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那個男人他出現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336章 那個男人他出現了!

  永元元年的時候,安國王輔佐幼帝登基,之後把控朝政。

  但陳氏的權臣永遠都是那個德行,他絕對不會真的「把控」朝政,比如朝政上的事情,他大多數還是會和小皇帝商議的,而且是那種真的商議。

  他會從這件事情的各種角度去給小皇帝分析,然後講解這件事情為什麼要這麼做。

  最開始的時候,皇帝對陳氏的這位家主十分不滿,他聽信宮中一些內侍的鼓動,覺著陳氏一定會將原本屬於他的權利搶奪,之後再徹底的將劉漢變成「陳漢」。

  對於年幼的皇帝來說,許多事情說一次可能是假的,說兩次也可能是假的。

  但每天都說的事情,在他們的心中就已經有了可信度了。

  可隨著時間的逐漸推移,年幼的皇帝終於明白了到底誰忠誰奸——當然,陳氏這位家主的手段稍微有些酷烈。

  他放任一些「忠臣」去干他們想要幹的事情,在關鍵的時候告病在家。

  而後看著這朝堂的發展。

  因為陳氏的告病是一個慣例,只要稍微讀過一些書的人就知道,在前朝四世皇帝時候,陳氏的人就因為朝政的荒謬以及四世皇帝的昏庸而告假,在那之後、在新的皇帝,也就是秦武烈帝接管朝政之前,陳氏都沒有再干涉朝政。

  也沒有對那幾位奸佞做些什麼。

  而天下的一部分世家也紛紛前往官渡,他們試探了陳氏家主的想法,明白陳氏家主的確是真的失望了。

  在這種情況下,除非皇帝自己能夠「立」起來,否則他們絕對不會再管皇帝的事情。

  朝堂上的某些人們得知這個情況之後,開始愈加的放肆了。

  年幼的皇帝可以從陳氏家主的手中獲得權力,那並不是因為年幼的皇帝有什麼威嚴,更不是因為皇帝的聰明智慧可以超過陳氏。

  而是因為陳氏家主願意將手中的權利逐步還給皇帝。

  這才是事情的真相。

  在永元元年、永元二年、三年這兩年半的時間內,年幼的皇帝明確的知道了這件事情。

  那些原本捧著他、哄著他的奸佞們因為他失去了作用,所以不再捧著他,他這個皇帝過得甚至還沒有一些位高權重的內侍過得好。

  未央宮中

  已經不算太過於年幼的皇帝坐在那裡,望著頭頂的明月怔怔出神。

  兩年光景,到底孰忠孰奸,他終於分清楚了。

  可即便分清楚了又能夠如何呢?

  那位會一直幫扶他、教授他道理的老師已經離他而去了。

  他被困居在這深宮當中,無法出去尋找他的老師,而他的老師因為失望也不會再關注這裡。

  一滴淚從臉頰上滑落而下,墜落在未央宮的大殿之中。

  這裡的青磚綠瓦見過無數的這等情形。

  他轉身回到未央宮中,繼續出神,此時的他尚且未曾注意到一個人影悄然出現在他的身旁。

  先帝在臨死之前,曾經留下過一支誰也無法指揮的「人手」,名為「繡衣使者」。

  幼帝在永元元年的時候,將繡衣使者的指揮權交給了自己信任的那位「忠臣」,當然了,這位忠臣在陳氏家主離開之後,立刻就投靠了那位真正的奸佞權臣。

  所以皇帝連繡衣使者的指揮權都失去了。

  這才是幼帝如今這般失意的原因。

  而常人、包括幼帝都不知道的是,繡衣使者一共有兩批,其中一批便是放在表面上所有人都能夠看得到的這一批,他們的忠心雖然能夠信任,但就像是人心總會發生偏移一樣,他們也會聽從「指揮使」的。

  而另外一批藏在這群繡衣使者當中。

  這一批人的首領每一個都是從皇室當中所收養的孤兒當中選拔,也可以說是所謂的「死士」,是真正的死士。

  這群人永遠只會聽從皇帝一個人的命令——一個命令除外,那就是讓他們聽別人的話。

  這群人只會效忠於皇帝,這個皇帝甚至不包括下一任皇帝。

  前任皇帝死了,他們才會移交給下一任皇帝。

  這麼做的原因甚至有防備太子勢大奪權的因素在其中。


  「陛下。」

  一個人影跪伏在地上,他抬起頭:「不如請陳相回來吧?!」

  「有陳相在,定當能夠掃平奸佞!」

  幼帝抬起頭看著這人,臉上淚痕斑駁:「老師會願意回來麼?」

  他另外帶著些許猶豫:「即便老師願意回來,如今朝堂、軍伍都不再聽從朕的命令了,老師能夠能夠剷除奸佞麼?」

  幼帝抹了一把眼淚:「哪怕是死,朕也不願意連累老師!」

  繡衣使者抬起頭,他看著幼帝,鄭重的說道:「陛下放心,陳氏的力量您不曾了解,但繡衣使者是了解的。」

  「陳相的為人,您比臣下更加清楚。」

  「只要消息帶到,陳相定然會舉兵而來,助您剷除奸佞!」

  他最後一句話打動了幼帝:「您的身上,有孝慈皇后的血脈啊!陳相怎麼會真的不管您呢?」

  血脈相連永遠是最關鍵的因素,幼帝點頭,直接咬破指尖鮮血,揮手在布帛之上寫下求救之語,而後走到繡衣使者面前,聲音懇切。

  「一切,便託付給卿了!」

  繡衣使者抬頭,神色肅穆:「定,不負陛下所託!」

  永元三年,夏。

  史書中大書特書的一年。

  這一年發生了一件令天下人都側目震驚的事情,也是在這之後哪怕又過去了百年,哪怕這百年之間陳氏再度沉寂千百次,也沒有人敢挑釁陳氏。

  史稱「永元之變」。

  在漢書中,是這麼記載的。

  「永元三年夏,六月。陳氏得天子衣帶詔而起兵,言稱清君側。六月十五起兵於官渡,沿途所至,皆開城而迎。二十三日,至長安。」

  「時丞相李俊把控朝政,偽詔稱陳氏叛國,乃為刺王殺駕,以令諸國救王。」

  「天下皆不從。」

  「兵馬至城樓之下,則長安諸兵將開門而迎。」

  「安國王橫刀立馬前行於未央宮,親救天子於危難,劍斬奸佞於未央,乃為時之英雄、國之大者。」

  「自起兵至平亂,共計八日,天下安定。」

  「天下皆驚。」

  「時,國庫空虛,安國王發詔於諸王,詔中唯二字曰:借糧。諸王莫敢不從,僅月余,國庫充盈。」

  

  「天子加封安國王為「鎮國王」,更賜九錫。」

  「享九錫者,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

  「時王以一字為貴,尤以春秋霸主為先,天子言,欲改封安國王為「晉王」,為諸霸主之次,封國官渡、上黨等二十郡,幾為大漢半數國土。」

  「安國王辭之,言:陳氏無有稱王封國者,陛下勿再言。」

  「時有寵臣上天子曰:安國王或欲圖者甚。」

  「永元四年,天子再賜九錫,欲改封安國王為「秦王」,為諸霸主之最,封國長江以南,已為大漢之半。」

  「安國王辭之,言:陳氏無有加封九錫、稱王封國者,陛下勿再言。」

  「又有寵臣上天子曰:或為安國王先祖無有追封者。」

  「永元五年六月,天子追賜安國至聖漢武王、【太上大羅天得道真君】九錫,許其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追封為「秦王」。」

  「七月,天子又賜安國王九錫,許其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欲改封其為秦王,為諸霸主之最,封國長江以南、連官渡城,封地越大漢,為天下之最。」

  「安國王辭之,言:陳氏無有野心稱霸者,凡俗之許,皆為虛妄,乃為一心之民,而不負天恩也。」

  「三請三辭。」

  「時眾人緣,此乃先例,而之再賜必受。」

  「於是,永元六年,七月,天子又再追封,追封陳林武之父為秦王,追賜其加九錫、許其榮光;後再賜安國王九錫等,一干加封一如往。」

  「安國王大怒,於未央宮前大喝曰:王若無事,請多干政,勿要做無用之事。」

  「後,請數十夫子與天子。」——《漢書·孝敬皇帝實錄》

  永元六年,八月。


  劉驁小心翼翼的坐在未央宮中,偷偷看了看自己老師的臉頰,小聲的問道:「老師,您還生氣麼?」

  他悄悄的將茶水往前推了推,十分恭敬。

  陳林武看著這一幕,心中即便是有再多怒火也是消失了,他按了按額頭說道:「陛下,我一早就跟您說過了,陳氏沒有封王、也沒有建國的心思。」

  「至於加九錫這玩意,陳氏也不在乎。」

  「您怎麼就是不聽呢?」

  「前幾次我都拒絕您了,您還非要給我來個三請三辭,您說您到底是幹什麼呢?」

  劉驁坐在那裡,小小的一團。

  因為年幼最關鍵的那兩三年被困居在深宮當中,所以如今的他看起來十分瘦小。

  他小聲的說道:「我不是想給老師最好的麼?」

  等看到了陳林武無奈的神色,他才低聲的嘟囔了幾句什麼,而後在陳林武緩和下的神色里,小聲的問道:「那老師,既然您不生氣了,那十個夫子以及他們布置下的課業是不是」

  陳林武幾乎是被氣笑了,他看著劉驁冷笑一聲:「等什麼時候陛下出師了,自然就可以不做了。」

  永元七年陳林武所說的話似乎還在劉驁的耳邊迴旋,劉驁站了起來,看著面前的政務嘆了口氣:「老師啊——」

  「我這些年,應當是沒有讓您失望吧?」

  他抬起眼眸,神色中帶著些許的疲憊和蒼老,此時已經是永元三十一年了。

  陳林武在永元二十七年的時候逝去,那個時候天子的情緒幾近崩潰,整個人大病十日,最後還是陳林武的兒子送來了陳林武留下的遺書才讓皇帝振作起來。

  爾來又四年也。

  大殿外走進來的劉成則是嘆了口氣,他知道自己父親心中的感傷。

  孝敬皇帝在位共三十八年,算是漢朝在位最長的幾位皇帝之一了,而與歷史中的劉驁不同的是,孝敬皇帝劉驁終其一生都在踐行他與老師的諾言,終其一生都在兢兢業業的治理大漢。

  在他的治理之下,大漢變得更加昌盛了。

  人們將這一段治理稱之為「永元盛世」,這是大漢百姓日子最好的一段時日,哪怕是武皇帝在位期間都比不上永元帝,因為武帝期間還發動過戰爭。

  而永元帝時期,已經多年無戰事也。

  永元三十八年的時候,天子病逝,而後傳位給了太子劉成。

  劉成披上黃袍的時候,自己的年齡都已經將近三十歲了

  而他在即位之初,便立下了自己的太子。

  次年,天子改元為「黃龍」,是為「黃龍元年」,而這一年,在歷史的長河中,為「公元前17年」。

  陳氏在公元前三六五年而始,至今已然三百四十八年矣。

  黃龍年間,皇帝的治理還是可以的,雖然偶有享樂,但大多數時候能夠兼顧政務,而不讓天下過得較為窮苦。

  而在黃龍年間,皇帝和陳氏處於一種各自不打擾的情況。

  陳氏雖然偶爾也會有子弟出任朝堂官員,但一般在做到某種程度的時候就會離開。

  可即便如此,天下也沒有敢小瞧陳氏。

  一直到黃龍十四年,一切都變了。

  天子追求享樂、奢靡無度,那位前期做的不錯的君王好像徹底消失在了時光長河之中。

  民間也偶爾傳出對天子的怨言,但這些怨言還少,並沒有成就什麼氣候。

  天子也就當做看不見。

  黃龍十五年,天子在群臣激憤的反對下,廢后。

  皇后被廢之後,支持太子的聲音逐漸的變弱。

  這個時候的太子方才十三歲。

  黃龍十七年,仿佛曆史要讓所有人記住這一年一樣。

  天子廢太子,而迎立新後。

  新後名為「王莫晚」。

  她有一個弟弟。

  同樣姓王,因為她的母親在懷弟弟的那個夜晚,夢見一條白蛇居於天闕,等到這個弟弟誕生的時候,天空之中出現了無數的祥瑞。

  因此為之取名為「莽」。

  他叫王莽。

  這一年是公元歷一年,是世界的開端,也是王莽進入政壇的第一年。

  那位被廢棄的太子鬱郁不得志,不能居東宮,於是被天子改封為「弘農王」,封地便在官渡城附近。

  奔騰著的馬帶著鬱郁不得志的太子前往封地。

  這位鬱郁不得志的太子有一個十分好聽的名字。

  他叫做

  劉秀。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