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6章 答卷與未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交流是人類社會進步的主要方式。🍪🐟 ❻➈丂𝐡𝐮𝓧.Ⓒ𝓸𝔪 🎄🐤

  只有通過交流,人才能得到更多的消息與知識,更多的人掌握了更多的知識,整個社會從而發生巨大的進步,正所謂社會由人構成。

  告大明臣民書。

  數千字里,並沒有高大上的東西,只是朱高熾告訴天下百姓,自己這些年做了什麼,為什麼要這麼做,想要達到什麼樣的目的,當下的結果如何。

  這就是對統治者的一場考核。

  是非功績,由當下的百姓們來評價,說的對不對,做的好不好,老百姓們心裡有桿秤,他們知道的。

  朱高熾坐在紫禁城平台上,身邊圍滿了人。

  朱高熾望著窗外漸漸升起的太陽,心中涌動著複雜的情感。

  他知道,自己這次的生命已如落日餘輝,無法再持久。

  而在自己的心中,一個宏大的願望如同熊熊燃燒的火焰,照亮了這個時代——那就是繼承歷史上朱棣的政治願望:家給人足、斯民小康。

  然後加上自己的文明輝煌,構建一個以人為本、大同天下的富強社會。

  帶著現代的知識和理念,在明朝的舞台上演繹著自己的傳奇。朱高熾深知,一個國家的富強不僅僅是領土的遼闊和財富的積累,更是百姓的幸福和文化的繁榮。

  「我在位期間,致力於改革、發展、創新,以期實現工業化的理想社會。」

  所有的新聞刊登了皇帝陛下的《告大明臣民書》,皇帝沒有稱朕,而是以我自稱,許多人不習慣,許多人覺得沒有高大上的感覺,還有些人佩服。

  「從北平時起,在先皇的支持下,推行了一系列農業政策,鼓勵百姓開墾荒地,提高糧食產量。因為只有讓百姓吃飽穿暖,天下才能安定富強。」

  「抽水用蒸汽機的出現,煤礦業的開發,太祖皇帝時期多年來的治理,造就的國家盈餘等,讓北平的農業開發做出了重要保障,農業生產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糧食產量大幅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得到了顯著改善。」

  「有了初步的富裕,需要人才的踴躍,所以注重教育的發展,提倡尊師重教,大力興辦學校,讓更多的孩子有機會接受教育。」

  「教育是提高百姓們的素質、推動社會進步的關鍵。多年來的推動下,為大明培養出了大批有知識、有才華的人才。」

  「人才的爆發,為技術發展與科學創新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鼓勵工匠們發明創造,提高工藝水平。今日的科技水平與前朝相比,得到了顯著提升,許多重要的發明和創造都誕生於這個時代。」

  「滿足了溫飽,物質層面的發展後,也不能甩下精神文明建設。」

  「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是民族的核心,社會穩定的基石,除了倡導尊重傳統文化,同時鼓勵文化創新。我朝的文化事業繁榮昌盛,出現了許多傑出的文學家、藝術家和思想家。他們的作品不僅豐富了百姓們的精神生活,也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

  「然而,要實現人類大同,繁榮昌盛的理想社會,僅僅依靠這些還不夠。」

  「一個真正富強的王朝,必須建立在百姓的基礎上,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必須以百姓的訴求成為朝廷的方向。因此才提出「以人為本、大同天下」的理念,倡導人人平等、和諧相處。」

  「為了實現這一理念,朝廷採取了一系列措施。除了減輕了百姓們的賦稅負擔,讓百姓們能夠有更多的收入用於改善生活。還加強了法治建設,保護百姓們的合法權益。在諸位賢達的努力下,我朝的社會風氣日益淳厚,百姓們的生活也越來越美好。」

  朱高熾躺在床上。

  郭彩蓮痛苦欲絕,富態的臉上一下子老了許多,只恨自己不能代替夫君。朝廷不允許富山王歸京,除了富山王的子女。

  楊士奇等朝廷大佬,還有張輔等勛臣皆在屋內。

  太子朱瞻基,還有公主與郡王們也在。

  有幫勢力蠢蠢欲動,想要推動朱瞻墉海外就藩,被朱高熾否決了,幾年來悶悶不樂的朱瞻墉,看著床頭上的老人,內心百感交集。

  看著熟悉的面龐們,朱高熾內心安寧。

  皇帝最怕什麼。

  皇帝最怕死的時候不穩。

  可是朱高熾不怕。

  自己這一生,對得起天下,對得起天下臣民,行得正坐得穩,朱高熾緩緩的閉上了眼睛。


  「噹噹當」

  皇宮裡的鐘聲敲響,從皇宮傳到了宮外。

  宮外大批的記者,大批的臣民,無數的人流聚集在皇宮外,當聽到皇宮裡的鐘聲,哭聲響起,所有宮外的人們哭泣了起來。

  記者們一邊流淚,一邊記錄。

  不少的老者在後輩的攙扶下開始了跪拜。

  雖然皇帝一朝終止了跪拜禮,但是老者們的行為,送上了他們最真誠的心愿。

  大明的疆域太大了。

  大明宗藩天下。

  最遠的宣慰司,已經到了地球的另一頭,需要跨越無邊無際的大洋,每年只有幾艘輪船交流,關於移民的事項,並沒有徹底的開動。

  而遠東地區的鐵道一直修建到了盡頭,到底是通過遠東的鐵道移民,還是通過海運移民,因為看不到短期的利益,巨大的投資讓朝廷頓足。

  南洋,西域,天竺

  或者行省,或者都司,或者宣慰司,或者宣撫司,或者藩屬國,構建了管理成熟的宗藩體系。

  大明皇帝駕崩的消息,從京城散播開來,一直到第三年的時候,海外的新大陸上分封的宣慰司宣撫司的土司們,才接收到了使者們帶來的消息。

  三個月後,絕島收到了消息。

  半年後,阿曼宣慰司、阿丹宣慰司等地迎接到了朝廷使者。

  一年後,麻林地、慢八薩這些後世非洲東海岸邊的地區,也是歷史上朱棣組織的下西洋最遠抵達的地區,如今也成為了大明分封的宣慰司,一一得知了皇帝駕崩的消息。

  皇帝出殯的那一天。

  京城裡湧入了無數的百姓,人們自發的趕來要送皇帝最後一程。

  無邊無際的人群,看不到盡頭的人流,只有道路中間空無一人,從皇城到陵墓的道路上,整個天空都被紙錢遮蓋,祭品無數。

  橡膠的輪胎,壓在厚重的層層紙錢上,發出微弱的聲音。

  侍衛們神情哀痛。

  內地地區所有的衙門,工廠,學校,劇院等場所,皆在這天的時間裡,懸掛起了白色旗幟。

  送葬的人群穿著素服、戴白帽,每個人的臉上都是哀悼。

  這是對皇帝最好的評價。

  按照朱高熾生前的旨意,不允許朝廷組織,也不允許大肆操辦,只按照尋常的流程即可,可是百姓們自發的行為,讓所有人震撼。

  這位大公無私,英明偉岸的皇帝,受到了天下百姓的愛戴。

  不久。

  新皇帝登基。

  大赦天下。

  各方勢力涌動,一朝天子一朝臣。

  先皇的功績太偉大了,做出了太多的變革,新的皇帝能不能合格的繼承,能不能繼續保持當下的社會風氣,是繼續前進乃或者倒退?

  所有的人在關注,有的人堅持,有的人準備下注,有的人準備投機。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上到皇帝勛臣,下到平民百姓,誰不是為了利益而動呢。

  一個利字,道盡了世間的道理。

  ——

  朱瞻基頒布了成為皇帝後第一道發展旨意,以大明工局為主要投資,成立天竺鐵道工程部,一條從撒馬爾罕到天竺北,一條從南洋到天竺南,圍繞天竺五大地區修建鐵道。

  隨著經濟政策的頒布,隨後下達了組織移民天竺地區的旨意。

  經過朝廷與刺泥、案達羅、烏里舍、阿難功德等宣慰司土官的多番溝通後,終於以宗藩體系中的約定為主,完善了移民前的準備。

  移民們的外部環境總體偏好,有助於移民們儘快恢復穩定的生活,也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條件。

  根據朝廷的方案,未來的十年裡,大明會向天竺北地區,天竹南地區,最後是其餘的地區,移民至少三百萬人口,並且形成三十年的國策。

  只要這條國策得以落實,未來的三十年內,大明的強盛與生產力的昌盛,發展速度不但不會緩慢,甚至會是當下的發展速度兩倍有餘。

  朱瞻基無法抗拒這個誘惑。

  永樂年生人,太原農具三廠廠長,金州分區副掌柜,密雲分區大掌柜,大明工局鋼鐵司管事,大明工局財務部大管事,大明工局陝西大區負責人,大明工局第四代大掌柜鄭國良,提出的方案,直接觸碰到了新皇帝的內心深處。


  這是大明工局的大勝利。

  鐵道工程部本身就是大明工局分離出去的,包括工程部、技術司等如今的大部門,誰當年不屬於大明工局,大家才是一家人。

  新時代里競爭出來的鄭國良,制定的一攬子計劃,含括了所有的利益部門,在資源上的整合,讓大明工局的威力更上一層樓,成為了徹底的巨無霸。

  內心深處,鄭國良看不起原來的幾位掌柜。

  大明工局最強大的優勢是資源,而不是亂七八糟的,只要資源上整合完畢,大明工局的威力才能徹底的發揮出來。

  在諸多體系的合作下,大明對天竺地區的開發,包含移民,農業,輕工業,經濟業等等,遇到的抵抗勢力皆無法造成威脅。

  多方位的出擊,四面開花。

  第一期移民目標二十萬的計劃完成,第二期移民目標四十萬的計劃完成,第三期.

  金州的李成賢,得到了朱高熾的提示後,回去開始更換了溶液,最後找到了乳糖液,發現用乳糖液代替才能增加青黴素的產量。

  不久後,在李成賢團隊的研究基礎上,另外的研發團隊又發現了玉米漿的加入,可以令產量增加十倍。

  這一項的發現,令青黴素終於可以在人體上滿足,但是也只能滿足極少部分的人,無法成為普及的藥物,當大明朝廷在天竺地區第四期的移民計劃超額完成後,李成賢的團隊再次得到了突破。

  青黴素的產量從每升培養液提取兩個單位上升到四十個單位,雖然仍然名貴無比,但已經滿足大多數權貴的需求,學者們相信只要繼續突破下去,以後工人階級與軍戶階級都能用得起青黴素。

  宣德十年。

  天竺地區移民總人口達到了六百餘萬,遠遠超過了當初的制定計劃,在鐵道附近建立了一座又一座的城鎮,大明完成了一個圓圈。

  最遠到極寒之地,最南到南洋,最北到塞北,最西到木鹿。

  從撒馬爾罕到小葛蘭,從小葛蘭到榜葛刺,從榜葛刺到緬甸宣慰司,從緬甸宣慰司到六坤,從六坤到占城,從占城到廣西,從廣西到京城,從京城到遠東,從遠東到塞北,從塞北到撒馬爾罕。

  朱瞻基登基以後,不敢行錯一步。

  做的最大的功績就是修建鐵道,以大明工局為建設,大投資大項目,天竺地區的地理富饒,讓大明的投資不光很快得到了回報,而且回報率驚人。

  根據學者們的說法,天竺地區為大明帶來的效益,遠超過海外其他地區。

  巨大的市場,造就了史無前例的繁榮。

  圍繞興起的城鎮建立的一片片莊園,橡膠行業的興起,乃至醫藥行業的發展,數十年的工業化打底下,大明進入了高速發展期。

  關於電磁、新一代蒸汽機、新的動力研究等等,無數的科研團隊開始了大量的突破,一項項的科技成就引發了轟動。

  如此的發展速度,已經超過了洪熙朝。

  哪怕是守成之君,人們對於現在的皇帝也送上了最好的讚揚。

  宣德十年,朱瞻基駕崩。

  新皇帝登基。

  來自金帳汗國的勢力攻擊了玉龍赤傑地區,根據多方面的情報,新皇帝做出了戰爭的決定,最初的大勝,一路追擊,天氣越來越嚴寒,地利越來越難。

  明軍最後無功而返。

  這是自從永樂朝以來,明軍第一次沒有取得勝利。(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