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布局(4k)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374章 布局(4k)

  雒陽。

  對於王粲詩賦的傳播,劉辯樂見其成。

  王粲因為少年得志,其詩賦之中,多有鬥志昂揚之意。

  原本歷史上,王粲避難荊州,雖有才華,卻因相貌而不受顏狗劉表重視,仕途不順。懷才不遇的同時又感傷於各處的戰亂,進而使得辭賦多悲愴之言。後來曹操拿下荊州,王粲得以憑藉才華受到重用,此時他的風格又轉變為了激憤昂揚。後世有人評價他在建安七子中僅次於曹植,更有以曹王而並列者。

  而今文風一步到位,王粲實屬是直接少走了十幾年彎路。

  至於因為少了些沉澱,導致這段時間甚是出名的王粲連走路都虎虎生風,多了幾分膨脹,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對此,荀彧還在劉辯面前稍微提了一嘴:「臣前日拜訪議郎何公,還曾聽何公讚嘆仲宣之文采。只是何公有些擔憂仲宣本就少而成名,而今因詩賦名聲更甚,他到底年輕,只怕把握不住。」

  劉辯笑了笑。

  一個會專門跑到集市上聽驢叫的人能有什麼壞心思呢!

  「我會遣人留意的,文若要有意,不妨暗示一二……那首《遊園贈荀公達》我可是一早就聽說了。」劉辯擔心若由他出面告誡,可能會損傷王粲如今豁達的心境。

  不過對於年輕人來說,勸說往往無用,很多坑只有摔過一次跟頭才會瞭然。估計王粲得吃個不大不小的苦頭,才會成熟。

  一個小插曲之後,兩人又聊起了正事。

  劉辯覺得,現在重新度田似乎都快成為他的執念了。

  他不知道自己成功需要付出多大的代價,但他一直在朝著這個方向努力著。

  荀攸不會是他派出的最後一個二千石。

  而在安穩內部的同時,劉辯也沒有忘記外部的威脅。

  雖然說如今的鮮卑四分五裂,似乎並不值得重視。在漢家保證自己武德充沛的前提下,南匈奴和烏桓都樂於成為漢家的乖寶寶。

  但劉辯不會忘記五胡的危害。

  如果能以較少的代價,去讓對漢室最有威脅的鮮卑再亂上一亂,劉辯非常樂意。

  他可不想在自己將來重新度田的過程中,冒出一幫人勾結鮮卑作為打手引發內亂。進而使得兄弟鬩於牆而外人得利。

  劉辯想要在他積蓄力量、完成布置的同時,盡他所能的去消滅一些可見的隱患。

  荀彧敏銳地覺察到了這一點,劉辯對於鮮卑有著鮮卑承受不住的重視,他覺得現在的鮮卑還配不上。

  遂勸說道:「陛下,以臣觀之,今日之鮮卑,不足以如這般為陛下所重。」

  「我所慮者,乃是將來州郡生變,鮮卑見有利可圖,屆時再出一個檀石槐振臂一呼,只怕不妙。」劉辯解釋說,見這個解釋不能說服荀彧,劉辯又補充道,「昔日光武皇帝以幽州為基業,中興漢室。今之幽并涼三州,其所轄之邊軍屯營,僅次於西園北軍;邊地之民,素來驍勇,不遜於三河騎士,不可輕視。」

  三州匯聚著漢家除了中央軍之外最精銳的軍隊,只要能掌控這三州的軍隊,再有司隸以及三州作為基本盤,劉辯覺得自己就算面對最壞的情況,他也能在短時間內迅速爆兵,用最後的物理手段解決出現問題的人。

  荀彧道:「陛下所言甚是!」

  荀彧被劉辯說服了,只是心中仍覺得奇怪,陛下向來對他開誠布公,為何這次會先說鮮卑?難道鮮卑真會造成陛下所言的禍患?

  可就他的畢生所學,荀彧仍覺得此等情況完全不至於發生。

  不過既然陛下重視,鮮卑在北匈奴離開後又屢為邊患,多耗費些錢糧下次重手也未嘗不可。

  并州有曹操和董卓的舊部在,南匈奴也日漸歸心,既不缺將也不缺兵,足有進取之力。

  實際上,當曹操將拓跋潔芬放置到五原郡後,竇賓不得不向漢室妥協,以免漢室直接支持拓跋潔芬或是轉頭支持西邊的部族。畢竟竇賓很清楚,現下西邊的部族在侵占草場上是齊心協力,可一旦其完全占據了陰山北的草場,其內部未必是鐵板一塊。竇賓不得不考慮最壞的可能性。

  吃人嘴軟,竇賓明知道曹操給出的蜜糖內含砒霜,卻還是得吃下去。

  有檀石槐在前,對於志向遠大的竇賓來說,此舉極大的削弱了他的在鮮卑發展的上限。


  劉辯對於并州其實心中並未有太多擔憂,就目前來看,曹操妥妥的大漢忠臣一枚,可不是像董卓這種已經搞過許多小動作帶引號的忠臣。

  曹嵩也是能臣幹吏,劉辯不覺得以他們父子如今的地位待遇,有多少好處能讓他們背叛代表著漢室的自己。

  就算為了以防萬一,只需要提前換一個在軍中有分量的度遼將軍,外有刺史公孫瓚、西河太守崔均、上黨太守程昱等人,足以制衡。

  反而是幽州……

  近些年幽州在劉虞的治理之下越發安定,農桑之外,尤其是鹽鐵的副業做的非常好。

  但若論及進取——相較於并州,幽州面對鮮卑的邊郡更多,劉虞是自己都承認的不善軍事,只有丁原、呂布只怕尚有不足。

  而且呂布這個人……劉辯覺得,有點難評。

  反正他是不敢太過信任呂布的人品的。

  荀彧建議道:「陛下不妨以昔日平定涼州叛亂時的有功將校外任幽州。」

  劉辯也是此般想法。

  如今在京跟隨皇甫嵩經歷過涼州之戰的將官還有不少,北軍的王匡、鮑信、毌丘毅在劉辯心中不算特別能打的,而且劉辯不能保證他們會在關鍵時刻完全倒向自己。張遼張楊原本就受丁原舉薦,將他們派去毫無疑問會削弱劉虞在并州的話語權,相比於丁原和呂布,劉辯毫無疑問更相信劉虞的大局觀和擔當。

  劉辯思來想去,劉備乃涿郡人,不太適合放在幽州,剩下的合適人選有兩個——關羽與趙雲。

  趙雲本就受劉虞提拔舉薦,劉辯也早有將關羽外放,讓他坐鎮一方的打算。

  二人總在京中,難以增長領兵和治理的經驗。劉辯想著,既然要去索性一起去,以免在關鍵時候孤掌難鳴。

  以如今的軍中形勢,就算沒有太尉皇甫嵩坐鎮,劉辯也不怕雒陽諸軍生亂。

  確定了人選之後,荀彧建議道:「臣私以為關將軍宜拜為二千石,以漁陽上谷為佳,月前護烏桓校尉以病請退,趙司馬宜繼任。」

  說完後,他解釋說:「護烏桓校尉居於遼西,所轄幽州之西。漁陽上谷兩郡皆是邊郡,又毗鄰右將軍所在之廣陽郡。」

  劉辯點了點頭,這樣,兩人之間剛好隔著右北平太守丁原。

  「那就定在漁陽吧!詔拜漁陽太守為侍中。」劉辯想著,呂布現為上谷郡都尉,和丁原正好又被漁陽郡隔開。

  如此,在幽州自西向東剛好能形成呂布、關羽、丁原、趙雲共同構成的防線,而劉虞則居於呂布和關羽之後,統籌大局。

  同荀彧討論至到此處,劉辯越發覺得,他需要更多的將才。

  以孫策、馬超為代表的新羽林郎們固然未來可期,但他們終究還需要成長的空間。

  但馬上,劉辯就想到了昔日西園軍的建立過程。

  軍中張遼、張楊、趙瑾等人皆是受地方舉薦而來,成為了如今軍中的中堅力量。

  而今原西園將校有大半各奔東西,正是令天下州郡舉薦猛士之時!

  且關羽和趙雲留下的空缺,也需要值得信重之人接任。

  「除了讓州郡推舉猛士之外,詔書中還可言明,猛士亦可至雒陽西園自薦,還要將此詔書發於邸報之上。回頭文若定下個西園擢選猛士的標準,列於詔書及邸報之中。」

  聽出劉辯話語中的殺意,荀彧卻並未勸說什麼,這種時候,除了必須維持兵力的邊郡之外,總是要盡力地強幹弱枝。

  就在劉辯躊躇滿志地準備下一步的計劃時,此時荀攸還不知道自己一語成讖,王粲成為詩賦巨匠的道路會這般順利。

  不過荀攸很清楚,他雖是巴郡太守,但他需要關注的乃是整個益州的局勢。

  是以,他自長安沿著子午道出發,翻越秦嶺,第一站便是漢中。

  在他的計劃中,他將會跨越半個漢中,抵達漢中郡治南鄭縣,並從南鄭啟程,經米倉道穿越巴山,最終抵達巴郡。

  如此,起碼能對漢中的情況有個深入的了解。

  但……荀攸本以為司隸的治理已經是天下無雙了,只一眼看去,似乎漢中郡竟猶有勝之!

  就算是雒陽,至今也沒有實現如漢中這般,在大道之旁每隔數里便有一個義舍,可供給行人休憩,義舍中竟還有米肉,行人有所需者,可以自取。


  在這個過程中,是可以不出一文的。

  義舍、義米、義肉……聽起來簡直太過美好,然事出反常即有妖!

  荀攸在來之前就打聽清楚了,現任漢中太守蘇固乃是扶風人,能成為二千石足以說明他的德才,然要做到此等程度——種拂與桓典雖在益州事情做得差了些,可皆非妒賢嫉能之輩,若蘇固真有能力將漢中治理地勝過遍布太學生鄉吏的雒陽,早就名揚四海了。

  他立刻想到了另一個名詞——五斗米教。

  稍稍打聽,荀攸又聽到了更多關於義舍的消息。

  譬如義米義肉需要依據一頓的飯量來取,若取多了,必會遭受鬼神懲罰!

  荀攸也是當過郡吏的人,對這種民間淫祠巫卜威懾人心的手段非常了解。在他看來,就算有所謂的鬼神懲罰,無非是有人假託鬼神之名來懲罰違規之人,從而讓百姓對淫祠巫卜產生畏懼之心。

  而另一邊,荀攸並未故意遮掩自己的身份,很快就受到了五斗米教的關注。

  而漢中郡府,也第一時間得知了荀攸的到來。

  只是令荀攸沒想到的是,首先前來拜見他的不是功曹、主簿這樣能代表太守的郡吏,而是一個頗具遊俠風格的郡府門下賊曹掾。

  來人自稱陳調,荀攸在與他交談的過程中,確認了陳調的確是遊俠出身,後被太守蘇固徵闢為賊曹掾。

  陳調雖沒明說來意,但荀攸清楚,他此來,乃是為了護衛自己。

  這更讓他堅定了心中對於五斗米教所設義舍的判斷。

  沒過半日,漢中主簿趙嵩奉太守蘇固之命而來。

  這一來,便陪著荀攸一路來到了南鄭。

  這一路上,荀攸發現漢中的五斗米教發展的勢頭遠比他想像中的更盛。其在漢中之地紮根如此之深,每處縣鄉,總能看到其信眾。

  南鄭縣城外,早已得到消息的太守蘇固已經在城門外親迎荀攸了。

  漢中雖然出名,但早在新莽之時就受到了與關中一般無二的衝擊,後來雖不像三輔那般屢受羌亂威脅,但人口一直沒能恢復過來。

  與百萬人口的巴郡相比,總人口不到三十萬的漢中只能算得上是個小郡。

  荀攸無論從官職還是出身、名望,都值得蘇固這樣重視。

  荀攸想要更進一步了解五斗米教,便沒有拒絕蘇固的宴請。

  席間,他掩藏住自己的喜好,只用好奇地口吻問起五斗米教的事。

  蘇固有意向荀攸示好,說道:「早年間漢中多有天災大疫,時百姓困苦,乃有張陵收徒設教,奉其道者,須納五斗米,遂有『五斗米教』。其中百姓互相扶持抗災,至今已有多年。其系師如今已傳至第三代,名曰張魯。」

  「如今五斗米教的教眾已占漢中百姓的十之二三,因其引人向善,其教眾於鄉間所為,皆是扶危濟困的事。因其無害,是以歷任太守,多聽之任之。」

  五斗米,只相當於一個丁男七八日的口糧,在百姓能負擔得起的範圍內,而加入之後,還能享受各種福利,還有成員互助……

  荀攸感慨,五斗米教教如其名,難怪其能發展到如今的規模。

  想要取締都很難。

  荀攸忽然發現了蘇固言語中的一個漏洞,問道:「我近日所見,漢中百姓安居樂業,並無盜賊,可君為何會先遣賊曹掾先來護我呢?」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