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章 515新的合作方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519章 515.新的合作方式

  川省一直是薯類生產大省,紅薯和馬鈴薯,種植面積1900多萬畝、總產量2700多萬噸,在全國都處於領先地位。

  有市場、有產業、有支持。

  所以科技支撐力度也很強大,川省的農科院都有薯類研究項目。

  綿陽農科院也是如此,在種植啊、養護啊、儲存啊、加工啊都有涉獵。

  而其中重中之重,自然是品種。

  如今驟然看到一個味道如此甜美,口感如此獨特,明顯是好東西啊。

  而且都送到眼前了,還能讓它跑咯!

  駱一航和王紹鵬,被請到一間會議室。

  茶水倒上,農科院特產擺好,負責人請出,專家們到位。

  大家一起坐下來聊一聊嘛,聊一聊加深感情。

  聊起來之後,話里話外的意思,就是合作啊,共同開發啊,優勢互補啊。

  即便駱一航已經說了這種紅薯產量不高,畝產不過兩千斤而已。

  綿陽農科院的人也表示不介意。

  「駱總啊,您要這樣想,一個品種剛出來的時候產量,和種植技術完善之後能達到的產量,是不一樣的。」

  「就像商薯19,我們這邊現在普遍種植的一種紅薯,零零年剛做區域實驗的時候,畝產才四千斤。而到了一四年,把它脾氣全都摸透了之後,畝產輕輕鬆鬆七八千斤,一萬斤都常見。」

  不愧是研究紅薯的農科院啊,數據張嘴就來。

  駱一航有些驚訝:「有這麼誇張啊,翻了一倍還多。而且,需要十多年這麼久?」

  「那是以前。」農科院的人擺擺手,「零幾年的時候早育早栽技術還沒弄出來,紅薯一年只有一熟,需要的時間自然要長。現在不一樣,現在能一年兩熟,時間少一半。」

  然後人家又說了,產量的高低,品種是一方面,品種決定基準線。

  至於產量是高於還是低於這條線,得看土壤、光照、氣候、病蟲害防治,以及種植技術。

  而以上這些,綿陽農科院全都有。

  就差把合作兩個字寫在臉上了。

  大家都是熟人了,又是合作單位,駱一航也不好拒絕。

  所以先給文英打了個電話,把事情說了一下。

  文英是無所謂的,她只管育種,培育出來就撒手不管,怎麼合作怎麼推廣全是駱一航的事。

  她倒是省心。

  王紹鵬此時突然問了一句,「駱總,這紅薯您那邊在賣著吧,賣多少錢?」

  駱一航回答說:「我賣的是加工好的,二十五一斤。」

  王紹鵬點點頭,假裝恍然大悟的樣子,「那原薯零售價十塊差不多,地頭價怎麼也得三四塊一斤。一茬六七千,一年兩茬就上萬了啊。」

  駱一航眼珠一轉,懂了,王紹鵬傾向於和農科院合作。

  正好駱一航也已經傾向,就跟著補充道:「我賣的還行,種了一百畝,收了二十萬斤;月中上的,月底差不多就能賣完,市場挺認的。」

  「對啊,畢竟是好東西嘛。現在的人啊,對吃喝肯花錢著呢。」王紹鵬緊接著應和。

  倆人這一唱一和,就是在要好處,談條件了。

  合作嘛,得互利互惠,互幫互助。

  農科院這邊也很痛快。

  可以拿出來三塊試驗田,加起來四百畝以上,並投入人力物力,還會向王紹鵬那邊提供技術支持。

  而且早育早栽技術也沒必要引進了,育苗這塊農科院包了,他們一切都是現成的,經驗也足。

  包括王紹鵬那邊德陽的苗也包了,可以提供七百畝的種苗。

  條件是,農科院要種植經驗和數據共享,以及優先引種權。

  駱一航則又添了一個種植出來的紅薯優先採購。

  總體而言算是互利互惠。

  跟農科院合作的話,王紹鵬那邊這次省心了,複製豌豆顛時候的模式,賺筆快錢,技術方面農科院包了。

  他現在的事業方向也不是農業技術,而是變成了做農業的商人。


  駱一航得到的好處是原材料供應,今時不同往日,七八百畝,一百五六十萬斤糖墩墩紅薯,還是能消化掉的。

  而且種權還是駱一航的,誰也搶不走。

  綿陽農科院別看付出這麼多,但拿到一個優先引種權就完全能夠回本,還大賺。

  而且賺兩遍。

  地方農科院,受到當地財政撥款,有義務回饋當地。

  優先引種,等摸索出來種植技術之後,本地就可以先種,他們可太知道一個優秀的新品種在開始階段有多掙錢了。

  這就是功績,也是農科院的存在意義。

  而且農科院還有農業技術服務、諮詢和培訓;還可以成果轉化,以及農產品售賣。

  第一年旱澇保收,駱一航全買走,賺錢。

  後面駱一航收不完了,他們自己還能賣,也賺錢。

  好處多著呢。

  ——

  這次合作就相當於年初時候在德陽王紹鵬那裡搞的第一次區域試種。

  區別在於,豌豆顛時間短,幾十天就行了。

  糖墩墩時間長,要半年。

  豌豆顛開始時候只有一處,糖墩墩是兩處。

  還有豌豆顛時候種植技術是自己摸索,時娟和羅宏志長期出差就泡在了德陽。

  這次糖墩墩種植技術改成農科院去摸索,時娟不用長期出差了。

  但短期還是得來。

  談完合作之後,農科院的人還挺急。

  當天就跟文英時娟那邊開了個視頻會議。

  詳細了解了一番糖墩墩的技術特點、種植方式之類。

  駱一航跟著聽了一段。

  說的是什麼「價值高可以嘗試用小棚,竹片片骨架,便宜簡單,提早半個月上市也好。」

  「塊莖比較小,密植也可以試試。」

  「高低壟技術能用上麼,要不然都試驗一下。」

  「……」

  結果就是時娟又要出差了,來綿陽一塊研究研究。

  沒辦法,誰讓文英是實驗室科學家,種植這塊並不擅長,而時娟是全能呢。

  ——

  處理完在綿陽的事情之後。

  駱一航和王紹鵬返回了德陽。

  先去看了王紹鵬聯繫的田地,一共三百多畝。

  因為合作方式改了嘛,駱一航也就不用再深入了解試驗田的事情。

  大概看一下就好。

  這次包田、種植、養護、採收,全是王紹鵬的事情,駱一航只管最後定個價全給收走。

  看完回程的時候。

  路過了最開始的豌豆顛試驗田。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