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8章 帝國的規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朱大虎在帝國外交部指定的居所居住,他的人身自由沒有受到禁錮,但出行要有帝國外交部的官吏隨行。

  他看到住在隔壁的趙友坤出行,只是冷哼一聲。

  他知道趙友坤這段時間,拜訪桂王曲天的好友,以求了解到帝國針對這件事的態度。

  朱大虎對於趙友坤的做法嗤之以鼻。

  真是桂王曲天的知交好友,早在桂王曲天建國之時,就會跟隨他前往歐洲共創事業。

  依然留在帝國的人,那都是一般般的朋友,絕不會摻和到這件事之中。

  趙友坤這樣做,只是在白費力氣。

  朱大虎卻沏了一壺茶,打開房間內自帶的電器收音機,聽著華夏廣播電台的新聞。

  這種名為廣播的新鮮事物,現在還是帝國獨有。

  這是一種消息極為迅捷的傳媒。

  報紙報導突發消息,還需要編輯確認消息的真實性,對文章進行排版,交由印刷廠印刷,通過分發渠道讓報紙上市,百姓購買報紙閱讀。

  這種極為繁瑣的方式,百姓才能了解到最新的資訊。

  廣播卻非常及時,百姓只要打開收音機,遇到突發情況,隨時能夠緊急播報,把消息立刻傳遞出去。

  有閱讀報紙習慣的人很少,但聽廣播卻是一個很好的娛樂消遣。

  廣播的滲透性,比報紙要強很多。

  朱大虎剛接觸廣播,他就喜歡上這個新鮮事物。

  他收聽廣播中的新聞,主要是想從新聞的細枝末節,了解帝國的態度。

  他自認為這種方式,要比趙友坤的做法高效很多。

  朱大虎聽著收音機裡面傳出標準的男中音,播報著帝國的重要新聞。

  其中有一條新聞,熱度遠超其他的新聞,他已經多次聽到這個新聞的進展。

  浙江省的考生,舉報西印行省的考生作弊。

  科舉舞弊這個大新聞,在剛剛科舉結束的日子裡,必定是轟動整個帝國的大新聞。

  朱大虎這段時間聽著這個新聞的進度,他漸漸了解這件事情的來龍去脈。

  這是一起性質惡劣的冒名替考事件。

  西印行省的一名低種姓考生,被迫幫高種姓考生作弊。

  他們只想謀求舉人功名,進入當地的官府。

  誰曾想這名考生發揮出色,取得了當地第三名的好成績。

  這個成績不去參加進士科舉,必定會引起別人的注意。

  只要這名考生在科舉中落榜,這件事情也就悄無聲息的過去。

  誰曾想這名考生,不知道因為什麼原因,他發揮出色中榜了。

  帝國進士的錄取,每個行省固定兩個名額,其餘名額按照行省繳稅的額度劃分。

  落後地區的行省,基本只有固定的兩個名額。

  帝國領土還沒有擴張之前,他當年科舉的時候,江浙地區能獲得十幾個進士名額。

  現在隨著帝國的行省數量增多,固定名額的進士變多。

  朝廷又不能無限增加近視名額的數量。

  哪怕是浙江這種經濟強省,它的科舉額外名額,也只有五名。

  浙江這種文風鼎盛的地區,排名第八的士子,無緣進士名額。

  他想要獲得進士,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找到科舉舞弊的進士。

  朝廷發現科舉舞弊的進士,會把他的名額直接取締。

  為了懲罰當地管束不嚴,這個進士哪怕是固定的名額,也會有大榜的士子增補。

  正是有這種規定的存在,名落孫山的士子,只要他的家族稍有勢力。

  他肯定會瘋狂查考中的進士,只要找到一位科舉舞弊的進士,他就能增補成為進士。

  帝國對於科舉舞弊懲罰極為嚴格,但隨著新領土考生素質參差不齊,每年都有科舉舞弊的情況發生。

  朱大虎之所以關心這件事,那就是處理科舉舞弊的人,正是太子蘇蜀。

  他每次想要求見太子蘇蜀,了解帝國對於藩屬國之間爆發戰爭的態度。

  他都沒有求見成功,太子蘇蜀有著更重要的事情處理。


  這個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科舉放榜之後,發生的科舉舞弊事件。

  朱大虎已經在帝國蹉跎兩個月,這件事情一點進展都沒有。

  前吳王,吳國的真正掌權者齊剛毅,對於朱大虎的進度已經表現出不滿。

  朱大虎接到來自建鄴的催促電報,他也沒有任何辦法。

  帝國的太子蘇蜀,對於他們這件事採取拖延的態度。

  太子蘇蜀已經通過這個方式,表達他對於這件事情的不滿。

  朱大虎能做的事情很少,只能等待太子蘇蜀的態度轉變。

  他聽到新聞之中,太子蘇蜀已經處理完科舉舞弊事件。

  朱大虎再次出門,前去嘗試拜會太子蘇蜀。

  太子蘇蜀可能會像往常一樣不接見他。

  但他必須表明自己的態度。

  ……

  太子蘇蜀忙碌了數天,終於可以輕鬆一會兒。

  科舉舞弊案,這是大案中的大案。

  朝野上下全都在關注這個案件。

  太子蘇蜀負責經辦這個案件,必須要把這個案件辦成鐵案。

  這個案件的所有細節與前因後果,都要值得推敲。

  太子蘇蜀聽到屬下匯報,吳國代表朱大虎求見。

  他看了一眼桌子上的日曆,他已經把這件事情拖延了兩個月。

  他接受父皇的任命,專門負責處理這個事情。

  父皇早已經表明態度,但他作為經辦人,必須要向藩屬國展現宗主國的態度。

  藩屬國的無理請求,宗主國快速通過。

  這會讓眾多藩屬國認為,宗主國的實力已經不同。

  太子蘇蜀也不想藩屬國試探宗主國的事情頻繁發生。

  他必須要展現出宗主國的態度與威勢。

  他要讓這些藩屬國的官員感到難受,他們才會長記性。

  但拖了兩個月,時候也差不多了。

  再繼續拖下去,藩屬國的局勢發生巨變。

  出現了愣頭青,不顧帝國的態度,悍然發動戰爭。

  這種事情一旦發生,反倒是麻煩事。

  太子蘇蜀吩咐道:「通知吳國和桂國代表,讓他們準備好,明日我抽出時間,處理他們的問題。」

  朱大虎看到他請求面見帝國太子蘇蜀,依舊像前幾次一樣,沒有獲得太子蘇蜀的接見。

  他眼中的落寞一閃而逝,卻聽到了轉機。

  朱大虎驚喜的問道:「帝國太子殿下準備明日處理我們的事情。」

  他得到確認的答案,握緊了拳頭。

  事情終於迎來了轉機,不枉他這兩個月的等待。

  朱大虎回到住所,他給國內上報這個好消息,同時開始整理已經準備好的資料。

  他相信自己這次已經做好萬全的準備。

  只要帝國太子蘇蜀給他開口的機會,他一定會憑藉三寸不爛之舌,說動太子蘇蜀。

  朱大虎正在屋中準備知識,他聽到門外響起腳步聲。

  很快就傳來趙友坤那令人討厭的聲音。

  「朱大虎,你應該謝謝我。

  要不是我這段時間,一直在京城中奔忙,這件事情還不知道要拖延到什麼時候。」

  朱大虎眉頭緊皺,他立刻打開房門說道:「趙友坤,做人要有自知之明,這明明是我多次求見帝國太子蘇蜀。

  我用自己的誠意,打動了帝國太子蘇蜀,他才給了我們一個機會。」

  趙友坤毫不相讓,語氣尖銳的說道:「朱大虎,你多次求見帝國太子蘇蜀,連門都沒有進去,還說什麼大話。

  這件事情取得突破,明明是我多日奔忙,找了許多人為我們求情。

  太子蘇蜀這才消解了心中的怒氣,給我們一個機會。」

  他們兩人毫不相讓,誰的功勞更大,必須要爭一爭。

  這件事情從小的方面,影響兩人的前途,從大的方面,影響兩國的士氣。


  他們兩人也不是在說服對方,知道對方已經無法說服。

  他們是在說給暗處觀察的記者聽。

  只要這件事情上報,那就是板上釘釘。

  不只是有現在的唇槍舌劍,背後還需要看各自的手段是否高超。

  朱大虎已經有所預料,帝國各大報社對於藩屬國這點小情況,不會給予太大的重視。

  誰付出的銀幣多,誰的說法就能登上報紙。

  帝國的各大報紙,必然會有兩種答案。

  ……

  朱大虎起得很早,他看到趙友坤同樣如此。

  他們一大早就來到帝國外交部等待太子蘇蜀的到來。

  因為兩人得罪外交部尚書李知恆,他們在等待知識,連杯熱茶都沒有。

  桌上只有一碗放了許久的涼茶。

  朱大虎對於帝國外交部的待客之道,完全不在乎。

  外交部尚書李知恆,他也只能用這些小手段噁心人。

  他對於帝國的重大決策,完全沒有話語權,不需要尊重他。

  趙友坤陰陽怪氣的說道:「希望帝國的外交部別做真小人,一會兒繼續用涼茶待客。

  冬季喝涼茶,不知道是哪個地區的待客之道。

  大冬天,你們怎麼不把暖氣也斷了。

  我這個南方人,沒了暖氣,那真是一刻鐘都呆不了。」

  他們也只是發發牢騷,緩解一下兩個月來,心中積攢的鬱氣,這股鬱氣現在不發泄出去,總不能一會兒向著帝國太子蘇蜀發泄。

  時間已經來到上午十點,朱大虎與趙友坤等待的都很心焦。

  他們終於看到太子蘇蜀與內閣大臣褚盛的身影。

  朱大虎與趙友坤這段時間,他們與內閣大臣褚盛,進行過多次交流。

  但這件事情的決定權,掌握在太子蘇蜀手中。

  褚盛非常圓滑,哪怕是他們達成了一些共識,也需要太子蘇蜀許可才能通過。

  太子蘇蜀坐下,看著神色有些拘謹的朱大虎與趙友坤。

  他這個下馬威,讓桀驁不馴的兩人,脾氣收斂了很多。

  太子蘇蜀既然親自出面,他就準備快刀斬亂麻,解決這件事情。

  他看著兩人,直接說道:「這段時間我一直在忙碌,但也通過褚大人,了解到你們的想法。

  帝國作為宗主國,對藩屬國有一定的義務,但你們又不是帝國的行省,做事有自主權,但需要遵守一些規矩。

  無規矩不成方圓,所有藩屬國都不遵守規矩,世界就亂了。」

  朱大虎聽到太子蘇蜀這樣說,他知道帝國的態度已經發生改變。

  這對於他們這些藩屬國來說,完全是好事情。

  這說明他們身上的枷鎖,已經被去掉大半。

  朱大虎連忙追問道:「請問太子殿下,帝國設立了什麼樣的規矩。」

  他心裡非常清楚,帝國設立的規矩不嚴苛,藩屬國會遵守。

  一旦帝國設立的規矩十分嚴苛,開始可能會遵守,但之後就不好說了。

  太子蘇蜀語氣嚴肅的說道:「帝國是宗主國,不是管理藩屬國的朝廷,更不是保姆。

  帝國的規則很簡單,任何人都能弄清楚,不會出現讓人誤解的情況。

  這是帝國不容觸碰的底線,一旦某個藩屬國觸碰,帝國一定會介入戰爭。

  帝國的規矩只有兩條。

  第一條規矩,交戰各方要嚴格遵守《建鄴公約》。

  戰爭之中絕不允許出現毒氣彈,這種不人道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絕不允許各方屠殺俘虜與平民。

  第二條規矩,兩個藩屬國必須要提前宣戰。

  互相宣戰之後,才能發動戰爭。

  不宣而戰,那是一個藩屬國入侵另一個藩屬國。

  帝國對於藩屬國有著保護的義務。

  藩屬國無緣無故被入侵,帝國一定會介入這場戰爭。」

  朱大虎聽完帝國的這兩條規矩,他緊繃的神情立刻放鬆下來。


  《建鄴公約》必須要遵守,這是一條各方默認的規矩。

  沒想到帝國再次強調這個規矩,可見帝國對於這條規矩的重視。

  沒有藩屬國敢不重視這條規矩,他們吳國的下場,已經為各大藩屬國做出表率。

  藩屬國互相宣戰,才能進行戰爭。

  這一條規矩,朱大虎認為各大藩屬國,接受程度會很高。

  這個規矩確立之後,不會出現趙國突襲眾多城邦國的事情。

  各國也不用擔憂,他們突然之間被其他國家突襲。

  各國都有鐵路和電報,只要有時間準備,在國內調兵的速度會非常迅速。

  帝國給各大藩屬國,立這一條規矩,就是讓戰爭正規化。

  只要兩個藩屬國都同意戰爭,這就是藩屬國內部的事物,帝國不會介入這場戰爭。

  朱大虎知道帝國做出這樣的承諾,各大藩屬國就能放心開戰,不用擔心戰爭到了中途,帝國突然介入戰爭。

  朱大虎神情激動的說道:「帝國的規矩,我們吳國完全可以接受。

  桂國不把承天要塞還給吳國,我們就自己去取。」

  趙友坤立刻站起身,指著朱大虎說道:「我們桂國接受帝國的規矩,吳國的賠款不到帳,我們自己去要。」

  太子蘇蜀看到吳國和桂國的代表火藥味十足。

  他示意兩人安靜下來,還有事情要交代。(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