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112:幼帝朱祁鎮登基,宦官當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112章 112:幼帝朱祁鎮登基,宦官當道?【略水】

  推演還在繼續當中!

  雖然因為朱高煦的事情,朱元璋原本對於朱瞻基的好感,降低了不少!

  但後來朱瞻基在位期間的一系列表現,還算是讓朱元璋比較滿意的!

  或許對於漢王朱高煦的處置結果,算是朱瞻基為數不多的污點吧,但總體來說還是瑕不掩瑜!

  【宣德朝文有「三楊」、蹇義、夏原吉;武有英國公張輔,地方上又有像于謙、周忱這樣的巡撫,真是人才濟濟!】

  【這使得你治理下的大明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經濟得到空前的發展,出現了繼文景之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之後的著名的「仁宣之治」的盛世局面。】

  恩?

  仁宣之治?

  看來這朱瞻基有點東西啊!

  不過這所謂的仁宣之治,和老九那一朝的大明盛世比起來,簡直是小巫見大巫了!

  不管是從經濟,還是軍力和國力上,遠不是一個檔次的存在!

  還是那句話,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啊!

  【然而你在治國的閒暇之餘,卻痴迷上了鬥蛐蛐!身為皇帝的你,自認為自己有點興趣愛好也算是正常的事情,也並不會因為自己的小愛好就荒廢朝政!】

  朱元璋:「……」

  鬥蛐蛐算哪門子的愛好?

  咱老朱家居然還出了一個喜歡鬥蛐蛐的皇帝?

  這不是玩物喪志麼?

  這臭小子可別陰溝裡翻船啊!

  從古至今,即便是強如漢武帝,晚年的時候也因為一系列昏聵的舉動飽受詬病,但這朱瞻基還如此年輕啊!

  【然而伱卻忽略了一點,那就是上行下效!皇帝有嗜好其實是一件很危險的事,各地拍馬屁的官員大張旗鼓地採辦上等蟋蟀進京,因為蟋蟀掉腦袋的不是奇聞,升官發財的也不在少數。】

  【安徽廬州府曾進貢過一隻特別善斗的蟋蟀,在宮中斗翻十幾隻名蟲。你得知大喜,特別賞賜廬州知府黃金千兩。後來你甚至用官職賞賜蟋蟀進貢者。】

  【在軍隊中,抓到高質量蟋蟀和取敵人首級是同等功勞,可以記大功,職位連升幾級。】

  【因此,上至朝廷大員,下至普通百姓,誰都不敢掉以輕心,將抓蟋蟀作為頭等大事。】

  【蟋蟀的價格水漲船高,動輒價值上百兩白銀。】

  昏君!

  這不就是妥妥的昏君行徑麼?

  狗屁的仁宣之治啊!

  朱元璋看到這裡,差點沒把鼻子給氣歪了!

  他怎麼都沒想到,朱瞻基居然還能幹出這種荒唐事情!

  然而還沒等朱元璋來得及憤怒呢,接下來發生的一切,卻讓他再次陷入到了沉默當中!

  【宣德十年,你因病去世,諡號憲天崇道英明神聖欽文昭武寬仁純孝章皇帝,廟號宣宗,葬於景陵。ღ(¯`◕‿◕´¯) ♫ ♪ ♫ ❻❾𝓈𝒽𝐔Ж.ςσ𝔪 ♫ ♪ ♫ (¯`◕‿◕´¯)ღ】

  【你是朱瞻基,那個人大明出現了繼文景之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之後的著名的「仁宣之治」盛世局面的大明皇帝。】

  這特麼……

  為什麼從朱高熾到朱瞻基,這兩輩皇帝都如此短命!

  一個活了四十多歲,一個三十六歲就掛了!

  咱的標兒好像也是如此!

  咱老朱家的皇帝和儲君,為什麼一個個都擺脫不掉英年早逝的噩夢啊?

  然而還沒等朱元璋來得及多感慨一會,夢境畫面的視角再次一轉!

  這一次,主角變成了朱瞻基才年僅九歲的兒子,皇太子朱祁鎮!

  恩?

  朱瞻基三十多歲就駕崩了!

  他兒子也才九歲大!

  難不成大明朝得讓一個幼帝來繼位當皇帝了?

  一想到這裡,朱元璋心頭就是一緊!

  他可不認為一個年幼的皇帝,對於大明朝會是什麼好事情!

  希望是自己想多了吧,可千萬別出什麼岔子!


  雖然他知道,自己現在所看到的一切,不過是原本的歷史而已,如今是不可能再發生了,但他也不想在曾經的大明朝當中看到什麼不好的事情!

  【宣德十年正月初一,病入膏肓的父親讓群臣免朝賀,並讓他們到東宮文華殿向你這位皇太子進行朝拜!】

  【讓你沒想到的是,兩天後,父親就在乾寢宮駕崩,遺詔傳位給了你。】

  【但這時候的你虛歲九歲,實際年齡只有7歲多,無法處理政務,因此父親在遺詔中要求「國家重務皆上白皇太后、皇后,然後施行」。】

  這……

  不是妥妥的後宮干政麼?

  不對,這已經不是後宮干政了,而是後宮直接攝政了啊!

  朱元璋看到朱瞻基的遺詔內容之後,第一時間就是憤怒,但很快又無奈地嘆了口氣!

  對於朱瞻基而言,似乎這也是不得已之下最好的選擇了!

  誰讓他這麼短命呢?

  朱元璋此刻就算是想要發怒,都怒不起來的感覺!

  【正月初七日,文武百官、軍民耆老奉箋勸進,你於正月初九日同意登基,初十日即皇帝位於華蓋殿,宣布改元正統。💥🎯 6➈şℍ𝓾ⓧ.ᑕᵒм 👣🍓】

  【在此過程中有一插曲,即傳言祖母想立父親的弟弟襄王朱瞻墡,也就是你的皇叔為帝,祖母為平息謠言,親自將你帶到乾清宮,哭著對閣臣說:「此新天子也」。閣臣都山呼萬歲。】

  【在你即位後,祖母也以違背《皇明祖訓》禁止後宮干政的內容為由拒絕群臣垂簾聽政的請求,只在背後協助你。】

  恩?

  這下朱元璋反而有些意外了!

  他本以為自己這個孫媳婦會趁機掌控大權,學那個什麼漢朝呂后之類的,沒想到她居然會做出這樣的決定!

  看樣子,老四家還出了個好媳婦啊!

  【你即位後,祖母被尊為太皇太后,雖未垂簾聽政,但「委政閣臣,從中主之」,仍發揮其影響力。】

  【你從正統元年三月起通過經筵學習經史,政務則委任號稱「三楊」的閣臣楊士奇、楊榮、楊溥以及勛臣張輔和禮部尚書胡濙。】

  【另一方面,王振因受到你的寵信而迅速升職,在你即位八個月後就被提拔為司禮監掌印太監,與掌握票擬權的閣臣互相制衡。】

  【王振起初不露聲色,並與「三楊」為首的輔政大臣關係融洽。他曾在祖母帶著你去功德寺拜佛時巧妙阻止此事,又在你與宦官踢球時進行勸諫,由此博得「三楊」的好感。】

  恩?

  這個跟在小皇帝身邊的太監,可不像是什麼好東西啊!

  朱元璋看到這裡,臉色頓時就陰沉了下來!

  直覺告訴他,這個王振處心積慮的想要攀附內閣重臣,顯然是打算搞事情啊!

  後宮不得干政,因為情況特殊,他朱元璋也就忍了!

  宦官不得干政難不成也要因為這個王振被打破麼?

  這他可忍不了!

  【祖母張氏也注意到了王振,時常對他進行敲打!但是王振很聰明,知道你才是他最大的靠山!】

  【你覺得王振是你最好的玩伴,也是最值得信任的身邊人,所以因為王振的事情,你沒少和祖母以及母親發生牴觸和爭執!】

  【正統二年祖母召見「三楊」及張輔、胡濙,要求你聽他們的話,一切事務必須五人贊成才可施行,隨後王振進入,太后即以宦官「禍人家國」為由要賜死他,你頓時就急了,跪地為之求情,王振才免於一死。】

  【還有一次,祖母派王振到內閣詢問一項政務,楊士奇還沒票擬,王振就先做出決定,楊士奇三日不出,以示抗議,太后也鞭撻王振,讓他向楊士奇謝罪,並警告如再犯就殺無赦。】

  還是心軟了啊!

  殺一個太監,還需要顧忌小皇帝什麼態度麼?

  直接先把人給宰了,回頭朱祁鎮再怎麼哭鬧也沒用了啊!

  朱元璋看到這裡,都替張氏感覺著急,但他偏偏什麼都做不了!

  【正統四年,王振裁決楊士奇和楊溥之間圍繞廖謨杖殺驛丞案的糾紛,令祖母滿意,從此王振日益膨脹,內閣凡有糾紛,都由他裁決。】

  完了!

  這個王振當真有手段啊!

  不知不覺,居然連張氏都對他另眼相看了!

  【此外,王振還不斷教唆你對大臣採取嚴厲態度,先後藉故懲置了王驥、鄺埜、劉中敷、吳璽、魏源、何文等官僚,並處罰了沒有及時彈劾的言官。言官鑑於你的態度,也頻繁參劾大臣,王振藉以立威於群臣。】

  【正統六年冬,奉天殿重建工程竣工,你於十一月初一日在奉天殿接受百官朝賀,並頒詔大赦天下,此舉意味著你已經實質親政。】

  【翌年五月,舉行大婚,冊立錢氏為皇后。同年十月,祖母張氏去世。三楊中的楊榮已在兩年前去世,另外兩楊年事已高,加上失去了作為後盾的太皇太后,也隨之失勢。】

  【你至此完全乾綱獨斷,而其所親信的宦官王振的聲勢也如日中天,這從他在奉天殿落成宴會上破例出席並自比周公就可以看出,但是你對此卻抱著無所謂的態度!】

  【正統八年六月,翰林院侍講劉球借奉天殿鴟吻被雷劈的機會上疏進諫,其中有「親政務以總權綱,任賢德以重大臣」的內容,明顯針對王振,遂被王振迫害致死。】

  【正統十年,錦衣衛卒王永在鬧市貼匿名信揭發王振罪惡,被偵破後你下令將其立即凌遲處死。】

  昏君!

  奸宦!

  看到這裡的朱元璋不由得破口大罵了起來!

  一個朱祁鎮,一個王振,簡直就是狼狽為奸了!

  再這樣下去,大明朝就要被他們主僕兩個徹底葬送都有未可知,這可不是什麼危言聳聽!

  南宋的趙構和秦檜,便是前車之鑑!

  【正統十四年六月十七日,你得知瓦剌計劃攻掠大同的情報,派駙馬都尉西寧侯宋瑛總督大同三路軍馬,隨時準備迎敵。】

  【七月十一日,韃靼、瓦剌大軍分道入犯明朝,也先入侵大同,脫脫不花入侵遼東,阿剌知院入侵宣府,此外又有一支部隊侵擾甘州。其中尤以也先一路來勢洶洶,擊斃明大同右參將吳浩。】

  【隨著各路軍情傳來,王振慫你御駕親征,你則令群臣商議,吏部尚書王直率廷臣合章勸諫,認為此舉既不能及時接收四方急務,又不利於你的個人安全!】

  【你則不以為然,批示:卿等所言皆忠君愛國之意,但虜賊逆天悖恩,已犯邊境,殺掠軍民,邊將累請兵救援,朕不得不親率大兵以剿之。】

  【七月十五日,你命弟弟郕王朱祁鈺留守京師,翌日就帶著五十萬京軍出征,還帶著王振以及張輔、朱勇為首的勛貴大臣。】

  【此時明軍在陽和口之戰中兵敗、宋瑛等戰死的消息傳來,形勢對明朝更加不利。】

  【七月十九日,你率軍過居庸關,隨征群臣請求停止前進,你卻不聽他們的,仍舊一意孤行。】

  【七月二十三日,你率軍抵達宣府。這天,風雨突至,邊報益急,群臣再次請求停止前進,王振發怒,要求他們巡視陣地。】

  【八月初一日,你率領大軍抵達大同。翌日,大同鎮守太監郭敬勸王振說:「若行,正中虜計」。王振開始有所畏懼。】

  【再加上自出居庸關後一路上非風即雨。到了大同,驟雨忽至,人皆驚懼,王振才決定翌日班師。】

  【你心頭也是又驚又怕,一路過來,你看到無數的屍首,那戰場的慘狀讓你心驚的同時,早就沒有了來時的那股子心高氣傲!】

  【於是你同意了王振的決定,下令班師回朝!】

  噗!

  朱元璋看到這裡,差點沒一口老血直接噴出來,鼻子都快要氣歪了!

  這主僕兩人是拿行軍打仗當兒戲麼?

  還是說拿這大明的數十萬將士的性命當兒戲?

  朱祁鎮這貨,在出征之前還口口聲聲叫嚷著要學著曾祖朱棣踏平漠北呢,結果就這?

  這才剛到半路上,就因為一點風雨就決定要班師回朝了?

  【大同參將郭登通過學士曹鼐等建議繞到南面的紫荊關入京,以確保朱祁鎮的安全,王振不聽。】

  【他本來要帶著你去自己家鄉蔚州的故居,以光耀門楣,中途又後悔此行會踐踏家鄉莊稼,改道宣府。】

  好傢夥!

  這一波操作直接把朱元璋給整不會了!

  (本章完)

  【麻煩您動動手指,把本網站分享到Facebook臉書,這樣我們能堅持運營下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