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6章 1177反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1086章 1177反叛

  「咚咚咚。」

  書房門被敲響,門外傳來三弟的喊聲:「大哥,大哥,在不在裡面?」

  喊聲驚醒了線貴,讓他回過神來,強裝鎮定道:「進來吧。」

  說完話,線貴打量四周,看到地上掉落的信紙,急忙彎腰撿起來,折好後放進信封里。

  而此時,線老三已經推門進屋,看到椅子上坐著的大哥,線老三樂呵呵說道:「大哥,怎麼把自己一個人關在屋裡,我還以為不方便進來,呵呵.」

  「有事?」

  此時線貴心亂如麻,自然沒心情和自家兄弟閒聊。

  「大哥,我今兒把城中幾個商號的倉庫給查了,發現不少.」

  線老三開口就把今天查抄的豐功偉績要報給大哥,不過這個時候雖然線貴強作鎮定,但眼神卻有些飄忽,顯然並沒有用心聽他的話。

  這可不正常。

  線老三對自己這個大哥熟悉的很,除了女人就是金銀,自己給他帶來好消息,他不應該激動一下下嗎?

  「大哥,你這是怎麼了?」

  線老三止住話頭,詫異的問道。

  「這三天的東西都收拾好了?」

  線貴沒有回答,而是問道。

  「正在打包,我正打算和你說說,東西有點多,是不是先運一批打包好的貨物過江,免得臨時起運倉促。

  聽說那莽應龍沒兩天就要到了,我們也得早做準備,至少把這幾天忙活的東西都先送過去才穩妥。」

  線老三已經察覺到一絲不對,但還是先回答了大哥的問話。

  線貴看了眼自家這個三弟,想想才說道:「老三,你還記得三年前我們往寶井送的那批貨嗎?」

  「三年前,寶井?」

  一開始,線老三還無動於衷,但是在聽到大哥說出寶井這個地名的時候,雙眼就是一眯。

  寶井他當然知道,還去過好幾次,但它並不在大明境內,而是在孟密。

  「大哥,你怎麼會說起這個事兒、」

  線老三兩步走到線貴面前,壓低聲音問道。

  這個時候敏感,他就算再不靠譜也知道,此時凡是沾上緬甸的事兒,都不是小事兒,傳揚出去,怕是朝廷要問罪的。

  而且,現在緬甸那邊反了,昆明的那些老爺應該也正在四處尋找可以頂罪的官員。

  要是傳出他們和緬甸那邊有生意往來,這口通敵的鐵鍋怕是就直接扣他們頭上了。

  「當初做了就是做了,人過留名,雁過留聲。」

  線貴陰沉著臉說道。

  「怎麼,大哥,難道那邊」

  線老三急道。

  這是什麼時候,他不急是真不行了,這可是要禍及家族的大罪,他們哪裡敢背負上,扛不起啊。

  「你看看吧。」

  線貴把已經收好的信封直接遞給線老三,讓他自己看。

  接過信封,只是看了上面幾個字,線老三的手就開始顫抖起來。

  哆哆嗦嗦抽出裡面的信紙,線老三一個字一個字的看下去,很快信紙就從他手中滑落,再次和大地有了親密接觸。

  「怎麼辦,大哥,我可不想死啊。」

  線老三此時和剛才的線貴一般,失魂落魄之下雙腿一軟,直接跪坐在地上,嘴唇翕動,也不知道在念叨什麼。

  「慌什麼慌,事在人為,這次我們得好好合計合計,絕對不能出差錯。」

  線貴已經一掃先前的失態,他已經緩過勁來,開始在腦海里尋找應對之法。

  聽到大哥的話,線老三也回過神來。

  「怎麼做,大哥,我現在心裡亂的很,不知道該怎麼做。」

  線老三也是實誠,直接把內心狀況說了出來。

  其實,先前的線貴何嘗不是如此,若不是三弟敲門,他都不知道會在屋裡呆愣多久。

  「大明、緬甸,你怎麼選?」

  一咬牙,線貴開口問道。

  「這」


  線老三嘴巴動了動,旋即低頭思考起來。

  「大明,怕是沒我們的活路了,昆明那邊巴不得有人跳出來背鍋,到時候直接把裡通外國的罪名暗道我們頭上,說是我們把緬甸人招來的。

  就算給再多錢,怕也沒我們項上人頭值錢。」

  線貴惡狠狠說道。

  「對,那幫人的嘴臉,就算他們能放過我們,怕也要敲骨吸髓,把我們吃個乾淨,還未必就真會放過我嗎。」

  線老三猛然抬頭,對大哥說道。

  線貴和外面的聯繫,很多都是線老三在打理,因為他吃喝嫖賭樣樣精通,正好適合用來和那些官老爺打交道。

  他又沒有官身,做什麼事兒都方便,也沒有御史會盯住他。

  也因此,線老三對昆明那些官老爺的習性了解頗多。

  剛才大哥的問話,他還在思考,可是大哥的話就像一個引子,一下子就把他對昆明官員的判斷勾了出來。

  他們不可信。

  「可是大哥,你知道朝廷一早就在防備緬甸,這仗打起來,緬甸必敗。

  他們能夠打到這裡,也就是占了出其不意的便利,還有就是朝廷不信任邊境那些土司,所以沒有往邊境派出援兵。」

  線老三用略帶顫抖的聲音繼續說道。

  「我們有的選嗎?」

  線貴不假思索說道。

  聽到這話,線老三低頭不說話了。

  他們沒得選。

  「就算朝廷贏了,只要我們先一步跑進緬甸,以後緬甸依舊是三宣六慰,我們只要不回大明,他們如何找我們?」

  線貴又開口說道。

  「對對對,大哥,你說的太對了,我們只有躲進緬甸就不會有事兒。」

  線老三開口附和道。

  大哥的話算是說到他心坎上了,按照朝廷對緬甸的態度,只要緬甸認輸稱臣,貌似一切又會回到原點。

  是的,大明似乎一直都沒有繼續往雲南之外擴張的意思,都是封賞土司,讓他們自治,只要每年送一張稱臣納貢的紙到昆明就行。

  元代以前,中原王朝的治邊之策主要是「羈縻之治」。

  羈縻之治的核心概念包括「羈」和「縻」,其中「羈」指的是用軍事和政治的壓力進行控制,而「縻」則是指通過經濟和物質的利益進行撫慰。

  這種政策允許少數民族地區保持其原有的社會組織形式和管理機構,承認其酋長、首領在本民族和本地區中的政治統治地位,同時任用少數民族地方首領為地方官吏。

  除了在政治上隸屬於中央王朝、經濟上有朝貢的義務外,其餘一切事務均由少數民族首領自己管理。

  因受時代條件的限制,「羈縻之治」尚處於有效管理的初期階段,施行中的隨意性與不規範執行較為明顯,同時少見基於南北部差異與不同時期的特點而具有的改變。

  如漢朝的邊郡、唐朝的羈縻府州,均普遍施用於各地邊陲,並無因地制宜的改變和具體明確的規定,重防禦、輕開發是兩朝治邊共有的特點,在制度建設與監督保障等方面,也缺少應有的重視。

  蒙元面臨新的天下格局,統治者也較少有「內華夏外夷狄」、「守在四夷」一類的觀念,行事崇尚簡便易行。

  在元朝建立前20餘年,蒙古軍長途奔襲平定大理國,並在其地實行北部草原通行的萬戶制度,但云南地區動盪不止。

  富有統治經驗的大臣賽典赤受命至雲南建立行省,他進行調查後決定廢止萬戶制度,試行任命當地蠻夷為朝廷官吏的制度,實行後因收效顯著,乃在南部邊疆地區普遍推行。

  太祖朱元璋及以後諸帝放棄元朝憑藉邊疆向外擴展的做法,繼承漢唐「守在四夷」的治邊之策。

  嘉靖二十二年,嘉靖皇帝就說:帝王之政唯守在四夷,今朕欲求長治久安之術,無出於守之一策,大致代表了明朝統治者的看法。

  明初之時,朱元璋也不是沒有嘗試過繼續往外擴張,但是明軍進軍雲南雖輕取元軍殘部,但遭到當地蠻夷的激烈反抗,大理與今保山、德宏等地的元朝土官,以及本已附明的一些土官紛紛起事,歷時十餘年才最終平定。

  由此,朱元璋做出一個判斷,認為雲南等地的蠻夷強悍難治,須鎮之以重兵,乃將重兵守滇定為成法。


  由此,大明就把雲南定為西南邊陲,不再繼續嘗試向外擴張。

  明朝之後的大部分時間,明朝皇帝疏於問政,朝政委靡拖沓及吏治腐敗,對統治制度的貫徹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

  說明朝治邊屢屢失誤非因制度不健全,而主要是由於朝政腐敗及執行力太差,突出表現在土司辦理承襲手續,官府經常拖沓推諉,或使申請承襲的土司勢力憤而反叛。

  明代中期西南邊疆動亂頻發,還與土司制度自身的軟肋有關。

  《明史·土司傳》說土司「必假我爵祿,寵之以名號,乃易為統攝,故奔走唯命」,若朝廷調遣繁多,則「急而生變,恃功怙過,侵擾益深」。

  除朝廷徵調導致反抗外,土司因獲得朝廷的保護,並逐漸掌握與官府打交道的方法,平時借多徵稅收而自肥,條件具備時則逐漸坐大,甚至憑藉掌握的土軍分裂割據。

  民間流行這樣的民謠:「官府只愛一張紙,打失地方兩千里。」

  這話不止是民謠,也是朝廷對邊疆治理的真實寫照。

  給土司一封委任狀,就換來每年稱臣納貢的賀表,進而粉飾國泰民安。

  至於那些地方到底在誰手裡,姓什麼,無所謂。

  不過,魏廣德這次對緬甸的用兵,卻根本就沒有考慮沿襲舊制,而是打算改土歸流。

  讓李成梁儘可能處理掉西南的土司,將治下百姓從土司管理變為朝廷委任的流官管理,從根本上杜絕類似時間發生。

  至於在大明內部的土司,在沒有發生大規模叛亂前,朝廷也不好直接處置,只能慢慢來。

  李成梁對魏廣德的意思,其實也是一知半解,但是消滅土司的意思是聽明白了。

  只是對這樣操作背後的含義,並未看通透。

  不過也快了,當戰爭結束,大明委派官員接手以後,效果才會逐漸顯現出來。

  這其實也是魏廣德從《雍正王朝》里得到的一些啟發,雍正皇帝做的可不止耗羨歸公和攤丁入畝,還有其他許多做法。

  只不過,電視劇里更多的是關注這兩個影響巨大的改革措施而已。

  改土歸流,就是雍正帝對南疆土司制的一項重大改革。

  雍正二年,他就深感土司制的弊端與土司的作惡,在給四川等地的督撫上諭中說:

  「朕聞各處土司鮮知法紀,所屬土民,每年科派,較之有司徵收正供,不啻倍蓰,甚至取其牛馬,奪其子女,生殺任情,土民受其魚肉,敢怒而不敢言」,要求他們加強對土司的管理,但他並沒有行之有效的方法,說了也不起作用。

  到雍正四年九月,管雲貴總督事鄂爾泰上奏摺,建言改土歸流,並擬定了實施方針:

  「計擒為上策,兵剿為下策。令自投獻為上策,勒令投獻為下策。」

  對於投獻者,「但收其田賦,稽其戶口,仍量予相贍,授以職銜冠帶終身,以示鼓勵。」

  就是說改流的策略,既要用兵,又不專恃武力,爭取波及面小,儘量減少阻力,以便迅速實現安定。

  雍正帝早就欣賞鄂爾泰的才能,按照他的「有治人無治法」的思想,相信鄂爾泰能辦好這件事情,所以邊看奏摺,邊批「好」學,最後批道:

  「朕心中嘉悅,竟至於感矣!有何可諭,勉之!」

  全部批准他的建議,勉勵他努力實行。

  在雍正帝的指導下,鄂爾泰、張廣泗、哈元生等督撫提鎮努力推行改流政策,到雍正八年,雲貴地區基本完成了改土歸流。

  湘、鄂、川的改流準備得較充分,到雍正末年、乾隆初年,亦告完成。

  整個改流的地區,以貴州涉及的最廣泛,它新設的州縣竟相當於原有州縣的面積。

  改流的內容包括:取消世襲土司,設置府廳州縣,派遣流官,增添鎮營,改革賦役制度,興辦學校等。

  雍正的舉措,土司自然不甘,因此也是多次舉事。

  對此,清廷直接派出重兵武力鎮壓。

  實際上,就算沒有改土歸流,朝廷和土司之間的矛盾也沒法根除,早晚都會有這樣的結果。

  如果,線貴知道朝廷此番行動的目的,怕是就不會把逃亡緬甸當成最終目標了,而是只把那裡當做跳板,通過緬甸逃往南洋諸國。

  可惜,在雲南官場上,此時除了李成梁和李如松知道一點外,其他沒人知道這些後續安排。

  「大哥,我去聯繫罕拔?」

  線老三此時已經下定決心死中求活,不降是不行了。

  「小心點,我也該清理下城中那些人了。」

  線貴低聲說道。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