而出。
輕咳一聲後,英額岱開口道:「諸位旗主與固山大人,儘管我大清損失慘重,但此刻退兵絕非上策,至少,我們應靜待二黃旗的戰報。
「當前局勢,女兒河畔的明軍所受損失遠超我軍,他們已無力對我軍陣發起攻勢。
「而錦州傳來的情報也證實,儘管城內外明軍會合,但我軍成功擊殺了明國總兵牛苛與守達築!」
多鐸突然打斷:「但漢旗那邊已經沒了,明軍極有可能切斷錦州與苗柏堡的聯繫。」
英額爾岱胸有成竹地回應:「豫親王請放心,苗柏堡糧草充裕,即使明軍意圖切斷,也無礙大局。
「況且,我大清占據優勢,明軍避之不及,想要截斷,談何容易?」
多鐸聞言,輕哼一聲。
目光轉向自己的兄長,卻見多爾袞已陷入沉默。
見無人反對。
皇太極緩緩揮了揮手:「朕已決定,暫不退兵,靜候杏山的消息。」
……
時間往回撥些。
回到那決定性的黎明。
當女兒河北岸的烽煙四起,大戰的序幕。
長嶺山防線的青牙軍的輜重兵們,就見大興堡、青東堡、杏山堡等處飄起長長狼煙。
果然,不久,清國兵馬如潮水般湧來。
但他們抵達山下丘陵平原後,並未立即發起攻勢。
而是按兵不動,仿佛在等待什麼。
從卯時到辰時,再到巳時。
孫截散觀察到,二黃旗後方,又有黑壓壓的隊伍緩緩逼近。
那是步軍與雜役,押送著各種攻城器械,其中多為簡易木盾。
這些木盾,由粗略加工的樹木與木板拼湊而成。
顯然,從苗柏堡等地長途跋涉至此,大型器械不易搬運,只能用些簡陋器具。
透過千里鏡,孫截散審視著那些簡陋的攻山器械,心中冷笑。
與慎水河畔使用的防守陣地一樣。
長嶺山自山腰起布滿壕溝與陷阱,只留下十條通道。
想要將這些木盾推上山,無異於痴人說夢。
……
山腳下,白圖引凝視著眼前這座看似平庸、兩翼延綿的山嶺,眼底閃過一絲不屑。
他聲音洪亮,帶著質疑:「皇上是否有些小題大作?對付這麼一座不起眼的山嶺,竟要調動我二黃旗的攻擊?」
午時,太陽高懸。
白圖引的面容卻顯得陰沉,阿山也眉頭緊鎖。
二人目光如炬,怒視著那座山嶺。
火炮與火銃的轟鳴停歇下來。
山嶺上硝煙仍未散盡,就有一波外藩蒙古兵,狼狽不堪地從山上逃下。
與他們一同下來的,還有無數阿哈奴隸的哭喊與哀嚎。
外藩蒙古各部已輪番上陣,卻無一例外地在青牙軍防線前遭受重創。
……
正面強攻受阻,白圖引便調遣部分清兵繞行至山嶺東北,意圖沿河流攀登,從側翼突破。
然而,這一側同樣布滿重重障礙,矮牆與壕溝交織,山勢又極為險峻,兵力難以展開,攻勢受挫。
有人企圖繞至山後,但那裡峭壁如削,不少人在攀爬中不幸墜亡……
面對青牙軍輜重兵構建的堅固防線,二黃旗的滿蒙士兵心中湧現出深深的無力感。
然而,阿山與白圖引對他們的感受視而不見,久攻不下,怒火中燒.
他們不斷催促擂鼓,命令士兵前進。
在清軍嚴苛的軍紀下,一旦命令下達,就必須勇往直前.
中軍大鼓催促著,這些陷入絕境的滿蒙士兵在各級將領的鼓舞下,發出絕望的吼聲,朝著前方的矮牆.
尤其是那十條通道,如潮水般涌去。
通過千里鏡,山嶺主寨的寨牆上,孫截散將這一切盡收眼底。
他心中暗想,既然這些賊虜還不死心,就讓他們在這堅固的防線上,鮮血淋漓,血肉橫飛!
很快滿蒙人流覆蓋了整個山坡,尤其是在那十條通道附近,更是人山人海,木盾密布。
突然間,寂靜被打破。
「叭!」
一聲尖銳的哨響劃破長空,響徹山嶺。
火銃齊發,震耳欲聾。
在第一道矮牆之上,伴隨著濃烈的白煙升騰。
數百名滿蒙清兵和包衣跟役,身中彈丸,鮮血如霧般噴涌,慘叫著倒地翻滾。
隨即,第矮牆防線後的槍兵也紛紛投擲「萬人敵」。
又將滿蒙清兵炸得鬼哭狼嚎。
這其中還夾雜著如雨點般的石頭。
原來是長嶺山避難民夫們,因為參戰能夠獲得豐盛的食物、工錢,甚至軍功和首級。
所以這時,也在拼盡全力扔出石頭。
又將第一道矮牆壕溝前的滿蒙清兵砸得頭破血流,有時甚至直接將其砸死!
最後,火炮轟鳴聲震響開來。
在各通道口,百子銃等火炮發出震耳欲聾的巨響。
而架在通道上的粗糙木盾,如何抵擋得住霰彈的轟擊?
如暴雨般的鉛彈將各通道處的滿蒙清兵,打得死傷慘重,血肉橫飛。
當然,清兵數量太多,他們攻勢如潮,不顧一切地向前沖。
其中,一部分二黃旗滿蒙清兵展現出了驚人的戰力。
他們不畏死亡,從通道處強行突破,為後續的清兵開闢了道路。
看見這部分清兵的瘋狂湧入。
兩側的銃兵們從凹陷處發起側翼攻擊。
石塊和萬人敵如雨點般落下,試圖阻止敵人的前進。
也有長槍兵們開始近戰肉搏。
不過清兵數量太多,很快中軍號令響起。
立即,第一波矮牆後的士兵和民夫開始有序撤退,快速搬走火炮和萬人敵,只留下一堆堆的石塊。
攻取通道的勝利讓滿蒙清兵士氣大增,他們從各個通道湧入。
但很快發現,穿過第一道矮牆後,迎接他們的是一堵堵厚重的土牆。
這些土牆如同迷宮,迫使他們不得不左右迂迴,尋找下一個通道的入口。
當他們終於眼前豁然開朗,卻發現自己置身於一片開闊之地。
這片空地前後寬廣,左右延伸。
而前方又是一道熟悉的斜坡矮牆,矮牆前的壕溝深不見底,如同一道不可逾越的天塹。
滿蒙清兵的心再次沉了下去。
矮牆之後,青牙軍的銃兵數量明顯增多。
他們已經集結了前兩道矮牆後的所有銃兵,火力之強,足以讓任何人望而生畏。
更糟糕的是,矮牆各通道間,布滿了百子銃和佛郎機。
這些火器讓許多滿蒙清兵面如土色。
他們驚恐地呼喊著:「後退,快後退……」
但身後之人依然不顧一切地向前擠。
「射!」
立即,火炮的轟鳴!
隨著火炮的響聲,密集的火銃聲如爆豆般連綿不絕。
如雨點般傾瀉而下的萬人敵與石塊,將戰場直接變成了一片煉獄。
遭受打擊後,殘餘滿蒙清兵們開始無法抑制地嚎叫奔逃。
可這時,激昂的戰鼓聲響起,大批輜重營的槍兵如同凶神惡煞一般,從各通道口衝出。
長槍在手,殺氣騰騰!
午後,滿洲二黃真正精銳的巴牙喇兵終於行動。
戰鬥至此,局勢已不容他們有半分遲疑。
這座不起眼的山嶺,竟然展現出了令人咋舌的頑強。
苗柏堡出發的雄師,在這裡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抵抗,損失慘重。
放棄?那意味著之前的所有犧牲都將化為泡影。
這顆釘子,必須被拔除。
否則,他們的戰略將留下致命的缺口。
消息傳來,二黃旗的鐵蹄在別處所向無敵,戰果纍纍。
時至未時,大興堡、青東堡已相繼落入他們之手,被徹底清洗。
而五道嶺上,王宸霆的新軍,只能依靠險峻的山嶺,艱難地守衛著最後一道防線。
劉繼虎的部隊,起初還懷揣著挫敗攻城者的勇氣,從杏山堡出列布陣。
然而,隨著二黃旗鐵騎的到來。
他們被迫退回城中,除了固守城牆,不敢輕舉妄動。
更甚者,己方軍已攻入筆架山,控制了明軍的糧道。
同時,一股股軍隊正向著其他各個小屯堡進發,逐一占領。
如此輝煌的勝利,難道要在長嶺山這個小地方戛然而止?
白圖引與阿山,心中充滿了不甘。
明軍所有的退路已被封鎖,唯有長嶺山這一線。
因此,這座山嶺,必須被征服!
未時末刻。
白圖引與阿山面如死灰。
他們目睹了旗兵勇士們,對長嶺山發起了一波又一波的猛烈衝擊,卻只能一次次地目睹他們潰不成軍,狼狽逃回。
這些巴牙喇勇士,與之前的滿蒙清兵並無二致。
即便能夠逼近主寨的邊緣,也很快在青牙軍的猛烈反擊下退卻。
二黃旗兵的傷亡數字,他們甚至不敢去細數。
那是一個令人心驚膽戰的天文數字。
他們無法想像,當皇太極得知這場戰鬥的慘重損失時,那雷霆之怒將會如何席捲而來。
此刻,阿山低聲自語,幾乎是在自言自語:「或許,我們與皇上都錯了,根本就不應該來攻打這座長嶺山……」
就在山上,震耳欲聾的吶喊再次響起。
又一隊輜重營的槍兵從主寨的寨門中衝出,與巴牙喇兵展開激戰。
虎槍與破甲長錐槍的碰撞聲不絕於耳。
一個個戰士倒下,屍體在石牆外堆積如山。
「殺虜!」
不僅僅是士兵,就連山上的民夫,也紛紛拿起各種各樣的武器,加入戰鬥。
他們跟隨著輜兵營的勇士們,吶喊著向前衝去。
終於,攻山的二黃旗軍全線潰敗,他們再也無力再攻山。
這座只有三千餘人的小小山嶺,卻奪走了他們無數勇士的生命,讓人心寒。
他們承認,他們感到恐懼,他們開始逃命。
……
酉時,天邊最後一抹餘暉也漸漸消逝。
皇太極在宋家溝的營地中,焦慮如同秋日的落葉,層層疊疊,無盡無休。
終於,哨騎的塵土在視野中揚起,帶來了他期盼已久的消息。
然而,這消息卻如同冬日的寒風,瞬間凍結了他所有的情緒。
哨騎的報告,如同一把銳利的劍,刺入了皇太極的心臟。
他呆立當場,目光空洞,仿佛被抽走了靈魂。
哨騎的嘴唇在動,話語回聲,在他耳畔迴蕩。
他似乎聽見了,又似乎什麼也沒聽見。
周圍的人群,如同被施了定身術,一個個如同木雕泥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在這一刻,皇太極仿佛老去了數十年。
他張口欲言,卻發現喉嚨如同被沙礫堵塞,嘶啞的聲音在空氣中顫抖,卻無法形成完整的句子。
正當此時,又一名哨探匆匆趕來,帶來了另一個驚人的消息。
義州後方等地,出現了大批明軍的身影,乃是另一支青牙軍,從塞外繞道而來。
「噗!」
皇太極的身體猛地一震,一口鮮血從他口中噴涌而出。
然後,他直挺挺地從馬上栽倒下來。
周圍的臣子們驚呼著圍了上來,手忙腳亂,驚慌失措。
混亂當中,他們聽到了皇太極微弱聲音:「退……退兵……」
他的聲音雖然虛弱,卻充滿了不甘,也有著了無盡的悔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