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災異的用法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155章 災異的用法

  賈詡的能力毋庸置疑。(-_-) ❻➈𝐒h𝓤𝓧.𝔠Ⓞ𝓜 (-_-)

  有張讓相助,少府錢財供應,還有原本就有相關能力的人手作為基石,賈詡很快就構建了一張覆蓋雒陽的情報網的架構。

  雖然這個網因為時間的緣故漏洞很大。

  這一日,劉辯忽然從張讓那裡得到一則消息。

  數日前,袁紹便親身前往前將軍何進府前投遞拜帖,一連三日,日日如此。

  「陛下,臣擔心袁紹那廝再次蠱惑前將軍,不可不防啊!」

  張讓對袁氏的怨念很充足。

  「前將軍可有見他的意思?」劉辯問道。

  張讓這次倒沒添油加醋,直白的複述道:「前將軍府大門緊閉,連袁紹的拜帖都沒收。」

  這個答案讓劉辯舒了一口氣。如此看來,何進應當是真的在反省了。

  劉辯也覺得不能再放任袁氏這麼跳了。

  自憲帝離世以來,袁隗的存在感很強,無論是當初忽然奏請罷西園禮錢還是現在針對宦官,都是屬於明目張胆地刷聲望。

  雖然劉辯也同樣用他的名號在宦官中吸引仇恨,但他依舊覺得不爽。

  可袁氏名滿海內,光是袁隗之父袁湯一脈便有袁隗與袁基等四人人,俱在雒陽為官,最差的也是比二千石的軍中校尉。

  除此之外,同樣出身汝南袁氏的如袁遺現為山陽太守,門生故吏更不用多說。

  至少目前來看,袁氏的情況還沒發展到能讓劉辯放棄朝廷穩定、毫無理由掀桌子的程度,他更願意須緩緩圖之。

  總歸是要考慮以後的。

  說起來,袁基與袁紹分別在北軍和西園掌管一校尉部,只要劉辯不出意外,他們在軍營中便鬧不出什麼么蛾子。

  與其讓他們到地方上為二千石,繼續為袁氏發展門生故吏,不如繼續將他們留在軍中。

  與這兩人相比,反倒是袁隗和袁術的作用更大一些。

  可袁隗歷任司徒,現在擔任太常乃是九卿之首,只要他沒犯錯,理論上總得給他對應的官職待遇。

  而想要將他免職,劉辯思來想去,只有一個辦法。

  讓袁隗再次當三公。

  劉辯可不信在他守孝期間發生的北宮章台殿失火只是意外。

  但此法只有一個問題,萬一之後一兩年都沒天災人禍了怎麼辦?

  劉辯想到此處,他看向正等著他說話的張讓,滿意地笑了笑。

  同袁隗相比,袁術就好動多了,只是軍中已經分別有了袁紹和袁基,再把袁術安排到軍中就不合適了。

  拋開歷史上的刻板印象,袁術在河南尹任上稱得上是兢兢業業,盡忠職守。

  反腐工作做得非常不錯,而且袁術膽子大,無論是名士還是太學生們他都敢動手。

  劉辯有點捨不得放他離開。

  ……

  次日,劉辯果然又看到了借著北宮火災彈劾十常侍的奏書,哪怕十常侍們已經捐出家財……雖然沒有運到國庫。

  劉辯拿出了司徒丁宮按照過往舊制所上的請辭奏書,說道:「司徒公的奏書,朕准了。」

  在場的三個錄尚書事無不驚異。

  這還是劉辯第一次主動提出要因災異罷免三公。

  過去,劉辯總是能拖就拖的。在這天人感應盛行的時代,此舉稱不上高明,但好歹有點用。

  劉辯不願看著儒家往神學的方向繼續發展,雖然在天人感應對皇權的神話中他是受益者。

  也因此,在這段時間,三公迎來了穩定期。

  三位錄尚書事驚訝歸驚訝,該罷免還是要罷免的,他們一般不會反對劉辯的決定。

  劉辯說道:「太常袁公兩任司徒,朕有意使其三任司徒,也是一段佳話,諸公以為如何?」

  盧植輕咳了兩聲。

  在他心中,袁隗當司徒當然是夠資格的,但這理由,未免有些兒戲。

  若是傳出去,只怕不是佳話,而是笑話了。

  其實盧植早就察覺到了劉辯心中對袁氏的警惕之心,閥閱壟斷察舉的事他當然看得出來。


  看到劉辯正在丁宮的奏書上批覆,盧植忽然明白了劉辯的意圖。

  原本面對災禍應該首當其衝的太尉馬日磾因為錄尚書事反而成了三公之中最安穩的存在,一旦再次出現天災人禍,那麼樊陵和袁隗將會最先被攻訐。

  盧植思及此處,他也遇到了昨日困擾劉辯的難題。

  中午,隨著對奏書公文的處置告一段落,盧植並未同往常一樣離開。

  劉辯心知盧植一定有事,等到連記錄君主言行的內官都識趣的離開了,盧植這才開口問道——

  「陛下打算如何罷免袁次陽?燒哪座宮殿?」

  劉辯雖然知道自己的做法可能騙不過人,但卻沒想到自己這麼輕易地就被盧植看破了。

  他試圖挽尊不成:「袁氏四世三公……盧師說得對。」

  盧植勸諫道:「陛下身為天子,當以浩然正氣,攜大義大德,行堂堂正正之道,為何有此……想法?」

  劉辯嘆了口氣,面對盧植這樣真誠的態度,他放棄了詭辯。

  轉頭吩咐重新回到雲台殿當值的郭勝:「去將蔡師新修的《漢記》拿來。」

  劉辯拿到《漢記》抄錄本後,很快向盧植展示了他的理由。

  「桓帝延熹四年正月南宮嘉德殿和丙署相繼失火。二月壬辰,武庫失火。五月,有異星出現,丁卯,光武帝原陵著火。延熹五年正月,南宮丙署失火,安帝恭陵東闕失火,虎賁掖門失火。」

  最終,桓帝沒有頂住壓力,放棄了對曾經為他立下大功的「五侯」的保護。

  當然,在此事中五侯及其子弟並不算無辜。

  「盧師以為這些大火都是上天預警嗎?還是有人假借上天預警?」劉辯將手中的《漢記》遞給了盧植,「我以為讀史可以明得失。聽到北宮失火,我首先便想到了此事。」

  盧植嘆了一口氣:「陛下既知以史明得失,如何不知以人明是非?」

  劉辯自知理虧,試探著問:「那任命袁公為司徒的詔書已經在製作了,是否要追回呢?」

  盧植搖頭:「陛下已經做了決定,豈可朝令夕改。」

  「那……」

  盧植再度嘆氣:「只此一例!且陛下絕不能急於一時。」

  (本章完)

  【麻煩您動動手指,把本網站分享到Facebook臉書,這樣我們能堅持運營下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