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星箭發射(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對火箭、對航天、對探月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點一下關注,打開開播提醒,這樣明天我開播的時候,你就能第一時間收到系統發送的提示信息。好了,今天就到這裡吧,大家晚安。」說到這裡,杜青青果斷退出直播後台,關閉相機和筆記本電腦,下播了。

  回到別墅之後,杜青青依舊精力充沛,拉著喬瑞達去後花園,坐到長椅上,吃月餅賞月,將這個八月十五中秋夜,過了個十足十。吃完一盒月餅之後,杜青青以天氣寒冷為由依偎到喬瑞達的懷裡,兩人一邊賞月,一邊說著一些私密話,直到夜深露重,月亮西陲,兩人這才返回房間睡覺。

  第二天,喬瑞達和杜青青理所應當的起晚了,睜開眼睛的時候,就已經到了上午十點鐘。好在星箭發射測試,時間是在下午,現在起床也趕得上開直播。兩人急匆匆的穿衣起床,吃了一頓早中餐,開車載著各種直播設備,趕到二號火箭發射塔附近的時候,時鐘已經指向了十一點。現場喇叭中,正在播報,「三小時倒計時,請工作人員各就各位,進行發射前最後一次檢查。重複一遍,請工作人員各就各位,進行火箭發射前最後一次檢查。」

  二號火箭發射塔,高度達到了驚人的140米,比一號發射塔要高了一倍以上。但是二號火箭發射塔的橫截面積,比一號發射塔反而要小了不少,這是因為星箭的直徑和體積實在太過巨大,無法做外面的旋轉平台。既然旋轉平台都不做了,那發射塔乾脆做了適當的簡化,這就使得二號火箭發射塔顯得相當的苗條,直直的一根棍子一樣,立在那裡,必須依靠著幾根斜拉索,才能固定住,不倒的樣子。就在這個苗條的火箭發射塔旁邊,矗立著一枚重量超過4000噸,高度超過120米的龐然大物,那就是今天的主角,超重型運載火箭星箭。

  杜青青架設好三腳架和照相機,抬頭仰望星箭頂端,不由感慨道:「這枚運載火箭看起來好高,好大,看這高度,超過100米了吧?」

  「是的,星箭完全體的高度,正好是120米,起飛重量超過了4000噸,運力僅次於丑國傳奇火箭土星五號。」喬瑞達將視頻信號線,插入轉播設備,一邊開機進行調試,一邊說道。

  「聽說土星五號的造價高達1.87億美元,那還是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的1.87億美元,相當於現在的十億美元以上。喬總,你們這枚星箭的造價,不會也這麼高吧?」

  問話的是一位戴著墨鏡的男攝像師,身上穿著央視的馬甲,應該是央視新聞拍攝團隊的一員。喬瑞達他們目前所處的區域,是一棟二層小樓的樓頂上,距離二號火箭發射塔一千米左右,正好是拍攝火箭發射的最好機位,安全方面也能得到保證。這裡也是瑞達航天劃出來的媒體區,來自國內外的幾十家媒體記者,拍攝團隊,全部聚集到了這兩百來平的樓頂上,非常的熱鬧。喬瑞達也算是一個頗有名氣的公共人物了,對方又是一個新聞行業的從業人員,認出他來不奇怪。

  「我們的星箭,造價當然沒有那麼高。我們瑞達航天只是一家剛剛成立一年的民營航天公司,可沒有NASA那樣財大氣粗,在設計產品之初,就要求儘量節省成本。外殼材質,選擇了物美價廉的不鏽鋼,燃料選擇了最便宜的液氧和甲烷,發動機使用了成熟產品天鵲系列發動機,採用多機並聯方式,來做大推力。不過星箭的體量在那擺著呢,再節省,生產成本也超過了一億美元。好在,我們的星箭,可以回收多次使用,成本分攤下來,還可以勉強接受。」瑞達航天沒有在媒體區安排解說人員,喬瑞達只好臨時客串起了解說員,幫大家答疑解惑。

  「喬總,聽說你們這次火箭發射測試,要送一艘探測器去月球,這是不是真的?」一位金髮碧眼的外國小姐姐,操著一口流利的普通話,提出了她的疑問。

  「是的,你聽到的消息沒問題。準確一點說,星箭上搭載的是一艘探月飛船,它的內部安裝了多個探測器,放置了一台月壤採集車,和一個可以展開的月壤分析提取工廠。探月飛船成功落月之後,我們將放出月壤採集車,批量採集月壤,送到提取工廠中,嘗試分析月壤成份,提取氦三、鈦鐵礦、稀土元素等有用的東西。」

  喬瑞達難得在媒體面前露面,接受採訪的次數,更是屈指可數。眼見機會難得,一位記者將手裡的話筒遞到了喬瑞達的面前,開口提問道:「根據我了解到的消息,前不久瑞達集團旗下新成立了一家瑞達新能源公司,並且在距離瑞達航天城不遠的地方,斥資幾千億開工建設可控核聚變實驗堆。現在又要發射月球探測飛船,去月球採集氦三,而氦三正是傳說中最理想的核聚變燃料,喬總你們瑞達集團,這是要搞定從燃料開採、到可控聚變、到發電一條龍嗎?」

  面對話筒和鏡頭,喬瑞達也不發怵,他清了清嗓子侃侃而談,「是有這個想法,眾所周知,自從18世紀末,發電機被發明之後,火力發電,就一直充當著供電主力。哪怕後來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核電(裂變)獲得長足發展,火力發電的主導地位,也依舊不曾動搖。現在二百多年過去了,也到了發電模式徹底變革的時候,在我看來,可控核聚變發電,就是替代火電的最理想發電方式。聚變發電相比火電,優勢不要太多。首先,資源充足,地球上的氘氚、月球上的氦三,都可以做為聚變燃料使用,只要提取技術達標,數量幾乎無窮無盡。其次能量密集、沒有污染,核聚變可以說是人類掌握的,最先進的能量產生方式,能量密度相當之高。理想情況下,1kg氦三聚變可以產生數千兆瓦時的電力。而且核聚變不會產生二氧化碳,不會產生核廢料,相當的環保。」


  「喬總,你這麼說,是不是意味著你們瑞達集團,已經掌握了可控核聚變實現的關鍵技術,可以在不遠的未來,點亮聚變之光?」

  「我可沒有這麼說,這都是你們的臆測。我們瑞達集團確實掌握了幾種關鍵技術,其中就包括一種常溫超導體,但是可控核聚變的難度實在太大了,理論看似簡單,工程實現起來,卻相當之複雜。在聚變之光真正點亮之前,誰也不敢誇口,掌握了可控核聚變。」

  「喬總,能詳細說說,那種常溫超導體嗎?如此重大的科研成果,我們怎麼沒有收到任何消息?」

  「我說的這種常溫超導體,是我們瑞達研究院在最近合成的一種鐵合金,目前依舊處在保密階段,不方便透露過多細節。」

  ……

  接下來的半個多小時,這塊媒體區域,簡直成了記者招待會,喬瑞達先後回答了一眾記者提出的十幾個問題。直到後勤部的同事,給這些記者和媒體人,送來了盒飯。他們忙著吃飯,這才放過了喬瑞達。

  喬瑞達和杜青青,剛剛吃了早飯,這會兒還不餓,也就沒有拿盒飯吃。杜青青在這半個小時內,安置了三個機位,放飛了兩架無人機。這些機器拍攝的五路視頻信號加上一路從航天城飛控中心轉過來的視頻信號,全部接入筆記本電腦,然後通過導播軟體,在五路信號中,進行優選切換,推流到直播間,以確保直播效果。

  中午十二點,杜青青在瑞達集團官方直播間和快拍平台,同時開播。從昨天晚上開始,瑞達集團旗下的幾款軟體,都對今天這場直播進行了推廣。快拍平台上,也提前做了直播預告,所以在直播間打開的一瞬間,就湧入了十幾萬人,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直播間人數還在一路躥升。讓喬瑞達頗感意外的是,快拍平台直播間的在線人數,竟然超過了瑞達集團官方直播間不少。看來快拍軟體真的成了氣候,用戶數量相當之多,已經有了前世抖音的幾分功力。

  直播開啟,首先出現在鏡頭內的,就是高高矗立在發射塔旁邊的星箭超重型運載火箭。通體黑色塗裝的星箭,在陽光的映照下,灼灼生輝,只論顏值,絕對秒殺一片其它火箭。看到這一幕場景,觀眾們感慨良多,密密麻麻的彈幕,一瞬間就出現在了直播間中。

  「開幕雷擊,這是運載火箭,這也太大了吧!」

  「沒有合適的參照物,不太好確定這枚火箭到底有多高,多粗。」

  「這款運載火箭的直徑,和旁邊的發射塔要差不多了,目測至少在九米左右。」

  「如果這款火箭的直徑真的有九米,那就是妥妥的世界第一了,甚至超過了丑國曾經的火箭霸王土星五號。」

  「土星五號早已成為絕唱,就是老美找回了圖紙,也難以生產出來。現在的瑞達航天,卻是實打實的做出了如此一款堪比土星五號的運載火箭來,簡直太利害了。」

  「我記得瑞達航天掌握了火箭回收技術,那這款超重型火箭,會不會也支持回收?」

  「如此重量級的火箭,想要垂體回收,相當的困難吧。我就怕回收到一半,失去控制,直接摔地上,如此一個龐然大物,掉地面上,破壞力太大,應該儘量避免才是。」

  「我就想知道,這個大傢伙的運力有多少,不會還趕不上上個世紀研發的土星五號吧。」

  「咦,這都開播好幾分鐘了,怎麼咱們的青青主播還沒有露面。」

  杜青青拿出化妝盒,對著鏡子補了補妝,而後站到了鏡頭前,一臉微笑的說道:「觀看直播的各位老鐵們,大家中午好,很高興再次和大家見面。我後面這個巨大的運載火箭,大家看到了吧。它是瑞達航天研發的一款超重型運載火箭,代號星箭。星箭主體由第一級超重級助推器和第二級太空助推器組成,整體高度為120米,直徑為9米,起飛質量達5000噸,起飛推力7400噸,兩級均可重複使用,是有史以來最大的火箭。星箭的設計目標包括完全可重複使用性,能夠垂直發射,垂直回收,並在發射回收後的幾小時內再次重新發射。此外,星箭的地月轉移軌道運載能力為100噸,能夠送往月球、火星或其他遙遠目的地,或進行繞地球飛行。星箭的研發和應用旨在實現載人登月、前往火星等太空探索目標。

  此次測試發射,是星箭第一次做整體飛行測試。在此次發射之前,星箭已經做過了一級點火跳躍測試,一級十公里飛行回收測試,二級點火測試、整體模擬測試等多輪測試,均取得了完美的測試結果。但是此次整箭飛行測試,依舊存在諸多的不確定性,尤其是火箭一級的並聯發動機數量達到了驚人的19台,出任何意外都是有可能的。

  在人類航天史上,類似的多發動機並聯火箭,曾經出現過一次,那就是前蘇聯的N-1火箭,它是為了對標丑國的土星五號設計的登月火箭。但是當時的蘇聯航天局,並沒有掌握大推力火箭發動機技術,為了達到土星五號差不多的推力,只能採用多發動機並聯方案。於是蘇聯火箭設計師在N-1火箭一級上,並聯了30台NK-15發動機,(比星箭還多了11台),二級火箭,並聯了八台NK-15V發動機,三級火箭,並聯了四台NK-21發動機。由於那個時代點火和控制技術相當之落後,並聯如此多的發動機,其可靠性,那是相當之糟糕。了解航天史的同學,肯定知道N-1火箭的結果可是不怎麼美好,先後發射多次,都因為一級或二級的某些發動機故障,而發射失敗。最終以徹底放棄登月計劃,而告終。」(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