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上計有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302章 上計有假?

  「放,這下不得不放了!」

  自外巡視安撫部眾歸來的柯比能望著他的弟弟苴羅侯,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模樣。♤🎃 6➈𝕊𝕙Ǘ𝓍.𝒸ㄖ𝐦 ♥😳

  苴羅侯直到這時候才明白柯比能認為他不該將劉虞的打算告訴閻柔,但他還是不明白柯比能為什麼這麼生氣:「俺知道阿兄看重閻柔,閻柔也確實有見識,但閻柔到底是漢人,跟俺們不是一條心的。」

  「就算瞞得了一時,閻柔也不是傻子,總會知道的,到時候要宰了他嗎?」

  柯比能聞言一愣,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坦然對苴羅侯說道:「你做得對,閻柔早有歸心……漢人有句話叫做『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閻柔終非我部之人,多虧你提醒,否則我險些要為部族埋下禍患。」

  別了苴羅侯,柯比能立刻去找到閻柔。

  此時的閻柔正在思索脫身之策。

  在烏桓與鮮卑之間輾轉多年,閻柔絕不只是個受氣包,靠著自己的能力,閻柔雖是漢人,但在鮮卑和烏桓人中還有一定名氣的。

  在歷史上,他在數年之後,便藉助鮮卑與烏桓的力量殺死護烏桓校尉,取而代之。後來與要為被公孫瓚殺死的劉虞復仇的鮮于輔、田疇等人合力對抗公孫瓚。

  然而,閻柔卻沒想到原本一直想要留下他的柯比能改了主意。

  以至於當閻柔從柯比能口中得知後者願意將他放回,第一時間想的卻是柯比能在試探他,不肯袒露胸臆。

  見狀,柯比能嘆息一聲,說道:「閻君歸心似箭,我要是繼續阻攔,豈非與閻君變恩成仇?」

  「不僅如此,我願對外宣傳,我本不願歸還餘下的全部漢人,乃是被閻君說服,這才願意從劉虞之命。如此,也好成為閻君的晉身之資。」

  閻柔總算明白了柯比能的意圖,保證道:「公放心,此間情誼,在下終身不會忘懷!」

  柯比能是希望在漢家官吏中多一個能為他說得上話之人。

  而對於閻柔來說,維持住與鮮卑和塞外烏桓的關係,毫無疑問是他相比於其他人的優勢所在。

  二人之間的關係,只是赤裸裸的利益,只不過用恩情作為偽裝。

  柯比能說道:「我自然放心,塞外之人皆知閻君的品行。」

  他不怕閻柔在入塞之後後悔,否則只需將今日的交易公之於眾。至於證據,柯比能不是傻子,好不容易獲得的漢人工匠,尤其是其中的鐵匠,他怎麼會願意交還呢!

  在接下來的時間裡,苴羅侯再次來往塞內塞外,而最新一次,便是由「說服」了鮮卑大人柯比能的閻柔親自帶著被柯比能部擄走的漢人與苴羅侯一同入塞。

  劉虞這邊固然是歡欣鼓舞,柯比能部也得到了贖買漢人的錢糧,於此同時呂布也停止了對他們的襲擾,可以說是兩相歡喜。

  但有人看不下去了。

  東部鮮卑是最早分裂的,也因此,東部鮮卑人懷念檀石槐在時鮮卑人的強大不輸於檀石槐在中部的直系後代。

  只是東部鮮卑在懷念檀石槐之餘,想要成為下一個檀石槐的人非常多。

  而對於這些鮮卑人來說,違逆了檀石槐對漢人一貫的強硬態度,轉而向漢人服軟的柯比能毫無疑問是一塊顯眼的靶子。

  在混亂的東部鮮卑中,有兩人正在崛起,一名素利、一名彌加,其部眾位於右北平及遼西郡之北。

  在劉虞與丁原的治理下,入寇塞內難度倍增的東部鮮卑在塞外烏桓之外,找到了新的獲取物資人口的目標。

  ……

  陳國,孔融被順路趕來的太常蔡邕斥責後灰溜溜地回去了,面對蔡邕,他沒好意思搞什麼怒而辭官的把戲。

  但他的酷烈手段和事跡很快就在五州之間傳播開來。

  與陳國相鄰的梁國,消息剛剛傳來,便有兩個縣長掛印而去。

  過去,這是一種潛規則,意味著這些縣長除非犯有謀逆這等級別的大罪,否則都不會被追究。

  但程昱顯然不會在意這些。

  程昱的性格稱不上太好。

  對於友善者,他會報之友善,但對於看不起他的人,他絕不會委屈自己。

  天子看得上他,願意對他委以重任,他自然要以國士報之。


  至於那兩個掛印的縣長,不過跳樑小丑而已,很快就被程昱派出去的人抓捕歸案。

  不僅如此,他還向黃琬發了一封公文,言明掛印並非脫罪的手段,得到了黃琬的認可。

  與到了目的地便迫不及待前往鄉里的孔融不同,程昱只將跟隨他前來的大半官吏撒往縣鄉之中,而他自己則帶著餘下之人研究起了梁國的案牘。

  被留下來的鄭玄之子鄭益對此有些不解,程昱便態度和善地同他解釋:「益恩,莫要小瞧了這些案牘,這其中,便藏著秘密。」

  顯然,鄭益對待程昱的態度讓後者很受用,讓程昱不吝賜教一番。

  於是乎程昱說著話便拿過一卷看著就有些年份的竹簡,交給了鄭益。

  鄭益翻開,開始還沒覺得不對勁,忽然他瞪大了眼睛,驚訝道:「此時還在用的戶籍,為何我見此間數人皆是建初、元和年間生人……算一算,建初……年歲得過百了吧?梁國有這麼多年歲過百之人?」

  程昱摸了一下自己的美髯,對於鄭益的一驚一乍很是得意,為鄭益補充道:「建初年間生人,今歲該一百一十有餘。」

  從程昱處得到了肯定的答案,但鄭益的疑惑還未得到解答,按理說這種年歲過百者都能算作祥瑞的,祥瑞在梁國扎堆出現,長吏們會忍住不上報?

  鄭益雖沒當過官,但常常跟著鄭玄,見識不是假的,他很快反應過來——「梁國上計造假!」

  得出這個結論的鄭益更加震驚:「建初是孝章皇帝的年號,至今百餘年,期間不知多少任官吏,他們全都參與了造假?」

  而這種造假與國家歲收息息相關。

  按照漢家制度,鄉里每年都要進行人口統計的,新增的人口要加上,去世的人口要減去,這是上計的一部分,他手中的這份竹簡便是收取口賦、算賦、更賦的憑證。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