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應對
第137章 應對
王柔最先知道兩單于的消息還是從董卓口中。
對於董卓來說,他安撫王柔的過程並不複雜。
王柔並不愛與董卓這等粗魯武夫交流,他其實也不清楚董卓這些日子幹了什麼。
「老夫早前抓捕了鮮卑人的信使,發現鮮卑人意欲同背叛匈奴王庭的諸部結為盟友,內外勾連,已經有匈奴部族答應了。審訊之下,老夫知道使者不止一隊,立馬避開匈奴人帶兵分路去追,卻還是遲了……」
「狀況緊急,為了避免匈奴諸部與鮮卑勾連,老夫才不得不出此下策,想著以此法暫時安撫匈奴諸部,今日老夫才從外歸來,正要與君商議呢!」
中郎將比將軍低上一等,王柔認為董卓有辱斯文,看不上他,卻沒資格指導董卓做事。
王柔不忿於董卓竟在此時才告訴他,質問道:「將軍有此決定,為何不早知會於我?」
董卓聞言疑惑道:「老夫派了人向君傳信啊?甚至害怕出錯,還特意讓我的女婿牛輔傳信……」
王柔聞言有些尷尬起來,他記得三四日前牛輔向他送過禮物,家僕傳話說是有事相求,當時他以為牛輔是在巴結他,很是看不起,禮物直接命人丟了出去,人也沒見,莫非就是這次?
可他不認為這是他的錯,若牛輔正經地說事,他會避而不見嗎?
「是他出錯了?」董卓先是自語,繼而大怒,命人叫來牛輔,質問起此事。
答案與王柔所想並無兩樣。
董卓怒道:「若非王君乃是正人君子,豈不是要懷疑老夫故意矇騙?你是我的女婿,當罪加一等!來人,速將此僚拉下去,斬首示眾!」
原本就在的軍司馬等連忙求情,有人叫嚷道:「將軍,牛校尉沒有功勞也有苦勞,請將軍念在過去的份上,饒他一命!」
又有人願意主動為牛輔分擔罪責,以職官抵罪。
饒是看不起武人,王柔也覺得此舉有些過了,而且王柔看到那些軍官看向他的眼神……
他突然明白了什麼叫殺人的眼神。
王柔為牛輔求起了情,牛輔還是董卓的女婿,他也不願將董卓得罪死了,但被董卓以軍令如山為由拒絕了——
「他奉命送信,卻沒完成使命,論罪是應有之舉!」
王柔於是說出了當時拒絕見牛輔之事,再次為牛輔求情。
在場的軍官們也紛紛贊同附和。
董卓借坡下驢,嘆息道:「死罪可免,活罪難逃,至少也要鞭三十!……還不謝過王君?」
牛輔連連道謝不提。
之後,牛輔立刻當著王柔的面接受了鞭刑。
隨後董卓又帶著王柔去見了抓捕的鮮卑信使,開不了口的那種,王柔並未發現什麼疑點。
送王柔離開後,董卓回到正屋,受刑的牛輔收起了痛苦的表情,問道:「大人,他能信嗎?」
「他最好是信了!」董卓眼神銳利。
剛才靠近鬼門關的從來都不是牛輔,而是王柔。
這是董卓朝思暮想後得到的第一套方案,做好萬全的應對準備後才通知王柔。
朝廷難道會去和鮮卑人求證嗎?
至於能被當成證據的鮮卑人……這是他要拖延時間的主要原因,能偽裝成鮮卑貴族的屍體好找,活人卻難,而且還得讓對方開不了口。
而匈奴人無論有沒有與鮮卑人勾結,都不會向朝廷使者承認的。
這一套方案的問題在於所有的一切都來自於董卓的一面之辭。
但沒關係,如果朝廷依舊不信,董卓還有後續計劃。
事情拖得越久,他的操作空間越大。
安撫住王柔,董卓這才派人將鮮卑意圖勾連匈奴諸部的事通告各郡太守,並叮囑他們萬萬不可把事情泄露出去。
在之後的數日,在他的董卓又先後會見了崔均與公孫瓚派來的屬官。
面對崔均派來的西河長史,他給出的理由是事急從權,且匈奴諸部不止分布在西河郡,擔心走漏消息引得匈奴諸部警惕。
面對公孫瓚派來的公孫越,董卓更直白了,直言信不過公孫瓚,擔心公孫瓚會壞事,將公孫越氣了個夠嗆。
尤其是在與西河郡西河長史交流過之後,公孫越打定主意,回去後就讓他的從兄上書彈劾董卓。
對此,董卓並不害怕,他的奏書在他決定完應對方式之後便被送到了雒陽,至多在雒陽董旻那裡耽誤個半日。
比你的奏書先到,還有名滿天下的袁氏配合,你公孫瓚拿什麼跟我斗?
而且,董卓和公孫瓚才在匈奴人的問題上發生過矛盾,過錯在公孫瓚身上。
……
雒陽。
靈帝在醒來之後一直臥在榻上,只是修養的地方轉移到了董太后所在的嘉德殿。
他希望能多陪一陪董太后。
對此,何皇后和劉辯都沒有提出異議。
他們並無安全方面的擔憂,嘉德殿是董太后的地盤,但其中的武裝侍從卻都是宦官,這些宦官很清楚他們效忠的對象是誰。
在此期間,劉辯也學著曾經靈帝的樣子將小事完全交託給了尚書台和錄尚書事,只觀看相關條目,從而得出更多時間陪伴靈帝。
何苗接替何進成為了新的大將軍與錄尚書事,接手了大將軍原本的部曲,在劉辯的建議下重用起了原本的軍假司馬張遼。
劉辯對於何苗還是比較放心的。
何苗性格有點軟,不夠強勢,但他願意根據劉辯的指示行事,這便成了天大的優點,此前他與劉辯的配合也很好。
雖不指望他對於朝政提出什麼行之有效的建議,但有他在劉辯不在的時候坐鎮雲台殿,便足夠了。
劉辯在最初知道鮮卑與匈奴諸部的聯繫時並未懷疑什麼,畢竟如今鮮卑人中的一部分曾經就是匈奴人,但等他看到董卓後面的擅權處理,他立馬意識到了不對勁。
南匈奴人是一股不弱的力量。
這麼敏感的時間點,又是董卓……
劉辯召集來三公,與盧植等人一起來到雲台殿。
他先是為此事定調:「南匈奴諸部不服治理,值此時刻,董卓忠奸難辨,該如何處置?還請諸公教我。」
(本章完)
【麻煩您動動手指,把本網站分享到Facebook臉書,這樣我們能堅持運營下去】
王柔最先知道兩單于的消息還是從董卓口中。
對於董卓來說,他安撫王柔的過程並不複雜。
王柔並不愛與董卓這等粗魯武夫交流,他其實也不清楚董卓這些日子幹了什麼。
「老夫早前抓捕了鮮卑人的信使,發現鮮卑人意欲同背叛匈奴王庭的諸部結為盟友,內外勾連,已經有匈奴部族答應了。審訊之下,老夫知道使者不止一隊,立馬避開匈奴人帶兵分路去追,卻還是遲了……」
「狀況緊急,為了避免匈奴諸部與鮮卑勾連,老夫才不得不出此下策,想著以此法暫時安撫匈奴諸部,今日老夫才從外歸來,正要與君商議呢!」
中郎將比將軍低上一等,王柔認為董卓有辱斯文,看不上他,卻沒資格指導董卓做事。
王柔不忿於董卓竟在此時才告訴他,質問道:「將軍有此決定,為何不早知會於我?」
董卓聞言疑惑道:「老夫派了人向君傳信啊?甚至害怕出錯,還特意讓我的女婿牛輔傳信……」
王柔聞言有些尷尬起來,他記得三四日前牛輔向他送過禮物,家僕傳話說是有事相求,當時他以為牛輔是在巴結他,很是看不起,禮物直接命人丟了出去,人也沒見,莫非就是這次?
可他不認為這是他的錯,若牛輔正經地說事,他會避而不見嗎?
「是他出錯了?」董卓先是自語,繼而大怒,命人叫來牛輔,質問起此事。
答案與王柔所想並無兩樣。
董卓怒道:「若非王君乃是正人君子,豈不是要懷疑老夫故意矇騙?你是我的女婿,當罪加一等!來人,速將此僚拉下去,斬首示眾!」
原本就在的軍司馬等連忙求情,有人叫嚷道:「將軍,牛校尉沒有功勞也有苦勞,請將軍念在過去的份上,饒他一命!」
又有人願意主動為牛輔分擔罪責,以職官抵罪。
饒是看不起武人,王柔也覺得此舉有些過了,而且王柔看到那些軍官看向他的眼神……
他突然明白了什麼叫殺人的眼神。
王柔為牛輔求起了情,牛輔還是董卓的女婿,他也不願將董卓得罪死了,但被董卓以軍令如山為由拒絕了——
「他奉命送信,卻沒完成使命,論罪是應有之舉!」
王柔於是說出了當時拒絕見牛輔之事,再次為牛輔求情。
在場的軍官們也紛紛贊同附和。
董卓借坡下驢,嘆息道:「死罪可免,活罪難逃,至少也要鞭三十!……還不謝過王君?」
牛輔連連道謝不提。
之後,牛輔立刻當著王柔的面接受了鞭刑。
隨後董卓又帶著王柔去見了抓捕的鮮卑信使,開不了口的那種,王柔並未發現什麼疑點。
送王柔離開後,董卓回到正屋,受刑的牛輔收起了痛苦的表情,問道:「大人,他能信嗎?」
「他最好是信了!」董卓眼神銳利。
剛才靠近鬼門關的從來都不是牛輔,而是王柔。
這是董卓朝思暮想後得到的第一套方案,做好萬全的應對準備後才通知王柔。
朝廷難道會去和鮮卑人求證嗎?
至於能被當成證據的鮮卑人……這是他要拖延時間的主要原因,能偽裝成鮮卑貴族的屍體好找,活人卻難,而且還得讓對方開不了口。
而匈奴人無論有沒有與鮮卑人勾結,都不會向朝廷使者承認的。
這一套方案的問題在於所有的一切都來自於董卓的一面之辭。
但沒關係,如果朝廷依舊不信,董卓還有後續計劃。
事情拖得越久,他的操作空間越大。
安撫住王柔,董卓這才派人將鮮卑意圖勾連匈奴諸部的事通告各郡太守,並叮囑他們萬萬不可把事情泄露出去。
在之後的數日,在他的董卓又先後會見了崔均與公孫瓚派來的屬官。
面對崔均派來的西河長史,他給出的理由是事急從權,且匈奴諸部不止分布在西河郡,擔心走漏消息引得匈奴諸部警惕。
面對公孫瓚派來的公孫越,董卓更直白了,直言信不過公孫瓚,擔心公孫瓚會壞事,將公孫越氣了個夠嗆。
尤其是在與西河郡西河長史交流過之後,公孫越打定主意,回去後就讓他的從兄上書彈劾董卓。
對此,董卓並不害怕,他的奏書在他決定完應對方式之後便被送到了雒陽,至多在雒陽董旻那裡耽誤個半日。
比你的奏書先到,還有名滿天下的袁氏配合,你公孫瓚拿什麼跟我斗?
而且,董卓和公孫瓚才在匈奴人的問題上發生過矛盾,過錯在公孫瓚身上。
……
雒陽。
靈帝在醒來之後一直臥在榻上,只是修養的地方轉移到了董太后所在的嘉德殿。
他希望能多陪一陪董太后。
對此,何皇后和劉辯都沒有提出異議。
他們並無安全方面的擔憂,嘉德殿是董太后的地盤,但其中的武裝侍從卻都是宦官,這些宦官很清楚他們效忠的對象是誰。
在此期間,劉辯也學著曾經靈帝的樣子將小事完全交託給了尚書台和錄尚書事,只觀看相關條目,從而得出更多時間陪伴靈帝。
何苗接替何進成為了新的大將軍與錄尚書事,接手了大將軍原本的部曲,在劉辯的建議下重用起了原本的軍假司馬張遼。
劉辯對於何苗還是比較放心的。
何苗性格有點軟,不夠強勢,但他願意根據劉辯的指示行事,這便成了天大的優點,此前他與劉辯的配合也很好。
雖不指望他對於朝政提出什麼行之有效的建議,但有他在劉辯不在的時候坐鎮雲台殿,便足夠了。
劉辯在最初知道鮮卑與匈奴諸部的聯繫時並未懷疑什麼,畢竟如今鮮卑人中的一部分曾經就是匈奴人,但等他看到董卓後面的擅權處理,他立馬意識到了不對勁。
南匈奴人是一股不弱的力量。
這麼敏感的時間點,又是董卓……
劉辯召集來三公,與盧植等人一起來到雲台殿。
他先是為此事定調:「南匈奴諸部不服治理,值此時刻,董卓忠奸難辨,該如何處置?還請諸公教我。」
(本章完)
【麻煩您動動手指,把本網站分享到Facebook臉書,這樣我們能堅持運營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