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并州事畢
第140章 并州事畢
對於曹操來說,自從他的父親曹嵩當上司空之後,他就開始東奔西走的忙碌起來。✋👌 ➅➈รĤᑌ𝓧.¢ᗝм 🐟🎉
幽州、京都雒陽、荊州,再到如今的并州。
曹操今年三十有五,正是他精力最旺盛的時候。他非但不覺得疲憊,反而希望身上的重擔越多越好。
曹操與董卓都討伐過黃巾,但兩人見面的情況並不算愉快,當時曹操在皇甫嵩麾下,董卓因戰敗成為階下之囚,而皇甫嵩是去接替董卓的。
不過如今這種境況,二人自不會談這種故事。
曹操熱情地向他的新上官介紹同僚:「此乃西園右校尉黃漢升,太子殿下聽聞鮮卑有異動,特意派吾二人率兵相助。」
董卓看著黃忠身旁的大弓,笑著道:「當初老夫與黃校尉也有過一面之緣,知道黃校尉壯士也!」
他說的曾經聯手攻打白波賊和休屠各時之事,但當時兩人並無什麼交流。
「將軍謬讚!」所謂伸手不打笑臉人,黃忠拱手回應,他的確有些沒想到董卓會記得他。
明面上董卓依舊保持著笑容,他還沒忘祝賀王柔在雒陽一展抱負。
可他心中卻染上了一層陰霾,他本以為已經應付過去,就連侍御史司馬防都沒找出什麼疏漏。
但就曹操來的速度而言,董卓發現,朝廷一開始就沒相信他。
袁隗到底在幹什麼?
董卓已經開始懷疑為他做這些是否值得了。
曹操同樣也在笑。
他很清楚自己的使命,在防備鮮卑入寇、匈奴反叛之外,他最重要的目標就是他的現在的上官董卓。
他還帶了另一份詔書,只等著在安撫住南匈奴部眾之後向董卓宣讀。
在之後,他的重心才會放到南匈奴身上。
離開雒陽之前,太子曾找他一見,對他提出了四個字的要求——「移風易俗」。
……
劉辯對於董卓不可謂不重視,有兩千人的中央軍精銳,而且還有不太可能與董卓一條心的公孫瓚相助。
只求無論如何都要將董卓召來京中,去掉他的兵權。
就連位置劉辯都給董卓定好了——南匈奴一事處理得好就是大鴻臚,萬一處理不好就先來京述職再說。
大鴻臚是九卿之一,聽起來不夠出名,但其能管的範圍並不少,掌諸侯及四方歸義蠻夷外國使者、郡國上計、治百郡邸等。
所謂百郡邸,即各郡國的駐京辦。而郡國上計在實際層面上往往是大鴻臚協助司徒處置。
換句話說,大鴻臚地位夠高,但真要想搞出點么蛾子,也沒那麼容易。
在考慮新的使匈奴中郎將人選時,劉辯思來想去後還是選擇了曹操。
曹操對待胡人是有一手的,當時的他又如何能考慮到後來人會那麼拉胯呢!
并州,在曹操到來接任使匈奴中郎將之後,董卓感覺不對勁起來。
曹操不是庸手,在幽州的戰事中積累了許多經驗,尤其是在整治軍紀方面經驗豐富。
他接替王柔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整治使匈奴中郎將所率的一千具甲騎兵中的貪污問題,有朝廷大義和兩個校尉部在,曹操毫無畏懼。
此舉卓有成效,立馬為曹操贏得了士兵們的擁護。
又在軍中安排夏侯惇等親信,提拔原本軍中的幹練士卒,一系列操作下來,此裝備了五百皮甲五百鐵甲的千騎戰鬥力不降反增。
曹操滿意,董卓就很煩躁了。
本來這千騎實際上是歸屬於他指揮的,如今卻多了一個如同天使的曹操。
雖說理論上當以他的度遼將軍為主,可誰讓曹操身上的西園校尉之職還沒去呢。
而且董卓很明白,曹操看似對他恭敬有禮,卻也僅此而已了。
懷著這樣的憂慮,董卓的心情不是很好。他考慮到了最壞的那種情況,即曹操與黃忠就是朝廷派來接替他的。
如果是再讓他帶著軍隊去往別處也就罷了,可若是最壞的結果——召他入朝……
造反,他是決計不敢的,只有拖延才能維持得了現狀。
可一旦拖延,不說能不能瞞得過曹操和黃忠,董卓必須面對另一個大問題,當時他向諸部許諾由他為攻擊鮮卑的部族提供糧草,可若不速戰速決,他哪有這麼多錢糧,把他家產全花光了也不夠啊!
而且,他看曹操整治軍中貪污的架勢,就糧於民肯定是行不通的,也沒這麼多民供他劫掠。
進退兩難。
都怪袁隗!
若非董旻遠在雒陽,董卓都想要揪著他的領子罵上一頓了,這送的不是信,而是他董仲穎的催命符。
董卓最終放棄了拖延。
對鮮卑的戰事進行的很順利。
鮮卑人原本就沒有大肆入侵的打算,倉促出兵兵力有限又是客場作戰,自然討不了好。
於夫羅也如同董卓計劃的那般取得了頭功,在名義上獲得了所有參與此戰諸部的擁護。而羌渠在,於夫羅自然就有理由不當單于,董卓總算解決了自己搞出來的麻煩。
雖然仍有部分南匈奴部族依舊選在脫離王庭,但此時這些部族已經反過來變成少數了。
在回西河郡的路上,因計劃的成功牛輔很是興奮,他的眼光遠沒有董卓那般長遠,但相處久了,卻還是看出了董卓的憂慮。
牛輔問道:「大人,此戰功成,可不必憂心朝廷追責,大人有功無過,緣何嘆息?」
董卓此時少見地在牛輔面前露出了一絲疲態:「事急從權之說終究只騙得了自己,老夫此次終歸是大意了。」
「大人,何以至此啊!」
董卓望著焦急之情不似偽裝的女婿,拍了拍他的手臂:「事情未到最後一刻,有轉機也未必可知。」
但他始終沒有等來轉機。
待回到匈奴王庭所在,被召集來的匈奴諸部也各回各家,并州刺史公孫瓚帶兵看似珊珊來遲,實則來的恰到好處。
曹操這時才掏出了他攜帶的另一份詔書。
這份早已準備好的詔書不看內容就意味十足。
詔書以董卓遷為鴻臚卿,其麾下軍隊暫由曹操接管。
曹操的行為屬於是裝也不裝了,相當於直接告訴董卓,九卿之位朝廷早就已經為君備好了,請君入雒陽。
由不得董卓推託拒絕。
宣讀完詔書後,曹操祝賀道:「操在此為將軍賀!太子殿下知人善用,以將軍之才能,九卿既得,三公亦不遠矣。」
(本章完)
【麻煩您動動手指,把本網站分享到Facebook臉書,這樣我們能堅持運營下去】
對於曹操來說,自從他的父親曹嵩當上司空之後,他就開始東奔西走的忙碌起來。✋👌 ➅➈รĤᑌ𝓧.¢ᗝм 🐟🎉
幽州、京都雒陽、荊州,再到如今的并州。
曹操今年三十有五,正是他精力最旺盛的時候。他非但不覺得疲憊,反而希望身上的重擔越多越好。
曹操與董卓都討伐過黃巾,但兩人見面的情況並不算愉快,當時曹操在皇甫嵩麾下,董卓因戰敗成為階下之囚,而皇甫嵩是去接替董卓的。
不過如今這種境況,二人自不會談這種故事。
曹操熱情地向他的新上官介紹同僚:「此乃西園右校尉黃漢升,太子殿下聽聞鮮卑有異動,特意派吾二人率兵相助。」
董卓看著黃忠身旁的大弓,笑著道:「當初老夫與黃校尉也有過一面之緣,知道黃校尉壯士也!」
他說的曾經聯手攻打白波賊和休屠各時之事,但當時兩人並無什麼交流。
「將軍謬讚!」所謂伸手不打笑臉人,黃忠拱手回應,他的確有些沒想到董卓會記得他。
明面上董卓依舊保持著笑容,他還沒忘祝賀王柔在雒陽一展抱負。
可他心中卻染上了一層陰霾,他本以為已經應付過去,就連侍御史司馬防都沒找出什麼疏漏。
但就曹操來的速度而言,董卓發現,朝廷一開始就沒相信他。
袁隗到底在幹什麼?
董卓已經開始懷疑為他做這些是否值得了。
曹操同樣也在笑。
他很清楚自己的使命,在防備鮮卑入寇、匈奴反叛之外,他最重要的目標就是他的現在的上官董卓。
他還帶了另一份詔書,只等著在安撫住南匈奴部眾之後向董卓宣讀。
在之後,他的重心才會放到南匈奴身上。
離開雒陽之前,太子曾找他一見,對他提出了四個字的要求——「移風易俗」。
……
劉辯對於董卓不可謂不重視,有兩千人的中央軍精銳,而且還有不太可能與董卓一條心的公孫瓚相助。
只求無論如何都要將董卓召來京中,去掉他的兵權。
就連位置劉辯都給董卓定好了——南匈奴一事處理得好就是大鴻臚,萬一處理不好就先來京述職再說。
大鴻臚是九卿之一,聽起來不夠出名,但其能管的範圍並不少,掌諸侯及四方歸義蠻夷外國使者、郡國上計、治百郡邸等。
所謂百郡邸,即各郡國的駐京辦。而郡國上計在實際層面上往往是大鴻臚協助司徒處置。
換句話說,大鴻臚地位夠高,但真要想搞出點么蛾子,也沒那麼容易。
在考慮新的使匈奴中郎將人選時,劉辯思來想去後還是選擇了曹操。
曹操對待胡人是有一手的,當時的他又如何能考慮到後來人會那麼拉胯呢!
并州,在曹操到來接任使匈奴中郎將之後,董卓感覺不對勁起來。
曹操不是庸手,在幽州的戰事中積累了許多經驗,尤其是在整治軍紀方面經驗豐富。
他接替王柔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整治使匈奴中郎將所率的一千具甲騎兵中的貪污問題,有朝廷大義和兩個校尉部在,曹操毫無畏懼。
此舉卓有成效,立馬為曹操贏得了士兵們的擁護。
又在軍中安排夏侯惇等親信,提拔原本軍中的幹練士卒,一系列操作下來,此裝備了五百皮甲五百鐵甲的千騎戰鬥力不降反增。
曹操滿意,董卓就很煩躁了。
本來這千騎實際上是歸屬於他指揮的,如今卻多了一個如同天使的曹操。
雖說理論上當以他的度遼將軍為主,可誰讓曹操身上的西園校尉之職還沒去呢。
而且董卓很明白,曹操看似對他恭敬有禮,卻也僅此而已了。
懷著這樣的憂慮,董卓的心情不是很好。他考慮到了最壞的那種情況,即曹操與黃忠就是朝廷派來接替他的。
如果是再讓他帶著軍隊去往別處也就罷了,可若是最壞的結果——召他入朝……
造反,他是決計不敢的,只有拖延才能維持得了現狀。
可一旦拖延,不說能不能瞞得過曹操和黃忠,董卓必須面對另一個大問題,當時他向諸部許諾由他為攻擊鮮卑的部族提供糧草,可若不速戰速決,他哪有這麼多錢糧,把他家產全花光了也不夠啊!
而且,他看曹操整治軍中貪污的架勢,就糧於民肯定是行不通的,也沒這麼多民供他劫掠。
進退兩難。
都怪袁隗!
若非董旻遠在雒陽,董卓都想要揪著他的領子罵上一頓了,這送的不是信,而是他董仲穎的催命符。
董卓最終放棄了拖延。
對鮮卑的戰事進行的很順利。
鮮卑人原本就沒有大肆入侵的打算,倉促出兵兵力有限又是客場作戰,自然討不了好。
於夫羅也如同董卓計劃的那般取得了頭功,在名義上獲得了所有參與此戰諸部的擁護。而羌渠在,於夫羅自然就有理由不當單于,董卓總算解決了自己搞出來的麻煩。
雖然仍有部分南匈奴部族依舊選在脫離王庭,但此時這些部族已經反過來變成少數了。
在回西河郡的路上,因計劃的成功牛輔很是興奮,他的眼光遠沒有董卓那般長遠,但相處久了,卻還是看出了董卓的憂慮。
牛輔問道:「大人,此戰功成,可不必憂心朝廷追責,大人有功無過,緣何嘆息?」
董卓此時少見地在牛輔面前露出了一絲疲態:「事急從權之說終究只騙得了自己,老夫此次終歸是大意了。」
「大人,何以至此啊!」
董卓望著焦急之情不似偽裝的女婿,拍了拍他的手臂:「事情未到最後一刻,有轉機也未必可知。」
但他始終沒有等來轉機。
待回到匈奴王庭所在,被召集來的匈奴諸部也各回各家,并州刺史公孫瓚帶兵看似珊珊來遲,實則來的恰到好處。
曹操這時才掏出了他攜帶的另一份詔書。
這份早已準備好的詔書不看內容就意味十足。
詔書以董卓遷為鴻臚卿,其麾下軍隊暫由曹操接管。
曹操的行為屬於是裝也不裝了,相當於直接告訴董卓,九卿之位朝廷早就已經為君備好了,請君入雒陽。
由不得董卓推託拒絕。
宣讀完詔書後,曹操祝賀道:「操在此為將軍賀!太子殿下知人善用,以將軍之才能,九卿既得,三公亦不遠矣。」
(本章完)
【麻煩您動動手指,把本網站分享到Facebook臉書,這樣我們能堅持運營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