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陳氏在行動【求訂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203章 陳氏在行動【求訂閱】

  「若繼續任由陛下這樣下去,秦國歷代先王的努力便會毀於一旦啊!」

  王綰說這話是真心實意的並沒有一點點的私心,他的功勞也不至於可以成為諸侯王,所以他是單純的覺著分封制適合如今的大秦。✊👊 ➅➈ŜĤǗˣ.ς𝓞𝓂 ♟🐳

  而陳仲聽了王綰所說的話,無奈的嘆了口氣,將自己昨日與嬴政交談的內容告訴了王綰。

  他一邊說著,一邊觀察著王綰的神色。

  待到陳仲將昨日的事情說完,王綰坐在那裡也沉默的低著頭,聲音中帶著些許的無可奈何。

  「原來陛下竟然是這麼想的麼?」

  王綰嘆了口氣說道:「只是我依舊擔心,其實王上大可以先施行分封制,而後再施行郡縣制的不是麼?」

  陳仲看著王綰反問道:「可什麼時候才是合適的時機呢?」

  「我們預測在五十年後,歷經兩三代人之後,便會合適實行郡縣制了,可這畢竟只是我們的猜測而已。」

  「再者說了。」

  陳仲沉吟了一下後,才輕聲道:「五十年啊,你我能夠活到那個時候麼?」

  「陛下」

  之後的話沒有說完,但王綰猜到了後面的話是什麼,那便是嬴政能夠活到五十年後麼?

  迄今為止,歷代秦王活的時間最長的是昭襄王。

  可昭襄王也不過是執政了五十五載春秋,活到了七十多歲而已,如今的嬴政已經近三十歲了,執掌秦國已經十幾年了。

  能夠堅持到那個時候麼?

  陳仲看著王綰說道:「你想一想,除卻陛下這位統一了天下的始皇帝外,待到五十年後,下一位皇帝能夠有這樣的威嚴鎮壓天下麼?」

  「屆時,天下分封諸國,若一個不小心,怕是重演當年邦周舊事。」

  「且還是十分巨大的概率。」

  陳仲指了指自己,又指了指外面說道:「就連我都不能夠保證,若是陳氏真的稱王了,那麼日後哪一位陛下想要將諸國再次消滅的時候,陳氏之國會不會抵抗啊。」

  「更何況別人呢?」

  陳仲語重心長的說道:「更何況,若是到了那個時候,天下再起紛爭,秦再一次覆滅諸侯國,那與如今的情形難道不還是一樣的麼?」

  王綰聽著陳仲的話語,臉上的神色更加沉默了。

  這是一個死局。

  事實上,也正是如此。

  漢朝在建立的時候,便是吸取了秦朝的教訓,實行了「郡國制度」,也就是郡縣制度以及分封制度並行的一種制度。

  這是一種縫合怪。

  他擁有兩種制度優點的同時也擁有兩種制度的缺點,這甚至成了日後漢朝覆滅的原因之一。

  甚至就在漢朝初期,郡國制度也為漢朝帶來了巨大的問題。

  七王之亂是其一,甚至就在劉邦這位漢高祖時期,也多有翻盤的「王」。

  一直到了後來,漢武帝施行了「推恩令」,這種無懈可擊的陽謀算是克制郡國制度的一種有效措施,可即便如此,漢武帝之後也常有諸侯王反叛。

  因為「郡國制度」一旦有了一個開端,那便不會有終止的那一天了。

  我的父親能夠封國,難道我就不能給我的兒子封國了麼?

  哪一個皇帝能夠忍得住呢?哪一個皇子能夠忍得住呢?

  所以,封國便是無休止的了。

  推恩令只能說限制了封國的勢力,但卻並沒有限制其他的內容。

  施行郡縣制度可能會有後患,施行分封制度的話便是將一切的努力全部推翻,秦國這近兩百年的努力便是如同虛構。

  施行郡縣制度與分封制度並行的制度,那麼便一定是會後患無窮。

  這便是這個新生的王朝所要面臨的問題了。

  王綰幾度想要開口說什麼,最後都閉上了嘴巴,之後幽幽的嘆了口氣,便決口不再談論這些事情了。

  「也罷,便是走一步看一步吧。」

  他沉默了片刻後,開口說道:「陳相,最近儒家那邊似乎有些動靜。」


  王綰看向陳仲,輕聲的話語落在陳仲的耳邊:「儒家眾人似乎並不滿意您的所作所為,所以想要做一些事情來對付您。」

  「我沒能探聽到更多消息,但這一次他們似乎準備的很充分。」

  陳仲眉頭微微一挑,臉上帶著些許好奇,他倒是想知道儒家準備怎麼對付他了。

  當即笑了笑說道:「我倒也很想知道,他們想要怎麼對付我。」

  陳仲的臉上帶著些許平和之意。

  他並不在意。

  翱翔在天空中的玄鳥,如何會在乎那嘰嘰喳喳的雀鳥之叫呢?

  故楚地,某處山中的村落。

  裊裊炊煙升騰而起,緩緩的佇立在這一片山村之中,些許人影從山村中走出,走到了一片空地中。

  為首的是一個看起來精壯的中年男子,正是項梁。

  當初秦國覆滅東楚國的時候,項燕提前預知到了自己的失敗,畢竟楚國全盛時期都不是秦國的對手,更何況如今呢?

  所以他令項梁帶著族中最年輕的嫡子「項籍」以及一眾項氏族人在秦國的軍隊沒有包圍東楚國的時候,先躲了起來。

  而等到東楚國覆滅之後,項梁便帶著這些人來到了山中隱居躲避。

  他們的願望依舊是推翻秦朝!

  而目前似乎遙遙無期。

  項梁看著身旁年輕的孩童,臉上帶著些許平靜的神色,他不知道自己等人是否能夠復國成功,但他卻知道另外一件事情。

  那便是他們會堅持做這件看似沒有希望的事情,直到所有的人全都死亡。

  「羽兒,國破家亡之仇,你萬萬要記住了!」

  他咬著牙,語氣中帶著狠厲和血腥:「我項氏一脈與秦國不死不休!」

  當然,如同項氏一脈這樣的「逃賊」還有不少,他們都是一些貴族,當習慣了貴族可以剝削黔首,突然自己成了黔首後,這些人都過得不怎麼樣。

  所以他們心中的仇恨就如同火苗一樣跳躍著。

  他們想要復國。

  而他們的手中一定是有一些人跟隨著的,即便是黔首也不是所有的黔首都是「聰明」的知道到底什麼樣子的日子對他們好的。

  這些都是隱藏在新王朝下面的波瀾。

  始皇帝元年,在這個王朝新建立的第一年,許許多多的制度一股腦的被推行了出來,官制也發生了一些變革,但卻並沒有大的改變。

  因為前幾任秦王已經改的差不多了。

  依舊是「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師「太師」「太傅」「太保」,其中前面的三個官職屬於「實權職位」,後面的三個官職則是屬於「加封」。

  在秦王朝統一之後,除卻現有的幾位「侯」以及「安國君」、「武安君」之外,始皇帝嬴政並不打算再加封其他的君和侯了。

  所以「三師」便算是一種類似的加封,但只空有爵位的名頭,沒有食邑和實權。

  在三公和三師之下,則是由「十三卿」擴展而出的「十六卿」,其中除卻正常的九卿之外,還加上了咸陽學宮山長、山河使者、司寇、軍司馬、中車府令、黑冰台使、鐵鷹衛令等七人,共稱為十六卿。

  這十六卿負責的事務各不相同,卻又有些相互交錯。

  比如司寇和廷尉便是有些重合的官職,這是為了互相制約,以平衡皇權的力量。

  當然,與十六卿平級的則是「郡守」,如今的秦朝在統一之後,便重新劃分了郡縣,這次的劃分主要是為了打亂之前郡縣的「地別」,以讓以往的六國黔首混雜在一起,不能形成一股凝結穩定的力量。

  天下共有二十個郡,這二十個郡的郡守則是與十六卿並為「兩千石」者,乃是平級。

  正好暗合三十六天罡之數。

  在這三十六個「兩千石」下面,官制便又再次複雜而又稍微有些混亂了起來,施行的是「俸祿」與「官職」並行的官制。

  有些為「官職」之說,有些則是以「俸祿」為準。

  在官制被搞清楚了之後,兩件理所應當的大事便順理成章的被抬上了日程。

  其一:祭祀。

  其二:分封群臣。

  國之大事,唯祭與戎,秦國一統天下橫掃六合,此等大業當然是要祭祀以告訴上天以及秦國先祖的。


  所以這是頭等大事,但這個事情急不得。

  因為數百年間都沒有可以參考的舊例,所以一定是要慎重再慎重。

  其二便是分封群臣了。

  這個分封並不是指分封制的分封,而是「封賞」的分封,畢竟秦國能夠一統天下建立起來這個雄偉的帝國,也是有諸多群臣的功勞在。

  而這功勞簿的第一頁第一行,便一定有一個名字。

  陳氏。

  始皇帝元年,冬,臘月與元月相交之際。

  因為尚且沒有商討出來一個合適的祭祀禮節,所以今年的祭祀只是和往年一樣,只是先祭告先祖,秦國已經完成了天下一統的大業。

  等到挑選出合適的禮儀以及時間,便再次祭祀。

  待到祭祀之後,始皇帝嬴政便開始封賞群臣了,沒有出乎人們的預料,第一個被封賞的便是陳氏。

  這一點沒有任何人有質疑。

  關於這一點,後世的史書中是這樣記載的。

  「始皇帝元年,上加封群臣,追封陳氏先祖、安國公陳野為「安國王」,追封陳氏先祖文安公陳慎為「文安王」,追封陳氏先祖靖安公為「靖安王」,追封陳氏先祖陳安為「安王」、追封陳氏先祖陳守為「守安王」,追封陳氏先祖武安公為「武安王」。」

  「上鑄七鼎以賜陳氏,乃昭告天下,陳氏為「王公之族」,此乃秦唯一「異姓王」。」

  「後,加封陳氏此代家主、安國君陳肅為「安國公」,許其世襲罔替。」

  「加封陳氏之子,右相陳仲為「仲安候」,許其世襲罔替。」

  「加封陳氏之子,武安君、太尉陳贊為「武安公」,許其世襲罔替。」

  「陳氏之幸,一時無二。」

  這便是史書中關於這一次封賞對於陳氏加封的記載,若是用簡單的四個來形容,那便是「榮寵之至」,沒有任何一個家族可以遮掩住陳氏的光輝。

  而後的加封還有許多,但加封為「王」的一個都沒有,甚至休說是「王」了,就連「公」都沒有一個。

  唯獨李牧、王翦、蒙鶩三人得了一個「徹候」的位置。

  就連這三個徹候的位置都是不能夠「世襲罔替」的。

  但蒙鶩、李牧、王翦三人都沒有嫉妒,有的只是深深的羨慕,但他們也知道,陳氏對於秦國一統的貢獻太大了!

  人家接連五代都在秦國朝堂上,為秦國一統而努力,更是與秦王室多有糾葛不休。

  從惠文王開始,連續五代秦王都是陳氏中人的弟子!

  有這樣的榮寵也是應當的。

  而這樣的榮寵也讓某些躲在暗中的老鼠開始嫉妒起來,但是此時他們卻沒有表現出來。

  等到祭祀結束,這次的加封也算是完成了。

  三公的位置中,右相依舊是陳氏陳仲的,左相卻是換了一個人,換成了「王綰」,此外御史大夫則是變成了「馮去疾」,太尉則依舊是由陳贊所擔任。

  三公有四個,這難道不是約定俗成的麼?

  只是眾人再次看到了一個問題,三公中,陳氏竟然足足有一半之數!

  這不得不說有些嚇人了。

  而原本的左相呂不韋則是辭官告老還鄉,根據他的說法是「臣已到了知天命的年紀,只想要在家中苟活」。

  嬴政並沒有挽留這位辭官的左相,這讓呂不韋也放心了許多。

  當初他「奇貨可居」的對象是「子楚」,子楚是嬴政的父親,無論他如何是「子楚」的恩人,但他畢竟將其當做貨物了。

  誰知道嬴政會不會記仇呢?

  再者說

  始皇帝母親的死,跟他可以說是有直接關係的,若不是他敬獻了一個沒腦子的嫪毐,趙姬怎麼會走到這一步?

  於是,呂不韋果斷的辭官了。

  而他回到家鄉後,埋頭於「雜家」的「呂氏春秋」著作,日後竟也成了後諸子百家時代的一位「呂子」,雜家也有些聲名傳揚。

  陳府

  陳仲、陳贊、陳肅、陳正四個人坐在一起,互相看著對方的臉頰,臉上都是帶著些許沉默與慎重之色。

  良久後,陳仲幽然嘆了口氣。

  「陳氏的榮寵,太過了!」

  PS:這一卷開頭十分不好寫今天把下周日的休息挪過來,等我捋順了就好寫了,一定多更。

  (本章完)

  【麻煩您動動手指,把本網站分享到Facebook臉書,這樣我們能堅持運營下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