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表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242章 表態

  盧植不願意讓事情的解決全依託後人的智慧。🍧♣ ❻➈ŜⒽ𝕦𝐗.𝒸σ𝓶 ♠😺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就算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解決不了問題,也要盡力為後人多做一些準備。

  盧植聽出馬日磾言語中流露出的態度已經軟化,也聽到了馬日磾真正的想法。

  馬日磾的想法很保守,但這種保守卻符合多數大臣的想法。

  從前,國家蒙難,自然要行非常之策,亂世當用重典。官僚們稍稍苦一點,委屈一點也不是完全不能接受,畢竟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但現在國家看著恢復過來了,已經沒了傾覆之危,自然沒人再願意受委屈,不如讓國家回到以前的安穩的老路上來,然後修修補補就好了。

  盧植此番前來太尉府,當然不止是為了同馬日磾說說話,而是希望馬日磾能夠繼續同他、同劉辯勠力同心。

  他指出了最根本的問題:「現在的大治只是表象,並未觸及漢室長久以來的隱患,這天下百餘郡國,究竟藏了多少人口田畝,朝廷派往各地的郡縣長吏,又有多少真能為民做主?」

  「誠如翁叔所言,即便緩緩為之,各地也絕不會坐以待斃。」

  「現在揚州屯田,江北兩郡蠻人難成氣候,還沒輪到江南呢,便在明處引來這般風波。荊州劉表與刺史周乾似有不和,又面臨交趾部民變。益州路遠,桓典與種拂倒是相處融洽,但終究沒有多少進展。在暗處,在將來,還不知有幾多波折。」

  「但這,不正是我等老臣的職責嗎?」

  盧植的語氣激昂起來:「翁叔覺得行事急了,那就慢一些,再慢一些,只要不停。害怕郡國生亂,那就勤修兵甲,於行伍提拔猛將。」

  「總會有辦法的,光武皇帝有能臣猛將平息郡國之亂,難道我輩就不如先人?」

  「我認識的馬翁叔絕不會有此念!」

  ……

  盧植笑著引馬日磾來到了太尉府隔壁的司徒府,在這裡的小朝堂中,馬日磾看到數個大臣已經在此等候了。

  大將軍何苗,司徒羊續,司空樊陵,御史中丞袁基,太常蔡邕,執金吾崔烈,河南尹袁術,以及在官秩上似乎不夠格的太學祭酒楊眾。

  見盧植與馬日磾前來,眾人馬上在何苗的帶領下迎接。

  盧植在馬日磾那裡耗費了大量口舌,在此處不願廢話,被奉到主位上時也毫不客氣地就坐。之後直接言明說:「今日請太常、執金吾、河南尹、御史中丞、太學祭酒來此,只為一事,這京中物議!請大將軍三公來此,一來做個見證,二來京中物議也涉及吾等,想要藉此分辨清楚對錯。」

  何苗與馬日磾一左一右坐在盧植的下首,然後才是作為此地之主的羊續,以及樊陵。

  在劉辯之外,這五人已經是漢室地位權勢最重者了。

  被請來的五個大臣無不肅然。

  不等旁人開口,盧植繼續說:「陛下不願以言獲罪,是以從未限制雒陽官吏士人,及太學生們議論政事,從而使言路暢通。然這京中物議委實不像話,什麼十常侍擅權、屯田苛待百姓、我這個太傅與大將軍、太尉蠱惑天子!」

  「此等言論竟也能多方流傳,何其荒謬!」

  盧植斥責完後,看向楊眾:「祭酒有何話說?據我所知,這太學之中,做此議論者不在少數,祭酒必然知道其中的道理吧?」

  楊眾面對盧植的質問,一時啞然,盧植說的是實話,而議論中的這些罪名……楊眾作為楊彪的從弟,當然知道屯田是絕對不能有錯的,而當著當事人的面罵人家蠱惑天子?找死也不是這麼個找法。

  他不能不答,只能尋了個能說的點:「而今張讓趙忠等中常侍尚在天家侍奉,太學生們對此疑慮也是有的……」

  何苗卻在此時開口道:「自光熹年來,西園禮錢已停,中常侍除了畢嵐以外俱被陛下束在宮中,輔政之事也有三位錄尚書事,若有中常侍擅權,吾等豈能不知?」

  蔡邕當了太常之後與楊眾接觸頗多,兩人向來談得來。他雖也覺得如今京中物議有些過了,卻還是為楊眾辯解道:「自太學增擴以來,太學諸生針砭時弊,仗義執言,激濁揚清以為『清議』。今雖有錯漏之言,然此言亦有反對者,未能成為共識。」

  「我以為,待多些時日,真知灼見定能顯露出來,如此,正合陛下不願阻塞言路之心。」

  崔烈早就因為買官之事受過清議的苦,不願在這上面發言,只想著盧植怎麼說,他就怎麼做。

  袁術本想說些什麼,卻見袁基朝他使了個眼色,猶豫片刻,終歸是閉上嘴。

  盧植並未糾結什麼言路暢通的問題,他換了個話題:「在座諸公中,未有與陛下相處日久勝過我者,便是大將軍也不如。」

  何苗連連點頭。

  盧植朝何苗頷首示意,後說道:「此番雖有議論天子之嫌,然不說此話,恐有人不夠重視!陛下有一樁好處,諸公都能從這樁好處中受益,若是因為什麼可以避免的事讓陛下沒了這樁好處,必然得不償失,將來亦會悔之晚矣。」

  樊陵拱手問道:「敢問太傅,是何好處?」

  盧植道:「當今天子,是講道理之人。」

  在場的大臣們初聽一瞬間全都覺得奇怪,但隨即陸續醒悟了過來。

  在場之人都是經歷過憲帝時候的,明白講道理的好處。

  「據我所知,陛下只有一次未講過道理,然那次事出有因,也算是講道理了。」說著,盧植瞥了一眼袁基,後者察覺到了盧植的目光,下意識地偏了一下頭。

  沒在這方面多提,盧植環顧一圈在場之人:「我想,諸公都不願看著陛下在此方面有所改變吧!」

  蔡邕也不說話了。

  要是憲帝也能講道理,他何至於依託羊氏,被迫躲在吳地那麼多年。

  崔烈開口道:「具體如何去做,還請太傅公吩咐,執金吾上下無有不從。」

  有崔烈在先,袁基立馬跟進,袁術同樣如此。

  蔡邕猶豫之後同樣表態。

  (本章完)

  【麻煩您動動手指,把本網站分享到Facebook臉書,這樣我們能堅持運營下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