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286嘉靖從這孫子到這好孩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286章 286嘉靖從這孫子到這好孩子

  老朱的意志也忒不堅定了。

  看樣子今後老朱不是沒有原則,不同意那就是錢沒加夠唄。

  王布犁暗暗想著,他縱然是當了皇帝,可骨子裡沒見過世面的潛意識也改不了。

  待到他們二人都走後,檢校才把他們之間的對話記錄交給朱元璋。

  朱元璋仔細瞧了瞧,對於王布犁這個收取賦稅累進位也是極為感興趣的。

  至於胡惟庸說的勛貴土地跟他兒子們的土地,那能並為一談嗎?

  況且朱元璋認為自己已經做出極大的改變,沒有要求供養所有子孫後代一輩子,只是讓自己的子孫在五六代後就能自由擇業,避免他們出現活活窮死的局面。

  所需土地也就是自己的親兒子們傳承下去的那麼一點,也不會變動。

  天下那麼大,如何還要跟自己的子孫後代收稅!

  那大明還是咱老朱家的天下嗎?

  「標兒,你覺得王布犁提的這個收取賦稅的法子如何?」

  朱標接過來仔細瞧了瞧,眉頭微挑:

  「爹,怕是有些難弄,尤其是現在對北元戰事還沒有取得更好的結果,就貿然的殺雞取卵,不可取。

  即使王布犁所言確實有利於大明的長久未來,但此時不合適。

  這小子也知道不合適,所以他才慫恿胡惟庸來提。」

  「呵呵。」朱元璋站起來溜達了兩步:

  「胡惟庸也不是個蠢貨,他豈會主動割自己身上的肉?」

  「一個一個比猴子還精。」

  朱元璋倒是無所謂手底下的人耍心眼。

  治理天下確實需要幾個心眼實的,但更多的是需要有人出謀劃策的。

  要全都是蠢貨,該頭疼的就是朱元璋了。

  「等你登基後,再繼續推動這件事吧。」

  朱元璋拍了拍兒子的肩膀,算是給他一個信念,可是他內心想法是在雲南和遼東平定後就搞。

  趁著他還活著,刀子還能揮舞著動。

  當年為了更快的創立大明選擇同江南那批大地主們合作,朱元璋相信這批人被自己給騙了之後,指定不會死心的。

  與其讓他們等待時機報復咱的大明,不如先一步把他們給噶嘍,如此才能把對大明有威脅之事消滅於萌芽當中。

  憑什麼江南這批人選擇跟咱合作,咱就得保證他們的子孫永享富貴啊?

  在外拼命的也不是這群人吶,他們只不過是主動奉上錢糧罷了。

  要不是為了在立國前收攏人心以及能有個好名聲,朱元璋早想讓他們知道知道,什麼叫做你死了,錢糧也還是我的意思!

  王布犁這小子的「毒計」出的,越發的讓朱元璋感到滿意。

  尤其是從江南地主、大商人身上割肉的辦法。

  朱元璋雖然這樣安慰兒子,主要是他覺得自己兒子過於「仁慈」,是幹不了這種事的。

  更何況他看見那麼多次子孫後代不按照他的祖訓辦事,誰知道親兒子上位會不會繼續推動?

  在加上朱元璋也害怕朱標將來活不到繼位的那個時候,總得做兩手準備,不至過於被動。

  「嗯。」

  朱標同樣覺得王布犁這個政策雖好,避免土地越多的人資本會越來越雄厚,最終吞併其餘本來有土地的百姓,導致天下大亂。

  但根據實際情況而言,這個狠招還需要往後推遲。

  否則在外征戰的將士們會怎麼想?

  自古以來封爵都是要賞賜田地的,如此才能成為人上人,被別人供養起來。

  這也是最吸引人建功立業的地方。

  自古以來,誰不渴望成為人上人啊?

  「王布犁這小子也忒壞了,險些壞了咱的計劃。」

  朱元璋其實是有些擔憂,胡惟庸為了表明忠心給他提出這個建議來。

  到時候胡惟庸就成為了眾矢之的,這小子的命就保住了。

  那到時候天下人還有多少能夠往他身邊去湊的?


  丞相制度還能不能廢除了?

  這不利於大明未來的良好發展。

  反正朱元璋在仙境當中看見未來,自己是成功廢除了丞相制度,這是他在仙境當中看見大明未來,屈指可數的開心時刻。

  故而越發的堅定了廢除丞相制度的事情。

  因為老朱認為自古三公論道,六卿分職,並不曾設立丞相。

  自秦開始設置丞相,二世而亡,漢、唐、宋因之。

  雖有賢相,然其間所用之人皆是小人,專權亂政。

  所以在朱元璋眼裡,宰相制度是前朝滅亡的極大原因之一,對於前朝的歷史借鑑,堅定了老朱廢相的決心。

  更何況明初中書省權重,隨著戰事變成局部戰爭以及政權的逐漸穩固,內部鬥爭一下就冒尖了。

  老朱自己貧民出身,要過飯,當過流浪和尚,跟其餘皇帝大不相同。

  朱元璋開創一個國家很不容易,時常深感自己的權力不夠大,特別是下屬功臣勢力盤根錯節,嚴重威脅到皇權。

  畢竟老朱認為他一副爛牌的人都能當上皇帝,那比他優勢還大的人,就沒有心思嗎?

  尤其是朱元璋坐在那個位置上後,心思都變了。

  他自己一夥,其餘人一夥,那朕的勢力指定是弱小又可憐啊!

  李善長作為最早的從龍功臣之一,先後主持江南行省、中書省許多年,幹了很多事,勢力根深蒂固。

  許多人都圍著李善長,他們結黨營私,控制朝廷,這讓朱元璋如何能睡的安穩?

  老朱甚至去找另一個黨派的劉基去詢問,他要換掉李善長的心思,結果被劉基給質疑且反對,強調李善長不可替代性,這就讓朱元璋感受到越發嚴重的威脅。

  李善長必須要被換掉。

  從洪武十年開始,朱元璋就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對中書省的權力進行限制。

  胡惟庸果然認慫,但是朱元璋並不滿意,因為他覺得效果沒有達到他自己的預期,更是堅定了他內心的想法。

  於是在血泊當中,老朱一下子就解決了自古以來歷史難題:皇權與相權的矛盾。

  可朱元璋真的是過於自信了,他在廢相前有胡惟庸、朱標的輔佐,覺得自己加班加點累累也能挺下來。

  但是再廢相後,朱元璋終於實現了皇權與相權的合一,形成了高度的集權的政治體制。

  所以上到文武百官,下到百工伎藝,老朱終於發現自己個根本處理不過來這麼多事務。

  他開始整個四個輔官,三個月一輪就是為了防止他們專權。

  但是這輔官也沒有權力,更幫不上他。

  實行兩年後便出了事,被老朱給廢除這個制度,他又找殿閣大學士作為顧問,屬於內閣的萌芽了。

  整體而言,在大明相權並不是加在了皇帝身上,而是司禮監和內閣共有,朱元璋的政治希望是落空了。

  即使內閣和司禮監都是滿足皇權專制的需要,在張居正活著之前閣權達到了頂峰,在他死後,開始衰敗。

  因為張居正死後,萬曆為了清除先太師當國時候帶給他的不利影響,樹立獨屬於皇帝的權威,實行有效的統治。

  在言官的配合下,完成了對張居正的清算。

  同樣為了避免再次出現張居正那樣「權威震主」的首輔,清除閣權對自己的統治威脅,萬曆是抓著大權不放,堅決避免權相秉政。

  或者說張居正是能臣,但是他總是把萬曆當做小孩子,搞得他逆反心理極強。

  萬曆抓著手中的權力不放。

  他既不相信宦官,也不相信臣子,完全成了孤家寡人。

  眾人以為萬曆大權在握,定然是有心氣大幹一場。

  結果他還一個勁的怠政。

  既不放權,也不處理朝政,皇帝長期不上朝,內閣更是失去了對六部的控制,整個朝廷幾乎處於癱瘓狀態。

  在萬曆打擊張居正、馮保之後,首輔們從張居正的下場當中汲取了教訓,再也不敢自作主張,越權專擅了。

  只不過內閣制度的橫空出世,讓老朱措手不及,他還想一探究竟。

  奈何在仙境當中停留的時間太短了。


  朱標不理解他爹說這話的意思,但是也是閉上嘴沒接茬。

  他只是再想王布犁被安排去休息,今天還能不能進入仙境一窺未來啊?

  父子倆再次進入仙境,只不過這一次倒是沒有出現什麼畫面。

  朱元璋有些印象,上一次出現這種情況,還是他當時對自己制定的藩王待遇有所疑惑,然後便從頭到尾的看見了大明曆朝歷代的宗室一些現象。

  好像是過幾次就會出現這種縱觀整個大明的機會,朱元璋當即坐在桌子旁,瞧著下面的的書籍。

  「內閣制度於永樂年間基本形成,內閣七人,江西居五人。」

  朱元璋眉頭微挑,他知道永樂是朱棣的年號,這小子指定是恢復科舉了。

  畢竟江西人善於考試的事情,老朱還是門清的,他開的兩次科舉狀元郎都是江西的,那些江南有底蘊的人也考不過。

  然後不少江南一系的大儒就開始收江西人為徒,給他們傳道授業,儘可能的拉攏到自己的陣營當中來。

  解縉就是其中的一個代表。

  「終永樂之世,閣臣的品秩未過五品,均戴銜翰林而無公開身份。」

  朱標眨了眨眼睛,內閣的實際作用是遠超他的官職的,屬於品級地,但是乾的都是當朝丞相的一批活。

  「洪熙、宣德時期,閣臣的品秩和地位不斷升高,參政權力也不斷加大,有了內閣票擬,此時內閣的權重以及大於部權(六部)。

  史載:仁宗之後,諸多大學士歷晉尚書、保、傅,品位尊榮,綸言批答,裁決機宜,悉由票擬,閣權之重,嫣如漢唐宰輔,特不居丞相名耳。」

  朱元璋沒成想老四倒是知道事沒有違背他的本意。

  可是老四的兒子、孫子對待政務就開始不想親歷親為了?

  「正統、景泰已經出現內閣首輔以及次輔的主次等差了,天順對閣臣李賢建議言聽計從,加太子少保,吏部尚書兼華蓋殿大學士,掌文淵閣事。

  在內閣地位獨尊,又居文班之首,故而被群臣目為首輔。」

  朱元璋暗暗掐著自己手指頭,這是又換了三個皇帝,出現首輔這個詞,就相當於恢復了丞相唄。

  他微微搖頭,自己的子孫後代就那麼不想處理朝政嗎?

  「成化、弘治皆延前朝舊例,宦官勢力抬頭,唯有正德時期內閣權力大幅度下降,因宦官劉瑾擅權,危害朝廷,作惡多端,內閣為其幫手。」

  相比於正統等三個皇帝老朱聽都未曾聽過,這三個皇帝朱元璋還是熟悉兩個的。

  尤其是正德可是看了兩次,這孫子可是過於貪玩了。

  但也有血性,敢於親征以及同底下的大臣爭鬥奪權,倒是讓老朱挺滿意的。

  緊接著書籍自動翻篇:

  「因正德無子,內閣首輔楊延和舉《皇明祖訓》,言兄終弟及,促使藩王繼承大統,建立首功,取得內閣對皇權的指導權。」

  「不對勁。」

  「爹,怎麼了?」沉溺於看這神奇之書的朱標連忙詢問。

  朱元璋則是凝重的搖頭:「正德這小子是個色中餓鬼,怎麼可能會沒孩子?」

  「興許是孩子沒有長大成年夭折了吧。」

  朱元璋聽了兒子的解釋,又想起他的嫡長孫雄英也是這種待遇,簡直是太容易讓人傷心了。

  縱然是皇家子嗣,也不能完完全全的長大成人。

  「自嘉靖初年,因嘉靖帝是十五歲外藩繼承大統,對原宮內宦官集團沒有多少依賴。

  宦官集團的勢力很快就得到了抑制,閣權權力迅速遭到了擴大。

  六部分理朝政的大明體制開始變為內閣首輔權壓六部的格局。

  尤其是在一個多月大明沒有皇帝的時間內,以楊延和為首輔代為攝政,進行了一系列的新政,被稱為救時宰相。」

  朱元璋微微眯著眼睛,他總算是看明白了。

  內閣的權力為何會變大。

  原來根子在這裡呢!

  嘉靖這小子在朝中沒有任何自己的勢力,他即使孤孤單單的,也不願意放縱宦官勢力,倒是有點能力。

  但老朱對嘉靖的印象依舊很不好。


  這個孫子當皇帝當的過於操蛋,竟然如此不注重自身安全,被宮女刺殺。

  整個大明,朱元璋覺得這麼一個例子被身邊人謀殺未遂的。

  這孫子修仙煉丹,想要從那些二三朝臣子裡奪取權力,又沒有自己的基本盤,沒有力量對抗,這個皇帝當的很難啊!

  「爹,嘉靖的處境並不是很好啊。」

  「嗯。」

  朱元璋輕輕頷首。

  「嘉靖帝因大禮議之爭,嘉靖三年,聽任三朝元老楊延和離任,對內閣成員進行大換人。

  加強皇權,打擊文官勢力,少年天子迅速擺脫楊延和的控制,勤於政務,整頓朝綱,推行新政,重用賢臣。

  限制外戚、整頓吏治、改革科舉,提高內閣行政能力,給與他們密奏專權。

  看似是給他們提升權力,實則數任內閣大臣都被他牢牢握在手裡。」

  看到這裡,朱元璋瞪大了雙眼。

  甚至連朱標都揉揉自己的眼睛。

  「爹,我覺得這孫子有一點點厲害。」

  朱元璋也倒吸一口涼氣,這孫子的權謀手段確實是有點強啊!

  咱十八歲還他媽的路邊要飯呢。

  結果這小子的十五歲開始跟那幫三朝元老勢力相互爭鬥。

  關建還他媽的不落下風。

  這能力就不是一般強了。

  朱元璋可沒少看子孫後代皇帝們的執政能力,但都不如嘉靖這孫子出彩啊!

  大明在沒有多少對外鬥爭的時候,朱元璋覺得權斗是極為重要的一件事。

  他在這方面並不是恨擅長,一直都在摸索當中。

  而且朱元璋也確認嘉靖他絕對沒有受到過什麼帝王教育,可是他處理起來,簡直是得心應手。

  這種人不是天分極佳,又如何能解釋的過去呢?

  朱元璋捏著鬍鬚,臉上露出幾分笑意。

  娘的。

  萬萬沒想到,咱竟然要跟後代孫子學習怎麼搞好權斗。

  關鍵是朱元璋覺得自己能有這般有天分的子孫後代而感到興奮,這孩子真是當皇帝的好苗子啊!

  從這孫子的看不上,到這孩子的稱呼,老朱內心深處對於嘉靖的觀感已經發生了極大的改變。

  朱標同樣看的有點激動,以前聽爹說過嘉靖的光輝事跡,沒成想這孫子外藩當皇帝,沒有根基的情況下,還能操作出如此成就來,著實是讓他也驚詫不已。

  「到底是怎麼回事?」

  朱元璋瞧著嘉靖的權力鬥爭:「難不成是他活的時間太長了,感覺天下無敵,也走上了唐玄宗李隆基的後路嗎?」

  像這種先天皇帝聖體,很容易在晚年就走上昏聵的道路,大抵是活的時間太長了。

  朱標記得他爹說過嘉靖帝這個孫子,也活了很長時間,大抵是這樣的。

  嘉靖同朱元璋的想法就完全不一樣。

  這位太祖皇帝不希望有強大的相權存在,寧可親歷親為,這就是他的治國特點。

  尤其是老朱從小貧民出身,幹活多,廢除相權之後即使日理萬機,但是他勤快,能力強,身體素質也強。

  朱元璋能夠同時兼任大明皇帝以及政府首腦雙重角色,可以處理紛雜的事務,而且也能處理的好。

  但是嘉靖則是不這樣想的。

  他認為皇帝就是該悠閒的活著,對於內閣權力重一點,朝廷有相權也沒什麼關係。

  治大國若烹小鮮。

  天子把朝政交給內閣首輔去處理,而自己只需要控制好內閣首輔就行。

  最重要的是天子需要對內閣首輔扶持強大的反對勢力。

  這樣使得兩者均衡,一切便都能掌握在手。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