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認真拍不如認真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357章 認真拍不如認真吹

  其實陳一鳴內心覺得,電影局的大佬真沒必要開所謂的通氣會,根本改變不了什麼,還容易被這幫子嘴上跑火車的公司老闆們給帶歪了思路。

  真想了解行業情況,把電影局那些苦逼的基層審片員叫來,然後再把專資辦的票房數據一拉,兩下里一對比,變化和趨勢在哪裡馬上就一目了然。

  找業內專家也好,搞觀眾調研也罷,都是主觀向的個人意見,很難準確反映行業全貌,電影局是產業把關人,一手數據全在這裡,何必求諸於外呢。

  除非今天的會議只是為了表明上峰態度,走個形式上的流程,但陳一鳴一想又覺得有些不對,如果真是那樣,局座大人幹嘛把自己晾台上呢,他自認這幾年有功無罪啊!

  自古文人相輕,把陳一鳴架起來只能刺激到真正拍電影搞創作的,現在主席台下坐著的都是商人,場合也不對啊。對於這些老闆來說,真金白銀才是他們關心的,面子不面子的都是浮雲。

  陳一鳴內心狐疑,嘴上還得應付接二連三的「質詢」。

  局座大人說是台上台下交流,但在馬二爺放完頭炮過後,接連提問的卻是主席台上的大佬們。

  葉靜怡問完一個問題之後又繼續追問,「小陳,你剛才說底層邏輯正在發生變化,具體怎麼個變化,能展開講一講嗎,我很感興趣。」

  陳一鳴一聽就想自扇嘴巴,讓你丫嘴快。

  其實對於這個,他自己也是前世在飯局上道聽途說的,聽完就算並沒有進一步研究過,那時他只是一個撲街導演,飯桌吹牛隻需要立論用不著論證,證出來也沒啥卵用不是麼。

  如今他僥倖擠進了行業5%的隊伍,又親自操刀做過一些「前瞻性的創新」,實踐到位了,理論上就會觸發一些思考,這就讓他覺得早前聽過的那番神論有些道理,不過具體怎麼個道理,他也沒有系統思考過。

  他又不是磚家叫獸,沒有立言的志向和需要。

  結果今天腦子沒管住嘴,說禿嚕皮坑了自己。

  稍稍思量了一下,陳一鳴覺得聊上幾句也無妨,他畢竟不是真老闆,多少也算是吃技術飯的,鍵政起來天生自帶三分底氣。

  於是他朝葉女士微微點頭示意,然後面向台下說道,「剛才是我好為大言了,其實也談不上底層邏輯,只是我對未來幾年行業發展的幾點預測。

  各位老闆說到資金運作肯定比我在行,我要是哪裡說錯漏了怯,請大家多包涵。

  我最早拍《魔都假日》的時候,項目投資大致分為三塊,三分之一是有關部門的文化專項資金,三分之一是魔影馬董的投資,剩下三分之一是鉑爵自籌。

  雖然只有三分之一,也幾乎耗幹了鉑爵的現金流,在投資回收之前,團隊從上到下都是義務勞動,連工資都發不出來。

  我看到台下不少人面有戚戚焉,說明這不是個別現象,大部分電影公司起步都是如此。

  就算是發展壯大起來了,項目運作也還是遵循這個路徑,比如我們拍《木蘭》時,鉑爵的現金流已經很健康了,一兩億的投資,投入的自有資金也不超過三分之一。

  哪怕是獨立電影也是一樣的,導演界不是有句鐵律麼,拿自家錢拍電影的都是棒槌。

  所以我對電影人的定位很明確,我們就是吃技術飯的,包括各位老闆在內都是如此,這種定位有點像當下流行的一種現象,叫做管理層以少量持股主導公司運營。

  所以我對地產和網際網路資本入局很敏感,因為這一套那兩個行業玩兒得更溜,不僅形成了嚴密的契約和制度,在技法上更是甩了電影圈不知道幾條街。

  想想看,大家在做電影過程中,是不是經常遇到資方的不合理訴求,你們是不是經常或被動或主動地去干預拍攝和後期製作,這裡面有多少是對市場的妥協,又有多少是對資本的妥協?

  我在這裡說這些似乎有些站著說話不腰疼,因為我本人確實很少被外界因素干擾,出來的片子基本都是我內心想法的具象化,但也正因如此,我會更加在意對自身特權的維護。

  我對電影人未來的前景大體上表示悲觀,因為電影這個行當,管理層的獨立性毫無保障,法律上的,制度上的,甚至意識上的,全都是一片模糊。

  以前我們可以仗著所謂的專業性來抵抗外來資本,畢竟那時候行業半死不活,有閒錢的又大多是煤老闆,他們的干預撐死也就是往劇組塞個把女演員,煤老闆的審美眼光不必質疑,帶資進組的花瓶說不定還比咱們自己找的更漂亮呢。


  可是將來沒這好日子了,不管是搞地產的還是玩兒網際網路的,都有專業的智庫團隊,有詳盡的數據後台,技術性上遠遠超過我們這些拍腦袋決策的,人家的PPT做得都比咱們漂亮。

  跟煤老闆比起來,他們給的更多,要的也更多。

  拿錢之前,捫心自問,咱們給得起嗎?

  煤老闆的錢都是自己的,這兩位的錢卻是代管的,拍電影虧了錢或是少賺了,我們可以負責自投的部分,他們能負責嗎?

  我想很多同行內心都有答案了,他們負不起這個責,即便某種情況下負了責,也不過是套路的一部分,前期虧錢是為了後期賺個大的。

  為了不虧或是多賺,他們會怎麼辦?

  我想力主拍大片就是其中一種方式,一方面這是追求大數字大流水的商業需要,另一方面,盤子大了才好渾水摸魚啊。

  先聲明哈,以下的話都只是我個人純技術角度的預測,不代表任何價值傾向。

  我剛才說國內還沒有做好應對海量大製作的技術準備,其實制度上同樣如此,比如在監管層面,就缺少對極端情況的應對。

  打個比方,現在全國院線聯網之後,偷票房或是造假的情況確實管住了,但是我要是光明正大地買呢?

  既然首周票房對整個走勢非常關鍵,那好,乾脆直接砸錢給院線,反正支出上都是營銷費,花在宣傳上到達率成謎,直接打給院線把首周票房頂上1億2億3億,不是更乾脆?

  違法違規嗎?似乎沒什麼問題,因為人家真花錢了。

  等不遠的將來整個上下游整合完成,屆時更方便了,院線、票務公司、影院都是彼此換股的一家人,買票房直接就是左手倒右手劃個帳的事。

  如果背後還有家上市公司,那叫秦始皇摸電門,贏麻了。票房爆了是重大利好,股價漲個三點五點的就是幾億十幾億的市值變動,這回報率拍電影比得了麼?」

  陳一鳴的例子舉完,秦始皇麻沒麻不知道,會議室里的人全都麻了。

  主席台上的大佬們臉上溫和的笑容全沒了,記錄的記錄,神遊的神遊,提問題的葉女士也不再是從容不迫的樣子,肉眼可見地周身寒氣。

  陳一鳴都好奇,這位沒頭銜的大姐到底是哪個部門的,這官威簡直了。

  台下老闆們的私語聲已經不是幾隻蒼蠅,而是一堆蒼蠅,會場秩序都快維持不住了。

  坐在前排緊挨著的馬二爺跟韓三爺沒有說話,而是彼此對視了一眼,交換了一個意味不明的複雜笑容。

  局座大人咳嗽了幾聲,壓下了會議室里的嘈雜聲浪,然後轉頭看向陳一鳴說道,「接著講,不是幾點預測嗎,這才第一點,既然談了就索性談徹底。」

  台下老闆們再看陳一鳴全然沒有了之前的幸災樂禍,揭蓋子從來都不是好差事,哪怕陳一鳴揭的是未來的蓋子。

  大佬有命,陳一鳴也就無所畏懼地繼續說。

  「我預測的前提,就是行業在往上走,市場和需求在擴大,這一點想必大家都有共識。

  單片票房肯定會繼續漲,韓三爺說30億,我說50億,數字本身不代表什麼,但達成這個數字需要付出的東西,很有分析的必要。

  先提一個問題,製作跟宣發,孰輕孰重?

  我自問自答,肯定是製作,預算分配放在那裡,預留三成宣發費已經是往寬了算,據我所知很多項目根本就不列宣發預算,到了節點再臨時找錢的不乏個例。

  但是地產和網際網路資本可不是這個想法,這兩個行業從來都是營銷為重的,甚至說他們是營銷公司也不為過。

  一旦製作和營銷乾坤倒轉,花三成的預算製作,燒七成的預算營銷,很可能最終票房短時間內還是上漲的。

  這似乎背離了電影製作的規律,但未來卻是很可能發生的。

  客觀上,觀眾需求在擴大,觀影人群在增長,當固定觀影行為在宏觀層面成為常態時,誰嗓門大燒錢猛,誰就能拉更多的觀眾進影院,這就倒逼片方不得不持續追加營銷預算。

  主觀上,兩大金主有意願決定投資怎麼花,也有技術能力來跟蹤監控營銷花費,比起隨意性極大的製作環節,營銷方面的支出更加透明可預測。

  這樣下去,很快整個行業就會發現,認真拍不如認真吹,養成了觀影習慣的觀眾就是魚塘里的魚,養肥了就可以撈起上桌了,爛片好片觀眾都得看,否則就沒得看。」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