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鮮卑烏桓(4k)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380章 鮮卑烏桓(4k)

  得益於趙雲的配合,在劉虞的安排下,最先入府的人出現了。

  趙雲引路,而與趙雲同來的關羽遠道而來,同樣被劉虞請進府中。

  這樣一來,劉虞的立場就很明顯了。

  沒有人受到傷害,除了呂布。

  也不怪劉虞這麼做,誰讓呂布平白惹事呢!

  但劉虞終究有長者之風,不想將局面鬧得太僵,臨入府前看著下馬牽著韁繩的呂布,招呼了一句:「奉先,還不入府?莫非是捨不得寶馬?」

  雖然說完就入了府,可也算是給了呂布一個台階下。

  而劉虞這個全場官職最高的右將軍,握有掌幽州軍事的最高權力,此時卻走在了關羽後面。

  因為呂布的鬧騰,讓這次初見的開端就很不愉快。

  而作為始作俑者的呂布同樣不滿。

  他認為自己戰功赫赫,近年來面對鮮卑既有功勞也有苦勞,功績不遜於在場的任何人!

  憑什麼劉虞能這麼毫不猶豫地優待關羽而非他?

  原本已經讓田疇勸得有些悔意的呂布又又怒了。

  田疇近年來又與呂布見過數次,對呂布的性情還算了解,見狀又勸道:「都尉,關趙二人遠道而來,而都尉久在幽州,一是客,一是主。主人遇見客人,難道不該讓一讓嗎?」

  但這道說辭卻說服不了呂布。呂布冷哼一聲,偏過頭去,並不搭理田疇。

  見惹了麻煩的呂布仍不為所動,田疇也有些怒了,他也是少年任俠,平日裡呂布能聽好言相勸也就罷了,今日既然不同良言,他田疇又不是只會哄人?

  眼見著劉虞已經離開,只有閻柔還留在不遠處等候,田疇毫不客氣地質問道:「敢問都尉,今日與關太守做對的目的是什麼?」

  「就算關太守如將軍所想一般退讓了,將軍又能得到些什麼?」

  「將來出兵塞外,自然要以我為主。」呂布自信滿滿地說道。

  田疇聽到這話,一時有些頭疼。

  且不說以如今的局勢,一旦出塞,不可能只出兵一路。就算合兵一路,關羽、趙雲憑什麼要聽一個都尉的指揮?

  長舒了一口氣,田疇才解釋道:「劉將軍素來不上戰場,是以將來出塞,當以我們府君資歷最深,對鮮卑的了解也相較於關趙二人更深,正是主將的不二人選。可關趙二人終究曾是天子近臣,如今被委派過來,劉將軍勢必不會無視他們的看法。我代府君前來,正是為了爭取這些,可都尉今日此舉,正破壞了大好局面!」

  至於呂布所言的出兵以他為主的事,田疇提都沒提,就算與他官秩相同的趙雲,身為護烏桓校尉,作為主將都比呂布更適宜些。

  而田疇說完,見呂布竟還不明白他的言外之意,乾脆直言道:「關羽是二千石,而都尉不是!」

  「你!」呂布怒氣,一聲大喝,連刻意站在不遠處不想聽他們談話內容的閻柔都為之側目。

  但田疇絲毫不懼,正視著呂布。

  如此做派,反而讓呂布稍稍冷靜了些。

  近年來一直被好話捧著,突然聽到這當頭棒喝,呂布一時間只覺得十分刺耳。

  他握緊了拳頭,可腦海中僅存的理智告訴他,田疇說的話有道理。

  呂布咬了咬牙,認錯是不可能認錯的,再度怒哼一聲表達不滿後,他將手中的韁繩交給親兵,也不多說什麼話,風風火火大步流星地進了府。

  田疇也知道想要壓著呂布的頭低頭道歉基本根本不可能的事。只嘆息一聲自家府君收的好義子,然後無奈地跟了過去。

  路上,呂布的胸中之火熊熊燃燒,他邁著腳步,向前而行,在心中暗暗發誓——他要一步一步一步一步地走到最高,讓他再也不需後退一步!

  也再不落於人後!

  「呂都尉,走錯路了!這邊!」

  「多謝閻從事提醒。」

  「我來為呂都尉引路吧!」

  「閻從事先請……」

  ……

  入府之後,劉虞吸取了方才府門前的教訓,直接安排起了座次。

  在他的下首左右兩座分別是關羽和趙雲,田疇亦得了優待,坐在關羽下座,然後才是呂布坐在了趙雲之側。


  這麼安排雖然亂了座次,卻也避免了兩看相厭的關羽和呂布相鄰而坐。

  而搞事的呂布只能受點他該受的委屈了。

  好在經過田疇直白的勸說,呂布終於意識到了利弊,繼續搞事對他的前途有害無益,這場初見和之後的會議才得以繼續下去。

  只是關羽與呂布心中對對方的芥蒂,卻不會像表面這樣平息。

  「此次征伐鮮卑,當有兩件事最應注意——首先,柯比能部雖停止了入口,選擇在塞內貿易,然其野心不小,此次他若安穩,便不在攻伐之列,卻也不可使其藉機擴張勢力。素利、彌加所部,狼子野心,屢屢擾邊,當為此次重中之重!」

  在劉虞定下基調後,對鮮卑最了解的閻柔開始介紹起了鮮卑的具體情況。

  「自魁頭死後,中部鮮卑分裂,其中扶韓羅一部勢弱,有與柯比能聯合之勢,其亦居於上谷郡之北……」

  「素利、彌加散布於右北平及遼西之北,遼西有塞外烏桓以為屏障,如能收為己用,反攻鮮卑,再好不過。」

  「至於遼東塞外鮮卑,部族眾多,以吾私見,若能使北方鮮卑如遼東鮮卑一般四散,北境當安……」

  關羽與趙雲初來乍到,對於幽州的情況,終究不如本地人了解的深,是以整個過程中都保持著傾聽的態度。而閻柔也考慮到這一點,在講解的時候會說的詳細一些。

  看起來一切順利。

  就如同漢家加強了對鮮卑的了解一樣,鮮卑對於幽州的動向絕非一無所知。

  尤其是徵召州郡兵和民夫的動作,根本瞞不住人。

  最先了解到這一點的是與幽州貿易的柯比能部。

  近年來,他決心進行邊境貿易的決策的優勢已經顯示出來了,就算是明面上與他不和的素利所部和彌加所部,也不得不拉下臉面與他進行二次交易。

  畢竟漢人的東西太香了,搶不了就只能買了。

  柯比能部作為中間商就算本著通過薄利多銷揚名的選擇,也賺的盆滿鍋滿。

  而他與漢人交易所帶來的不良影響也因為實際的利益而消減,就在柯比能忍不住展望未來之時,來自幽州的消息如一盆冷水潑到了他的臉上。

  「阿兄,現在素利、彌加他們還不知道漢人的動靜,咱們要不要趁機……」苴羅侯做了一個兇狠的動作。

  柯比能不可謂不心動,若能藉此吞併素利和彌加的部眾,扶韓羅也是個庸人,其部眾亦能吞下。到時,鮮卑之眾三分,他便能一舉得其一。

  但他隨即就意識到這只是個美好的願望,不可實現。

  在與劉虞等人的交往之中,他意識到以劉虞為首的漢朝官吏雖然不願意打仗,卻絕不是一味懷柔的傻子,更別說還有呂布這樣的一腦門軍功的人存在。

  想到此處,柯比能對弟弟苴羅侯說道:「絕不能放任素利彌加他們落敗,若無他們在,我部亦不能獨善其身!」

  「你速去安排人將漢人的動靜告訴素利彌加,並告訴他們,若漢人出塞,我柯比能絕不會袖手旁觀,必領兵相助!」

  「還有,將此事通告扶韓羅,約他會盟商議此事。」

  待苴羅侯走後,柯比能在大帳之中不安的踱步,思考著自己所能聯合的力量。

  也許,他還需要繼承了檀石槐留下的最大遺產的步度根相助。

  即便為此多付出一些也是值得的。

  合力對抗漢人,但凡不是一敗塗地,對他的聲望會有巨大的加持!

  這既是磨難,也是機會!

  柯比能的出身要比檀石槐低多了。

  檀石槐是在他父親外出征戰三年期間出生的。

  雖然因此自小沒了父愛,卻有一個鮮卑大人外祖父。

  柯比能只是一個小部落人,能擁有如今的地位,他的確可以拍著胸脯說全靠他的努力。

  一時間,幽州塞內塞外,皆做起了戰爭準備。

  而最後感受到這種風氣的,當是烏桓了。

  曾經與鮮卑齊名的烏桓到了現在,已經完全沒法靠自己同鮮卑人相爭了。

  如今夾在漢人和鮮卑人之間,只能沿著燕山山脈分布在塞內塞外,主體在塞內的漁陽、右北平、遼西三郡。

  當初烏桓大人丘力居跟隨二張謀反,失敗後逃至塞外,又因為塞外過於艱苦,還要面對鮮卑人的進攻,後來又派使者找到劉虞請求內附。


  經過這來回折騰,丘力居的身體已經不太行了,得到劉虞的同意重歸故地沒兩年就撒手人寰。

  在去世前,丘力居因為兒子樓班年幼,從子蹋頓有武勇智略,遂選定蹋頓為新的烏桓大人。

  近些年來,塞外烏桓因為時刻面對擠壓他們生存空間的鮮卑人,與塞內烏桓聯繫頗為緊密。

  蹋頓既立,正好趕上了漢室從內亂中走出,因其面對鮮卑人驍武敢戰,在塞內塞外的烏桓中聲望短短數年就已經能和丘力居媲美了。

  在漢家官吏的眼中,沒有丘力居那般黑歷史的蹋頓甚至還要勝過前者。

  對於攻打鮮卑,烏桓人甚至比漢人還要熱切,尤其是塞外烏桓,他們所處的夾縫位置決定了為了獲取生存空間,他們要麼向北擊退鮮卑,要麼向南和同族拼命。

  因為在漢家力量恢復的現在,塞內烏桓顯然沒有繼續內遷的客觀條件。

  同樣受限於客觀條件,這場戰爭的開始還需等待。

  時間很快就來到了光熹四年十月。

  這是劉辯登基的第四個年頭了,轉眼又到了年尾。

  在經歷了年初的少雨和年中的天災之後,這一年的災禍似乎還未結束。

  就在雒陽的上計工作熱火朝天的進行中時,劉辯接到了一封急報——長安地震!

  劉辯第一時間召見了曹嵩。

  在六月華山地震和扶風大雨後,他便安排了侍中領均輸令曹嵩借著分布在各地的均輸官和府庫籌劃快速救災事宜。

  而今,正是見效之時。

  曹嵩近年來宛如煥發了第二春,在入宮前他就已經從來尋他的黃門侍郎鄭益口中得知了天子尋他的原因,見到劉辯後便說起了他在路上準備的腹稿——

  「陛下,三輔之地因有屯田之功,今歲雖有六月大雨,卻不缺糧食。而今所慮者,唯天氣寒冷,房屋因地動倒塌,受災百姓缺乏禦寒之所及禦寒衣物。」

  「谷糧可就近調取,煤炭亦可調往……只是……臣知麋竺處還有一批棉服,本是要送至邊地交予戍卒的,不知是否要調用……」

  劉辯沒有猶豫,說道:「先緊著百姓用……是送往幽州的嗎?是涼州?幽州已經先行送過了?朕知道了,就這麼辦。」

  「對了,涼州戍卒知道這批棉服嗎?」劉辯問出口便覺得自己沒必要問,他轉頭對郭勝說道,「稍後記得提醒朕,下公文給那些本該得到棉服的戍卒補些錢糧,以作勉勵。」

  曹嵩又道:「陛下,是否要下令京兆均輸官僱傭長安近處百姓新造些臨時住處?」

  劉辯搖頭,這是京兆尹陶謙該幹的事,而陶謙幹了這麼久的屯田,不至於連這事都做不好。

  待曹嵩立刻去安排物資支援後,劉辯先在郭勝的提醒下寫了個補償戍卒的小紙條,又在上面寫道:「令京兆虎牙都尉率虎牙營協助建造民房。」

  包括上次為弘農郡準備的醫者等,這次也要為長安準備。

  處理完這些,劉辯忍不住一聲嘆息。

  每出現一起影響民生的天災,就會扯滿劉辯前進的步伐。

  他只希望在他完成度田之前,天災人禍能夠少上一些。

  他也只能安慰自己,「多難興邦」這句話雖像是安慰,卻也有一定道理。

  戰勝災難是人心所向!

  巴郡。

  荀攸終於來到了郡治江州縣,而他也正如自己所說的,抵達江州縣的第一站便是府庫。

  因為前陣子下了場雨,通往府庫的道路上留下不少還算新鮮的車轍印。

  不過荀攸估摸著庫房中的谷糧與官冊上相近,便只當做並不知情。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