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8章 1149李成梁的決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1058章 1149李成梁的決斷

  以往遼東戰場,都是以擊潰戰為主,李成梁根本就不會考慮圍殲敵人。

  這次到雲南作戰,還真給他出了道難題,以前沒做過。

  就在李成梁考慮保險的處置手段時,耳中就聽到兒子的話。

  「爹,這裡呢?」

  李如鬆手指點向保山和施甸後面不遠的兩個城池,一個是細甸、一個則是永平。

  永平,本就在他考慮範圍內,倒是細甸,李成梁沒有考慮。

  不是他看不到這個位置的優越,可這裡是灣甸,也是土司的地盤。

  受到羅汝芳的影響,他現在對地方土司那是一百二十個不放心,自然不願意把軍隊布置到那裡。

  不過,李如松顯然有過考慮,他繼續說道:「爹的顧慮孩兒知道,大軍進駐細甸,就把當地土司給禁足就是了,把他的手下都頂到前線去,讓他們做炮灰。

  要是不識相,直接說他通緬,我讓老四帶人抄了他的家就是了。」

  「嘶」

  李如松的想法,把李成梁嚇了一跳。

  夠狠。

  也不怪李如松年紀輕輕就已經如此心狠手辣,在邊鎮,這樣的事兒大家已經司空見慣。

  有了仇恨,一些人就會利用和周圍民族開戰的機會斬草除根,處理掉對頭,反正都是把災禍引向敵襲就好了。

  上面的官老爺,一般也秉持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作風,是不會給死人張目的。

  李成梁能從守備爬到總兵官位置,手上自然也不乾淨,更別說為了自己的軍功,他強取豪奪,從各地衛所強行抽調精兵強將到自己的家丁隊,得罪的人自然不老少。

  為了養兵,也是大肆剋扣朝廷撥付的軍餉,侵占遼東的田地。

  雖然發跡時間比較晚,但李家的財力在遼東已經是非常可觀,絕對名列前茅。

  實際上,原本歷史上李家是遼東當然的土皇帝,可以說富甲遼東,而圍繞李家發跡的家族更是不少。

  明末遼東的軍將頭子,大多都是跟隨李家發家,都是遼東數得著的大地主,大商賈。

  李如松作為李成梁的大兒,多多少少也接觸到一些,所以在此時提出這樣的策略其實並不足為奇。

  「為父擔心的不是這個。」

  不過,李成梁是從底層摸爬滾打起來的人,比之李如松更加心狠手辣。

  從當初他率兵攻打王杲,在攻陷古勒寨後第一時間就下達屠城的命令就可見一斑。

  古時的軍將,多是視人命如草芥般的人。

  別說用普通漢人百姓頭顱殺良冒功,殺幾個土司,那就更沒有負罪感。

  只是,李成梁心中確實有擔心,只是李如松理解差了。

  「爹,你擔心什麼?」

  聽到自家爹爹的話,李如松馬上就出聲詢問道。

  「這事兒我和你說過,我李家的榮華富貴,全在這次對緬甸用兵之上。

  打贏了,我們家就有機會成為勛貴,成為與國同休的家族。

  可若是打敗了」

  李成梁沒有說下去,他知道兒子應該能懂他的意思。

  果然,李如松當即就說道:『怎麼可能會敗,那是不可能發生的事兒。』

  「是啊,正常情況下是不可能會敗,但是若按照先前所說,引緬軍入境。

  計劃進展順利,可雲南這邊的御史就上奏彈劾為父呢?

  聽到緬軍打破大明邊境,攻城掠地,自擾百姓,朝廷會不會因此就罷免為父。」

  李成梁語氣沉重的說道。

  「嘶」

  李如松倒吸一口涼氣,他現在理解為什麼老父親會猶豫不決了。

  以往在遼東,他們沒少這麼幹。

  故意調走邊境上本就不多的明軍,製造讓韃子叩邊的機會。

  等把人吸引進來,再用李家的家丁隊突襲敵人的後方,搗毀他們的糧草和營地,再調動四面明軍合圍,就能把敵人嚇得挑頭就跑,他們就一路銜尾追殺。

  打完了,就向朝廷報功。


  因為是韃子偷襲,邊境丟幾個城堡很正常吧。

  李總兵率兵驅逐敵軍,收復失地,獲得無數斬獲很正常吧,朝廷是不是就該論功行賞。

  這一招,貌似這次對緬甸軍隊的戰鬥是不能用的。

  明軍早有防備,若是還被人打破邊關城池,殺進大明境內,御史彈劾,他們父子還真沒法解釋。

  「父親,要不把計劃提前報備兵部?」

  李如松遲疑片刻才說道。

  在他想來,預先報備,御史再彈劾,朝廷自然不會採納。

  「唉朝廷不會同意的。」

  李成梁嘆氣說道,「朝廷怎麼可能同意我們的計劃,真要實施,那必然會下令堅壁清野,把邊境百姓內遷,減少損失。

  可如此,計劃也就暴露了,那莽應龍還會上當嗎?」

  李成梁的想法自然是對的,雖然為官者其實對於百姓多不以為然,但是在戰事面前,他們還是會虛假的表達自己對戰火塗炭下黎民百姓的關心。

  真要按過去,大軍打算請君入甕,圍而殲之,朝廷絕對會要求他們把百姓後撤,避免生靈塗炭。

  藉此彰顯朝廷對百姓的關懷,說不得還會下撥些賑災錢糧。

  當然,這些東西最後能不能到百姓手裡,能有多少,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但朝廷肯定是要這麼做的。

  李成梁曾經一心從文,想要考個進士功名,自然對文官那一套虛偽的作風了解很深。

  「既然如此,那可不採納羅御史的對策,直接出兵孟養,正面擊潰緬軍,打敗莽應龍?」

  李如松知道此策行不通,於是馬上提議道。

  「那羅汝芳的計策若是在平時倒還好說,可你沒聽到他說的,千崖、隴川等地土司不穩,誰知道他們這些人有沒有和緬甸莽應龍暗中勾接。

  若真有勾接,出兵孟養就等於把糧道雙手送到莽應龍手裡。

  大軍沒有後勤輜重補給,你認為我們這趟出去還有機會回來嗎?」

  李成梁現在的境地,當真是進退兩難。

  打出去風險最大,不過那還是在戰場上。

  可要退下來,風險貌似更大,因為朝廷很可能不給他施展的機會,就以無能瀆職,喪師失地的理由處置他。

  「唉,當初在京城的時候,完全不知道雲南這邊的事兒如此複雜,否則我當初就不會應下此事。

  我寧願留在京城做個無權無勢的兵將頭子,也好過現在這樣提心弔膽的生活。」

  李成梁現在真的有點後悔。

  在遼東,他說了算,根本就沒現在這麼多後顧之憂。

  可當初魏閣老和他說清楚緬甸之事兒後,他按照以往在遼東時候的思維,自然是根本沒把南面這邊的戰事當回事兒。

  可惜,到了西南以後才發現這裡的地形複雜程度超過了他的想像,也和都督府軍冊上記載大有不同。

  這幾天了解了緬甸這邊戰事特點,雖然自信可以指揮明軍擊敗對手,但要想贏得漂亮,還不能有絲毫紕漏,可就有些麻煩了。

  最主要還是那些土司,他們的態度難以捉摸。

  以暴制暴,其實是最好的對策。

  對於摸不准脈絡的土司,直接當成緬軍奸細一併辦了是最好的辦法,可是朝廷那邊卻不好交代。

  掣肘太多了。

  「父親,要不把咱們的對策修書一封送到京城,交到魏閣老手中。」

  李如松忽然提議道,他還記得當初父親忽然回家告訴他可能要去西南打仗的時候,還一臉興奮之色,說他們老李家被魏閣老看中了。

  好吧,那時候他們都把事兒想的簡單了,才會如此以為。

  不過,在李如松心裡還是留下了印象,那就是父親說的,魏閣老很器重他。

  魏廣德,是朝中年輕的權貴,但是實力也非同小可。

  李如松在京城呆了不短的時間,自然對他的過往知之甚詳。

  「爹,你想啊,魏閣老器重你,只要咱們把計劃告訴魏閣老,他能夠認同爹爹你的計劃,就算朝中有人拿此事攻訐父親,朝中自然有魏閣老幫忙說話,照應一二。


  說白了,咱們也不是一味防守,只要挺過那段時間,待時機成熟就可以出兵包圍緬軍,活捉莽應龍。

  其實爹爹擔心的,不過就是在等待的這段時間突發變故,朝廷降罪下來。

  可只要朝中有人為爹爹說話,爭取時間,則大事可成。」

  李如松把自己想法和盤托出,邊說邊覺得自己貌似很對,說話的語氣不由的也洪亮起來。

  「魏閣老?」

  聽了兒子的提議,李成梁沉默片刻,又遲疑道:『你說把此事告訴魏閣老,他會聽為父的嗎?』

  「爹爹只要把現今遭遇的困境毫無保留的和盤托出,京中素來盛傳魏閣老懂兵事,通曉韜略,應該明白父親的苦衷。

  只要他能在朝廷上為父親說話,轉圜一二,應該就成了。」

  李如松繼續遊說道,他覺得自己的想法沒錯。

  魏廣德可是軍戶出身,自然對他們這些人有天然的好感,至少不會如同那些文官那般輕視他們。

  「可是,這事兒畢竟涉及兵事,是不是應該找兵部譚尚書?」

  在京中找強援,李如松的想法倒是提醒了李成梁。

  只不過,到底該著魏廣德還是譚綸,甚至是京城其他的勛貴,李成梁一時有點拿不定主意。

  武將,大多都是投靠京城的勛貴。

  別看現在朝中文官得勢,但是只有勛貴之家才算得上是百年豪門,他們在軍中的影響力也是毋庸置疑的。

  文官確實侵奪了讓他們不少的權利,可那又如何,誰不知道文官的富貴也就那幾年。

  所以,雖然權利被削弱,但是文官里還真沒幾個人敢和勛貴叫板的。

  勛貴所謂的失去權利,其實只是在朝堂上的話語權,但是有皇帝在,他們依舊有說話的資格。

  而且,在勛貴和文官爭鬥的時候,皇帝一般都會選擇站在勛貴一邊,而絕對不會幫著文官說話。

  兵部的權利,看似掌握在文官手中,實際上卻還是在勛貴那裡。

  在外領兵的將官,更加親近勛貴。

  文官,更多還是依靠兵備道控制軍隊的錢糧,間接對軍隊產生影響。

  而勛貴其實也並非毫無作為,大明現在每年的軍籍進士不少,其中大多和勛貴有牽扯,也不乏坐上高位之人。

  當初金吾左衛籍的李東陽做到首輔之位,現在內閣的首輔和次輔,其實都是軍籍。

  「張居正。」

  沒來由,李成梁又一下想到首輔。

  「我再想想。」

  李成梁開口說道。

  「爹,此事怕是耽擱不得。

  雲南離京師可不近,要是孟養有變,這裡必須給出對策。

  還是早做打算得好。」

  李如松急道。

  這事兒那裡能拖的起,不儘早決定,他也會寢食不安的。

  「好,那你說寫信,那寫給誰?」

  李成梁看了眼兒子,開口問道。

  「那當然是魏閣老了,他主管兵部。」

  李如松不假思索說道。

  「魏閣老確實是個選擇,可還有其他人吶。」

  李成梁淡淡開口,提醒道:「兵部譚綸,甚至內閣首輔張居正,他們懂兵事嗎?

  應該都懂,譚綸掌兵的時間可不短。

  可他們不過是文官,幾年、十幾年後呢?

  朝中最穩當的,還是勛貴,如英國公、成國公他們,世襲罔替,歷代皇帝對他們都是信任有加。

  你看看京營,還有皇城禁衛,就是幾位國公輪流擔任指揮就可見一斑。」

  「爹的意思是」

  李如松也是聰明人,早年就被李成梁花費重金請了先生教導。

  雖然習文不是他的強項,但也不是大老粗。

  實際上,這個年代明軍的將官,就沒幾個不讀書的,也就是習文不成才會從軍襲了武職。

  「魏閣老確實是最好的選擇,但他手下已經有了馬芳、俞大猷還有戚繼光,為父投過去,只不過是錦上添花。」


  這,其實才是李成梁的盤算,錦上添花哪有雪中送炭強。

  譚綸,還是算了,只是兵部尚書,肯定無緣內閣。

  但是和魏廣德相比,是不是張居正更有優勢。

  李成梁舉棋不定,不過李如松卻看得明白。

  「爹,魏閣老可還有個首輔大人沒有的優勢,那就是他和魏國公府上,還有定國公那裡的關係。

  爹靠向魏閣老,就算將來魏閣老致仕,離開朝堂,我們李家還可以藉此搭上魏國公府和定國公府的大船。

  特別是我們現在到了南方,這南方還有誰的實力超過魏國公府的?

  不管是為了現在,還是我們李家的將來,靠向魏閣老那邊,前途貌似更好。」

  李如松一下把他所想說了出來,而他的話也提醒了李成梁。

  「有道理。」

  略做思考,李成梁就不得不承認兒子的看法很對。

  「那還是給魏閣老寫信吧。」

  李成梁做出了決斷。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