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4.第342章 朕,要為萬世開太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等秦大學士退下去之後,賈琮重新思索了一番。

  然後賈琮也不得不承認,燕雲的變革,是不能照搬下去的。

  他這個皇帝,雖然也是從馬上得來的。

  大夏也已經被打爛了,但是又並沒有爛的如此徹底。

  並非完全打亂重建,大夏的士紳和世家豪門,勢力依然極為強大。

  他們依然把持著地方。

  因此,想要將土地收歸國有,勢必會引起整個華夏的動亂。

  到時候,怕是不知會死多少人。

  將土地收歸國有,還是艱難呢。

  而若是引起天下士子共憤,地方官員全都辭官不做的話,賈琮甚至找不出這麼多官員來填補這些空缺。

  因此,這一條,目前的確無法實施。

  不過,倒是可以下一條旨意,普通百姓家,田畝在百畝以下者,禁止出售土地。

  如此一來,能夠保證百姓土地不被兼併。

  要賣田,也惟有那些世家大族賣田的份兒。

  並且只要那些世家大族犯了錯,便能夠藉機抄家滅族,將他們的土地回收回來。

  土地兼併,是歷朝歷代走向滅亡,基本都會出現的一個問題。

  賈琮還是試圖從政策上解決這個問題。

  接下來,賈琮又找寇大學士和林如海商談國事。

  接下來的變革,需要三位大學士齊心合力去推動方可。

  並且,賈琮還有許多事情要做。

  比方說,如何在華夏全面推動新學?

  只是建幾座學堂?朝廷扶持?

  這樣極為可能會浮於表面,看上去欣欣向榮,實際上沒什麼成果。

  匠人的地位,素來不高,還在士農工商之下。

  商人的地位就已經夠低的了,而匠人地位,還在商人之下,由此可見一斑。

  因此,賈琮決定,也學幽州一般,通過新學考試,可以擔任一些底層的官職。

  同時提升匠人的地位,將其和士農工商並列。

  而這些事情,都是需要通過三位大學士去實施的。

  同時賈琮還要在大夏全國範圍內,推廣玉米、地瓜、花生、土豆等新型農作物的種植。

  這些農作物,產量極高,並且可以做到兩年三熟。

  一旦能夠在整個大夏全面推廣開來,最起碼能夠養活三萬萬百姓。

  在原本歷史軌跡中,清朝就是在推廣這些新型農作物後,國內人口達到了三萬萬之多。

  到了後期,更是幾乎達到四萬萬的地步。

  而在清朝之前的歷朝歷代,一直到宋朝,人口才過億。

  到明朝,人口最多達到兩億之多。

  如今的華夏新立,因為剛剛經過連番的戰亂,人口銳減。

  如今也有一億多人。

  而只要將三種新型農作物全面推廣之後,人口就能開始爆炸性增長。

  當然了,也需要有一定的控制才好。

  若不加控制,怕是要像阿三一樣,人口毫無節制的瘋狂增長了。

  而如今華夏朝堂,以三位大學士為尊。

  其中寇大學士,因為其資歷的緣故,受所有人尊重。

  林如海次之,但他是皇上岳父,當朝國舅爺,因此威信也也是極高。

  秦大學士最次,但他八面玲瓏,況且朝中本就有許多前朝舊臣。

  而這些舊臣,倒有許多,都依附在秦大學士門下。

  因此,秦大學士勢力,正在隱隱間增加。

  不過,因為賈琮這個開國之君,能夠壓制三大學士的緣故。

  因此,三大學士朋而不黨,並且他們或許有政見不合之處。

  但是並沒有掀起所謂的黨爭。

  而因為變革之故,也讓三位大學士,齊心協力。

  因此,朝堂之上,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之態。

  好吧,基本上開國皇帝,都能做到這一點。


  他執政早期,朝中大臣,基本都是賢能的。

  至少在前期,基本不會出現大奸臣,因為這段時期,沒有大奸臣生存的土壤和空間。

  半月之後,秦大學士上奏,提出攤丁入畝、士紳一體納糧、火耗歸公等策略。

  這種變革——甚至都說不上是變革。

  變革的意思,重在一個變字,就是改變以前的做法。

  而目前,華夏剛剛立國,目前的律法等等制度,都遵循舊制。

  秦大學士提出的策略,倒可以說是華夏的立國之策。

  秦大學士的提議,在朝廷之中,引發軒然大波。

  自宋以來,元朝除外,朝廷一向十分優待讀書人。

  在明朝,只要中舉之後,家裡三百畝土地,就可以免於納稅。

  在夏朝,同樣是如此。

  而如今,皇上登基之後,秦大學士這個奸賊,卻是要一刀斬斷朝廷對讀書人的擁戴。

  而朝堂之上的文武百官,都是讀書人——好吧,武將基本並非科舉出身。

  但是武將也同樣免於納稅。

  這一次,秦大學士等同於得罪了所有人。

  因此,這個奏摺一出,秦大學士,便受到瘋狂彈劾。

  甚至有激進的大臣,懇請皇上誅殺此獠。

  甚至就連秦大學士派系的官員,有些都開始抨擊起了秦大學士。

  而寇大學士和林如海,見狀都是倒吸了一口涼氣。

  他們知道這三項政策,會引起強烈反對,但也沒料到,只是在朝堂之上,就會激烈到這般地步。

  秦大學士,更是面如死灰。

  今日他提出這三項提議,其實就是皇上借他之口,來試探文武百官的。

  如今,倒是試探出百官的態度來了。

  只是,這反撲,來的未免忒強烈了些。

  秦大學士覺得,接下來,皇上為了平息眾怒,只怕就要拿自己祭刀了。

  這三項提議,也將會擱置不提。

  以後稅賦政策,依舊會遵循前朝舊例,而自己,只會被當做一件犧牲品罷了。

  群臣步步緊逼,強烈要求賈琮治罪秦大學士。

  此時,林如海上前一步,便要說話。

  而賈琮,則是沒給林如海這個機會。

  林如海可寇相,自然是知道賈琮心思的。

  林如海站出來,便是要為秦大學士解圍。

  只可惜,林如海,怕也阻擋不住滿朝文武的怒火。

  「放肆!殿堂之上,吵吵鬧鬧,成何體統?」

  「爾等皆為我華夏忠臣,如今竟如販夫走卒般吵鬧,成何體統?」

  「請皇上恕罪!」

  賈琮又向鬧得最歡的戶部尚書問道:「戶部尚書,你也曾在前朝為官,朕來問你。」

  「前朝的農稅,前期和後期相差有多少?是何緣故造成這般情況?」

  戶部尚書回答道:「啟稟皇上,前朝前期農稅,約有兩千兩百萬銀子,到了後期,大約只有五百餘萬兩。」

  「造成這一原因的緣故,是因為士紳不需要納稅,而士紳兼併了大量的土地,導致納稅的土地越來越少。」

  戶部尚書,真的不想回答這個問題,但這個問題,是隱瞞不了的。

  而文武百官,除了少數一些官員之外,還並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

  如今聽到這兩個數字之後,也不由暗暗心驚不已。

  從兩千兩百萬,直接降到了五百萬,這個幅度,實在是太可怕了。

  賈琮又冷笑道:「前朝為何滅亡?若要總結起來,大約能總結出十幾條緣由出來。」

  「但是歸根結底,還是士紳土地兼併,稅收不足,國庫空虛所造成的。」

  「而稅收為何不足,國庫為何空虛?都出在士紳不需要納稅這一點上。」

  「士紳不納稅,時日一長,國家必亡!朕不信,你們不懂得這個道理。」

  「爾等只念著你們一家一戶之私利,而置江山社稷於不顧!倒真是好臣子啊!」


  「朕不怕實話告訴你們,這三項策略,其實是朕的主意!」

  「朕是開國皇帝,在朕治下,土地兼併不會太嚴重,朕哪怕不推行這三項政策,同樣能夠創造出一個太平盛世出來。」

  「史書上,也會為朕濃墨重彩,書上一筆。但是,朕就要將這個亡國之患,留給後世子孫。」

  「這種事情,想要推廣起來,是極難的。若朕不做,後世子孫做起來,更是近乎不可能的事情。」

  「因此,這件事情,便由朕來做好了!」

  「朕要為兒孫,留下一個清明的江山!朕,要為我華夏,開萬世之太平!」

  賈琮慷慨激昂過後,朝堂群臣,不由都是陷入沉默之中。

  其實,就在秦大學士上奏的時候,他們何嘗猜不到,這其實根本就是皇上的意思?

  但是,他們依然假裝不知,強烈反對。

  為的,就是要讓皇上收回成命。

  但他們沒想到,皇上竟然這麼剛,竟然果斷承認,就是自己要進行變革的。

  並且,哪怕遇到再多險阻,也一定會大力推行。

  那麼,他們到底還要不要繼續諫言呢?

  若繼續諫言的話,勢必會得罪皇帝。

  而得罪一位英明神武的開國皇帝,殊為不智。

  因此,在一番沉默之後,文武百官便做出決定——依然要諫言。

  得罪皇帝,固然可怕。

  但是不得罪皇帝,他們就要得罪全天下的讀書人了啊!

  他們將會被天下讀書人罵做奸臣,畢竟會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千年萬年,都將仍受人唾罵。

  戶部尚書,率先跪下說道:「皇上,臣等並非看不到這一點,實在是,這變革,根本做不到啊!」

  「我華夏,乃士大夫和皇上共治天下,而皇上此舉,要動的是所有士大夫的利益,豈能成功?」

  「皇上,歷朝歷代,並非無人想推動這等變革,但是他們都以失敗而告終。」

  「智慧如王安石,推動變法也並沒有成功,反而讓天下大亂。司馬光反對王安石變法,也並非因為私利,同樣是為了家國天下!」

  「臣等並非為一家一戶之私利,乃是為了我華夏江山社稷著想啊,皇上!臣等,請皇上三思!」

  「臣等,請皇上三思!」

  「臣等,請皇上三思!」

  戶部尚書,十分大膽,當著皇帝的面說出士大夫與皇上共治天下這番話來。

  「與士大夫共治天下」是由漢高祖劉邦提出的,漢朝之後的歷代王朝都十分尊重士大夫。

  但這些王朝的統治者只是把士大夫看作政治工具,並沒有真正實現「共治」。

  直到宋朝士大夫的政治地位空前膨脹,真正實現了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

  而此後,除元朝之外,明朝和大夏,士大夫的地位,雖然有所衰減,但的確處於和皇上共治天下的位置。

  但是這番話,皇上說的,大臣卻不能說。

  戶部尚書,也是大著膽子才說出這番話的。

  文武百官,都緊張地看向皇上,生恐皇上發怒。

  只聽賈琮冷笑道:「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朕不信,天下士大夫都如此短視。」

  「再者,王安石變法,失敗在朝堂之上。朕為宋神宗乎?爾等皆反對新法乎?」

  賈琮說完之後,文武百官,再次沉默下來。

  皇上若執意要推動這三項政策,群臣是阻攔不住的。

  然而,他們依然沒有放棄抵抗。

  戶部尚書拜道:「皇上,臣真的是一片赤誠,為的是我華夏的江山社稷啊!」

  「若皇上仍然一意孤行,臣願乞骸骨,告老還鄉!」

  戶部尚書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頓時一片譁然。

  戶部尚書,好剛烈!

  這是和皇上,徹底撕破臉皮了啊!

  乞骸骨,就是要辭職。

  這是僅次於死諫的一種抗爭了!

  而在戶部尚書之後,工部尚書也出列說道:「若皇上不收回成命的話,臣請乞骸骨,告老還鄉!」


  禮部侍郎也跟著出列……

  最終,請求乞骸骨的大臣,竟然達到十一人之多。

  這已經是一小半的人數了。

  若這些人都走了之後,只怕朝堂運轉都要陷入到停滯之中了。

  寇大學士,林如海,還有秦大學士,臉色都相當難看。

  十一個朝廷大員啊!

  自然不可能全部放走,若全部放走的話,朝廷都要癱瘓掉。

  但是皇上若是妥協了的話,有一次,便會有第二次。

  以後將會步步妥協。

  甚至他們三個內閣大學士,都會被徹底架空。

  這十一位高官的行為,已經近乎逼宮!

  此時,賈琮竟然不由哈哈大笑起來。

  「你們都乞骸骨是嗎?好,朕,准了!」

  「除掉官帽,交接完畢,然後,你們就都可以滾了!」

  「我華夏剛剛立國,別的可能缺少,但就是不缺少官員!」

  「難道你們以為,沒有了你們,朝廷就運轉不了?我華夏就要亡國了不成?」

  「還有沒有人要乞骸骨的?有的現在就可以站出來,朕,一併允了!」

  賈琮的剛烈,更是嚇傻了文武百官。

  不是這樣子的啊,不可能是這樣子的啊。

  此時皇上難道不應該出言挽留他們,政策的事情,容後再議的嗎?

  這十一個人,未必便會齊心,皇上有機會瓦解他們的聯盟的啊!

  有太多的方法,皇上如何會如此剛烈?如此決絕?

  而十一位忠臣,此時也都傻了眼。

  他們逼迫皇上的時候,從來都沒想過,皇上會真的讓他們乞骸骨。

  他們雖然說著乞骸骨,但並不是真的想乞骸骨啊!

  當今聖上,乃是聖明君王,又是開國之君。

  必然會有作為,必然能夠開創中元盛世的!

  而他們這些老臣,也必將能夠流芳於世,甚至也能博得一個如大唐房謀杜斷一般的名聲。

  而現如今,這一切,卻是全毀了。

  這一刻,這十一位大員,心裡無比後悔。

  只是,開弓沒有回頭箭。

  此時,他們卻是沒有退路可走。

  他們只得雙手顫抖著,除掉頭上的官帽,緩緩放在地上。

  然後又跪倒在地,給賈琮謝過恩之後,起身緩緩離開。

  那一瞬間,他們似乎一下子蒼老了十歲。

  退朝之後,寇大學士、秦大學士還有林如海三人,都沒有離開。

  他們跟著賈琮,來到御書房。

  進了御書房之後,三人同勸賈琮,不可讓這十一人都乞骸骨。

  賈琮訝然問道:「不知這是為何?他們反對新政,覺得無法勝任,那就讓他們離開好了。」

  「他們不能勝任,便讓能夠勝任的人來做好了。」

  寇大學士耐著性子說道:「皇上,這十一位大人,都是朝廷肱骨之臣。」

  「他們同時離去,六部必定大亂,朝堂必將運轉不暢,還望皇上三思。」

  「並且,皇上才剛剛登基,就同時讓十一位朝廷重臣乞骸骨,傳揚出去,對皇上名聲有礙啊,還望皇上三思!」

  賈琮聽了,不由大笑道:「寇師,從來都不是朕逼他們走,而是他們在逼朕啊!」

  「朕也是頭一次聽說,竟然會有十一位重臣逼迫開國皇上的事情發生。」

  「朕若退了這一步,以後勢必會步步退讓!」

  「新政不是請客吃飯,卻是萬萬退讓不得。」

  「至於朝廷會大亂,朕卻覺得,決計不會。」

  「所謂肱骨之臣,也不過是他們做得多了,熟能生巧罷了。」

  「我只問寇師一事,許多朝代的開國皇帝,身邊的大臣,往往都是陪伴他一起打江山的舊部下。」

  「難道當時之日,就惟有那一地出人才不成?」


  「當然並非如此,而只是恰好給了他們施展的平台罷了。」

  「由此可見,這朝堂之事,並非離了誰就無法運作的。」

  「有三位大學士在,朕從不怕朝堂會亂,六部運轉不暢。」

  聽完賈琮所言之後,三位大學士,也是久久不語。

  但是他們又不得不承認,賈琮說的,其實極有道理。

  這十一位重臣,固然位高權重。

  然則這十一位老大人,平時還真未必就做許多事情。

  朝堂之上,只要不減員半數以上,都不會停擺。

  就拿明朝開國時期來說,朱元璋滿天下殺貪官,都殺成啥逼樣了?

  許多官員,甚至都要戴枷鎖辦公。

  那時期的明朝亂了嗎?

  並沒有!

  三位大學士,見無法勸阻賈琮,也只好無奈離去。

  等他們走後,賈琮又命人將倪二召了過來。

  倪二本是市井之人,他沒讀過書,識不得幾個字,也不會帶兵打仗。

  但是搞情報是一把好手,賈琮擊潰清軍,最終奪取天下,倪二也立下不小的功勞。

  賈琮讓倪二成立錦衣衛,任命他為錦衣衛指揮使。

  這是個正三品的官職,但是錦衣衛指揮使,重要的不是品級,而是手中的權利。

  錦衣衛可對內監察百官,對外負責收集周邊國家的各種情報信息。

  並且擁有直接捉拿朝中大臣的權利。

  錦衣衛就是皇上手裡的一把刀,專門為皇上服務。

  用好了,就是一把利器,用不好,必將成為禍端。

  而目前來看,賈琮十分需要錦衣衛這把刀。

  倪二做別的事情或許不成,但是干錦衣衛,還真是手拿把掐。

  將倪二叫來之後,賈琮便吩咐倪二,讓他收集十一位乞骸骨的朝廷大員貪腐等證據。

  好吧,這十一人,其實還真沒在新朝貪腐過。

  畢竟,華夏成立才多少時日?

  但是他們在前朝,必定是貪墨過的。

  賈琮這實屬用今朝的刀,來斬前朝的官員了。

  而倪二,別無他話,得到賈琮吩咐之後,直接領命下去。

  賈琮已經決定對他們下狠手了。

  正如他所說,新政,不是請客吃飯,沒有那般謙恭禮讓。

  推行新政,是要流血的,絕對退讓不得。

  但凡有一絲退讓,都有可能會導致新政的失敗。

  既然如此,那就不如從一開始,就亮一亮屠刀,讓他們懼怕好了。

  且說退朝之後,文武百官,超過九成之人,紛紛趕到十一位乞骸骨的重臣家中集會。

  這些官員,無不義憤填膺,為這十一位老大人鳴不平不已。

  甚至有人串聯,要所有人都集體罷工,讓六部徹底癱瘓。

  必定要逼迫皇上讓步不可。

  他們覺得皇上對士大夫極為不尊重,他們必定要讓皇上知道士大夫的厲害之處。

  而有人提議之後,響者雲集。

  這裡面,便包括梅翰林。

  是的,梅翰林作為前朝舊官,如今也在新朝為官。

  甚至梅翰林之子,也一併入職翰林院,父子雙翰林,成就了一段佳話。

  眾人都散去之後,回到家中。

  梅翰林之子不由問道:「父親,我們果然要罷工,真的讓六部陷入癱瘓嗎?這樣一來,豈不是將皇上得罪狠了?」

  「要知道,我們梅家,本就是得罪了皇上的。」

  梅翰林之子和薛寶琴本是有婚約的。

  不過等薛寶琴來到京城,準備晚婚的時候,梅翰林家,卻是爽約了。

  而如今,薛寶琴則是成了皇妃。

  薛皇妃,未必不會吹耳邊風的。(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