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皇甫嵩回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191章 皇甫嵩回京

  在劉協被劉辯安排搭配東觀讀書之後,董貴人取代了劉協,幾乎每天都陪伴在董太后身邊。♘♞ ➅➈ş𝐇𝔲𝓧.ⒸOм 🍮🎄

  孫子白天常常不在身邊,董太后便將她的一部分關愛放到了族孫女身上。

  劉辯也樂得如此,省得董太后又把注意力放到錢上。

  而董太后在知道劉辯夜宿蔡貴人處後,遂也將董貴人安排在了中宮。

  在她看來,放到中宮就意味著有了角逐皇后之位的資格。不過她在白天依舊會把董貴人叫到身邊。

  何太后對此雖有些不滿,但終歸沒有發作。

  她在劉辯的勸說下決定用實際行動告訴董太后,她是如何對待新婦的。

  何太后心心念念著,她下次再與董太后吵架時,一定要提及此事,定能讓董太后無言以對。

  對於劉辯來說,只要兩人的吵架時不說出讓誰摸不到腦袋的話,他也就聽之任之了。

  ……

  州郡之間有矛盾是正常的,因為州刺史的最初使命就是監察郡國,若是州郡雙方和諧相處,反而更值得警惕。

  只是當州郡之間的矛盾壓過對郡國事務的正常處理,劉辯就不得不干涉了。

  青州刺史焦和篤信巫卜,延誤戰機,坐視北海國賊眾肆虐,就地免官,押往雒陽治罪。

  若非劉辯念在其終究為州郡兵擴了軍,焦和死罪難逃。

  其後劉辯又下詔曰:自三公以下,篤信巫卜之術者,皆不用。

  被劉辯拜為新青州刺史的乃是侍中陳紀,這位和荀爽一同入京的大儒學問是實打實的,相較於荀氏,陳紀家境不算富貴。

  歷史上,陳紀的兒子陳群在曹丕的支持下制定了九品中正制,但陳群的後人在傳承了數代後,在門閥政治的頂峰時期,反倒排不上號了,不得不說這也是種歷史的諷刺。

  陳紀治學的態度頗為務實,雖然缺乏為官的履歷,但劉辯有時遇事召他詢問時屢屢有收穫,所以對他寄予厚望。

  劉辯說道:「以陳公為刺史,朕思來想去,總覺得大材小用。可是青州情況特殊,至今仍有黃巾作祟,州郡矛盾累積多年,朕實在找不出比陳公這樣的大儒更合適的人了。」

  陳紀很是上道,答道:「青州之事事關百姓民生,陛下所命,臣責無旁貸。且官秩於臣不過虛名耳,更何況刺史位卑權重,賢者可使一州百姓得安。」

  陳紀小時候就以會說話聞名,一時間君臣俱歡。

  劉辯明白,在這個能以拒絕朝廷徵辟來提升名望的時代,陳紀等人選擇接受他的徵辟,背後一定會有人嘲諷他們貪圖富貴,晚節不保。

  這種社會風氣不是一時半會就能改變的,劉辯也只能慢慢來。

  劉辯又道:「侍御史司馬防上書彈劾北海相王方在平叛時表現不佳,陳公此去,還當查明王方是否當得北海國相!」

  陳紀應下不提。

  在陳紀外任之後,劉辯便將陳群調進尚書台,守尚書郎。

  尚書台每天處理這麼多文書,是培養人才的好地方。

  五月,小麥入倉。

  三輔屯田的收穫沒出現什麼意外,京兆尹皇甫嵩則帶著成果進京述職。

  皇甫嵩坐鎮三輔,屯田、援助涼州作戰,兢兢業業,唯詔命是從,從未怨言,堪稱關西的定海神針。

  這還是劉辯登基之後第一次見到皇甫嵩,他對皇甫嵩的到來很是重視,讓尚書台的荀彧代表自己出城迎接。

  而皇甫嵩拜見劉辯後的第一句話便是:「陛下,涼州可復矣!」

  自打當初定下應對涼州叛軍的方略,到現在,已經差不多兩年半了。

  這兩年半,當初定下的一年七八千萬錢的軍費一直未曾中斷過,而因為其中有一小部分錢出自西園,無論是當初的憲帝還是現在的劉辯,對這筆錢用到了何處都很重視。

  與三輔不同,涼州算上傅燮為漢陽太守時,屯田時間已經超過了三年。

  更別說傅燮願意讓羌人學習經典,擔任州郡縣吏,放開了他們在漢室官僚體系內的上升通道。

  這些,已經足以讓傅燮的名聲傳遍涼州的羌人部族了。

  歷史已經多次的證明過,羌人不是天生反叛,他們反漢,只是因為漢官和漢人豪強將他們壓迫的活不下去了。


  讓羌人種地沒問題,但不能把羌人們強行遷徙到一偏未開墾的荒地,水利、農具、種子啥也不提供,尤其是後兩者,必須要羌人們拿雜畜來換。如此,羌人不反才怪。

  當涼州再次出現像傅燮這樣願意善待羌人的官員時,許多已經與當地漢人豪強合流的羌人還是轉投向了漢室。

  「陛下,在三輔以胡人屯田,當真是良策,今年二三月開陳倉放糧之際,便有北地匈奴與安定羌遣人言其向漢之心。」

  「今隴西郡大部已復,隴西羌大都願在涼州屯田。臣來時,涼州叛賊賊首之一的馬騰曾寫私信,言辭中有投降之意,只求赦免。」

  「臣以為,馬騰約莫是被不赦賊首的詔令所懾,不敢再負隅頑抗。」

  而且有朝廷的軍費作為底氣,除非出現軍事上的大勝,否則涼州叛軍無論如何都是耗不過漢軍的。

  「好!朕今日就知會盧師他們,明日開朝會,商議此事!」

  皇甫嵩欲言又止,最後還是問道:「陛下,今年三輔屯田的產出還需用於新遷來的百姓,不能供養大軍,漢陽郡屯田也不會有多少剩餘,這軍費……」

  劉辯此時忽然又想到了當初自己向憲帝求取西園錢的時候。

  他咬了咬牙:「少府,西園皆有些余錢,加上國庫,湊一湊總是能湊出來的!」

  只能說,感謝十常侍送的家產。

  實在不行,他就再賣一賣郎官、抄一抄家。

  涼州拖了這麼久,也該解決了。

  劉辯忍不住暢想起來,涼州西邊就是西域了,等到涼州平復,到時就可以嘗試一下用絲綢之路充實一下的虛弱的國庫。

  而且西域可是種棉花的好地方,棉花與麻的的抗寒性不可相提並論。

  隨著氣候日益變冷,大漢不能沒有棉花。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