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單騎入荊州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230章 單騎入荊州

  陳紀則笑眯眯地看向眾人:「諸君且先安坐,我等來商議一番?」

  在場眾人哪敢反對,連連拱手答應。

  至於死掉的管承,在陳紀親口確認了他的罪責後,已沒人在乎了,包括管承此前求助的管貢。

  不過是一個身份近乎於豪強的旁支罷了。

  ……

  陳紀滿意地離開了。

  他之後很快去了另一個房間,敲門後,開門的赫然是劉備。

  兩人不復之前的劍拔弩張。

  劉備拜道:「陳公,事情如何了?」

  陳紀點了點頭,撫著鬍鬚笑道,「有玄德相助,青州大治不遠矣。」

  「接下來的事,就全靠陳公了!」劉備再度作揖。

  陳紀鄭重回禮:「正該如此!」

  望著面前的劉備,陳紀心頭一時感慨。

  有了這樣為了百姓不顧及個人名聲的後輩,怎能不讓人高興呢?

  誠然,劉備的確在孫固的莊園中搜出了管亥手底下的小帥,孫固固然死罪難逃,但最多也就處死以那些參與收留黃巾小帥之人罷了。

  若要以此定下孫固的謀反罪,從而實現三族消消樂,可能性雖也有,但與劉備配合的陳紀不會同意。

  所以,讓孫固背上謀反罪從來都不是劉備的目標。

  但這不代表劉備不能以此施壓,在滅族的威脅之下,孫固無論看不看得出劉備的謀劃,他都不敢去賭,只能放棄好友保全宗族。

  甘為劉備所用。

  而劉備的目的很簡單,就是用這份名單,讓豪族的熱心從有償的變成無償的。

  數日後,在五月份稻米和粟米剛剛被種下地的時間,北海國之下遭了禍的百姓見到了不少小吏忽然出現在了鄉里之間,開始詢問記錄起了他們的家中情況。除了原本鄉里的小吏外,他們聽說這些小吏有的來自國中,有的來自州中……

  百姓們經歷過上計的統計,嚴格執行的時候就是這個樣子,雖然此次多問了家中的借糧和存糧。但多數人並未因此多想,大都只覺得耽誤了他們去地里除草的時間。

  百姓們都很快就要遺忘此事了,但鄉吏們忽然給他們帶來了好消息。

  朝廷有恩德,此前所有向當地大族借糧的,皆由朝廷來還,家中存糧熬不到秋收的,朝廷也會發放一部分糧食。

  再搭配朝廷免除受賊人襲擾之地百姓一年算賦的政策……

  明明並非節日,百姓們卻自發慶祝起來。

  雖然少數人一點都高興不起來。

  ……

  劉表今年剛滿五十歲。

  依照聖人所說,他已知天命。

  當天降大禮安南將軍落到他的頭上時,他只覺得自己是在做夢。

  高興之餘,他當日回到家中就叫上了他最寵愛的長子劉琦,好好地慶祝了一番。

  劉表一直覺得劉琦類己,很是珍愛。

  他深知自己此去荊州,責任重大,是不能帶上家眷的。

  可髮妻已亡,他只能叮囑劉琦道:「為父走後,你要在太學之中潛心學習,不可沉迷於聲色犬馬之中,務必要在數年之內通兩經,屆時你無論是去參加太學策試,還是繼續通三經,皆有前途可言。」

  「你的弟弟年幼,未必能分清對錯,你要代為父好生教導。」

  劉琦是個老實孩子,一一應承。

  在安置好家人之後,劉表並未如荀爽那般直接前往,而是先行和桓典一道,去了三輔。

  桓典去三輔是順路,但劉表則是純純的繞路了。

  他心中是有想法的。

  劉表自詡名望不低,但和荀爽桓典相比,就很不如了。

  他擔任的安南將軍,雖是臨時設的雜號,秩二千石,同太守國相。然劉表心中依舊頗有種「以賞後功」的感覺。

  劉表雖曾在皇帝面前對屯田一事發表過看法,但終歸沒真正參與過,於是乎他在出發前向皇帝申請去實地觀摩。

  對於劉表「考察先進經驗」的請求,劉辯很痛快的同意了。


  劉表遂至三輔,找到了因功被拜為安北將軍的陶謙,十分禮遇。

  陶謙對此很是受用,對劉表所問知無不答。

  後劉表離開三輔,前往荊州。

  荊州六郡,南陽郡沒有蠻人之憂,劉表也就沒在宛城停留。

  現任荊州刺史是前揚州刺史周乾,他延續了王睿搬遷後的治所,依舊治南郡江陵縣。

  劉表一路策馬進入南郡治下,但卻並未第一時間去見周乾,而是先行前往了江陵北面襄陽附近的中盧縣。

  他的好友,也是未來將要協助他屯田的蒯越,其家便在此縣。

  劉表抵達時,蒯越帶著兩人迎接他。

  蒯越介紹道:「景升公,此乃襄陽蔡德珪,此乃吾兄蒯子柔……」

  兩人向劉表行禮,劉表也熱情的回禮。

  他在雒陽時就曾在蒯越口中得知這兩人的名字。

  蒯良就不必多說了。

  蔡瑁出身的襄陽蔡氏在荊州尤其是襄陽附近的一大片地方很有影響力,蔡瑁的姑姑是司隸校尉張溫之妻,以及最關鍵的——蔡氏很有錢。

  當初荊州竹紙的專賣權,就是被蔡瑁的父親蔡諷買下。

  四人見面之後,劉表顧不得一路疲憊,拉著三人共謀大計。

  ——「今吾奉皇命為安南將軍,掌荊州軍事及屯田事,我欲先在南郡行屯田之舉,但憂心山間蠻族不肯聚集,不知策將安出?」

  蒯良率先答道:「蠻眾不願意歸附,是因仁不足也,歸附卻不能興治者,是因義不足也。將軍行仁義之道,無論漢蠻,皆歸於將軍,如水勢之自上而下,何必擔憂呢。」

  劉表答道:「子柔之言,可以說是雍季之論,此大略也。」

  雍季是說出竭澤而漁一詞的主人公。

  稱讚完,劉表又問蒯越,蒯越答道:「治平者先仁義,治亂者先權謀。荊州蠻受討伐不過數載,當知朝廷之威儀,今可先施以恩義。」

  劉表嘆息說:「然吾孤身前來,除了身上的印綬和詔令公文別無他物,不知該如何施以恩義啊!」

  然後,他們都看向了蔡瑁。

  要想施行恩義,肯定要有錢糧和人力啊!

  剛巧,這兩者,襄陽蔡氏都不缺。

  蔡瑁:?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