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什麼檔次,也配封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李世民解決了唐朝正朝二十帝,現在已經徹底地閒了下來。-漫~*'¨¯¨'*·舞~ ➅❾𝓢нᵘ᙭.𝓒𝐎𝓶 ~舞*'¨¯¨'*·~漫-

  後唐李存勖那一脈,還有南唐那一支根本就不著急。

  反正對於老李來說,大唐才是唐,你後唐和南唐往後稍稍……

  總這麼打牌也不是個事,老李雖說是想躺平不去看南唐和後唐,但每天李瑜和李明達在他眼前晃悠,他總覺得腦瓜子嗡嗡的。

  眼不見心不煩,所以他就攛掇讓劉邦他們三個想想辦法,畢竟他們漢宋明三朝還沒通關呢。

  既然李世民想躺平,壓力自然就來到了趙匡胤的身上。

  「那就去我那侄兒處吧。」趙匡胤想到他的好大侄宋真宗趙恆,腦瓜子就嗡嗡的。

  史書他也不是沒看過,想當初看到真宗本紀的時候,趙匡胤坐在案幾前想了十天十夜,也沒想明白趙恆是哪來的臉去封禪的。

  所謂封禪,指的是在在泰山頂上築圓壇向上天報告帝王的功德,因此叫『封』。又在泰山腳下的小丘之上築方壇向大地表述帝王的功績,因此叫『禪』。有金策、玉檢,上面寫有皇帝說給上天聽的話,金策、玉簡文書以「金泥銀繩」或「石泥金繩」封之,埋於地下。司馬遷的《史記·封禪書》也有「飛英騰實,金泥石記」之記。

  泰山上還會豎立一塊高三丈一尺的石頭,上面刻著帝王的功績。上面寫著:「事天以禮,立身以義,事親以孝,育民以仁。四守之內,莫不為郡縣,四夷、八蠻,咸來貢職,與天無極。人民蕃息,天祿永得。」

  大概意思就是皇帝恭敬對待上天、孝順父母、為人正義、對待百姓講仁義、統一了天下,國家人口眾多,使得外國都來朝貢……總之都是一些歌頌帝王道德高尚豐功偉績的詞語。

  在宋真宗之前,封禪總共有五位皇帝,分別是秦始皇嬴政、漢武帝劉徹、漢光武帝劉秀、唐高宗李治與唐玄宗李隆基。

  這五位帝王,至少在他們封禪的時候,還都是傑出的雄主。

  就算是再漆黑的嬴政黑也不得不承認,好歹人家秦始皇統一了六國——你宋真宗有什麼臉封禪?別說六國了,就遼國一國兵臨城下,打贏了還給人家送歲幣,就這手子還想封禪?真是臉都不要了。

  趙匡胤是真的繃不住,他是真不知道自己這好大侄是哪兒來的這張臉。

  在宋真宗以前,皇帝們至少都有點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功績配不上,所以就不去封禪。像當初唐高宗李治和唐玄宗李隆基封禪,那都是海內承平,四方無敵手,甭管他們後來到底怎麼樣,可至少在當時,還是夠得上封禪資格的。

  但自從宋太宗……宋車宗趙光義即位以後,就不止一次暗示群臣,朕是不是該封禪啦?總之就是在各種暗示加擠眉弄眼之下,雍熙元年,先是有一千多泰山人請求皇帝封禪。接著百官也三次上表請求封禪。

  趙光義本來想表示一下謙虛,但又怕謙虛一下,群臣真就當真了,於是便哼哼唧唧地答應下來。翰林學士已經定好了封禪的儀式步驟,從開封到泰山的道路也已經修好了,於是這件事不出意外地就出意外了——皇宮遭遇雷擊引發火災,在古人看來,這可是上天對皇帝的懲罰,因此封禪只能延後。

  在這之後,又由於各地災荒時常發生,繼第一次北伐後的雍熙北伐又宣告失敗。再加上王小波、李順大起義,經過一番折騰的大宋再也無法負擔封禪的開銷,所以高粱河車神的封禪美夢只能宣告胎死腹中。

  其實你說他封禪能說什麼?和老天誇耀自己車技高超?一輛驢車就可以和遼國精銳騎兵在高粱河逮蝦戶是吧?如果從這個角度看吧,那趙光義還真有的吹。

  駕駛驢車逃竄,在古往今來古今中外也算是一項西洋景了。

  其實倒也不是不能理解,本身趙光義即位就有點說不清道不明,至少是黃泥巴掉進了褲襠里。為了證明自己即位的合法性與正確性,那可不得用封禪證明一下?嘗試用功績的路子已經走了啊,這不是北伐沒打過嗎?內政也行不通啊,滿地都是大起義,趙光義心裡也苦。

  所以,這也算是兩代人的願望加諸到一人之身,身兼父親期望,又接過父親帝位的趙恆,自然而然地也就繼承了父親封禪的夢想。

  但趙匡胤卻不這麼想,他根本就不考慮弟弟或者侄子的苦衷,完全就是帶著有色眼鏡去看待他們父子兩個。

  呸,我李哥都沒封禪,你們哪來的這麼大臉?

  但話又說回來了,趙恆去封禪也不是壞事,至少他成功噁心到了康麻子和陳弘曆。


  「那……就去宋真宗那裡?」朱元璋伸手打出一道同花順,遲疑地看向趙匡胤:「我說老趙,我倒是不擔心別的,我主要怕你受不了哇。」

  老朱雖說是話語中聽起來像是在關心,但仔細品的話,你會聽出來多少沾點幸災樂禍在裡面。

  他朱元璋敢拍著胸脯說,子孫後代之中,有志大才疏的,有喜歡整活的,有愛好副業的,可他娘的就是沒有這種不要臉到極點的。

  這麼一看,大明遠勝大宋啊。

  朱元璋對待後代的觀點很簡單——比宋朝強就行。

  不過也沒毛病,至少整個明朝從洪武到崇禎,燕雲十六州都牢牢把握在手裡。

  大明:不管你宋朝有多富,經濟多發達,我只需要說我有燕雲十六州,就可以讓你輕鬆破防。

  「我有什麼受不了?反正那也不是我兒子。」趙匡胤冷笑兩聲:「他要是我兒子,或許我還會覺得無顏見人,問題他是趙光義那信球的兒子啊。」

  嗯……老汴梁正白旗的,說起河南話來就是一個地道。

  「你能看開這一點,做兄弟的很高興。」劉邦在一旁擠眉弄眼:「我就不覺得難為情,常言說得好,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馬牛……」

  「你倒是不用難為情,這幾千年屬你們劉家平均值最高。」坐在嬴政身邊和他一起打魂斗羅的李清斜楞了劉邦一眼,吐槽道。

  他說的是實話,後世總有人吹什麼帶清沒有昏君,實際上就是遺老遺少們的扯淡。扯開遮羞布以後,帶清的皇帝和帶明也沒什麼太大的區別。

  要真論起皇帝水平,那劉家可真是蠍子粑粑——獨一份兒。除開那幾個未成年沒親政打醬油的皇帝,大多數都是有手段的手子,性格也是一個比一個政治生物。

  惟一一個脾氣好心地善良的劉盈,下場怎麼樣也眾所周知。

  「那就這麼定了,就去宋真宗趙恆那裡。」李世民最終拍板定道。

  李清倒是無所謂,反正他在家也呆得有點膩歪,正好能出去溜達溜達,何樂而不為呢?

  ……

  大中祥符元年,十月。

  澶淵之盟以後,趙恆原以為這是一樁值得自豪的功業,很是得意,並對促成盟約的寇準十分敬佩。不料有一天,王欽若卻對他說:「城下之盟,《春秋》恥之。澶淵之舉,以萬乘之尊而為城下盟,沒有比這更恥辱的了!」並稱寇準力請趙恆親征是「孤注一擲」,趙恆從此怏怏不樂。

  景德三年的二月,寇準以「無大臣體」而被罷相。

  沒過幾天,趙恆再次問王欽若:「那現在應該怎麼辦?」

  王欽若在心裡揣度,覺得趙恆應該是有點厭惡用兵了,便故意拿話擠兌趙恆道:「官家要用兵奪回燕雲十六州,那恥辱就可以徹底洗刷掉了。」

  這話一出,給趙恆干不會了。

  我他媽要能收復燕雲十六州,還至於在澶淵之戰打贏後簽訂城下之盟嗎?

  但趙恆好在脾氣不錯,沒有把王欽若怎麼樣。他想了片刻,又讓王欽若想想還有沒有差一點的下位替代選擇。

  於是王欽若忽悠趙恆道:「那官家最好還是封禪,來鎮服四海,誇示夷狄,令其不敢小覷我大宋。」

  說完之後,怕趙恆不同意,於是王欽若又說祥瑞可人為製造。趙恆左思右想之下,同意了王欽若的建議,但又擔心宰相王旦將會反對。(注1)

  王欽若自告奮勇,自稱說服了王旦。趙恆得知後,心裡還是不踏實,就把王旦召來宴飲,飲宴正酣時,命人取出一樽酒來賜給王旦說:「帶回去同妻兒一起享用吧!」王旦回家後打開酒樽,發現其中盛的全是美珠,他只得對即將到來的封祀沉默不言。

  為了這麼個封禪,趙恆不惜以皇帝之尊,親自下場賄賂臣子……

  這是我大宋特色,不得不品嘗。

  在這之後,王欽若等屢假造天書符瑞事件,詐稱天書降世,大中祥符元年正月,趙恆向王旦、王欽若說,去年他見到神人降臨說,當有天書下降,剛才臣下奏稱左承天門屋南兔掛有黃帛,當即是天降之書,於是趙恆便下詔大赦天下,改元大中祥符。

  要說程序這一塊兒,算是讓趙恆玩明白了。不知道誰暗中鼓搗兗州父老呂良等一千二百七十八人來到皇宮下,跪地泣血,請求趙恆封禪。

  那場面真是,鑼鼓喧天鞭炮齊鳴……串場了。


  總之,場面一定要宏大,一定要突出一個封禪是「眾望所歸」。不發動點群眾來叩闕乞求,你都不好意思和人說民心。

  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這是演的,但作為大宋的臣子,你最好不要去思考。

  如果你一定要思考,不要說出來;

  如果你又要思考又要說,那就別付諸行動;

  如果你又思考又說還付諸行動,那麼就別真看出點什麼。

  如果你以上規則都不遵守,那你就別感到吃驚。

  做戲總歸是要做全套的,趙恆在接到父老鄉親們的「泣血懇求」之後,十分矜持地表示:「這是大事兒,不能亂講。」

  在趙恆委婉地表示「不想封禪」後,兗州知州邵曄又率屬官及兗州進士孔謂等人,伏闕陳請;宰相王旦率文武百官、諸軍將校、州縣官吏、蕃夷、僧道、耆壽二萬四千七十人,來到東上閤門,請封泰山,結果趙恆再次下詔不允。又四表懇請,先是殿中侍御史趙湘請封禪,趙恆拱揖不答。於是王旦等人便言辭懇切地勸說道:「封禪之禮,曠廢已久,若非聖世承平,豈能振舉?」

  大概意思就是好多年沒封禪了,要不是喜迎大宋盛世,又豈能重振封禪盛舉?

  趙恆一聽,兩眼放光。

  朕真一手締造了大宋盛世?

  王旦面色複雜地看著趙恆,心裡五味雜陳。

  騙臣子們可以,別把自己也騙了。臣子們被你騙了真無所謂的,打個哈哈就過了。但希望你打完這段話後擦一下眼角,別讓眼淚掉在詔書上了就行。

  心裡複雜歸複雜,但面子上總歸是要過得去的。就算趙恆再不要臉,再欺騙自己,那也是當今的聖上,大家還指望他帶著發財呢。

  於是乎,在群臣的忽悠,以及百姓們的懇求之下,趙恆勉為其難地答應下,在今年的十月,去泰山辦點私事兒。

  皇帝低調,但臣子肯定不能這麼想。去泰山有事?還能是什麼事?不就是封禪嗎?

  在彼此的心照不宣之下,大宋的朝廷機器正式啟動,開始為皇帝封禪泰山而做準備。

  封禪是個大活,可不是說帶個旅遊團去一趟泰山磕兩個就拉倒了。按照唐玄宗李隆基封禪的經歷來說,封禪大典不僅僅是一次封禪,還是要昭告四海大唐煊赫的國力。是以隨行的不止有文武百官,皇室宗親,還有外國來朝賀的使者。

  並且封禪不是簡單的告祭天地,整個儀式要進行七天甚至更多,對於一個國家的國庫來說,可謂是巨大的考驗。

  但大宋君臣並不是很在意國庫的問題,總之就是一個有錢,四十年的生聚,國庫攢下的銀子不就是為了今天花的嗎?

  然而滿朝文武一個都沒有去想把這筆銀子用在收復燕雲十六州上,而不是浪費在毫無意義又貽笑萬年的粉飾太平之上,可以說是十分可悲了。

  (求月票)(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