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提前定諡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142章 提前定諡號?

  皇帝口中突然冒出一個皇后,雖聽著像是玩笑,即便劉辯要娶,也只會是太子妃,可也能看出皇帝已經接受了自己的身體狀況。♢💚 ➅❾ѕħ𝐔𝓍.𝓬𝓸爪 🏆😳

  加元服、娶妻,都意味著成年,同樣也意味著將來一旦皇帝身有不測,劉辯可以跳過太后觀政的階段,直接親政。

  靈帝如何不知道以董太后與何皇后的水平,能不拖後腿就不錯了。

  劉辯不是鐵石心腸,值此之際靈帝仍在為他考慮,他怎麼會不感動呢!

  他抿了抿嘴,說道:「父皇好好靜養,加冠之禮,我還等著父皇來看呢!」

  「好!」靈帝很快答應了,「辯兒總能讓朕放心!」

  劉辯說道:「父皇還記得曾經答應我的賭約嗎?是關於荀彧的君子之約。」

  靈帝笑了起來,他想起來了,當時劉協也在,也學著劉辯把要求留了下來。

  「我一直沒想好提出什麼要求,現在,我想好了,只想要父皇能早日好起來。」

  「朕應了你了!」就著這個話題多聊了幾句之後,靈帝忽然提到,「那日朕雖然輸了,但朕也有一個要求,不知辯兒能不能答應?」

  「父皇直說就是,孩兒一定答應。」

  劉辯只當是靈帝再次要求他照顧好董太后和劉協,這段時間董太后對他的態度變化很大,其中應該少不了靈帝的影響。

  至於劉協,他們原本的關係還算不錯。

  可劉辯卻見一旁的張讓立馬遞來了《周書》,顯然是早有準備。

  劉辯看到的便是其中記錄諡法的部分。

  他馬上懂了。

  靈帝的「靈」當然不是個好諡號,不勤成名曰靈,死而志成曰靈,亂而不損曰靈……

  考慮到靈帝雖然在執政的末端已經開始改邪歸正,但終究還沒來得及做出什麼成績,這個「靈」字是有那麼幾分恰當的。

  而當時當政的何進和袁隗顯然不會為靈帝爭取美諡,甚至「靈」是他們主導的也說不定。

  桓帝的桓可是個實打實的美諡,如今劉辯自然也得給皇帝整個美諡。

  只是劉辯有些沒想到皇帝竟先一步將此事提了出來。

  他問道:「父皇可有什麼滿意的?」

  皇帝此時倒有些不好意思了。

  見狀,劉辯乾脆自己提了出來,開頭的神聖帝皇自不必說,沒必要提,前代皇帝的諡號也要避開。

  劉辯很快就看到了一個,問道:「父皇,康字如何?淵源流通曰康,安樂撫民曰康,此前民亂多為前朝積弊,如今各方安定,父皇當得此名!」

  哪怕劉辯這樣說了,皇帝劉宏還是在榻上輕聲說道:「有些過了。」

  他對過去自己做的事還是有些自知之明的。

  劉辯之後又陸續提了深思遠慮的睿,識微慮終的哲,有功安民、秉德遵業的烈,皇帝猶豫不決。

  「憲字如何?博聞多能曰憲,父皇尤擅辭賦詩書,我常常自愧不如。」

  劉宏自謙道:「辭賦,小道耳。」

  劉宏自認為還是配得上博聞多能這個詞的。

  見皇帝有所回應,劉辯繼續說:「賞善罰惡曰憲,父皇對於那些貪官污吏也是從嚴處置,這些都是父皇的德政啊!」

  這時劉宏便有些心虛了,他還沒說什麼,一旁的張讓忽然有些心慌了。

  劉辯看出皇帝對於「憲」字還是很心動的,馬上暫時將《周書》放到一旁,說道:「父皇若是沒有別的心儀的字,就從我剛才找出的這些裡面選吧……」

  劉宏很快就有些彆扭的提到了憲,劉辯立刻說道:「那就是這個字了。」

  皇帝劉宏也覺得這個字惹來群臣反對的可能性不大,也很符合他的心意,很是滿意。

  他不忘給劉辯出主意:「到時候辯兒可以借著這個機會多多留意哪些大臣支持,哪些大臣反對……那些反對的,辯兒要當心了……」

  劉辯聽到此話,一時之間不知是該哭還是該笑。

  說實話,他也沒想到劉宏在面對死亡時,竟這般坦然。

  除了諡號,還有廟號,自光武以來,除了三個早夭的皇帝,余者皆有廟號,這也是劉辯一定要為皇帝爭取的。


  正如嘉靖所做過的,給群臣劃出一條道來,站隊吧!

  大概是因為解決了一樁壓在心頭的煩心事,心中輕鬆,皇帝與劉辯繼續聊了沒多久就犯困了。

  ……

  劉辯的加元服儀式很簡潔,完全不像他被冊封太子時的那般興師動眾。加元服時的賓與贊,分別是鄭玄和蔡邕,如今皇帝病重,委實不宜搞得太隆重。

  劉辯也沒有大張旗鼓的意思。

  在此期間,沒有發生奇蹟,靈帝依然臥在榻上。

  一般情況下,太子加元服應該同其他國家重大儀式時一樣,大赦天下,以彰顯恩德。

  但這次劉辯拒絕了,別的地方不說,現在雒陽附近諸縣的貪官污吏中罪不至死的還在服刑呢,就這麼把他們放了?

  那懲治的意義何在?劉辯不願意。

  最關鍵的是,曾經靈帝的大赦天下用的過於頻繁了,最多時甚至能達到一年一次的水平,最近的一次就是劉辯被冊封為太子時。

  用多了便不稀有了,恩德有限。

  目前的雲台殿決策層中,最教條的當屬馬日磾,他也沒有在此事上堅持。

  說起來,馬日磾在太尉任上還有一樁好處,他雖是關西右扶風人,但馬氏與關東閥閱聯姻,關係錯綜複雜。作為一出現天災人禍就首當其衝的太尉,在過去出現日食、雨水等「上天預警」時,攻訐的聲音遠不如當初七郡國大水之時。

  當然,這其中也有劉辯不願意以此罷官的緣故,以後,劉辯決定改一改。

  在何進離開之後,對於劉辯來說,丁宮就有些礙眼了。此時劉辯已不需要兩個親近宦官的三公了,相較於更早也更徹底地靠近劉辯的樊陵,丁宮毫無疑問是空出位置的最佳人選。

  劉辯並不知道,在歷史上,丁宮是第一批響應董卓號召廢少帝的大臣,將董卓與伊尹相比,以致於有人直接罵他「非人哉」。

  而在太子妃的問題上,董太后與何皇后並不覺得這只是皇帝的玩笑,竟還真的操辦起來了。

  (本章完)

  【麻煩您動動手指,把本網站分享到Facebook臉書,這樣我們能堅持運營下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