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木易不是楊康他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279章 木易不是楊康他爹?

  放映廳內又是一陣竊竊私語,顯然很多人都沒看明白。♨😂 69𝕊𝕙ỮЖ.℃๏ᵐ 😺ൠ

  轉場新穎且流暢,但是劇情卻不連貫。

  剛還在草原上突襲可汗,怎麼眨眼的工夫,就被追殺到樹林裡了?

  陶奕西與張子風林中相識,三言兩語之後情勢再度急轉直下,車夫的誘敵之計未奏全功,突厥小隊分兵入林,擒住侍女之後步步逼近。

  張子風飾演的小木蘭臨危不懼,藉助樹林裡的陷阱,與幾個小夥伴一起將突厥兵一一制服,並等來了陶奕西那些姍姍來遲的護衛。

  小木蘭用俘虜跟護衛頭領換來了銅錢和布帛,大發了一筆。

  分別之際,陶奕西報出了自己的名字,并州文水武氏女名珝。

  話音未落,低低的驚嘆聲在放映廳內迴蕩,唐太宗,貞觀,武氏女,電影開場之後的幾個出人意料的名詞,給了觀眾一種真相大白之感。

  雖然大部分觀眾都不知道武珝是誰,但是誰還聯想不到一代女皇呢。

  不得不感嘆陳一鳴這回玩兒得挺大,把《木蘭辭》直接給移花接木了,樂府詩改唐詩啊。

  大銀幕上,小木蘭絲毫沒有自己救了武則天的自覺性,她興高采烈地跟小夥伴們打道回府,結果剛好遇到解甲歸田的木蘭爹。

  轉眼間喜劇變悲劇,一同從軍的叔伯長輩們少了一大半,帶隊的木蘭爹也落下了暗傷殘疾,更令人氣憤的,則是連功勞和犒賞都被權貴上官給貪了去。

  小木蘭僵著臉,注視著這支打著白幡、捧著骨灰罈的隊伍沉默地走向塢堡。

  鏡頭拉進聚焦張子風的眼睛,清澈見底黑白分明的瞳仁里,有氤氳,有困惑,還有悲傷與憤怒。

  電影適時插入旁白與字幕,低沉的男中音娓娓道來。

  「貞觀四年(公元630年),唐太宗以李靖為帥北擊DTZ頡利可汗,并州文興折衝府旅帥木易攜眾從征,先登有功,後以謗免。」

  片刻停頓之後,鏡頭再次拉遠,鬱南扮演的木蘭正式出場。

  她挎著籃子踩著斜陽,沿路而上帶領觀眾「遊覽」塢堡。

  如今再看,這段2分多鐘的長鏡頭已經算不上什麼驚才絕艷的演出,自《1951》面世之後,長鏡頭似乎一下子成了某種電影流行,是個導演都想著安排一段炫上一把。

  《木蘭》的這段長鏡頭中規中矩,唯一算得上技巧的東西,就是用後期調色變黎明為黃昏。

  調色之後,人為加工的「夕陽斜照」配上輕快的旋律和對話,多少有些不真實的違和感,整體色調偏暗偏紅,又莫名給人一種血光沖天的暗示。

  觀感這東西自然見仁見智,不過陳一鳴自認花費的心思對得起大壯在襄城的一番辛苦,半山腰的塢堡沒有白蓋一場。

  為了壓縮時長,《木蘭》的開場戲有些跳躍,別看陳一鳴把轉場拍得花里胡哨的,其實都是不得已而為之。

  這樣一來,魔改後的故事背景,就必須有一個通盤的交待,讓觀眾知道木蘭從軍以及後續矛盾的來龍去脈。

  戲份可以砍,介紹不能砍。

  清泉濺石般的活潑旋律中,鬱南在塢堡內走走停停說說笑笑,一路向上走進塢堡深處的一座院落。

  「爹!娘!阿姐!小弟!」雀躍的女聲在下一刻戛然而止,空曠的院子似乎讓木蘭面帶疑惑,東側主屋傳來的說話聲,最終吸引她走了過去。

  隔著門板傳來木蘭爹的話,解答了木蘭與觀眾的疑惑,木蘭爹接到軍書,不得不再次出征。

  這一次不是打仗,而是不知歸期的戍邊。

  門那邊的木蘭爹心存死志百般不舍,門這邊的木蘭百感交集另有決斷。

  夜晚,月明窗前,木蘭坐在織機前柔腸百轉,隨著她挺身而起開始換裝,背景音樂由小提琴的柔媚猛然轉為鋼琴的鏗鏘。

  易服、背劍、跨馬、揚鞭,夜色中木蘭絕塵而去。

  轉場過後已是白天,木蘭控馬踏上塢堡前的大道,噠噠的馬蹄聲中,一個個騎士來到木蘭身側,拉出一條長長的騎隊。

  之前的男中音再次響起,黑屏白字打出字幕。

  「唐太宗貞觀十五年,西突厥大將阿史那賀魯自立為可汗,攻伊州(今哈密)不克,帝征并州11折衝府兵往戍。


  旅帥木易次女木蘭,年17歲,替父從軍。」

  陳一鳴的注意力根本不在大銀幕上,而是全神貫注地留意著身前身後影迷的低聲私語。

  「木易不是楊康他爹嗎?」

  「阿史那賀魯是誰?」

  「木蘭女代父職啊,上來就是旅帥,這起點可夠高的。」

  「哈密那時候就是唐朝的了?」

  「這是歷史還是戲說啊,歷史學渣頭暈目眩中。」

  「改得莫名其妙亂七八糟,真是陳一鳴的劇本嗎?」

  「知道是替父從軍就得了唄,不是早說過純屬虛構麼。」

  「就是,唐朝不唐朝的關係很大嗎?反正都是打胡人。」

  好吧,步子邁得太大容易扯到蛋,唐代木蘭這個魔改確實有點兒非主流。

  幸虧開頭是快節奏的處理方式,對故事背景一筆帶過了,按部就班不跳拍的話,這一段肯定更受詬病。

  不出所料,轉場後草原戲鋪陳開來之後,私語討論聲立刻消失不見。

  俏麗的草原美景搭配上凌厲的馬戲打戲,影迷們很快沉浸其中。

  木蘭結交到新的夥伴與朋友,也遇到了更強大的內外對手,隨著處月部誘惑鐵勒頭領都曼反叛,陰謀在草原盛會上襲殺木蘭,電影來到第一個小高潮。

  萬芊獻上一曲胡旋舞示愛於木蘭,結果自然是一個苦笑不得的烏龍,小郡主心灰意冷之下四處亂走,卻無意中得知了一個針對心上人的陰謀。

  眼看著木蘭即將步入陷阱,千鈞一髮之際萬芊拼死示警,木蘭暫時得以脫險。

  緊張刺激的奔馬競逐之後,木蘭反殺了追擊的都曼,卻永遠失去了好夥伴林庚,以及好朋友萬芊。

  大隊唐軍逶迤入營的鏡頭下,古意盎然的旁白第三次插入。

  「唐高宗永徽六年(公元655年)夏,帝使程知節為帥,王文度為副,蘇定方為前軍總管,西征阿史那賀魯。

  木蘭以文興折衝府右果毅都尉行探馬斥候從征,隸屬中軍。」

  全片第一次千騎沖陣的大場面,似乎給觀眾帶去的觀感十分不錯,陳一鳴覺得劇組沒有白辛苦一場。

  至少對得起鬱南前後好幾次的落馬了。

  大銀幕上一騎當先的鬱南英姿颯爽,觀眾的情緒有多高漲,緊接著受到王文度的打壓就有多憋屈。

  木蘭爹的遭遇再次降臨,權貴的壓制之下,木蘭的議功被押後。

  電影也由此進入第三個章節,長安之行。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