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改名換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422章 改名換姓

  犍為郡,荀攸與趙瑾配合地很愉快,但在雒陽的劉辯心情就沒有這麼舒暢了。

  儘快知道天下豪族豪強們一定會對新稅制產生反應,但事到臨頭劉辯還是覺得生氣。

  距離雒陽越遠,反應越大。

  這段時間,劉辯在雲台殿的側殿放置了一張輿圖,記錄著近期來的種種。

  荀彧在劉辯之側,更新著各處的最新消息。

  君臣二人已經很習慣了。

  司隸治下尚還安穩。

  即便是自四月開始就滴雨未下,旱情最是嚴重的三輔。

  「目前三輔百姓雖日日求雨,但過去幾年三輔之地也是天災不斷,當地官府皆盡心救濟……是以今歲旱災雖嚴重,三輔百姓,尤其是屯田百姓普遍相信陛下會下令及時救災,並未發生百姓大規模逃荒之事。」

  劉辯應道:「今日之司隸部,當稱得上根本穩固了。」

  去年的右扶風大雨恰好避開了夏收,三輔有著前兩年屯田的存糧,陳倉還有巴蜀等地的補充,並不缺救災的糧食。

  這份沉甸甸的信任,劉辯勢必不會辜負——只要確保吏治別太離譜,三輔繼續保持穩定不成問題。

  荀彧則拜道:「恭賀陛下!」

  「你我君臣共勉!」劉辯笑了笑,又伸手指向了輿圖之上的冀州——「旬日前,常山太守上書言稱有黑山賊下山劫掠百姓,刺史應劭也道劫掠之賊疑似黑山眾,昨日,平南中郎將張燕上書自證,文若如何看待?」

  荀彧答道:「臣以為未必是張燕授意。」

  劉辯點了點頭:「張方還任羽林郎,張燕沒必要此時生亂……河北山脈綿延,只怕他已失去了對部分賊帥的掌控。」

  「應劭應能應對妥當……當不至於派兵。」

  劉辯做出了結論,事涉百姓安危,早在事發之處他就下了要求應劭嚴防賊寇趁機作亂的公文,如今只相當於事後總結。

  「青州黃巾賊復現……張角都死了十年了,青州還有黃巾……」劉辯冷笑兩聲,「看來當初劉玄德在北海國做的事還是沒讓某些人醒悟。」

  荀彧只當做沒聽見。

  「是否出兵青州之後再議……荊揚呢?這兩州將來都需安置南遷百姓,情形如何?」

  荊揚被劉辯相提並論,他們的情況也大致相同——蠻夷總是最好的生亂藉口。

  揚州是曾被荀爽平定的丹陽郡山越,荊州則是一直不太安穩的武陵蠻。

  荀彧說道:「山越先被臣叔父討平,如今雖亂,規模卻不大。武陵蠻反叛次數多矣,亦不足為慮。」

  劉辯手握重兵,一時之間都不知道該把大軍壓向何處。

  多地都有風波,但風波都不算太大。

  拔劍四顧心茫然。

  不知是不是受到北軍和西園軍的威懾,所有人都很有默契地不當出頭鳥。

  此外,涼州的羌人們罕見地沒有趁機生亂,只有曾經被平定的盧水雜胡的殘部聯合鮮卑人在河西四郡鬧了些事,又被徐晃和張飛迅速平定。又有官員以傅燮為涼州北地人為理由彈劾,要求更換刺史。

  并州,西河太守崔均崔元平亦上書彈劾曹操以使匈奴中郎將侵占度遼將軍耿祉之兵權。

  和彈劾傅燮的理由一樣,這些彈劾都是有正當理由的事實,劉辯知道但不想改,遂皆不作回應。

  倒是幽州方面,也有人彈劾劉虞擁兵自重。

  若只彈劾劉虞也就罷了,畢竟自劉辯登基以來劉虞一直都在幽州掌握軍政大權,與州牧無異,但彈劾奏書中還有劉虞的故吏趙雲。

  那麼問題來了,信劉虞和趙雲兩個人互相勾結擁兵自重,還是信劉辯就是秦始皇。

  而早在前年就被皇甫嵩大刀闊斧整頓了一番的兗州和距離雒陽同樣不遠的豫州,此次表現得倒是很安穩。

  唯一讓劉辯派出兵的只有巴蜀了,但因道路的緣故也只派出了一個校尉部,不過足以彰顯他平亂的決心。

  蜀郡,蠶陵縣。

  一場戰鬥剛剛結束。

  幾個羌人手中拿著破舊的武器,其中一個甚至拿的還是削尖的木棍,正壓著一個滿臉富態的人過來。


  此人看似穿著邋遢,灰頭土臉,但其白皙的皮膚、整齊的牙齒、還有隻有精心打理才會出現的整齊的頭髮和鬍鬚……根本騙不過人。

  「大人,又抓到一個喬裝逃跑的。」

  正在親自記錄此戰所得的「大人」聞言,轉過頭來,看見了來人,當即不假思索地拔出了身側的刀,看向對方的眼眸仿佛是在噴火。

  「閻艷,真的是你啊,誤會啦,之前那些事都是誤會啊!你也是明白事理之人,那件事真不怪我啊,我們有事好商量!」那人還要再說,但隨著刀架在脖子上,他話都有些說不利索了。

  被稱為閻艷的人只冷笑一聲,罵道:「昔日,我想與你們好好商談之際,你們卻不講道理只想仗勢欺人,如今我動了刀兵,你們倒是想要跟我講道理了!」

  見對方臉色被嚇得蒼白,他也沒了興趣繼續同他廢話,收回了刀,吩咐道:「將他壓下去,好生看管!」

  那人還以為有了生計,連連求饒道:「閻君……哦不,大人,留著我,大人一定不會後悔的!」

  閻艷一愣,叫停了要把人拖走的幾個羌人,好心地解釋道:「不知道你有什麼誤解,我其實只是覺得讓你現在就死太便宜伱了!」

  「另外,再告訴你一件事吧……我本名不叫閻艷,叫閻行!」

  「帶走!」

  這發號施令之人,赫然是在韓遂死後,與韓遂的部將成公英一起攜著家眷逃入羌中的閻行。

  如今他卻成了塞外羌人口中的「大人」。

  其中經歷,顯然並不簡單。

  在耗費了小半天時間清點完物資錢糧之後,閻艷與成英相見。

  這成英自然就是成公英了。

  在一處臨時搭建的並不算高的高台之上,閻艷、成英、還有位於他們側方的數個首領模樣的羌人。

  在一眾羌人的目光中,閻行開了口:「今日,在此處,我等終於復仇了!」

  「將那些罪人押上來!」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