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虞國之亡(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441章 虞國之亡(六)

  「苻氏一族遷往江南,呵!江南可是一個好地方,好山好水,好風景。」

  中軍大帳內,桓熙衝著一眾虞國使臣,說道:

  「至於留在并州,或者遷回隴右,你們就不必再想了,這些地方有什麼值得留戀的,反而惹得桓某人難以心安。

  「桓某睡不著覺,你們就能睡得安穩?」

  如何安置苻氏一門,是這次談判的重中之重,今日桓熙召苻融等人來到中軍大帳,想要聽一聽他們的想法。

  結果這些人不是說要留在晉陽,便是說要回去關西。

  桓熙當然不願意,既然他們自己不提,桓熙索性開誠布公,自己是絕不會讓他們留在北方。

  李威、苻融等人聽了桓熙的威脅,驚恐之餘,也有些慶幸。

  桓熙此舉,至少表明了他的誠意。

  醜話說在前頭,儘管難聽,也總比事事笑著點頭答應,一旦苻氏舉國而降,局勢得到控制,再翻臉不認帳要好。

  虞國的使臣們相互以目示,最終卻都將目光看向了李威,等著他拿一個主意。

  就連苻融在南下以前,都被其母太皇太后苟氏當面叮囑,萬事都要聽從李威的,畢竟苻融也只是一個未滿二十歲的年輕人,此等大事,怎麼可能任由他來拿主意。

  然而李威早就與桓熙達成了協議,他故作猶豫後,便點頭道:

  「苻氏遷往江南,是福非禍,如果真的留在了晉陽,或者回去關西,平日裡接觸了族裔故舊,一旦有人心懷不甘,聯絡復國,只會害了眾人。

  「倘若遷往江南,與舊部斷了聯繫,梁公便可高枕無憂,苻氏一族也能夠得以保全。

  「就算再有人圖謀不軌,打著苻氏的旗號謀逆,想必以梁公之英明,也不會殃及無辜。」

  桓熙很滿意李威的表態,他點頭道:

  「桓某人不是宣帝,干不出違背盟誓的事情,況且,你們也不是曹爽,真要是去了江南,對我也就沒有了威脅。

  「我這人向來愛名,只要你們規規矩矩,我又何必落下一個出爾反爾的惡名。

  「記住了,我並不在乎你們的死活,我在乎的是自己的名聲。」

  此話一出,眾人懸著的心也跟著落了地。

  這一切還不都是司馬懿給害的,指了洛水盟誓,轉頭就滅了曹爽三族,桓熙就算這時候把他們帶去黃河邊,指著黃河水發誓,他們也不會輕易相信。

  桓熙只能把好的,壞的一股腦都說了,讓他們自行體會自己的誠意。

  幸好有李威在,不愁沒有人能夠領會他的意思。

  「梁公寬宏大量,示人以誠,我等信服。」

  隨著李威表態,虞國的使臣們也紛紛拱手附和。

  桓熙點點頭,也不再親自主持這場談判。

  他把剩餘的事項全部交給了權翼,由權翼逐條與這些使節們扯皮。

  至於桓熙,則喊了謝玄出營釣魚去了。

  等到黃昏時,桓熙回營的時候,權翼已經把條件都談妥了。

  「梁公,一切事項都在上面了。」

  權翼把文書遞了過來。

  桓熙接過,沉默的掃視著紙上的一條條,一項項。

  片刻後,桓熙重新綻放起了笑容:

  「子良,果然只有你最能領會我的心思。」

  權翼該放的放,該爭的爭,譬如苻氏宗親們的財產,權翼是一個子都不要,准許他們帶去江南,但又強硬表態,不可拿著這些錢往江南兼併土地。

  可以做些買賣,但決不能購買田產。

  當然,以他們的財產,就算這一代人不事生產,不做經營,專注揮霍,只怕這一輩子也享受不完。

  至於官爵,他們就安安心心的在江南居住著,至少在桓氏統一天下,將權力傳到阿滿那一代的手上之前,桓熙不會給到他們出仕的機會。

  而等阿滿掌權,想必桓氏早已坐穩了天下,而苻氏也徹底被北方之人遺忘了,阿滿自會解開對苻氏的禁錮。

  不過,可以禁止苻氏子弟出仕,但爵位卻不能少了他們。

  權翼代替桓熙許諾,苻健、苻雄兄弟二人的後裔,虞國爵位為郡公者,可封開國縣公。


  虞國爵位在縣公及縣公以下,則降一級封爵。

  同時,他們的食邑也是同級別的爵位中最低一等。

  當然,等將來桓氏建國,他們的爵位還需再降一次。

  權翼著重強調,他們認的是苻健、苻堅所冊封的爵位,而不是苟氏在得知消息後,臨時給兒孫們加封的爵位。

  那些與苻宏在五服之內,而又並非苻健、苻雄後裔的虞國宗親,有爵位者,統一上表,封關內侯,是東晉倒數第二等的爵位。

  等到桓氏建國,他們再降一等,便是關外侯。

  桓熙看罷,對於其中的條條款款都很滿意。

  事實上,桓熙當然有把握依靠武力滅亡虞國。

  他之所以願意做出一定的讓步,是擔心把苻氏逼急了,讓苟氏領了苻宏帶著氐人投奔燕國。

  在虞國即將走向滅亡的情況下,燕國慕容氏已經成了桓家唯一的對手,至於晉室,不過是手中的玩物,上不得台面,也稱不得是對手。

  提防那對孤兒寡母,還不如防著點世家大族的反撲。

  桓熙不願讓虞國的餘孽倒向燕國,所以給出的條件也不算苛刻,儘管不讓他們出仕做官,但允許他們保留財富,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

  而且還給將來苻氏解禁留了一個承諾。

  權翼、李威、苻融都已經在文書上簽字,只等著桓熙用印,便可送往晉陽,交於苟氏之手。

  桓熙既然滿意了這些條款,也不會再挑刺,他當場用印,讓李威安排親信,以快馬加鞭,護送這道文書北上。

  聞喜與晉陽相距七百里,儘管有些道路難走,但當年苻健效仿桓熙,在河東也建立了一條由河東郡通往晉陽的驛道。

  驛卒們星夜兼程之下,八百里加急接力,居然一天一夜就給送到了晉陽。

  晉陽宮內,群臣集結於正殿,年幼的天王苻宏正坐在側椅上,懵懂的看向眾人,連話都不怎麼會說的他睜著好奇的眼睛,打量著正殿裡的一切。

  太皇太后苟氏看罷了李威、苻融等人南下議定的條款,而後收起了文書,嘆息道:

  「事情已經議定,擬詔吧。」

  語氣中透著難以掩飾的疲憊。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