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筆記本評測視頻(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在鍵盤的右上角,這個圓形的部份,就是電源按鈕加指紋識別模塊的組合按鍵,按下去會有明顯的段落感,可用於筆記本開機和指紋識別。在鍵盤正下方,是類玻璃材質的觸控板,滑動觸感一流。這塊觸控板除了傳統觸控板左右鍵和控制滑鼠的功能之外,還支持許多的手勢操作,譬如兩根手指輕點,相當於滑鼠右鍵。雙指上下或左右輕掃,可以滾動頁面,相當於上下滾動滑鼠滾輪。兩根手指左右輕掃,可以在瀏覽器中快速實現網頁之間的前進和後退操作。兩根手指開合,可以實現放大和縮小功能,可以縮放網頁圖片或文檔。兩根手指捏合,雙指輕點兩下可以實現智能縮放,也就是可以手動控制縮放的比例。兩根手指旋轉,可以將圖片或其他項目旋轉。三根手指拖移,將三個手指同時放在觸控板上,然後移動,即可拖動某個窗口或文件。三根手指輕點,在文字或單詞上三指雙擊,可以進行查找或翻譯。四根手指張開,快速回到桌面,即顯示所有窗口靠邊站。四根手指捏合,快速進入開始菜單。四根手指向上掃,打開「調度中心」,即顯示當前桌面的所有窗口。四根手指向下掃,縮小當前正在使用程序的窗口,快速切換窗口。四根手指左右輕掃,切換在全屏的窗口。以上這些手勢操作可以在系統偏好設置中的觸控板選項中進行自定義設置,掌握好這些操作技巧,MateBook筆記本電腦的觸控板使用起來,不會比滑鼠來的差。

  由於採用了下沉式屏幕轉軸設計,在打開上蓋的情況下,屏幕會擋住機身的上側,所以MateBook筆記本的接口全部集中在機身的左右兩側。左側的接口有,一個USB3.0-A接口,一個HDMI接口,最高可實現4K60HZ視頻的輸出,一個3.5音頻和話筒組合插口,以及兩個全功能TYPE-C接口。這個TYPE-C接口,是瑞達科技獨家研發的一項全新接口技術,集成了充電、數據傳輸、音視頻輸出、外設連接,適配器轉換等諸多功能於一體。可惜目前羅哥手上並沒有配套的TYPE-C接口轉換器,體驗不到TYPE-C接口除充電之外的其它功能。順便說一句,MateBook筆記本隨機配送的氮化鎵充電器就是TYPE-C接口,插在任何一個TYPE-C接口上,都可以實現100W的充電功率。另外這個TYPE-C接口還支持多種充電規格,經我們測試,不管是瑞達一代手機的18瓦充電頭,還是瑞達二代手機的40W充電頭,甚至是瑞達MP3播放器的10W充電頭,插在MateBook筆記本上,都可以給它充電,且可以實現充電頭的最大功率。

  在機身右側,有著一個隱藏式RJ45網線插口,一個CF存儲卡接口,一個USB3.0-A接口,一個主要用於插滑鼠無線適配器的USB2.0-A接口。眾所周知USB3.0接口和無線鍵盤滑鼠的2.4G傳輸信號會有干擾,影響鍵鼠的正常工作,保留這個USB2.0-A接口,就是為了避免這種狀況。

  MateBook筆記本的轉軸部分採用下沉式設計,阻尼感適中,可以實現單手開合,又不過分的松垮。屏幕部分,可以實現180度開合,滿足各種不同的工作狀況。唯一的設計缺陷是,屏幕打開之後,出風口會直吹屏軸,對散熱有部分影響。不過MateBook筆記本搭載的M1晶片,使用最先進的7nm工藝打造,發熱量真的很小,日常使用情況下,散熱風扇都懶得轉一下,這個出風口吹屏軸的影響真的不大。」

  看完以上這些介紹,連星宇對MateBook筆記本的第一印象是,重量很輕、屏幕很好、顏值很不錯,很符合他這個理工男的審美。

  「就是不知道,這個MateBook筆記本的性能如何,能不能跑編程軟體、3D建模和動畫軟體?」連星宇對MateBook筆記本提起了一些興趣,繼續看了下去。

  「說完了外面可以看到的部分,咱們再來說一下MateBook筆記本的硬體配置。我們測試的這一台MateBook,是高配版,它的處理器是基於ARM架構打造的M1晶片,內存為兩顆8G大小的LPDDR3內存晶片,組成的16G雙通道內存,硬碟是M.2接口512G大小的固態硬碟。這個M.2接口,也是瑞達科技獨家研發的全新高速硬碟傳輸接口,其讀寫速度,遠遠超過了傳統的SATA接口,具體的讀寫速率,後面會有具體的測試數據。如果你購買的是基礎版MateBook筆記本,內存和硬碟會被看一半,只有8G+256G大小,處理器和其它配置,和高配版完全一致,不存在過度縮水的情況。

  不管筆記本還是台式機,CPU都是決定性能高低的核心部件。MateBook筆記本搭載的這顆M1晶片是基於ARM架構和指令集,研發的一款全新筆記本處理器,CPU部分具有8核心8線程,採用和手機處理器類似的大小核設計,兼顧了節能和性能。那麼這款M1晶片的性能到底如何呢,請看以下的測試。

  開天系統,是瑞達科技自研的一款全新的通用作業系統,想要找一款原生的測試軟體真的不容易。我們翻遍了開天系統自帶的軟體商城,也只找到了一款為安卓手機打造的Geekbench測試軟體。好在開天系統原生支持安卓APP,不用轉譯,也不存在性能損失,用來測試M1處理器的性能,比較客觀真實。在GeekbenchARM處理器性能測試中,M1處理器單核得分1545,多核得分6577;X86仿生模式中,單核得分1060,多核得分4688;作為對照物的i7-3960X則是單核得分686,多核得分2841。該測試結果表明,原生模式下M1單核暴打i7;4大4小共計8線程的多核得分也能碾壓四核八線程的i7-3960X;X86仿生模式下M1單核依然強於I7;X86仿生模式下能保留到原生性能的72%-75%!

  另外CPU還有一個特別傳統的指標,就是解壓性能,開天系統有一款特別好用的自研解壓軟體,叫做「擠壓」,這裡就拿它,和Windows下的著名壓縮軟體WinRAR進行一下解壓速度的對比。」(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