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6.第344章 言論殺人,輿論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聽到賈琮的話,薛寶釵不由笑道:「皇上,皇朝自宋以來,便自極為優待文人。」

  「臣妾覺得,皇上剛剛登基,不好如此對待文人,一旦傳揚出去,未免絕了那些賢能之士為皇上效力之心啊!」

  聽到這番話,賈琮只覺得十分刺耳。

  賈琮又瞥了薛寶釵一眼,隱隱約約,覺得薛寶釵大約是把自己當成長孫皇后了吧。

  賈琮本要發火,卻又強自忍耐下來。

  不由說道:「貴妃,宋朝優待文人不假,但宋朝積弱,處處避讓求和,豈是我所欲也!」

  「對待士子,當寬嚴並濟,不可一味縱容。好了,今天不貪國事,朕累了。」

  賈琮說完這番話之後,薛寶釵臉色有些難看,忙賠罪不已。

  只是,她心裡仍舊放不下。

  她覺得,這件事情,的確是皇上做錯了。

  她必須要婉諫皇上,不能讓皇上一錯再錯。

  因此,薛寶釵親自端上來幾味糕點,然後伺候著賈琮。

  不多時,薛寶釵又說道:「皇上,便是在先朝,也斷沒有一日連抄十一家重臣的時候。」

  「皇上便是要抄他們的家,何如分開來,也強似……」

  砰!

  賈琮臉色一寒,猛地將裝糕點的瑪瑙碟子大力擲在地上,摔了個粉身碎骨。

  他猛然起身,冷笑道:「因此,朕如今倒是成了十足的昏君不成?」

  「薛貴妃,你讀書也多,自謂嫻熟,難道不懂得後宮不得干政的道理不成?」

  「哼,望你好自為之!」

  說罷,賈琮一甩袖子,轉身大步離開。

  在他背後,薛寶釵不由失聲痛哭起來。

  薛寶釵不理解,她明明是好意。

  看到皇上做錯了事情,難道她還能假裝不知,一句話都不能勸誡不成?

  她豈會不知道後宮不能干政的道理?

  然則這等勸誡,又何曾是干政了?

  長孫皇后還勸誡李世民不要殺魏徵呢,而李世民並沒有斥責過長孫皇后後宮不得干政。

  反倒是誇讚了長孫皇后,而長孫皇后,終究也成為一代賢后。

  為何到了自己這邊,便被如此嫌棄呢?

  憤怒之下,賈琮不由信步走到了林黛玉處。

  原本林黛玉早就知道今日皇上去了薛寶釵那裡,因此也並沒有準備什麼。

  如今皇上突然到來,倒是讓林黛玉詫異起來。

  林黛玉忙將賈琮請了進去,命人好生伺候著。

  而林黛玉卻並沒有詢問賈琮為何生氣云云。

  而是順著賈琮心思,和他說著話,漸漸的,賈琮心裡一口邪氣,倒也消散了許多。

  薛寶釵和林黛玉比,差距還是蠻大的。

  而這種差距,是差在兩人的家世上。

  比方說,薛寶釵家裡,除了金錢之外,不能給她任何扶持和幫助。

  而林黛玉這邊,林如海唯恐林黛玉會在十一位大臣方面,勸誡皇上。

  因此早早就進宮見了林黛玉,並且深刻和林黛玉剖析了皇上推動新政的決心,新政一旦推行,會帶來的好處。

  還有皇上殺猴駭雞,渾然不顧及自己的名聲會如何云云。

  而林黛玉聽完這些之後,哪裡還覺得賈琮做的過了?

  反倒是心疼起賈琮來。

  而這,大約便是兩人之間最大的差距了。

  薛寶釵身居後宮,她便只能看到表面的事情。

  至於新政好處等等事情,她雖然聰明,然則終究見識有限,正如後人所說的歷史局限性。

  因此,好些事情,她是不理解的。

  不理解,便忍不住要勸誡。

  而林黛玉因為早知道這一點,故而不勸誡。

  甚至因為林如海的叮囑,她也時刻銘記後宮不得干政的道理。

  因此,賈琮在林黛玉這邊,漸漸平了心氣,倒也覺得,還是林妹妹最好。


  好吧,其實整個後宮,除了薛寶釵之外。

  其他妃子,倒是都不太可能會勸誡的。

  因為除了林薛之外,她們根本不會關注到外面的事情上。

  便是聽說了,也渾然不會放在心上。

  ……

  卻說到了第二日早朝,昨兒晚上,許多文臣,都商議妥當,準備為十一位被抄家的重臣求情。

  早朝之時,他們果然出來,紛紛求情不已。

  賈琮見到這一幕,嘴角不由浮現出一抹譏笑來。

  這幫子文臣啊,先前還有十一人十分強硬,甚至忍不住開始逼宮,逼迫自己不再推行新政。

  而等自己真的讓這十一人乞骸骨,並且抄了他們家之後。

  其他文臣,頓時就膽怯了。

  如今,他們便不敢再行逼宮,而是求饒起來。

  而等自己再強硬一番,他們便什麼都不敢做了。

  呵!

  這幫文臣,在先朝的時候,大部分便都是保守派,求和派,或者說是投降派。

  他們的骨頭,早就已經軟掉了。

  指望他們強硬到底,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接下來,賈琮直接將這十一人通敵賣國的證據,拿給朝中文武百官觀看。

  看完之後,便再也沒有人為這十一人發聲了。

  畢竟,這十一人,通敵賣國,這可是個幾乎可以和謀逆媲美的罪名了。

  為這等人求情,必定會讓人誤會,難道你們也曾通敵賣國不成?

  好吧,這些人裡面,在前朝的時候,還真的有不少人,在和滿清勾勾搭搭,曖昧不清。

  當然,說他們通敵賣國倒是有些過了的。

  畢竟滿清沒打入京城,他們也沒有面臨選擇的機會……

  但是這些文臣,都是已經心驚了。

  因此,再沒有人敢站出來求情。

  接下來,審理之事,賈琮便交由三司共同審理。

  這等大員,單獨一個部門,倒也不好審判。

  ……

  卻說幾日之後,這十一位重臣,被判流放嶺南。

  嶺南便是後世的海南島,乃是著名的旅遊勝地。

  不過在當時,卻是瘴癘之地,去了多半過不幾年,便要葬身其地。

  而等這十一位重臣被流放之時,竟是沒幾個人敢去為他們送行。

  誰讓他們是以通敵叛國的罪名被流放呢!

  被判流放,沒有滿門抄斬,已經是皇上仁至義盡,從輕發落了。

  而自從這十一位重臣被流放之後,朝堂之上,文武百官,也都消停了許多。

  再沒有人敢

  卻說秦大學士,還是有能力的。

  他曾四朝為相。

  好吧,到了華夏之後,已經廢除了相位。

  但內閣大學士,也幾乎等同於宰相之職位了。

  他因為四朝為相,因此組建了錯綜複雜、根盤結錯的關係網。

  而當他想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便能夠很快的推行下去。

  這種能力,是寇大學士和林如海兩人,都不具備的。

  比方說,若賈琮是昏君,想要徵收稅賦,或者在天下收集美女等等。

  這種事情,秦大學士就能做的得心應手。

  並且自他起,上上下下,都能撈到好處,因此大家彼此,都是極為樂意做這等事情的。

  而如今秦大學士吩咐下來的事情,竟然是丈量土地。

  並且秦大學士還嚴厲吩咐下去,若誰膽敢弄虛作假,隱報瞞報。

  到時候不用皇上怪罪,秦大學士第一個就不會放過他們。

  這等吃力不討好的事情,秦大學士派系的人,哪裡願意做這等事情?

  只是懾於秦大學士淫威,他們也不得不認真去做這件事情。

  而對秦大學士來說,幫助皇上,完成新政的推廣。


  哪怕到時候他不能善終,至少也能為子孫求個平安。

  因此,他倒真的是全力在做這件事情了。

  再加上寇大學士和林如海從中協助,因此,這件事情,進展竟是十分迅速。

  接下來,賈琮又命在整個華夏範圍內,廣建新學。

  而這,卻是讓天下士子,坐臥不安起來。

  士子嘛,向來以家國天下為己任。

  而如今皇上的所作所為,當真讓人痛心疾首。

  治罪十一位重臣,丈量土地,士紳一體納糧,廣建新學學堂。

  皇上這是要做什麼?

  這簡直就是要斷了儒家的根啊!

  士紳一體納糧,是剝奪他們的利益。

  而廣建新學學堂,則是斷儒家之根的行為,更是讓人難以容忍了。

  於是,士林之中,許多士子,紛紛開始書寫文章,抨擊新政。

  他們甚至還勾連起來,拒絕參加科舉考試,堅決不入仕。

  並且還在民間大肆宣揚新政的種種壞處。

  其實,新政是割士紳基層的肉,讓利於百姓的。

  只是百姓究竟連新政是什麼都不曾知道,也惟有人云亦云。

  那些讀書人說的,還能有錯?

  他們說的,自然是真的了。

  而這樣的後果,就是讓無數百姓,為之茫然起來。

  皇上文治武功,乃是不可多得的好皇上,他為什麼會推行這般新政呢?

  這讓百姓,對皇上為之失望不已。

  而倪二,執掌錦衣衛,自然收到了各地的許多消息。

  他看了這些消息,也不由為之心驚不已。

  他忙將情況匯報上去,然後請示道:

  「皇上,要不要我命令下去抓人?這些人,大逆不道,微臣必定徹查到底。」

  賈琮擺擺手說道:「不用了,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只是抓人,不讓他們明白道理,是沒什麼用處的。」

  倪二不由憤然說道:「皇上,這些泥腿子,實在是太不知好歹了!」

  「皇上推行新政,分明都是對他們好的,然則他們不知好歹,竟然在背後詆毀皇上,真真是不可理喻。」

  賈琮不由說道:「歷來皇朝,都採取愚民政策,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倒也怪不得百姓。」

  「這件事情,你就不用管了,我會處理這件事情的。」

  「是,皇上。」

  其實賈琮早就預料到會有這種事情發生了。

  因此,賈琮也早就準備好了反擊手段。

  而賈琮的反擊手段,是通過大夏月報來進行的。

  賈琮親自動筆撰寫的文章,如今,大夏月報也該發行了。

  相信,這些文章,也該面市了。

  ……

  正如同賈琮所料,此時,京城之中,大夏月報早已經發現。

  大夏其他地方,也正在加緊印製,相信用不多久,整個大夏的百姓,他們即便不識字,也會聽到大夏月報上的這些文章。

  此時,京城之中,正有許多人,正在讀大夏月報上的這幾篇文章。

  其中第一頁第一版刊登的,便是賈琮親自捉筆所撰寫的文章。

  這篇文章,通篇都是用大白話所寫的。

  即便是目不識丁的百姓,不用人翻譯,都能聽得懂。

  文章的開篇,賈琮就先解釋了新政的內容。

  第二部分,賈琮就開始分析了自從士紳不納糧之後,歷朝歷代的滅亡,都是亡於土地兼併,大量的土地流入士紳手中。

  而士紳是不用納稅的,因此,國家稅收,日益減少。

  為了開支平衡,王朝就不得不加賦,最終這些稅賦,都加到了百姓頭上,以至於民不聊生,叛亂四起,最終導致亡國。

  新政的推出,就是要讓士紳一體納糧,減輕百姓的負擔。

  並且,新政還規定,凡是一家擁有土地不足百畝者,不許賣出手中土地。


  看似是朝廷想要吃絕戶,等一家人死絕之後,土地就會歸於朝廷所有。

  而實際上並非如此,而是為了防止土地兼併。

  少於一百畝地,就不能賣出手中土地,如此一來,百姓家裡,哪怕生活再艱難,但是至少還有土地可耕種。

  至少不會被餓死。

  百姓並不聰明,但也不傻,他們只是沒有了解消息的渠道罷了。

  如今這篇文章進行了深入淺出的剖析,他們哪裡還不明白,他們原先是被那些士紳欺騙了。

  原來皇上推出新政,一刀砍向了士紳,而變相的保護了百姓的利益。

  怪不得士紳如此氣急敗壞,就像是死了老子娘一般。

  還欺騙他們。

  此時,京城的百姓,對先前還不理解皇上,甚至心裡還對皇上產生了怨恨之情,他們不由就愧疚了起來。

  而文章,並沒有結束。

  接下來,開始批判起了士子。

  華夏之士子,口口聲聲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難道他們不了解新政乃是萬世不易之良策嗎?

  他們分明是知道的,只是因為新政損害了他們階級的利益。

  因此他們就大肆反對新政,肆意摸黑新政,惡語中傷新政,並且還調撥百姓怨恨朝廷。

  真是虛偽君子,斤斤計較於個人得失,心裡只想著欺壓百姓,悶著良心賺血汗錢。(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