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0章 1161薩摩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1070章 1161薩摩藩

  「藩主大人,碼頭上來了兩條琉球商船,送來兩船絲綢和瓷器,還有硫磺、鐵器等東西。」

  倭國薩摩藩藩城鹿兒島城中心一座三層木閣樓頂樓,一個侍者跪在地上,向著上方的藩主大人行禮稟報導。

  「明國的東西嗎?」

  現任薩摩藩藩主島津義久只是淡淡問道。

  「是的,藩主大人,除了硫磺外,都是大明的商品。」

  侍者馬上回答道,「藩主大人,要不要把船和貨物都查沒了。」

  「兩船貨物嗎?」

  島津義久陷入了片刻沉默,在思考對這兩船貨物的處理辦法。

  地處日本九州島南部的薩摩藩與琉球王國互為近鄰,雙方有著悠久的交往歷史。

  1372年,琉球國中山王接受明太祖朱元璋的冊封成為明王朝的藩屬國,琉球王國以對明朝貢貿易為背景,積極開展與日本的中轉貿易。

  本著「懷柔遠邦,厚往薄來」的原則,明朝總是以數倍甚至十數倍的價格回饋藩屬的貢物。

  明朝知道這是虧本買賣,因而限定藩屬國朝貢次數,琉球被允許「二年一供」,實際上琉球卻是變著花樣來進貢,而所得的貢品,則大多是被銷往日本。

  所以老話「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是很有道理的,因為琉球頻繁朝貢,加之國家弱小,所以後世很多國人都以為此時尚且算是獨立的琉球是大明王朝最忠誠的藩屬國,但其實這個藩屬國也是有自己的小心思的。

  當然,利用大明朝廷朝貢政策賺錢,是幾乎所有藩屬國都在做的事兒,也不能因此就否定琉球對大明的忠誠。

  實際上,當你強大的時候,藩屬國才會對你忠誠,所求不過是你的庇護。

  由於倭寇的影響,大明很早就限制對倭國的貿易,直至禁海。

  而倭國想要採購來自大明的商品,除了走私,就只剩下和第三方國家進行中轉貿易的方式獲得。

  當然,這樣的方式,有了中間商賺差價,所費也是不菲。

  而第三方國家,自然就是朝鮮和琉球這兩個看似對大明最為忠誠,按時朝貢的藩國。

  細想,就會覺得好笑。

  所謂最忠誠,其實不過是利誘而已,但這才是國際社會千古不變的道理。

  熙熙攘攘,不過為利而已。

  地處倭國最南端的薩摩藩,自然就是琉球王國的主要貿易對象,他們把商品銷售到薩摩藩,再有這裡向日本各地擴散。

  為了加強對薩琉之間來往商船的管理,1508年時,薩摩藩開始向琉球渡航商船發行「琉球渡海朱印狀」,即琉球渡航許可證,簡稱「印判」。

  1566年,島津義久世襲薩摩藩藩主後,薩摩藩加強了對琉球渡航商船的管理,對沒有「印判」的商船採取沒收商品、扣押船隻的嚴格取締措施,並希望得到琉球王國的配合。

  但是,琉球王國對此並未十分重視,照舊允許一些沒有「印判」的商船在那霸港從事交易活動,這引起薩摩藩的不滿。

  對於貿易船隻,是沒人會不歡迎的,但是沒有印判就意味著沒有向薩摩藩繳納稅款。

  沒有貢獻,自然就不會歡迎.

  為此,去年,也就是1574年,薩摩藩將多年來琉球王國的「違約」案件整理成文,送交琉球王國,並警告琉球王國若不「痛改前非」,必將導致雙方關係的惡化。

  而在今年3月,琉球王國派遣一艘「紋船」赴薩摩藩祝賀島津義久世襲薩摩藩藩主。

  薩摩藩重臣上原尚近和上井覺兼當面發難,要求琉球王國的使節對近年來琉球王國的「違約」案件以及「紋船」姍姍來遲、賀禮微薄等一一做出解釋。

  島津義久世襲薩摩藩藩主當初,正值琉球王國尚元王駕崩,尚永王即位,琉球王國因國務繁雜,故而沒有及時遣使祝賀。

  對於薩摩藩重臣借「紋船」發難,本質上還是島津義久世襲薩摩藩藩主九年後,國內權利基礎日趨穩定,希望通過強迫琉球王國接受薩摩藩的「印判」制度,控制琉球王國的海上貿易,從中獲得經濟利益。

  薩摩藩借「紋船」發難實際上是在尋找一個控制琉球王國的理由,為以後插手甚至直接武力入侵尋找藉口而已。


  而此時的島津義久也在思考,是否真的要槍口下這兩條琉球商船。

  現在日本正處於所過的「戰國」時代,國內各村為了爭霸打的你死我活,對各類物資的需求是驚人的。

  倭國本土物資的產量,當然經受不起如此快速的消耗,所以從海外採購商品進行補充成為必然選擇。

  這個時候如果沒收這兩船貨物,加上前倆月重臣上原尚近和上井覺兼當面指責琉球王國無禮的舉動,勢必引起琉球王國不滿,進而可能斷絕和薩摩藩的聯繫。

  若放在平時,自然無所謂,不過是比誰耗得起時間,可現在情況不同。

  「他們帶來了多少硫磺?」

  島津義久忽然開口問道。

  「一船硫磺。」

  侍者馬上答道。

  「看來他們是知道我們最缺什麼,呵呵」

  島津義久嘴裡發出一陣冷笑。

  就在前幾日,薩摩藩才得到一筆大買單,訂購大量硫磺、硝石和鐵器。

  好吧,買家就是日本戰國時代赫赫有名的人物——織田信長。

  此時,他正在忙著準備和武田勝賴的大決戰,此時的武田軍徵集了一支「龐大」的騎兵部隊,準備一舉擊敗織田軍,從而鞏固他們在倭國第一的位置。

  而織田信長沒有和武田勝賴決戰的武力,所以正在大量打造鐵炮和製造火藥,而不管是自製還是採購,製造鐵炮的鐵料和製造火藥的原料,都是現在織田軍最急需的物資。

  「一船硫磺,半船鐵料,收下吧,告訴他們,多運些來交易。」

  島津義久終於還是作出了決定,不沒收這兩條船和物資。

  相比著兩條船的價值,源源不斷的貨物似乎更能幫助薩摩藩提升實力和影響力。

  「你去通知上井覺兼,安排我們的商人,把東西運到岐阜城去,別忘記那批鐵炮。」

  島津義久下令道。

  他口中的岐阜城,是織田信長在奪取稻葉山城後營建的。

  岐阜城位於日本中部地區,是織田信長在戰國時期的重要據點。

  該城扼控了河口與平原入口,可控制周邊河川土地,近可順流出擊,退可憑險據守待援。

  岐阜城因其戰略位置重要,成為織田信長統一日本過程中的關鍵堡壘。

  此次織田信長和武田勝賴準備的決戰,就是日本歷史上長篠之戰,是日本戰國時代著名戰役。

  此戰織田、德川聯軍以絕對優勢在長筱擊敗了武田軍,通常也被認為是火槍部隊對騎兵的勝利。

  長篠之戰,之所以成為日本戰國時期的一場著名戰役,不僅因為是火槍對騎兵的戰役,更是武田家族徹底沒落的開始。

  此戰對於武田勝賴來說,是一幕不得不出演的悲劇。

  他以外姓回歸本宗,擔任家督後,威望不足以服眾,面對其父武田信玄留下的諸多驕橫的老將,必須打贏一場決定性的戰役才能使自己的寶座穩如泰山,為此他只能屢屢發兵西進,尋找與織田、德川決戰的機會。

  然而此時織田信長已從畿內亂局中騰出手來,統率數萬大軍支援德川家康,相比之下,武田軍兵力既寡,士卒也因頓兵堅城長筱之下而日顯疲憊,從軍事角度來說,勝賴實在應該退兵,但從政治影響來考慮,他卻可悲地不得不經此一戰,立刻威信掃地。

  織田信長採用在營寨前布置大量防馬木柵欄遲滯武田騎兵突擊,後面則堆積大量鐵炮手和弓手的方式,大量殺傷武田家族騎兵,最終贏得戰爭勝利。

  此戰過後,武田勝賴的騎兵或被槍打死,或被馬踐踏壓死,或戰馬失去控制一片大亂。

  武田家世代經營的精銳騎兵——「赤備」精銳盡損,武田四名臣四去其三,讓武田家族徹底退出日本戰國舞台。

  但需要說明的是,武田騎兵團僅僅是傳說,在這支武田軍中,騎兵兵力不過數千人,其餘皆是步兵。

  只不過騎兵衝鋒帶來的不僅是騎兵盡損,更是讓不少武田、北條家族名將死於火槍之下。

  缺少優秀的統兵將領,剩下數萬步卒很快就被織田軍擊敗。

  不過此時戰爭還未開始,雙方都在秣兵歷馬準備決戰。

  薩摩藩不僅要把從琉球販賣過來的硫磺和鐵料賣給織田信長,還有他們製造的一批鐵炮。


  相應的,其實還有一批戰馬,在早些時候就已經運往武田家。

  這個時候出手這些戰略物資,對方給出的金銀可是高溢價,根本不差錢。

  至於倭國本身就出產硫磺,為什麼還要對外採購,自然是倭國各家大名都在瘋狂擴充武備,對物資的消耗極度巨大,本土出產根本不夠使用。

  島津義久並沒有詢問琉球王國貨物的價格,不用說,肯定比明國賣的貴很多。

  沒有足夠利潤,他們也不會如此積極向薩摩藩進行販運。

  而大明的商人,每年就那段固定時間到來,每次都吸引無數商人前往搶購貨物,價格自然也不會便宜。

  「可惡,錢都被他們賺走了。」

  島津義久嘴裡喃喃念道,也不知道他口中的「他們」是指明國商人還是琉球王國。

  不過,此時在島津義久腦海中,一個大膽的念頭正在逐漸形成,那就是武力攻占琉球王國,奪取他們手中的勘合。

  到那個時候,薩摩藩完全可以拿著琉球王國的勘合前往大明進行朝貢貿易。

  是的,就是貿易。

  朝貢,薩摩藩連天皇都不敬,何況大明皇帝。

  那霸港口碼頭上,幾個從城裡出來的琉球商人聚攏在一起,不過若是仔細觀察就會發現,他們隱隱把其中一個身材高大壯碩之人環繞在中間位置。

  「陳兄,我聽倭國商人說,現在武田家和織田家又準備大戰一場。

  之前武田家主意外身亡導致武田軍損失慘重,一直都處於守勢,但現在已經到了退無可退的地步,面對織田家和德川家的步步緊逼,他們只有決戰了。」

  「是啊,我那邊也是類似消息。

  前幾天才運走了一批戰馬,據說是藩主大人賣給武田家的戰馬。

  而薩摩藩的鐵匠最近都在趕造鐵炮,據說是織田家採購的。」

  幾個商人七嘴八舌向中間那人講述著他們打聽到的消息,而那人只是靜靜的聽著,臉上帶著淡淡的微笑。

  是的,這個人自然就是錦衣衛派來的暗探,姓陳名申,搭乘前往琉球貿易的大明商船到此。

  以那商船的關係,陳申就以大明商人的身份在琉球活動。

  這次,終於搭上了琉球王國的商船,第一次登上了倭國的土地。

  「聽說倭國這些年國內打的很厲害,他們到底是爭什麼?」

  陳申出發前其實了解過一些倭國的信息,不過這個時候還是裝作毫無所知的樣子問道,也是為了通過琉球人之口更多了解倭國現在的局勢。

  「領地和權勢,他們那個天皇已經沒有什麼影響力」

  在琉球商人侃侃而談他們知道的倭國情況是,當聽到他們口中「天皇」一詞時,陳申不由得皺皺眉頭。

  大明官方資料是絕對不會用「天皇」這個詞語的,因為在大明眼中,皇帝只會有一位,那就是大明皇帝,天下也不允許有第二個皇帝。

  即便是朝廷知道西方還有一個教皇,但畢竟人家只是宗教領袖,不領俗務的,所以倒沒人過多提這個事兒。

  但是今天,陳申從琉球商人口中知道倭國國王居然被稱為天皇,難免不皺眉,思考著要不要把這個事兒稟報回去。

  其實,這個事兒,大明朝廷高層多少也聽說了,不過在他們看來不過是夜郎自大,小小的國王敢自封天皇。

  加之此時倭國內亂,大家都知道所謂天皇其實已經被架空,失去了權利,和春秋戰國時周王無異,完全靠著那些諸侯施捨過活,也就只是一笑而過。

  如果此時的天皇掌握倭國的實權,怕是大明這些高官們早就坐不住了。

  受到魏廣德的命令,此時大明的錦衣衛已經全方位偵查倭國的情報,不僅通過「走私海商」這條線踏足倭國,還派人從朝鮮和琉球南北兩面接觸倭國,力求全面了解此時倭國的局勢以及物產。

  在此時大明軍方高層當中,已經悄悄流傳著倭國金山銀山的傳聞。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