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349優勢在我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349章 349優勢在我

  朱棣料想的極為正確。

  在「叛亂」開始的時期,朱棣根本就不占據優勢。

  他麾下的人馬連調動加逼降不過幾萬。

  大部分還是參與圍困北平的屯田兵。

  除了在他封地北平之外也沒有能夠控制其他領土。

  而建文帝有一支數倍於燕王的常備軍,擁有豐富的資源,並且已經廢除了幾個藩國。

  如此一來,更是顯得優勢在我。

  但。

  自古以來的戰事都不是簡單的橫向對比。

  相比於中央朝廷,朱棣在北邊常年經歷戰事,指揮大兵團作戰的次數不在少數。

  自己個的領導能力突出,麾下士卒戰鬥力又高,在戰略方面又在此時拔得頭籌。

  反觀建文帝的軍對因在指揮上無決斷,以及協同作戰不好而大受損害。

  別看耿炳文是老將。

  可一般人帶領十萬人馬就算得上是統帥當中的佼佼者了,更不用說三十萬的大軍了,難度簡直是指數型倍增。

  同時朝廷都沒有把燕王開始造反這件事放在心上,覺得朱棣彈指可滅,又把精力放在一些改革的事物上。

  「妹夫,咱這大侄子為啥沒用你當軍師,反倒從翰林院摘出來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編修來干,他有那個腦子嗎?」

  朱棣倒吸一口涼氣,突然想到了結果:「難不成王布犁因為心神受損也早逝了?」

  他看著一旁的王布犁。

  這話說的王布犁自己個差點都相信了,因為他自己知道自己是裝的。

  只不過對於朱元璋看見大明未來之事,又有些擔憂老朱萬一腦瓜子不清醒,臨終前想要帶走自己咋辦?

  王布犁也愣了。

  「朕覺得不是。」朱元璋當然知道王布犁沒死,他又重新坐下:

  「咱這個好女婿與你們這些諸王關係好,咱這大孫子怕是信不過他,興許早就給囚禁起來了,還讓他出面當軍師,沒把他殺了,就算是朕對他有過交待了。」

  聽了朱元璋的話,朱棣瞭然,他爹比他知道的多。

  既然自己的胞弟待遇都這麼慘,王布犁的待遇能好到哪裡去呢?

  王布犁嘬了一口

  這讓朱棣打定主意,待到將來父皇身死的之後,想法子讓王布犁匯通自己當人質的兒子一同返回北平,如此一來方能幫助自己。

  到時候直接對外宣稱扣押王布犁,免得朱允炆那小子害了他兒子的姓名。

  朱棣相信那個時候,有王布犁幫助自己,就算是八百人,那也能迅速打得下整個大明。

  朱元璋也是輕微搖頭,耿炳文他年歲已高,帶這麼多人根本就不是什麼好差事。

  那個時候耿炳文都該在家頤養天年,猛然出來帶士卒很難有太多的威望了。

  「耿炳文的計劃是利用優勢兵力把燕王限制在北平一帶,不讓他到處遊走,於是在真定放了十三萬人,又分給徐凱十萬人駐守河南,潘忠一部屯莫州,楊松率領九千人突出雄縣,約定潘忠從後接應。

  朱棣集結部將分析,潘忠、楊松二部率軍輕進,離北平最近,且又立足未穩,故應出其不意,先聲攻擊。」

  朱元璋對於朱棣的這番作為很是滿意,因為當年他就是這樣打仗的,大家都一起出主意,最後他來決斷。

  「這個習慣真不錯。」

  王布犁認為這個時候自是要集思廣益,充分發揮下屬的主觀能動性,大家都是一條線上的蚱蜢。

  「燕王親自揮軍抵達涿州,時至中秋,料定敵軍沒想到我來了,一定在飲酒作樂,遂夜半發起進攻,全殲楊松九千人,獲取戰馬八千匹。

  朱棣攻克雄縣後,料想潘忠尚不知情,派人領兵千餘人埋伏在橋邊,當潘忠率軍過橋來援,朱棣趁機揮軍迎擊,潘忠戰敗被俘,朱棣乘勝一舉攻克莫州。

  先贏兩遭剪其羽翼後,朱棣再次召集諸將商議,如今耿炳文不知道我們突然逼近他,正好再次出其不意打他一頓。

  恰巧耿炳文麾下小將張保前來投降,朱棣從張保口中得知耿炳文的謀劃,十三萬人分駐滹沱河兩岸,朱棣定下策略。


  張保返回耿部,言戰敗被俘,趁著燕王兵疏於看守竊馬逃歸,並且散步燕王將攻打真定的消息,此計在於將耿炳文南岸的人馬轉移到北岸,以便一舉全殲,耿炳文果然中計移營。

  得到消息的朱棣於小道突擊到真定東門下,此時耿炳文正在忙於接待朝廷的使者,朱棣率部繞城破其兩營,耿炳文倉促應戰,結果戰敗退回城內,閉門固守。

  未入城者紛紛渡河南逃,數名大將被擒,傷亡和被俘數萬人。

  朱棣素來知道耿炳文這個老將擅守,圍攻三日,便果斷班師返回北平。」

  「老四前後半個月的時間,運用兵貴神速,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用諜使間,知己知彼,霍敵誤敵,誘敵動敵,軍事才能的是值得夸一句的。」

  王布犁接連吹了朱棣一二,在指揮作戰這方面相當有想法。

  朱棣瞧著自己如此迅猛以及召集眾人商議。

  除了他老岳父徐達的教導,也是同王布犁時不時的對戰鍛鍊出來的。

  一人計短,兩人計長。

  朱元璋隱約覺得這其中有王布犁的謀劃,尤其是那個降將來的那麼及時。

  還有耿炳文也不像是那麼盡心的意思。

  朱元璋哈哈笑了幾聲:「這幾場仗打的確實漂亮,不枉咱把北方交到你手上,把你小子給歷練出來了。」

  「多謝父皇。」

  朱棣稍微有些些許信心,照這個麼趨勢,自己還是有著不小的勝率的。

  「朱允炆聽到耿炳文戰敗,根據黃子澄的推薦,任已故曹公子之子李景隆為大將軍去代替耿炳文。

  九月,李景隆到德州,收集潰敗的士卒,並且調動兵馬五十萬人,進駐河間。」

  「啊?」

  王布犁、朱元璋、朱棣三人皆是十分錯愕。

  就算是朱元璋誇讚李景隆是一個合格的二代,可實際上在軍事上對於李景隆並沒有報太大的期待。

  朱棣忍不住瞥了王布犁一眼,小聲道:「這是你安排的?」

  「我怎麼知道?」王布犁當即辯駁道:

  「先前就是李景隆這小子拿你胞弟的,他深得你大侄子信任,咱倆這關係,朱允炆他能信任我?」

  朱棣一想也是,大明竟然沒有什麼人可以領兵了。

  五十萬人?

  朱元璋自己個都沒有領過如此多的兵馬,更不用說他不看好的李景隆了。

  大明朝真的沒有什麼統帥可以用了嗎?

  五十萬兵馬,對上朱棣這種久經戰場之人。

  再加上李景隆這個統率能力,朱元璋都覺得朱允炆是故意要讓朱棣贏的。

  看樣子這個孫子沒怎麼受過軍事教育,只曉得用兵力來橫推,根本就沒什麼軍事意識。

  那齊泰是有法子。

  但他終究是沒有在軍隊裡待過,許多戰事都是靠著自己的臆想。

  一旦此時大明有外敵入侵,那蒙古人來襲擊,沒了朱棣這個邊境之王托底,北邊怕不是要丟了啊?

  不過朱元璋稍微想了想,李景隆同朱棣的關係也不錯,他是不是被王布犁故意推給朱允炆,讓他取得新皇帝的信任,以便將來能夠在一些事情起到決定性作用。

  李景隆那小子別看年歲最大,但對於王布犁是極為信任的。

  什麼主意都是悄悄找他去拿,就連去邊境同蒙古人充當走私的紈絝子弟,那也是有模有樣。

  想到這裡,朱元璋默不作聲的瞥了王布犁一眼。

  他不相信在這場爭奪皇帝大位這件事上,王布犁他會置身事外,如同當年李世民玄武門之變像李靖那般兩不相幫。

  這不是王布犁的性格。

  接下來的事情果然如同朱元璋料想的一樣,這次朱棣受到了東南兩面大軍的夾擊,江陰侯吳高率部從遼東來攻打永平。

  

  朱棣決定先集中優勢兵力救援永平,再回來救北平。

  因為他了解李景隆這個人,寡謀且缺乏實際的作戰經驗,尤其是大兵團作戰,他爹都沒打過這麼富裕的仗。

  尤其是在朱棣看來,建文也不是個會打仗的人,五十萬人堆積此處。


  政令不修,軍紀不整,北平早寒,士卒缺少衣食。

  再加上李景隆智勇不足,威令不行,必敗無疑。

  朱棣告誡世子朱高熾,若是李景隆來攻打北平,只許堅守,不可出戰,等你爹回來吊打他。

  六天的時間,朱棣趕到永平,吳高等人立即向山海關逃去,朱棣派出輕騎追擊,俘虜斬殺數千人而歸。

  因為戰事迅速,朱棣再次召集眾將商討北上取大寧的計策。

  朱棣與朱權關係不錯,哥倆沒少合力出征,尤其是朱權的人馬遠比朱棣要多。

  因為他們倆關係好,所以朱允炆再次送來助攻。

  朕要削奪寧王朱權的三護衛,免得他們兩個強強聯合。

  然後朱棣就強行挾持寧王,收攏了他的所有部下,還接收了朵顏三衛。

  壯大了軍事實力,擴大了地盤,鞏固了北平至東北地區的後方安全。

  李景隆的操作完全在朱棣的預料之中,他兵分三路,一是以主力猛攻北平各門,二是以一部分兵力襲取通州,斷燕軍返回北平的路,三是自率九營駐紮在鄭壩村,截擊回此的燕軍。

  朱棣在路上整合兵馬,分為五軍。

  當日大雪,白河封凍,燕軍於次日早踏冰渡河,擊敗李景隆的萬餘哨兵,遂進攻李景隆的主力。

  李景隆的人馬多是南兵,加之九月來的,北平又早寒,天降大雪之下,士卒苦於嚴寒,凍死凍殘甚多,士氣低落,陣勢混亂。

  朱棣趁機猛攻,連破七營,斬殺俘虜數萬人。

  李景隆率領殘兵逃往德州。

  稍微整頓兵馬後,朱棣繼續攻打北平城下的李景隆部,破其四營,余者皆逃亡德州。

  北平之圍遂解,但是朱允炆尚不知情,覺得李景隆的這番布置拿下朱棣指日可待,加封他為太子太師,賜予重賞。

  朱棣瞧著畫面當中壯年的自己,著實是有些意氣風發,一副天下沒有人是我對手的意思。

  「洞察敵情,判斷準確,決策果斷,部署巧妙。」

  朱元璋也沒料到自己兒子在軍事這方面跟自己相比,是真的繼承了這種風格。

  「戰略以及戰術上運用的都非常得當。」王布犁放下手中的冰闊落,忍不住笑道:

  「只不過目前的朱棣是一丁點都沒有壯年時期朱棣的信心。」

  朱棣本人也承認,他看著將來的自己在如此局面下都能把戰事打的遊刃有餘,這正是他所追求的。

  只是不知道有沒有踏破元庭,直接覆滅大元,干成封狼居胥這件事。

  「人總歸是成長的。」

  朱元璋對於兒子如此優秀,內心也是十分欣喜的。

  相比於老二老三,朱棣給他的感覺很好。

  朱元璋能夠感覺出來,特別是老二是有想當皇帝的心思的,而老三則是在一旁暗戳戳的鼓動。

  至少老四是有著自己的人生追求的,並且在當皇帝這件事上,頗有些是朱允炆要被迫成全他的意思。

  沒事削藩做什麼?

  上來就要推翻朕為伱設置的屏障,能好的了嗎?

  尤其你是剛剛登基,自己一丁點威望都沒有。

  就靠著手底下的三個臭皮匠,他們的謀劃能抵得過諸葛亮?

  奈何那兩個兒子都想著要當皇帝,可惜命薄,都沒有活到朱棣造反那一步。

  他們倘若活到了那個歲數,興許朱允炆要擔憂的就不止是燕王一個人了。

  南方士卒不耐北方的苦寒這件事,朱元璋自己個都是有著深刻的認知的,現在都有士卒從北方逃回家鄉。

  也就是王布犁搞出來了鐵爐子,再加上官府控制煤礦,北方士卒冬天才好過許多,不至於出現凍亡事情。

  如今的大明雖然到極其嚴重的小冰河時期,可北方依舊是早早就變得寒冷了。

  「李景隆他根本就沒有指揮五十萬人馬的本事,齊泰等人也不會做好什麼後勤保證之事。」王布犁犀利的吐槽道:

  「光是供應如此多的大軍,就需要許多百姓充當民夫給他們運量,就算是朝廷採購冬天的戰袍,都不夠用。」

  朱元璋一直都打算在北方種棉花,到時候就省去了運輸之苦,本地採摘本地製作,能有效的減少成本。


  他料想那個時候,大明北方已經屯田初具成效,製作衣甲的地方也有,瞧瞧朱棣的軍隊,穿的多暖和,再瞧瞧李景隆的軍隊。

  那麼多人都用不上火爐子。

  「不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為將者豈能不考慮這些就想贏,真是書生之見。」

  朱元璋也附和了一句。

  他認為朱允炆根本就沒想那麼複雜。

  至於許多士卒吃喝穿的問題,他只覺得人夠多就一定能贏。

  朱棣也點頭,打仗從來都不是靠著人多取勝的,不是誰都有指揮五十萬人馬的本領。

  就算是他老丈人徐達,朱棣也覺得是十分困難的,更不用說李景隆這個沒咋打過仗的人了。

  王布犁伸了個懶腰,然後就瞧見朱元璋與朱棣同時消失了。

  他還嚇了一跳,因為不明白他們是怎麼來的,又怎麼沒的。

  朱元璋重新坐在大殿之上,只有朱標守著他。

  朱標臉上也頗有些高興,三年了,總歸是能重新進入仙境了。

  「爹?」

  朱元璋輕輕點頭應了一聲:「就是不知道今後還能有幾次。」

  「嗯,能進去就行,不能強求。」

  朱標倒是沒有太多的想法,只覺得王布犁身體恢復了差不多,倒也不錯,免得他這幾年臉上的笑模樣都很少。

  朱元璋從龍椅上站起身來,溜達了兩步。

  他這才回頭問道:「標兒,你覺得咱是個暴君嗎?」

  「爹,這從何說起啊?」

  朱標不明白他爹突然這麼問,在仙境當中觀看未來大明皇帝的操作,難不成又出現什麼新操作?

  哪個子孫後代把大明開國皇帝說成是暴君,所以才會有如此一問?

  「哎,咱的許多政策都不被後世子孫所理解,甚至還公然違背祖制。」朱元璋嘆了口氣道:

  「朕的大孫子還沒登基就想著要削藩,還為此逼死了你的兄弟,囚進了許多人。」

  「雄英他?」

  朱標對於削藩這件事還沒有考慮過,未曾想自己的兒子竟然會這樣想。

  「事到如今,咱也不瞞你,雄英他早夭,登基的不是他。」

  「啊?」

  朱標著實是沒有料到這種結果,他想不明白雄英他那麼虎實的身體怎麼會早夭呢!

  難不成是近兩年來一直都忙於公務,很少陪伴他,照顧不到位的緣故嗎?

  「爹,你怎麼不早點告訴我。」

  朱標其實是有些生氣的,要瞞著你就老老實實瞞著,要說就早點說,非得事到臨頭才說,有沒有考慮過他的感受。

  「咱自從知道雄英早亡後,便聽從王布犁的勸告,一直都讓他健康玩耍,沒有讓他過多學習什麼,現在告訴你就是朕也不知道雄英是否能夠健康的活下去。

  萬一王布犁那種娃娃從小練起,就能改變生氣的法子是有用的呢?」

  「爹,他說的也就是安慰人心,這種事哪能當真啊!」

  朱元璋嘆了口氣道:「作為儲君,壽數實在是一件極為難以把控的事情,你且再多加觀察吧,今後少處理一些政務。」

  「我知道了。」朱標緊接著又問道:「這麼說來是允熥他繼承了皇位?」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