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368人口增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368章 368人口增長

  朱元璋雖然覺得王布犁說的話有些陰陽怪氣,可這些話聽起來還是很順耳的。

  咱當了皇帝之後,天下百姓過的日子要比在大元治下好上許多。

  這便是明顯的進步。

  誰也無法否認的。

  待到馬車出了城之後,朱元璋便坐在車架一旁,叫毛驤下去走路,王布犁在一旁駕車。

  朱元璋感受著田間地頭的氣味十分欣喜,許多百姓這個時候早已在田間勞作了。

  看到這一幕,他更是高興。

  「好啊,好啊。」

  朱元璋嘴上不斷的說這話,甚至還從馬車上下去,在田間地頭同種地的老農聊一聊之類的。

  王布犁倒是沒有下去,而是靠在馬車上溜溜達達的走。

  春天還在追肥,這個發酵過的味道並不是很好聞,但朱元璋並不在意。

  他一直都很滿意天底下人都幹活,而不是好吃懶做,故而他制定一些政策也是因此搞出來的。

  即使他在洪武八年出規定,田一頃出丁夫一人,赴南京供役三十日,田不及頃者,以他田足之,謂之均工夫,達到賦役合一。

  但許多富戶仍舊是會想辦法來逃避,而且朝廷也不好勘察。

  再加上許多讀書人都是出自富戶,大明政府規定給予官員以及其家人免稅的特權,投獻的事情極為普遍。

  朱元璋許是走累了,便重新坐在馬車上,忍不住笑道:

  「真是好啊,百姓如此勤勞,今年必定能有個好收成。」

  「岳父說的在理。」

  王布犁覺得百姓栽苗這活也不輕鬆。

  許多人都沒空搭理閒逛的朱元璋。

  這個時候不下田的,家裡保準是富貴人家,用不著為生活奔波。

  況且朱元璋穿的這身衣服,連個補丁都沒有。

  誰家下田穿好衣服?

  為了節省衣服,田間勞作的人就穿個短褲的大有人在。

  更何況因為應天、鎮江乃是朱元璋的創業基地,供應繁重。

  但是在他登基後,這些地方的賦稅就逐年變的較低,且時不時的免徵用不少交稅,這幫人可算是要熬出頭了。

  再加上修繕大運河,僱傭沿岸的百姓,他們的生活能不好嗎?

  尤其是朱元璋還主打一個與民修養,重典整治吏治。

  嚴苛的律法極大的遏制住了地方官員肆意向百姓橫徵暴斂,敲詐勒索的勢頭,讓大批百姓的負擔都得以減輕。

  再加上朱元璋建都南京,江西、湖廣的大米順江而下,浙江以及南直隸各府的糧食,運程也短,百姓負責漕運的負擔比較於朱棣等後期皇帝小上許多。

  當然這也得意於東南賦稅極重的政策。

  東牆少了,自然是要拆更多的西牆進行補貼。

  「你小子現在到底是嬌生慣養,連下車都不願意,也不願去田間地頭走走了。」

  朱元璋方才很想要同王布犁分享喜悅,毛驤還沒有這個分量,奈何這小子實在是憊懶。

  「小婿只是不想去打擾岳父獨自感悟的思緒罷了。」

  聽著王布犁的話,朱元璋用手指了指他,並沒有多說什麼。

  倒是一旁的毛驤暗暗嘆了口氣。

  這當真是自己同王布犁大不相同的地點。

  自己只敢順著天子的話說,可王布犁他不這樣干,還會反駁甚至當眾說瞎話,可陛下不僅不生氣,還笑呵呵的。

  如此奇怪的對話,當真是讓毛驤捉摸不透。

  毛驤自認為他在陛下面前見過許多人的面孔,可從來沒有見過像王布犁這樣的人。

  他只能把陛下區別對待王布犁的事情,往「夢應賢臣」這方面上去靠。

  「嘿,好賴話都讓你小子給說了。」

  朱元璋雙手攏在袖子裡,猶如老農一般。

  此時到了田間地頭上,著實是一點都看不出來這位是當今大明天子的模樣。

  「不不不,自古以來頓悟這種事,都是旁人打擾不得的,還得靠自己。」王布犁手裡舉著長長的鞭子:


  「岳父如今正是心裡有些迷茫,所以才放棄勞累的工作,想要出來走一走,實在是太正常了。」

  朱元璋哈哈一笑,倒是如他說的這般,也不辯駁此事。

  一些事人家在怎麼說都不會動心,唯有自己同樣看破那才算是大徹大悟,真正走出來了。

  「其實咱昨天收到了奏報,大明的人終於變多了。」

  朱元璋頗為欣慰的給王布犁說:「河南河北兩省,人口都達到了一百八十萬。」

  王布犁嗯了一聲,其實不知道怎麼說。

  大抵現在河南也就差二百萬人有一個億了。

  就算是明朝末年,經歷各種大災,兵禍,河南那也是小三百萬的人口。

  元朝環境下,北方漢人數量急劇變少,再加上這麼多年的戰事,也沒有恢復什麼生氣。

  山河四省,此時的人口算不得多。

  就這還是他有意識的鼓動南方人遷徙去北方,以及把山西的人遷徙到河北等地作為補充達到的。

  興許再過十年人口就能突破二百萬了,朱元璋如何能夠不欣喜?

  「朕心甚慰啊!」

  朱元璋摸著鬍鬚臉上的喜色不減:

  「只要北方穩定下來,人口增多,那必然會對大明實力有著極大的增多。」

  「蒙古人節節敗退,新皇帝威信全無,就是個傀儡,手底下的各自為政,再也掀不起什麼風浪來了。」

  「只要咱大明北方有人,就會有源源不斷的賦稅供應,咱也用不著屢次被錢糧所擾,不能對外用兵,而且徵調民夫也不至於讓莊稼荒蕪。」

  朱元璋寧願不打仗,也不願意讓土地荒蕪。

  單是這一點,王布犁還是比較欽佩的。

  「你知道咱重農抑商沒有同宋朝學習,是從哪裡學習的?」

  「大抵是漢朝吧?」王布犁瞧著那些百姓在插秧:

  「我華夏自古以來就重農,那些商人賺到錢後,多是也會來鄉下買一片田地,子孫後代只要不把這塊地敗家給賣了,就算是有托底了。」

  「不錯,漢高祖「令賈人不得衣絲乘車,重租稅以困辱之」,倡行重農抑商的政策。」朱元璋悠悠的點頭:

  「這麼多年下來,其實咱覺得很適合現在的大明。」

  「不錯,但是岳父,商業發展是經濟發展的必然後果,不是一紙政令所能阻擋的。

  所以無論是漢高祖的政策還是以後的類似政令和法律,都無法長期維持的。」

  王布犁對於這種瘋狂購買土地的事也沒有什麼太大的概念,但總歸是可以往房子上類比的。

  在某些時候,大家都很瘋狂,無論是借貸多少,好像是不上車就虧錢了一樣。

  「你說的事情咱是知道的,但適應於現在的大明就夠了,以後的再說。」

  「況且從南宋開始,凡是出賣田地,要先問宗族及四鄰,他們有權優先購買權,他們不要時,才能賣給其餘人。」

  朱元璋摸著鬍鬚笑道:「咱大明也是這樣,就能避免被旁人買去。」

  王布犁心想也不知道老朱看大明未來,有沒有看到徐階這些閣老們為代表的地主階級,搞了那麼多土地,大半個縣都是他們家的。

  「如今大明還沒有結束戰事,戰爭會導致農業生產的勞動力銳減。」王布犁漫不經心的道:「在無法獲得足夠的人手時,許多富豪兼併土地的興趣不會很高。

  因此戰爭的破壞能延緩土地集中的趨勢,甚至導致土地的再分配。」

  一旁的牛叫了一聲,吸引了朱元璋的目光。

  他覺得王布犁說的對,但又不全對。

  縱然是戰事發生,那些江南地主也會趁機拿走更多的田地,繼續奴役百姓。

  人對土地的渴望是永遠不會停下的。

  大家都覺得自家的田地不夠多。

  萬一後代子嗣出了幾個敗家子,那麼多良田也不夠造的。

  「咱記得東漢末年戰亂發生,首先造成的結果是驅使本來是零散的小農戶依附大戶富室,尋求保護。

  也就是以富室巨族為核心,形成了民間自衛的組織。


  這些依附的百姓都變成了富室的私人武裝力量,動輒數千人。

  從東漢末年開始盛行的部曲制度,所以戰爭實際上是使富豪之家更容易地獲得大量的勞動力。

  這些部曲私兵,在有戰爭的時候是執干戈的戰鬥人員,戰爭一停,主人就要利用他們從事農耕及其他生產工作。

  由於掌握了此一勞動力的特殊來源,富豪巨室可以繼續擴大他們的田產。

  從西晉開始,部曲與僮僕在身份上愈來愈接近,在承平之日,他們都在主人的指導之下,從事耕種及其他生產工作。」

  王布犁頗為驚愕的看了朱元璋一眼。

  這老小子當了皇帝不僅天天批閱奏章,竟然還抽出時間去讀書?

  難不成他一直都想要從歷史當中找出歷代王朝滅絕的緣由。

  通通總結起來,免得大明也走了他們的舊路嗎?

  「你如何這般看著朕?」

  朱元璋哼笑一聲:「是不是覺得咱平日裡一直處理朝政,根本就沒空看書?」

  「還是覺得咱就是個泥腿子,不該懂得這麼多的道理?」

  「嘖,倒是我小看陛下的毅力了。」

  王布犁頗為佩服的拱拱手,身居高位者許多人都克服不住自己想要享受放縱一番的心裡。

  畢竟自己打了這麼多年的仗夠辛苦了,享受兩天又能如何?

  誰會說什麼!

  「哈哈哈。」

  朱元璋大笑數聲,心情十分的暢快:「那你是小看朕了。」

  毛驤跟在馬車一側,什麼話都不敢言語。

  現在又沒有什麼時間要求,王布犁懷疑朱元璋主要是來散心的。

  毛驤被朱元璋趕到前面去走路,有些話不想讓他聽到。

  「咱知道土地兼併的事,興許大明過幾個皇帝後,對於吏治沒有像咱這麼嚴格,便會出現大批商人來購買土地。」

  王布犁手裡捏著鞭子,瞧著隔著十幾步在前面走著的毛驤:

  「陛下還是擔憂擔憂大批官員強行購買土地的事情,或者是其餘人給與他們投獻土地,避免自己的土地給朝廷交稅的事。」

  朱元璋微微眯著眼睛,這種事他在仙境當中也看到過,許多刁民為了不給朝廷交稅,紛紛投獻給那些讀書人以及官員。

  「這種事咱一時間還沒有想到太好的辦法,畢竟治理國家還要靠著他們,身為大明天子不跟咱一樣懲治貪腐之人,自然會發生這種事。」

  朱元璋又不可置信的瞥了他一眼:「你的意思是咱對待他們都過於寬厚了?」

  因為朱元璋覺得自己對這幫讀書人開始是挺尊重的,可是見識到他們的真面目後,就即使擺正了自己的態度,對他們並無太過親近之意。

  結果王布犁竟然還會有這種說法。

  一時間朱元璋都懷疑自己的手段過於柔和了,以至於讓王布犁這個「酷吏」看不上眼。

  「那你覺得咱應該怎麼對待他們?」

  「首先就是取消在政策上對他們的過分優待,特別是田地免稅這方面只能惠及自己,按照品級進行劃分,且不能惠及家裡。

  如此一來方能避免過多人去給他們投獻田地,確保大部分賦稅都能收歸國有。」

  王布犁放下手中的鞭子:「禁止和尚、道士以個人或者寺廟的名義典賣土地,更不允許有人施捨給寺廟香火田。

  至於宗族義田,寺廟、道觀、書院、善堂的團體土地通通交稅。」

  通通交稅四個大字在朱元璋腦瓜子裡炸開。

  好傢夥。

  朱元璋本以為自己就夠狠的了,未曾想自家女婿可比自己辦事還要激進。

  願不得他敢當街殺人吶!

  「幸虧此地就咱們翁婿兩個之間談話,旁人都無所知曉。」朱元璋心中升起了愛護之心:

  「這些話伱若是在朝廷當中說出來,便會遭到大部分人的攻訐,到時候朕也會很難做的。

  總不能為了你,把他們全都給宰了吧!

  你小子這可不是鈍刀子割肉啊,而是拿起一把快刀,誰敢不聽話,就直接砍腦袋。


  制定出來的政策過於激進,一點也不平和,容易鬧出民變啊的!」

  「陛下,如今我大明人口稀少,土地富裕,可是經過兩三代後,人口增長,可劃分的土地變少,那個時候又該能怎麼辦?」

  王布犁攤攤手道:「況且現在大明四處的民變也不少,不缺這麼一兩處叛亂,正好給好久沒有發動戰事的士卒練練手,免得他們手生了。

  若是一個王朝有幾十年沒有戰事,那養的那麼多能征善戰的士卒大抵會老去,新成長的士卒成了王朝的中流砥柱,可是他們沒有經歷過血戰,是很難成長起來的。」

  朱元璋聽著王布犁從一個話題很快就扯到另外一個話題,忍不住笑了笑:

  「你小子可真會危言聳聽。」

  只不過他心中確實清楚王布犁說的是對的。

  他在仙境當中看到了大明的軍隊未來,實在是爛的不成樣子。

  「陛下如此英明神武,怎麼可能沒有想過,只不過是不好意思說出來罷了。」

  王布犁又吹又捧的話,再一次讓朱元璋大笑起來。

  旁人吹捧在朱元璋看來都膩了,可是王布犁這種吹捧當中又帶著幾分揶揄,當中是一種全新感受。

  他也用不著拽古文去說他這個那個的。

  「算你小子識趣。」朱元璋隨即又變得深沉起來:「其實這正是朕所擔憂的地方。」

  「大明的下一任皇帝乾的不行,老四也不知道乾的行不行,不過有你輔佐他,興許乾的差不了,可是後面的幾個皇帝乾的也不行。」

  朱元璋眼裡流露出一些悲傷之色:「那幫孫子實在是讓朕太過於失望了。」

  王布犁不清楚朱元璋有沒有看過留學生的事跡?

  反正大明皇帝做出那麼多失望的事,堡宗要說排第二,大抵沒有人敢排在他前頭吧?

  所以這個時候王布犁也不好提這事,只是贊同的點頭:「看樣子大明往後的皇帝也不爭氣,老四也是個不會教育兒子的。」

  朱元璋微微頷首,隨即盯著王布犁:「什麼叫也是個不會教育兒子的?」

  「陛下可別自我代入啊。」王布犁坐在馬車上笑嘻嘻的道:

  「方才陛下不是說孫子們都不爭氣嘛,老四年歲大了才登基為帝,一瞧以前都沒按照太子的要求去培養自己的兒子,所以他不會教育那也是實在正常啊。」

  「正常?」

  朱元璋還真沒有想到這一個點,主要是現在標兒身體健康,還能幹上許多年。

  老四登基這個事,還不一定靠譜呢。

  朱元璋心裡還是願意他大兒子繼承皇位的,老四那麼能打,鎮守北方是綽綽有餘。

  只不過老四知道了他將來要當皇帝的事,難免心裡也會有更多的想法,萬一將來有什麼玄武門之變,那可就十分難看了。

  朱元璋瞥了王布犁一眼:「老四他沒想過當皇帝的事?」

  「那你得問他啊!」王布犁悠悠的道:

  「咱要不直接去北平,給他問一問,保准嚇得他許久都不敢回南京。」

  朱元璋搖搖頭,此番他是要往南下走的,主要是親眼瞧一瞧那些富戶是怎麼藏匿人口的。

  只要抓住了,必須都給他們發配到北方去填充人口。

  「朕的幾個兒子當中,也就是你了解他。」朱元璋依舊是攏著袖子:「有些事咱也摸不准,才要問你的。」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