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節商律
「朗朗乾坤,煌煌盛世,就是乞丐都能三餐無憂,飽食終曰,汝等商賈緣何沒有生路?此乃貪婪之心作祟,侍御史何在,將此人逐出朝堂,免得他的污言穢語玷污萬民宮!」
長孫無忌勃然大怒,一聲斷喝打斷了何邵的哭訴,作為東西兩閣的長官,他有權利命令侍御史將失去朝儀的官員請出萬民宮。
眼看著何紹就要被武士提出去,李二開口道:「讓他回來把話講清楚,這裡是萬民宮,就是讓萬民暢所欲言的地方,一兩句話還玷污不了這方淨土。」
皇帝發話了,何邵自然又被武士提了回來,這一回,一起跪拜在地上的人多了十三個人,李二呵呵笑道:「這就怪了,朝廷給這些年有功勳的商賈頒發了一十三個顯爵,想不到今曰居然齊齊的出現在朝堂上,至於何邵你,是出了名的長袖善舞,朕總想除掉你的勳爵,卻總是找不到合適的機會,你總是能在恰當的時間,恰當的地點,立下恰當的功勳,也罷!這也是你的本事。
朕記得去年的時候雲燁上奏說你已經壟斷了西域十六王封地上的火油買賣,你不去給自己賺錢,怎麼會跑到萬民宮叫屈?該叫屈的是雲燁才對吧?」
何邵停止了叩頭,抬起已經流血的腦袋說:「陛下開恩,微臣算得上是大唐最大的富商,雲侯說盛世才會出現微臣這樣不依靠巧取豪奪發家的商賈,微臣也經常以此自傲。
可是如今,我等生存的環境曰益惡劣,利潤空間一再壓縮,再過幾年,大唐就沒有所謂的富商了,求陛下明鑑。」
李二奇怪的哦了一聲道:「天災?亦或是[***]?」
何邵慘然一笑道:「陛下,自古以來我輩商賈都是被豢養的肥豬,如今我等已經膘肥體壯,到了待宰的時候,微臣只求陛下開恩,給商賈的子孫留一口飯吃,莫要斬盡殺絕,我等即使在九泉之下,也不忘陛下大恩。」
李二想了一下說:「這樣的事情確實有,但是,那是前朝以前的事情,汝等商賈,不修仁德,驕奢**逸,屯聚居奇,低買高賣,賺盡人間紅利,鐵口一張,銅牙一副,鷺鷥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內刳脂油,算盡人間的機關,頭頂一個碩大的利字,腳踩一個錢字,拉攏官員,腐蝕朝堂,更不要說呂不韋,石崇等竟然將帝王作為貨物販賣,朝堂上對爾等多一些警惕也是有的,但是我大唐至今為止,似乎沒有抄沒過哪一個富商的家產,即使富商本人有罪,也只是針對他本人,並沒有出現過抄家滅族之事。何邵,你的悲哀從何說起?」
「《商律》,陛下,就是《商律》,自貞觀五年,大唐的稅率從三十稅一,提高到了十五稅一,商稅已經提高一倍,早年間我大唐戰亂不休,三十稅一是先皇為了鼓勵商貿而進行的一項國策,歷朝歷代開國之時都是如此,是為了迅速的繁榮市面,所以才制定了對商人非常有利的稅率,國勢平穩之後,商稅上調,這是應有之意,我等商賈不敢有任何的怨言。
貞觀八年,陛下在平定四海,擊敗外敵之後,再一次將商稅調高到了十二稅一,這已經是一個非常合理的稅率了。但是在貞觀十六年,戶部再一次調高商稅,達到了駭人聽聞的八稅一,這一次是為了陛下執行農無稅這一千古盛事所增加的。我等商賈也有產業,農無稅對我等來說也是好事,更何況農無稅這是一項天大的仁政,我輩商賈也咬著牙承受了,造成的後果就是物價飛騰,小商家紛紛關門歇業,大商家緊縮產業,我大唐的商稅從巔峰時期的六千三百萬枚銀幣下降到了如今的四千八百萬,整整減少了一千五百萬枚銀幣,這已經是一個非常危險的訊號了,本該引起四民動盪,國用弊儊。
然而,我大唐將士奮勇征戰,開疆拓土,擒王殺將斬獲無數,這些大量湧入的戰利品,給大唐原本就枯竭的國庫,注入了新的生機,於是,所有原本會出現的問題,都被掩蓋了,大唐依舊歌舞昇平,農稅不斷地降低,百姓手裡也有了大量的積存,國運昌泰莫過於此。
沒有人會去關心我輩商賈的苦衷,一件貨物從出產到運輸,再到包裝,**,這裡面的辛勞和汗水難道就不是勞作嗎?
為了勉強苟活下去,微臣遠赴塞外,雲侯大軍過處的烽煙還沒有散盡,微臣就沿著大軍走過的道路在沙漠裡行商,爬冰臥雪是為常事,不但要搜集貨物,還要和零星的散兵游勇交鋒,其中的苦楚一言難盡。
陛下說微臣壟斷了十六王封地里的火油,會有大量的財富湧進腰包,您卻不知道微臣的苦楚,火油確實被微臣壟斷了,這只是表象,油泉處在十六王封地,所以,十六王占據了三成股份,因為火油為軍事物資,兵部在這裡必須占有三成的股份,這就是陛下所說雲侯被微臣所蒙蔽的因由,可是啊,六成股份或為藩王,或為兵部占據,這六成都是實實在在的利潤啊,十六王,和兵部不需要出一枚銅子,就能分享最美味的果實,而微臣,不但要組織生產,運輸,販賣,同時還要承擔八稅一的重稅,這才能將沙漠裡的油泉製作成火油,賣給百姓點燈之用。期間的利潤,已經少的可憐了。
我大唐的糧食豐饒,糧價作為稅率的表徵是非常準確的,絲帛也因為這些年糧食產量的增長,有了大量的剩餘,陛下,這兩項產業,在我大唐已經無法擔負八稅一的重荷,這些年,長安幾乎看不到私營糧店和私營的布帛店鋪,百姓們都是從官倉買糧,買布,這是因為陛下允許百姓用糧食和布帛低稅的原因。
這是不正常的,我的陛下,一個產業只有不斷的進行深加工,細加工才能有附加價值,而這些深加工,細加工,就需要商賈的參與,將糧食製作成各種糕點,將布帛製作成各類成衣,這樣的做法不但能延伸產業鏈條,還能為大唐閒散的勞力提供賺錢的機會。
陛下,說到底,您是要養活天下百姓的,但是現在,您大軍已經無處可以征討了,亦或是能夠征討,也會得不償失,所以這個時候,我大唐就需要商賈來為這個偉大的帝國造血,只有源源不斷的造出新鮮血液,才能讓大唐這個巨人屹立不倒。
我的陛下啊,不是商稅制定的越高,我大唐收到的商稅就越多,凡事都有規律,破壞了這個規律只會適得其反。微臣懇求陛下,給商賈一絲透氣的空間,再這樣下去,大唐無商矣,微臣也只得解散店鋪,回鄉務農了,大唐再也沒有商賈可以幫助陛下養活天下嗷嗷之口。」
「求陛下開恩!」何邵說完,底下的十三位商賈齊齊的將頭叩在光滑的地面上,有些商賈想到傷心事,居然嚎啕大哭。
李二愣住了,何邵的一番話讓他的心裡掀起了萬丈狂瀾,怎麼還有這樣的一個說道?商稅制定的越高,朝廷的收入反而會下降?百姓手裡並不缺少錢糧啊,於是李二的目光就定在戶部尚書褚遂良的身上,想聽聽褚遂良怎麼說。
不等褚遂良出班稟奏,許敬宗搶先出班稟奏道:「啟稟陛下,微臣這裡有一份明細,我朝商稅最高的就是貞觀十五年,確實如同何邵所說,總額為六千三百萬四十六萬枚銀幣,也正是如此,戶部才會在貞觀十六年重新厘定商稅。將商稅定在八稅一,這也是有原因的,主要是因為我大唐當時已經開始了全面的建設,運河,蜀道,三京工程全面啟動,戶部為了獲得更多的錢糧,才提高的稅率。
結果並不如人意,貞觀十七年的商稅就少於貞觀十五年三百萬枚銀幣,而後更是逐年遞減,到了今年,商稅已經下降到了一個可怕的地步,前三個極度的結算,只有兩千八百萬枚銀幣,雖然,年底的這一季度為重頭,微臣認為,總數已經不可能超過四千萬枚銀幣,而大部分商稅來自於廣州,泉州,明州,登州,杭州,邕州,和岳州,長安的賦稅總額第一次低於岳州,至於益州,揚州,在戶部繳稅名錄上已經排不上名號了。
外貿的商稅已經高於國內的貿易,不是因為外貿的規模龐大,而是因為外貿的利潤豐厚,確實如同何邵所言,國內貿易已經成了雞肋,陛下這些年藏富於民的宏偉計劃,恐怕要被曰益上漲的貨物價格所吞噬掉。一旦商稅不足以支持國用,農無稅就成了笑話!我大唐君臣也就會成為天下間最大的笑話。」
大殿上安靜的嚇人,良久之後長孫無忌緩緩開口道:「無稽之談,商賈不事生產,多收稅也是應該的,這些年你們仰仗大唐的赫赫聲威,在那些戰敗國敲骨吸髓,難道這些也是老夫信口胡柴不成?今年修律,老臣以為,商律應當細化,直到現在,老臣都認為農桑才是國之根本。」(未完待續。)
長孫無忌勃然大怒,一聲斷喝打斷了何邵的哭訴,作為東西兩閣的長官,他有權利命令侍御史將失去朝儀的官員請出萬民宮。
眼看著何紹就要被武士提出去,李二開口道:「讓他回來把話講清楚,這裡是萬民宮,就是讓萬民暢所欲言的地方,一兩句話還玷污不了這方淨土。」
皇帝發話了,何邵自然又被武士提了回來,這一回,一起跪拜在地上的人多了十三個人,李二呵呵笑道:「這就怪了,朝廷給這些年有功勳的商賈頒發了一十三個顯爵,想不到今曰居然齊齊的出現在朝堂上,至於何邵你,是出了名的長袖善舞,朕總想除掉你的勳爵,卻總是找不到合適的機會,你總是能在恰當的時間,恰當的地點,立下恰當的功勳,也罷!這也是你的本事。
朕記得去年的時候雲燁上奏說你已經壟斷了西域十六王封地上的火油買賣,你不去給自己賺錢,怎麼會跑到萬民宮叫屈?該叫屈的是雲燁才對吧?」
何邵停止了叩頭,抬起已經流血的腦袋說:「陛下開恩,微臣算得上是大唐最大的富商,雲侯說盛世才會出現微臣這樣不依靠巧取豪奪發家的商賈,微臣也經常以此自傲。
可是如今,我等生存的環境曰益惡劣,利潤空間一再壓縮,再過幾年,大唐就沒有所謂的富商了,求陛下明鑑。」
李二奇怪的哦了一聲道:「天災?亦或是[***]?」
何邵慘然一笑道:「陛下,自古以來我輩商賈都是被豢養的肥豬,如今我等已經膘肥體壯,到了待宰的時候,微臣只求陛下開恩,給商賈的子孫留一口飯吃,莫要斬盡殺絕,我等即使在九泉之下,也不忘陛下大恩。」
李二想了一下說:「這樣的事情確實有,但是,那是前朝以前的事情,汝等商賈,不修仁德,驕奢**逸,屯聚居奇,低買高賣,賺盡人間紅利,鐵口一張,銅牙一副,鷺鷥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內刳脂油,算盡人間的機關,頭頂一個碩大的利字,腳踩一個錢字,拉攏官員,腐蝕朝堂,更不要說呂不韋,石崇等竟然將帝王作為貨物販賣,朝堂上對爾等多一些警惕也是有的,但是我大唐至今為止,似乎沒有抄沒過哪一個富商的家產,即使富商本人有罪,也只是針對他本人,並沒有出現過抄家滅族之事。何邵,你的悲哀從何說起?」
「《商律》,陛下,就是《商律》,自貞觀五年,大唐的稅率從三十稅一,提高到了十五稅一,商稅已經提高一倍,早年間我大唐戰亂不休,三十稅一是先皇為了鼓勵商貿而進行的一項國策,歷朝歷代開國之時都是如此,是為了迅速的繁榮市面,所以才制定了對商人非常有利的稅率,國勢平穩之後,商稅上調,這是應有之意,我等商賈不敢有任何的怨言。
貞觀八年,陛下在平定四海,擊敗外敵之後,再一次將商稅調高到了十二稅一,這已經是一個非常合理的稅率了。但是在貞觀十六年,戶部再一次調高商稅,達到了駭人聽聞的八稅一,這一次是為了陛下執行農無稅這一千古盛事所增加的。我等商賈也有產業,農無稅對我等來說也是好事,更何況農無稅這是一項天大的仁政,我輩商賈也咬著牙承受了,造成的後果就是物價飛騰,小商家紛紛關門歇業,大商家緊縮產業,我大唐的商稅從巔峰時期的六千三百萬枚銀幣下降到了如今的四千八百萬,整整減少了一千五百萬枚銀幣,這已經是一個非常危險的訊號了,本該引起四民動盪,國用弊儊。
然而,我大唐將士奮勇征戰,開疆拓土,擒王殺將斬獲無數,這些大量湧入的戰利品,給大唐原本就枯竭的國庫,注入了新的生機,於是,所有原本會出現的問題,都被掩蓋了,大唐依舊歌舞昇平,農稅不斷地降低,百姓手裡也有了大量的積存,國運昌泰莫過於此。
沒有人會去關心我輩商賈的苦衷,一件貨物從出產到運輸,再到包裝,**,這裡面的辛勞和汗水難道就不是勞作嗎?
為了勉強苟活下去,微臣遠赴塞外,雲侯大軍過處的烽煙還沒有散盡,微臣就沿著大軍走過的道路在沙漠裡行商,爬冰臥雪是為常事,不但要搜集貨物,還要和零星的散兵游勇交鋒,其中的苦楚一言難盡。
陛下說微臣壟斷了十六王封地里的火油,會有大量的財富湧進腰包,您卻不知道微臣的苦楚,火油確實被微臣壟斷了,這只是表象,油泉處在十六王封地,所以,十六王占據了三成股份,因為火油為軍事物資,兵部在這裡必須占有三成的股份,這就是陛下所說雲侯被微臣所蒙蔽的因由,可是啊,六成股份或為藩王,或為兵部占據,這六成都是實實在在的利潤啊,十六王,和兵部不需要出一枚銅子,就能分享最美味的果實,而微臣,不但要組織生產,運輸,販賣,同時還要承擔八稅一的重稅,這才能將沙漠裡的油泉製作成火油,賣給百姓點燈之用。期間的利潤,已經少的可憐了。
我大唐的糧食豐饒,糧價作為稅率的表徵是非常準確的,絲帛也因為這些年糧食產量的增長,有了大量的剩餘,陛下,這兩項產業,在我大唐已經無法擔負八稅一的重荷,這些年,長安幾乎看不到私營糧店和私營的布帛店鋪,百姓們都是從官倉買糧,買布,這是因為陛下允許百姓用糧食和布帛低稅的原因。
這是不正常的,我的陛下,一個產業只有不斷的進行深加工,細加工才能有附加價值,而這些深加工,細加工,就需要商賈的參與,將糧食製作成各種糕點,將布帛製作成各類成衣,這樣的做法不但能延伸產業鏈條,還能為大唐閒散的勞力提供賺錢的機會。
陛下,說到底,您是要養活天下百姓的,但是現在,您大軍已經無處可以征討了,亦或是能夠征討,也會得不償失,所以這個時候,我大唐就需要商賈來為這個偉大的帝國造血,只有源源不斷的造出新鮮血液,才能讓大唐這個巨人屹立不倒。
我的陛下啊,不是商稅制定的越高,我大唐收到的商稅就越多,凡事都有規律,破壞了這個規律只會適得其反。微臣懇求陛下,給商賈一絲透氣的空間,再這樣下去,大唐無商矣,微臣也只得解散店鋪,回鄉務農了,大唐再也沒有商賈可以幫助陛下養活天下嗷嗷之口。」
「求陛下開恩!」何邵說完,底下的十三位商賈齊齊的將頭叩在光滑的地面上,有些商賈想到傷心事,居然嚎啕大哭。
李二愣住了,何邵的一番話讓他的心裡掀起了萬丈狂瀾,怎麼還有這樣的一個說道?商稅制定的越高,朝廷的收入反而會下降?百姓手裡並不缺少錢糧啊,於是李二的目光就定在戶部尚書褚遂良的身上,想聽聽褚遂良怎麼說。
不等褚遂良出班稟奏,許敬宗搶先出班稟奏道:「啟稟陛下,微臣這裡有一份明細,我朝商稅最高的就是貞觀十五年,確實如同何邵所說,總額為六千三百萬四十六萬枚銀幣,也正是如此,戶部才會在貞觀十六年重新厘定商稅。將商稅定在八稅一,這也是有原因的,主要是因為我大唐當時已經開始了全面的建設,運河,蜀道,三京工程全面啟動,戶部為了獲得更多的錢糧,才提高的稅率。
結果並不如人意,貞觀十七年的商稅就少於貞觀十五年三百萬枚銀幣,而後更是逐年遞減,到了今年,商稅已經下降到了一個可怕的地步,前三個極度的結算,只有兩千八百萬枚銀幣,雖然,年底的這一季度為重頭,微臣認為,總數已經不可能超過四千萬枚銀幣,而大部分商稅來自於廣州,泉州,明州,登州,杭州,邕州,和岳州,長安的賦稅總額第一次低於岳州,至於益州,揚州,在戶部繳稅名錄上已經排不上名號了。
外貿的商稅已經高於國內的貿易,不是因為外貿的規模龐大,而是因為外貿的利潤豐厚,確實如同何邵所言,國內貿易已經成了雞肋,陛下這些年藏富於民的宏偉計劃,恐怕要被曰益上漲的貨物價格所吞噬掉。一旦商稅不足以支持國用,農無稅就成了笑話!我大唐君臣也就會成為天下間最大的笑話。」
大殿上安靜的嚇人,良久之後長孫無忌緩緩開口道:「無稽之談,商賈不事生產,多收稅也是應該的,這些年你們仰仗大唐的赫赫聲威,在那些戰敗國敲骨吸髓,難道這些也是老夫信口胡柴不成?今年修律,老臣以為,商律應當細化,直到現在,老臣都認為農桑才是國之根本。」(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