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分別與相遇(4k)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376章 分別與相遇(4k)

  謝益很生氣,後果……

  沒什麼後果。

  對待嚴顏,謝益並沒有什麼好辦法。

  嚴顏出身臨江縣嚴氏,族中還出過一個二千石。而且嚴顏在鄉間也素有民望,深得百姓擁戴。

  雖然說他謝氏祖上倒也不是沒出過高官,還是比二千石高很多的大司徒呢!

  只可惜是新莽那會的成家皇帝公孫述的大司徒。

  關鍵時候站錯了隊還不能及時矯正,導致謝氏直到現在都不太行。

  謝益能成為功曹,靠的是手腕靈活,能幫助前太守趙部平衡各家利益。但遇到嚴顏這種不按套路出牌的人,又沒有太守之權憑藉,他不免坐蠟。

  這讓嚴顏在現在的謝益面前,簡直無敵了。

  謝益想著從功利的角度說服不了嚴顏,那便換一種方式。

  他首先反駁嚴顏對於荀攸的評價:「荀君海內名士,豈會行無狀之事?所為必有深意!」

  嚴顏卻不想同謝益掰扯了,應付了兩句後便告辭離開。

  只留下謝益望著嚴顏的背影,憤怒地想著——看來蘇府君在時我還是對你太溫柔了,你等到,等到荀府君到來……

  不過官職最合適的嚴顏不願意去,謝益思來想去,又找上了主掌議政、顧問的議曹掾上官勝。後者與他同出江州縣,很給面子地應了下來。

  ……

  此時,尚在漢中的荀攸還不知道巴郡郡吏們的動作,他正在與蘇固作別。

  在荀攸看來,蘇固還是頗有識人之明的,他所重用的主簿趙嵩和賊曹掾陳調雖然出身不同,卻皆有才能,且都有一顆忠義之心。

  分別之時,荀攸還特意當著蘇固的面真誠的稱讚了兩人。

  不止趙嵩和陳調因而歡喜,蘇固也與有榮焉。

  並繼續派陳調陪同護送荀攸直到漢中與巴郡的邊界。

  待到荀攸沿著米倉道抵達巴郡境內時,議曹掾上官勝已經帶著人在官驛守候數日了。

  隨後,陪同荀攸的又換了一批人。

  只是這批人雖是荀攸名義上的下屬,但在荀攸看來,遠不如趙嵩與陳調真心。

  不過他依舊維持著自己的風度。

  在沿著米倉道行了兩日之後,上官勝似乎與荀攸相熟了,在某次和荀攸說話時無意間說漏了嘴——「原本我等郡吏是屬意兵曹掾嚴君前來,只是嚴君……哦,府君,是下官失言了。」

  荀攸面上帶著微笑,安撫道:「這算什麼失言?其實諸位本不必前來漢昌縣等候的。」

  上官勝立刻道:「豈能如此?若不知府君即將到來也就罷了,既然知道了,豈能無視……」

  隨後二人又將話題扯向了別的方面。

  只在分開之後,荀攸立刻讓隨從去向前來迎接的官吏之中打聽兵曹掾的事。

  而這一舉動也落入了上官勝眼中,原本只在心中暗想,這新府君到底年輕,雖有盛名,卻過於急躁了些。

  可上官勝能在歷史上做到蜀漢的太尉,並非短視之人,他馬上又想到,荀攸在與他閒聊時透露了在漢中的行程,他聽起來荀攸宛如是在漢中遊玩。

  如此看來,荀攸不過是個徒有虛名的紈絝子弟。

  但是,如此不堪的荀攸真能得到天子信重?並且還被派來巴郡?

  上官勝雖久在巴郡,卻也聽聞了許多天下之事,絕不敢將高高在上的天子看得太簡單。

  上官勝有些懷疑荀攸的城府……可話說回來,荀攸在他面前一直是謙謙君子的表現,也未需要什麼需要他顯示才能的事件。

  總歸多謹慎些、絕不小覷府君總是沒錯的。

  他有些後悔答應謝益的請求在新府君面前中傷嚴顏了。

  嚴顏……荀攸念叨著這個名字。

  他思索著,上官勝故意說出嚴顏的壞話,便說明雙方並非一心,而嚴顏若真如上官勝所暗示的,拒絕了領兵前來迎接他一事,那麼嚴顏要麼孤高自傲,要麼不讒權貴。

  或許,巴郡的破局之機,就應在這個嚴顏身上了。

  ……

  雒陽東門外。


  劉辯再次出宮,這一次,是專門為了送別。

  他看向面前的關羽和趙雲,兩人在幽州的任務該交待的早就已經交代完了,該透露的謀劃也都透露了。

  臨近分別,劉辯言語中的感傷出自真情實感:「昔日朕出宮,多蒙二卿護衛。今日,就是卿最後一次近身護衛了……」

  「雲長、子龍,抵達幽州後,你們務必將治下的百姓當作朕一樣護衛。」

  關羽與趙雲皆推金山,倒玉柱,拜畢起來後,異口同聲地說道:「臣必不負陛下所託!」

  劉辯隨後拉著兩人的手,說道:「我曾記得,昔日子龍曾問我,將來會不會有人人不愁衣食的那一天……我相信,將來吾與卿再見之時,一定會離這一天更近些!」

  二人都知道此行肩負的重任,也明白天子對自己的信重,此去幽州,數年之內絕對是回不了京的。

  但二人心頭火熱,恨不得立刻就抵達幽州,幫助天子完成大計!

  站在劉辯身後的劉備昨夜就已經和關羽作別,到了今早更是一路同行而來。

  如今,情同兄弟的三人雖然即將天各一方,但情誼卻可以跨越距離的限制。劉備帶著滿滿的祝福,同劉辯一樣,目送著關羽離開。

  劉辯長舒了一口氣,壓下了心中的淡淡惆悵。

  分別總是難免的。

  回到車駕上後,郭直立馬捧著一封信對著劉辯說道:「陛下,張公遣人送來了巴郡荀太守的信件。」

  劉辯見此密封未曾有被打開的跡象,才示意郭直拆開了信。

  但劉辯卻未曾離開此地,只因今日除了送別關羽和趙雲,還有另一人要回來。

  何進騎在高頭大馬之上,精神十足,臉上洋溢著笑容。

  一年多以來的行程在他身上留下了明顯的印記。

  就算正事多是邴原與王朗做的,何進多以遊玩居多,可較出發之間,不僅被曬黑了些,連此前因為閉門思過而增長的肚腩都快要消失了。

  而當何進發現他的皇帝外甥竟然親自出城迎接他時,眼睛乾脆眯成了一條縫。

  ……

  漢中郡。

  自荀攸走後,張魯總覺得心神不寧。

  對於荀攸的到來,張魯一直都不敢大意,畢竟荀攸的身份過于敏感了。

  而荀攸在見過他之後,走得那般乾脆,著實有些出乎張魯的預料。

  這是關鍵時刻,張魯想到了他的母親盧氏。昔日張魯的父親為系師時,盧氏常在一旁輔助,張魯自身的鬼神之術還是學自於其母。

  因盧氏貌美,在張魯掌權之後,盧氏逐漸退居幕後,但盧氏在張氏仍然很有話語權。

  和張魯一般,盧氏也有一顆不安分地心,或者說張魯類母。

  盧氏聽到張魯的擔憂,她也覺得有些風險。

  只是如今益州的幾位高官,皆對鬼神讖言之說敬而遠之,盧氏便是想要搭上一位也難。

  漢中太守蘇固雖然默許了五斗米教的存在,但對於張魯卻不怎麼親近。

  如今的五斗米教缺少上層路線。

  盧氏明白張魯的憂愁,她嘆息說:「十年前,誰曾想到漢室能呈現如今的中興之象,吾道一旦引來朝廷注目,絕不可憑頑力蠻抗。」

  「不過以我觀之,而今信奉吾道者眾多,當今天子一直以仁愛百姓之姿示於天下,短時間內,應無大禍。」

  「只可惜如今吾道只限於漢中之地,你近年來結交巴郡蠻夷,雖有進展,可若非時局變化,一時之間難有成效。否則……」

  盧氏又是一聲嘆息,未盡之言終未說出口。

  就在張魯經過其母的開導沒幾日,忽然朝廷來了使者,公車徵辟張魯入朝。

  張魯一時之間不知該如何是好,他的根基在於漢中,若離了漢中和漢中的教眾,他什麼都不是。

  他第一個念頭就是拒絕。

  「絕對不可!」盧氏提醒道。

  「昔日也不是沒有人因為拒絕天子徵辟而獲罪,今上雖無此先例,然旁人拒絕徵辟可以被贊為不慕名利,但你卻不行。」

  「如今看來,只怕那荀攸故意在漢中逗留,就是為了探查吾道,而今以上達天聽。獲罪於天,無可禱也。一著不慎,便是滅族之禍!」


  張魯雖然已經可以獨當一面,相比於母親盧氏,在此關鍵時刻,終究少了些鎮定。

  他忍不住痛罵道:「虧我還對荀攸那廝以禮相待,不曾想他竟是個偽君子!小人!……」

  盧氏靜待著張魯發泄完,然後說道:「此去雒陽,未嘗不是一次良機。」

  盧氏看起來很是冷靜,連帶著張魯心中也少了些恐慌——「朝中重臣眾多,但凡有一二信奉鬼神讖言者……」她將手虛握,狠狠攥緊——「便是吾母子傳道之機!」

  「且雒陽權貴眾多,你過去不是總抱怨吾道不出漢中嗎?」

  張魯聽著心潮澎湃,可念及現狀,忍不住問道:「母親要隨我同去雒陽,那漢中這邊怎麼辦?」

  「將實務交由你幾個阿弟處置。」

  張魯張了張嘴,欲言又止。

  盧氏不滿地道:「系師之名在你身上,汝弟還能奪取不成?」

  張魯不敢多言。

  後張魯應下徵辟,攜其母一同入京。

  在母親盧氏的影響下,張魯鬥志昂揚,天子是當今天下最貴重之人,若是天子能夠認同他祖父張陵開創的正一盟威之道,何愁此道不盛?

  張魯已經在母親的幫助下,做好了在第一次見面時向天子傳道的準備。

  甚至還做了好幾項準備,以應對天子不同的態度。

  然而,當面對天子召見,張魯發現事情完全出乎了自己的預料。

  張魯得到召見的地點不在皇宮,而在西園的軍營。

  他雖見識過教眾齊聚的場面,可與軍營中那些見過血的士卒相比,完全不是一個概念。

  聽著士卒訓練時的吶喊聲,張魯心跳加速。

  「聽說漢中多有五斗米教的信眾集會,場面壯闊,不知比軍中如何?」

  負責給他引路的人自稱是黃門侍郎鄭益,張魯終究初到雒陽,消息閉塞了些,不然他一定會知道這是當世大儒鄭玄的獨子,並趁著這個機會結交示好。

  原本張魯見鄭益沒有同他多說話的打算,只敢老老實實地跟在鄭益身後。

  而今聽了鄭益這樣的誅心之言,張魯只得慌張地答道:「螢火安能與皓月爭輝!」

  鄭益不復多言,繼續引路,而張魯更加不敢搭話。

  忽然,鄭益停下了腳步。

  張魯順著鄭益的目光看去,前方是兩排執戟衛士,面面相對,在中間留下了一條道路,直通最前方的營帳。

  張魯忽地聽到了一聲大喝,兩排執戟衛士皆將手中長戟前推,戟刃交叉懸在道路中間。

  「請!」鄭益作勢道,他顯然是不打算再往前去了。

  張魯不敢後退,只能大著膽子走了進去。明明戟刃要高過他的頭顱,可張魯一路上都彎腰低頭,生怕哪個執戟衛士手一抖,讓戟刃啄一下他的頭頂。

  等到張魯看不到兩側的腿時,他才長舒了一口氣,這時,他才注意到自己額頭後背全是汗。

  這時,張魯又看到兩隻腳出現在他面前,好在來人腿上沒有腿甲。

  「陛下召見,隨我來!」

  張魯趕緊擦了擦額頭的汗,亦步亦趨地跟上。

  劉辯看著張魯,問道:「張公祺……朕聽說伱在漢中自稱『師君』,百姓多從之,不知今日朕該如何稱呼你?」

  張魯心頭一涼,自他繼承系師之位傳道以來,不是沒有遇見過達官顯貴,但沒人能貴的過天子。而以他的見識,欺騙不了自己,天子此言根本就是奔著找事而來的。

  記憶中那些為了向皇帝傳道而做的準備早就被張魯拋之腦後,這種時候,能活命就不錯了。

  他趕緊叩首拜道:「山野小民,安敢勞陛下費心?陛下隨意稱呼……」

  見張魯姿態放得如此之低,劉辯有些失望。

  他原本還期許張魯能夠維持一些道家高人的氣派,卻未曾想張魯既沒有拒絕他的徵辟,也沒有在他面前擺什麼風骨。

  不過張魯如此配合,總算是好事。

  劉辯說道:「凡國之祭祀,太祝令掌讀祝及迎送神,其下尚缺一丞,掌祝小神事,你便先擔任此職吧!」

  張魯長舒了一口氣,總算放了心。

  活下來了。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