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第359章 人頭滾滾,血流成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最終,還是太老派系占據了上風。

  世家之中,最重出身門第,更重身份地位。

  太老派系,終究權責更重。

  青壯派擔憂不已,仍舊堅持,不要與朝廷作對。

  只聽李家太老冷笑道:「你以為老夫和你們一般沒有腦子不成?」

  「抗稅也有抗稅的手段,千年世家能存活至今,你莫非以為,都是白痴飯桶不成?」

  「這等事情,我們必須要做,但又不能自己出面去做。」

  「自然是要尋一個替死鬼出來,試探一下朝廷的決心了。」

  「我等世家門閥行事,門道多著呢。」

  聞聽此言,青壯派這才服氣,連忙認錯恭維。

  而接下來,李家開始暗中操作起來。

  世家門閥,便是一顆參天大樹,依附著這顆大樹過活的人,也不知凡幾。

  接下來,立即尋了三個依附他們的小家族,暗中示意他們抗拒繳稅。

  而李家自己,明面上並沒有拒絕交稅。

  只是以家族運轉艱難,需要籌集錢銀為由,施展了拖延之術。

  而依附李家的三個小家族,分兵為蔣沈韓三家。

  其中,蔣家最為光棍,突出一個滾刀肉屬性。

  一口咬死田地欠收,家裡一文錢都拿不出來,拒不交稅。

  沈家則是只拿出一成的銀子來繳納稅銀。

  韓家拿出了五成。

  李氏門閥,就是想通過這三者,來試探一下朝廷。

  若朝廷不敢動蔣家,那麼他們更休想從李家收走一文錢稅銀。

  若動了蔣家,但是接受沈家只繳納一成稅銀的話,那麼李家便會隨便拿出一點銀子來打發朝廷了事。

  若沈家也過不了關,但是韓家五成的稅銀朝廷能夠接受的話,李家自然也會有樣學樣。

  若朝廷手段過於強硬,李家自然還會有更多的選擇。

  而很快,李家就看到了朝廷的霹靂手段。

  朝廷催促了三次,蔣家拒不繳納稅銀,朝廷直接派出地方軍隊,將蔣家滿門抄斬,家產悉數充公。

  至於稅銀,自然一文錢也少不了。

  而沈家,同樣全家都被捉拿下獄,抄沒家產,沈家主脈男人,悉數被流放寧古塔。

  女子則是被打入教坊司——

  如今華夏的教坊司,和以往歷朝歷代的教坊司都有所不同。

  教坊司從明開始,便成了官家的青樓,隸屬於禮部。

  像是犯官的女眷,戰爭俘虜來的女子,基本都被打入教坊司。

  而在華夏,教坊司成員,基本也是這種來源。

  不過其職能則是發生改變。

  教坊司完全沒有了青樓性質,而變成了勞動改造之所。

  對於沒有一技之長的犯女,則是讓她們去學習紡織等工作,通過勞動改造自己。

  而對於有一技之長的犯女,則會讓他們排練戲曲。

  至於韓家,官府的手段,略有不同。

  官府直接帶兵上門,強行進入韓家,從韓家搜出大量錢財。

  然後官府直接處以兩倍罰款,收走了韓家兩倍的稅銀。

  不過韓家一家人,倒是安然無恙。

  這三家的遭遇,引發了關隴地區的一片譁然。

  朝廷的手段之激烈,是他們始料未及的。

  而這等殺雞儆猴的手段,也讓他們畏懼起來。

  如今,關隴其他士紳,都將目光看向了李家。

  李家,才是關隴的天。

  且說李家,在蔣沈韓三個家族先後遭殃之後,他們再一次召開了族會。

  然後到了第二日,李家嫡系子弟,根本沒用朝廷登門。

  他親自壓著稅銀送去官府,而他們繳納的稅銀,一文不少不說,甚至還多出一些來,算是損耗。

  不過,官府一文錢都沒有多收,將多出來的銀子,全部退還給了李家。


  而關隴李家,便是關隴的一個風向標。

  就連李家都服軟了,乖乖的繳納稅銀。

  其他大小士紳之家,就更加不敢反抗了。

  於是,關隴地區其他的世家,無不乖乖的繳納了稅銀。

  而這些士紳之家,也在冷眼旁觀。

  他們發現,朝廷對他們這些士紳之家,十分殘酷。

  但凡敢少教一點,動輒就會抄家滅門。

  最起碼也會衝進家裡,罰處兩倍罰銀。

  但是對百姓,卻是寬容許多。

  有哪些生活艱難的家庭,家裡果真是交不起的貧困家庭。

  在經過查證之後,竟是直接減免了他們的稅銀。

  因此,新政推行之後,在士紳和百姓之中的反應,竟是冰火兩重天。

  百姓無不高呼萬歲,由衷的感激起皇上了。

  甚至許多百姓家裡,都為太祖皇帝立了生祠。

  因為今年,他們比往年少至少少交了一半的農稅,並且交完這一次,一年之內,就什麼都沒有了。

  甚至連勞役都直接取消了。

  並且朝廷還推廣了三種新型農作物,以後,他們每年能打的糧食只會越來越多,日子將會越來越好。

  而這一切,都是太祖皇上帶給他們的,這讓他們,如何不對太祖皇帝感激涕零?

  而士紳之家,則是恨不得皇上去死。

  自上古以來,貴族就擁有各種特權,何曾需要繳納稅賦了?

  如今,他們竟然要同那些泥腿子一般繳納稅賦,這讓這些士紳之家,如何甘心?

  他們在心裡紛紛詛咒,並且覺得朝廷如此倒行逆施,只怕用不幾年,便要亡國。

  當然,也有一些高瞻遠矚之士。

  他們明白君為水,民為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縱觀歷朝歷代,除了外族入侵之外,真正讓皇朝顛覆的。

  大多都是底層百姓過活不下去的時候。

  而只要底層的那些泥腿子,只要有一口飯吃,不至於讓他們餓死,他們就斷然不會造反。

  如今,太祖皇上,損耗士紳的利益,優待百姓。

  只怕他的江山,將會越發穩固啊。

  因此,這些真正的有識之士,則是紛紛熄了和朝廷作對的念頭。

  而關隴之地,等將稅銀收的七七八八的時候,忽然有一萬軍隊,從隴山撤走。

  在這一萬大軍撤走之前,竟然沒人知道這一萬大軍是哪兒來的。

  當李氏門閥聽到這個消息之後,舉家上下,都是驚出一身冷汗出來。

  他們自然知道,這一萬大軍,究竟是為誰準備的。

  毫無意外的,必然是為他們李家準備的啊。

  若李家當真公然抗稅的話,這一萬大軍,就會殺將出來,直接將他們李家覆滅。

  幸好,他們試探過後,乖乖的足額繳納了稅銀,而不曾和朝廷作對!

  若不然,只怕他們李家,將要從關隴之地,除名了。

  自此之後,他們李家,怕是要夾起尾巴做人,要低調再低調了。

  千年世家,也不總是一帆風順。

  千年以降,世家也經歷了各種磨難,也有其低谷期。

  甚至幾乎被滅門的情況,也並不是沒有發生過。

  比方說,唐朝的黃巢起義,起義軍就幾乎差點斷了他們的根。

  但是他們還是挺了過來,就在於,他們能夠審時度勢,順勢而為之。

  ……

  關隴李家,在整個華夏,也不過是一角罷了。

  關隴地區,總的說來,稅收還是頗為順利的。

  而有些地區,有些勢力,在大夏末年,就真真正正成了一方的土皇帝。

  他們對大夏皇室都缺乏尊重。

  如今華夏成立,他們雖然承認華夏的統治地位,但是卻不肯割肉繳納稅賦。

  這種地方,自然爆發了激烈的衝突。


  最終,朝廷出動大軍,直接將這些勢力剷平了事。

  朝廷的果決,也嚇壞了一大批的士紳。

  並且這些士紳,還不敢有任何不良企圖。

  因為他們發現,恨朝廷的,就只有他們士紳。

  百姓對朝廷,是近乎盲目的擁戴的。

  而他們若想要起義,推翻華夏統治,建立一個新的士大夫和皇上共治天下的王朝的話。

  雖然並不指望那些泥腿子能幫他們成事,但是若不能攜裹他們,是必定不能成事的。

  更要緊的是,他們也沒有軍隊……

  或許一些士紳手中,養著一些私人武裝,但是這些,完全不足以和朝廷大軍抗衡。

  這次朝廷收稅之中爆發的衝突,就可見一斑。

  經過一番考量之後,最終,他們也只能偃旗息鼓起來。

  最終,這一次稅收,圓滿完成。

  而最終收納上來的稅銀為五千二百三十萬兩。

  這個數字,遠遠超過前朝。

  而這,自然是因為士紳一體納糧的緣故。

  收的比例雖然降低了,但是基數大大增加,因此稅收自然也跟著水漲船高。

  等稅銀收上來之後,朝堂之上,不但三位大學士松下一口氣來。

  就連其他官員,也都十分欣喜,尤其是戶部的官員。

  有錢才好做事,沒錢一切休提。

  戶部的官員,有一部分是大夏的舊官。

  即便是新進提拔上來的,也經歷過去歲國庫無錢的窘迫情況。

  如今有錢了,他們的底氣一下子也足了起來。

  而華夏,改制的可並不僅僅只是農稅。

  還包括鹽稅和商稅等。

  賈琮直接將鹽政收歸國有,當初剷除江南八大鹽商,便是為了這件事情做局。

  將鹽收歸國有之後,食鹽的價格,就能夠調控。

  也不怕有人在食鹽上面做文章。

  而鹽稅,自然也有了大幅的增長。

  而華夏的商稅,採用十稅一的徵收比例。

  這個比例還是很高的,比方說,明朝的商稅大約是十五稅一。

  元朝更是三十稅一,到了後期甚至有六十稅一的誇張比例。

  但是在那些朝代,並不是交了稅就萬事大吉的,只要沒有後台,必然還會遭到層層盤剝。

  並且有些時候,還要多次交稅。

  而在華夏,只要足額交稅,便萬事大吉。

  朝廷絕對保證商戶的安全,並且保證絕對不會有多次交稅的情況發生。

  因此,華夏的商稅雖重,但是商人,卻幾乎都沒什麼抱怨,甚至還十分喜歡現如今的商業氛圍。

  因此,如今華夏的商業,也逐漸開始復甦起來。

  而所有的稅賦加在一起,已經逼近一個小目標。

  當然,這個小目標的單位不是人民幣,而是銀子。

  而這,還只是華夏剛剛立國,商業才剛剛起步的緣故。

  若等華夏徹底發展起來,商業興盛之後,怕光是商稅,都能達到一個小目標的程度。

  如今國庫里有錢了,賈琮的一些籌措,也完全可以施展了。

  不過,如今到了年末,可以提前準備著,只等來年再實施了。

  ……

  因為稅收徵收的十分順利,國庫充盈,因此賈琮也是十分開心的。

  因此,賈琮決定,帶著太后和嬪妃,去湯山行宮放鬆幾日。

  湯山(並非現實中的湯山)行宮,修建在京城之外的湯山,因為山上有溫泉,因此特意修建了這個行宮。

  當然了,這個行宮,還是大夏朝時修建的。

  賈琮登基之後,還不曾去過這裡。

  如今國庫有錢了,賈琮也不吝嗇,早已命人將湯山行宮修繕了一番。

  好吧,其實即便是去年,國庫雖然沒錢。

  但是賈琮自己的內帑小金庫,還是十分富裕的。


  但是國庫沒錢,什麼事情都做不了。

  賈琮也不好太過顯露自己的小金庫不是?

  一旦被戶部的官員惦記上的話,他的小金庫,只怕就要不保了。

  別看這些年他經商,著實積累了不菲的身家。

  但是放到國家層面的消耗,就完全不夠看了。

  而現如今,國庫里有錢了。

  只要沒什麼大事,這些稅收一年花不完,根本花不完。

  因此,賈琮也就不怕戶部的官員,會惦記他的小金庫了。

  因此,這一次,賈琮大膽地自掏腰包,命人修繕了湯山行宮。

  而各嬪妃還有皇子、公主,聽說過幾日便要去湯山行宮,無不歡呼雀躍。

  尤其是對那些嬪妃來說,她們身份固然尊崇。

  然則這皇宮,何嘗不像是一個牢籠,將她們囚禁在這牢籠之中?

  像是皇后和幾個皇妃,皇上還時常帶他們私下裡去城裡遊玩。

  但卻是從來不曾帶過她們的。

  如今竟然能去湯山行宮遊玩,她們如何不開心呢?

  聽說,湯山行宮,環境十分優美,尤其是秋末之時。

  滿山的楓葉如火,山上還有瀑布、潭水,還有溫泉等等。

  光是想想,就讓她們無比神往。

  甚至不止是她們,便是她們的丫鬟,都開始興奮起來。

  而就在此時,遠在交趾國和華夏的接壤處,卻是有一件大事發生。(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