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380朱祁鎮出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380章 380朱祁鎮出征

  「我的大孫子怎麼才活這個歲數,他也沒勤政啊?」

  朱棣再次站起身來,畢竟自己兒子高熾是因為身體肥胖導致的不健康英年早逝可以理解。

  可是大孫子朱瞻基自幼練武,又能上馬殺敵,身體指定健康啊。

  再加上對於政務並沒有那麼的勤政,搞出許多愛好來,一瞧就不像是累死的。

  如何就早逝了?

  一個皇帝幼年繼位,是很容易出現很多亂子的。

  「哎,話不能這麼說。」王布犁反駁道:

  「方才你只瞧見了他在那裡鬥蛐蛐,可是也上馬打仗以及處理朝政沒歇著啊。

  沒瞧見處理朝政的時候順便還給朝鮮回復書信,說他們進貢的女子多是大餅臉他不喜歡,希望下一次再進貢換一批選美的朝鮮官員。」

  朱棣撇撇嘴,沒回復王布犁。

  高麗變朝鮮這件事從他在位的時候就有了,那就只能說明是在洪武年間發生的政變。

  不過對於他來說,沒有什麼太大的影響。

  總歸是藩屬國,用不著太上心。

  朱棣倒是聽出來王布犁話里的揶揄,嘆了口氣:

  「我也覺得咱這大孫子在處理政務上並沒有太大的問題,為何會如此短命,難不成他也沒有練習什麼養生之法嗎?」

  「養生之法還是輔助作用,最主要的還得是規律的作息。」王布犁搖搖頭:

  「當皇帝需要考慮的事情太多了,怎麼可能同尋常人一樣,就算是當個昏君,沉迷酒色也很快就會掏空身體的。」

  朱棣一下子就閉嘴了,他有點理解了自己的嫡長子朱高熾為什麼會早逝了。

  除了肥胖原因之外,其中有一大部分是因為處理朝政被掏空了心血和精神,稍微有點小病就容易搞出王布犁所言的那種併發症。

  如此複雜的病症之下,縱然是神醫出手都不一定能行。

  更何況大明哪有如此多的神醫存在啊?

  朱棣知道老五一直與王布犁他爹在鑽研醫術,但是也並沒有太大的進展。

  主要是他曾聽老五說,有的動刀子需要解剖人的屍體,所以請他這個四哥同蒙古人打仗的時候,送來幾個俘虜供他們研究。

  朱棣雖然記在心中,但始終還沒有付出行動。

  倒不是覺得這種事駭人聽聞,只是一直沒有機會。

  在朱棣看來,本來那些蒙古人都是當時就該死的,現在為了自己的親弟弟研究醫術而死,是便宜他們了。

  現在朱棣瞧著自己的兒孫皆是因為疾病而英年早逝,他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要老五的醫學有所進步,到時候還要把南京的郎中醫院開到北平來。

  尤其是北地苦寒,在這裡待的時間久了,容易落下疾病。

  王布犁覺得大明許多人得了個感冒就能死人實數正常。

  皇帝就算吃得好穿的好,可他不一定睡的好,些許小病要了命,簡直是太正常了。

  朱棣一時間有些接受不了眼前這種情況,他通過了解發現朱瞻基是真的極為像自己。

  無論是從對戰事的觀點,還是治軍的思想,不虧是自幼跟隨在自己身邊的。

  朱元璋早就知道這麼一個結果了,所以表現的並沒有太意外。

  他知道幼帝繼位會產生許多禍端,這個叫王振的宦官便是在此番當中崛起。

  除了貪財收受賄賂打壓其餘臣子之外,胡亂指揮軍事,公然違背他這個太祖皇帝制定下的政策外,大抵是沒有再瞧見其餘惡症的。

  朱元璋瞥了王布犁一眼,瞧他那麼輕鬆的坐在那裡,倒是也不著急。

  「布犁,你當時所想的郎中醫院是否也是奔著這個方面想的?」

  王布犁搖搖頭:「如今的醫學還是不夠發達,我認為許多病都是無法治癒的。」

  「即使咱差人花許多錢財,讓那些醫院的郎中去研究,也不行嗎?」

  瞧著朱元璋凝重的眼神,王布犁肯定的道:

  「天子支持的話,醫學是能進步的,但想要治療天下所有病症,根本就是不現實的事。」


  「就算是在仙境當中也不行嗎?」

  「仙人也會死。」王布犁重新靠在椅子上:「更何況我們這些凡人呢?」

  朱元璋沉默了一會,便開口道:

  「咱是看過朱祁鎮一點事情的,表現的中規中矩,可是自幼長於婦人之手,親近宦官,難免年輕時會做些糊塗事。」

  朱棣聽著朱元璋在給他做心理疏導,主要是沒有從孫子早逝那裡緩過神來。

  一旁的徐氏也輕輕拽了下他的衣袖,示意他冷靜下來。

  子嗣的命數無法改變,可是幼帝上位對於一個王朝也是極大的考驗。

  其中出現些許挫折是難免的。

  朱祁鎮繼承皇位之後,並沒有做出什麼出格的事,主要是有內閣一樣的三楊以及太皇太后攝政,如此配合的處理朝政。

  而宦官王振獲取權力,還是制約他的太皇太后死去,再加上三楊也死的死,老的老,完全控不住場了。

  後續接替三楊的人儘管經過了嚴選,可他們都不能對付這名不久將成為一個有力的獨裁者的司禮太監操縱權力的巧妙的手段。

  論政鬥,這幫文臣的繼承人們還是稍顯稚嫩。

  其中主要是有朱祁鎮的緣由在。

  經過了一段時期,王振顯然開始發展了某種妄自尊大(在當時的情況下是難以避免的)。

  他自認為是周公第二,獨斷地決定國家的重大問題,壓制批判,甚至濫殺他的對手。

  如同明代宮廷政治中經常發生的情況那樣,一名突然發跡的宦官遲早會把皇帝的權力當作自己的權力來利用。

  即使在他完全依附於皇帝的意志和喜怒時也是如此。

  王振就是這類人的第一個例子:他甚至威脅恫嚇最高級的官員,把妨礙他的人投入監獄,有時還把他們處死。

  天子本人、他的宦官助手和「內閣」顧問們以及錦衣衛三者的聯盟,在明代即將成為一種典型的權力結合,而它在這時開始形成了。

  朱棣看到這裡,其實是有些惱火的。

  畢竟三家相互制衡的,尤其是宦官也是來監視錦衣衛免得他們勾結朝臣。

  未曾想宦官勢力借著皇權,把這三股勢力全都捏合在一起,他當皇帝了!

  「如此一來,天下豈不是只知道王振,而不知道皇帝?」

  朱棣重重的放下那個被王布犁成為冰闊落的飲品。

  「真是沒見識。」

  朱元璋早就聽聞過立皇帝的名頭了,可是比王振還厲害。

  現在王振還是摟著點,並沒有前朝例子可以給他參考。

  所以朱元璋覺得王振他在亂政,還能亂到哪裡去?

  「老四。」朱元璋瞥了他好大兒一眼:「別以為這是你的好大孫開的頭,其實是你小子開頭的。」

  「啊?」

  朱棣一臉的不敢相信,這屎盆子如何能落在自己的頭上。

  「你在同允蚊爭奪政權的鬥爭中,得力於他在南宮宦官所提供的軍事情報,於是你對宦官「多所委任」,以致「出使、專征、監軍、分鎮、刺臣民隱事諸大權」,皆可任用宦官掌領。」

  朱棣著實是沒想到他爹比自己知道有關靖難這事還清楚。

  看樣子父皇可是對靖難前前後後都研究了許多,並且記在心中。

  若是到時候父皇依舊沒有改變想法,把這些事通通告訴朱允炆,這可如何是好?

  不對。

  那大哥是不是也知道了這件事?

  朱棣臉上有些恍惚。

  「待到朱瞻基時,其叔朱高煦企圖奪取帝位,他唯恐朝臣私通朱高煦,便依靠宦官作耳目,於是宦官更受重視。

  不僅如此朱瞻基還詔令於宮內設立「內書堂」,專門教授年幼的宦官讀書,並形成「定製」。

  之後,宦官逐漸干預政事。到了正統年間,宦官王振干政,對於大明才造成極大的影響。」

  王布犁也一臉震驚的看著朱元璋。

  臥槽。

  這老小子知道的比自己還要多!

  他都快他媽的成明史專家了。


  王布犁心裡也泛起了波瀾,若是朱元璋一心想要讓朱標的子嗣上位,自己改如何搞啊?

  現在他把握不准,朱元璋到底是知道多少。

  徐妙雲同樣深感當今陛下知道的事情太多了,一旦他決定的事情,除了馬皇后之外,並沒有多少人能夠勸解。

  自己的夫君將來能夠登上帝位,可這也不是陛下的真實想法,一時間她內心也是十分的糾結。

  「兒臣知錯。」

  朱棣果斷認錯,可是宦官幫他,作為皇帝,任用宦官為親信是正常的。

  他們代表著皇權,只要皇帝不再信任他們,他們就完蛋了。

  難不成大明真能出現像唐朝那種廢立殺戮皇帝的宦官嗎?

  朱元璋擺擺手,表示懶得聽這種事。

  更何況他還沒有犯過這種錯誤呢。

  今後真按照他看到的那樣走,朱元璋相信老四會自己多加注意的。

  而且朱元璋也懷疑那些宦官給朱棣通風報信,這裡面未嘗沒有王布犁的事。

  朱元璋早就懷疑他們兩個一內一外相互配合,要不然朱允炆不會做出那麼多昏頭昏腦的事情來。

  亦或者朱允炆真的做了,但是王布犁在背後推動了。

  朱元璋絕不相信王布犁這個人在如此大事上,他能置身事外。

  他會置身事外!

  當初這小子還建議自己對於宦官要嚴格管理呢,未曾想待到朱棣奪得天下之後,王布犁並沒有繼續諫言。

  所以朱元璋不清楚王布犁是不是在朱棣登基沒多久,同樣也因病而亡了。

  這些事都是未知數。

  一想到這裡,朱元璋就想要更快的知道事情的來龍去脈。

  朱祁鎮的存在很弱,幾乎都是說王振如何如何,或者說朱祁鎮雖然早早登基,但手裡沒有多少權力,先前是聽太皇太后以及三楊的。

  待到他終於長大之後,對於大明也沒有太多的了解,但是身邊王振的影響極大,喜歡用軍事說話。

  南征之類的又有軍方的支持,總之就是打仗順便撈錢。

  再加上流民問題,不斷的起義以及逃戶。

  自朱元璋創立衛所以來,衛所軍生活就異常艱苦,月糧過低,又常被軍官剋扣,難以養家餬口,以致不斷發生衛所軍人逃亡的現象。

  至正統年間,逃亡情況更是不可收拾,再加上又鬧了許多災荒。

  朱棣瞧著自己重孫子的局面,臉上儘是擔憂之色。

  可謂是外有內患啊!

  那麼多事需要去處理,大明高層許多人都腐化了,底層的百姓與軍戶生活的更加慘烈。

  而瓦剌貴族也先已然是稱雄蒙古,實力強橫,經常開啟挑釁。

  大明朝廷沒有對他採取有力的措施,並且肯定低估了他在蒙古人中的權威和他的軍事力量,而仍把東蒙古的脫脫不花汗當作真正的統治者。

  明朝廷接納了一個瓦剌納貢使團,當它試圖索取過高的款項以償付他帶來的馬匹時,被王振所拒。

  也先繼續同蒙古其餘勢力進行聯姻,不斷的壯大自己,明朝的邊將知也先勢力迅速增加必然造成大禍,屢次向朱祁鎮上書。

  朱祁鎮僅僅是讓邊將仔細防禦而已,沒有其他的舉措。

  時機到了之後,也先他兵分三路發動進攻。

  脫脫不花率兀良哈各旗進入遼東襲擊;他的部將知院阿剌圍攻宣府;他本人向大同進軍。

  也先的軍隊在大同東北的陽和擊潰了後勤供應很差和領導無能的大明軍隊,並且直逼大同。

  年僅 22歲的皇帝朱祁鎮在王振鼓動下要親自率軍與也先的部隊交戰。

  興許是西南的勝利和在福建鎮壓叛亂者成功的捷報的結果,讓朱祁鎮本人過高估計了大明軍隊的力量。

  興許是朱祁鎮受到了在幼時與其衛兵玩軍事演習遊戲的鼓勵,以及自己祖輩馬上天子的遺傳,他相信自己能夠在戰地指揮一支軍隊。

  更或者是其聲譽因南方諸多戰役而提高了的王振認為明軍是所向無敵的。

  其實看到這裡的時候,朱棣臉色都有些蒼白。


  他當然知道馬上天子是不好當的。

  光是行軍調動,以及糧草供應都是一件大活。

  可是朱祁鎮與王振二人一拍腦袋就決定要幹了!

  朱棣瞧著自己重孫子臉上那得意的笑容,就知道他對於軍事並沒有太多的了解,以為打仗是過家家呢。

  光靠著人數多就能堆死蒙古人!

  要真是如此容易,朱棣怎麼可能還會把這個後患留給繼任者們呢?

  但是朱棣此時還是心存僥倖的,至少軍中還有老將坐鎮。

  皇帝親征是能夠提升士氣,但只要不胡亂指揮,便可保無虞。

  相比於朱棣的心存僥倖,朱元璋此時提起來的心到了嗓子眼。

  他當然不是第一次瞧見皇帝親征,正德那小子自己個都能拿刀子去外面同蒙古人火併去。

  雖然他荒唐了一些,但也是能力博獅虎之人,手上有把子力氣。

  可朱祁鎮在他看來,完全沒怎麼練習過武藝,那些老師幾乎都是文官,未曾教過他什麼兵法以及軍事上的知識。

  他完全是長於婦人之手,竟然也想要在戰場上靠著勇武來證明自己,簡直是昏了頭!

  朱元璋微微攥著拳頭,一時間有些沉悶。

  這個子孫輩的皇帝可千萬別出什麼差錯啊。

  王布犁偷偷摸摸的瞥了朱元璋一眼,心想他一會要是看見朱祁鎮腦淤血的操作,不知道要作何感想?

  於是他想了想,便從一旁掏出一個相機架在前頭,一會就控制一下,拍拍照片。

  到時候讓老朱時刻瞻仰自己臉上的神色。

  畢竟整個大明,也就朱祁鎮這老小子著實是不當人子了。

  徐妙雲自幼在將門當中長大,就連她都看出來不妥了。

  「此事若是處理不好,就極有可能讓我大明陷入萬劫不復之地。」

  徐妙雲悠悠的嘆了口氣,可千萬別成為宋徽宗那樣的皇帝。

  否則大明的皇帝就要被釘在恥辱柱上,遭人千百年的嘲笑了。

  朝廷對這個決定大為震驚,並提出抗議,力勸皇帝不應親自冒險。

  但這些抗議在王振的鼓動面前被朱祁鎮置之不理。

  朱祁鎮皇帝指定他的異母兄弟朱祁鈺在他親征期間攝政,一支大軍足有五十萬人被匆忙組成。

  以皇帝朱祁鎮為首的指揮部包括二十個有戰鬥經驗的將軍和一大批高級文官,由王振擔任戰地統帥。

  朱棣一下子就坐不住了,他指著眼前的巨幕道:「不是,咱大明真厲害也沒有一下子就聚攏五十萬人的能力啊?

  人吃馬嚼的,再加上糧草以及車輛,國庫怎麼可能會如此充裕?

  他們連南方那些叛亂以及百姓造反都短時間內搞不定,還妄想去打更加野蠻的蒙古人!」

  朱棣仰天長嘆道:「真是氣殺我也!」

  王布犁瞥了他一眼,心想後面還有更加腦淤血的存在呢,你可別一會接受不了。

  「哎,儘管這支大軍準備不足,供應很差,領導無能。

  既然陛下說大明今後還有皇帝存在,就算此次皇帝親征顯得十分的傻唄,興許是天佑大明,並沒有出現太大的差錯呢。」

  「怎麼可能!」朱棣分外激動,臉上儘是憤怒之色:「方才你沒看見是如何描述盤踞在蒙古的瓦剌人嗎?

  他們出現了雄主,而我大明沒有出現雄主,相反皇帝腦子糊塗,身邊又有宦官蠱惑。

  蒙古人的雄主是經過戰場上檢驗出來的,沒本事的早死了。

  若是不出事還好,一旦出事即將成為我大明最大的一次軍事慘敗!」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