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閉關 克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76章 閉關 克制

  按照華納兄弟的安排,《魔都假日》計劃於1月21日星期四在倫敦首映,隔天全球上映。

  換了一個時空,發行方也由派拉蒙變成華納兄弟,但依舊是和原時空《羅馬假日》如出一轍的騷操作,好萊塢勢要把瑪格麗特公主的熱度蹭到禿嚕皮為止。

  對於《魔都假日》的海外發行,申芃菲比魔影發行更著緊,後者最多寫到年度報告裡面漲漲面子貼貼金,前者可是涉及到真金白銀的進項和彌足珍貴的名聲。

  她是一家中介吃兩頭兒,雖然鉑爵這邊的提成已經撈到了手,但華納那邊的「績效獎金」還大有可分。

  申大姐天天泡在華納,跟大壯說春節都不打算回國,恨不能直接住在人家總部大樓里。

  《魔都假日》在東亞這邊的票房成績,她更新的比華納中國還要勤快。

  老古和莉莉的海外宣發行程,她張羅得比華納發行更具主人翁精神。

  在她的不懈努力下,《魔都假日》爭取到了北美地區2910館的開畫數,打破了此前2560館的華語電影北美開畫紀錄,不知不覺又放了顆小衛星。

  鉑爵三人組把《魔都假日》的業績一匯總,發現這塊開門磚竟然是條野生小黃魚,看著個頭兒不大,但是身價著實不低。

  國內票房1.6億,足以排進年度前十,掛在第八的位置。

  看上去位次不高,可是如果把進口大片劃出去,純算國產片與合拍片,居然已經躋身前五。

  在普羅大眾看來,顯然屬於「時無英雄遂讓豎子成名」。

  但在華國電影圈裡,《魔都假日》意義就截然不同。

  它是改制之後國產電影裡最純正的一匹黑馬,是打破過去幾年業界通行的電影製作規律的顛覆之作。

  獨立製作公司(《魔都假日》的掛靠性質圈子裡門兒清),新人導演兼編劇,新人演員(古越河在電影圈純純萌新),草台班子幕後。

  院線一日游的BUFF全部點滿,上映之後卻莫名其妙地火了。

  不僅票房火爆,而且還燒得十分持久,在競爭激烈的賀歲檔一直燒了7個禮拜。

  過去幾年國產電影的票房密碼是什麼?大投資,大製作,N地合拍,明星薈萃。

  孫旺泉和王小剛都講過類似的話,「沒有大場面大卡司,觀眾憑什麼進電影院看電影?」

  而《魔都假日》這樣一部沒錢沒腕的戀愛小甜品,卻異軍突起,硬是在大片雲集的賀歲檔切下一大塊蛋糕。

  憑藉騷斷腿的「大規模點映」打動院線,線上結合線下的整合營銷奠定口碑,鉑爵這一套超越時代的組合拳一打出來,效果立竿見影,對業界的震動更是不小。

  現在馬雲騰再出去走局,抬頭再也不是魔影集團馬二爺的公子,而是大賣電影《魔都假日》的製作人。

  不僅票房殺入年度前十,蠶豆分也高得不講道理,開畫9.2下映8.8,只掉了0.4分,口碑爆棚。

  國產電影蠶豆8.8分什麼概念?那是與孫旺泉、汪嘉偉、乃至謝靜他老人家的海外獲獎電影相提並論的級別。

  自蠶豆創立以來,國產商業片過8的鳳毛麟角,摸到9的一部也沒有,《魔都假日》是開天闢地的第一部。

  更關鍵的是,《魔都假日》還做到了牆內牆外兩開花,這年頭有全球上映待遇的國產電影可沒幾部。

  莉莉能不能在堅果一炮而紅尚屬未知,不過老古在棒國是真的火到炸裂,電影上映不到10天,居然已經有本地粉絲團了。

  老古過去時組織接機還算正常,回國時甚至還組了團陪著一起飛魔都,市面上買不到周邊就殺到唐宋影視,直接把公司的存貨買空了,把老蔡給樂得找不著北。

  總結下來,一部《魔都假日》讓鉑爵名利雙收,既立了旗,又揚了名,還撈了米。

  陳一鳴和包娜娜一直出差在外,坐鎮鉑爵的馬雲騰被迫陷入「幸福的煩惱」。

  原因很簡單,《魔都假日》熱度不減,方方面面的需求自然是紛至沓來,約訪問的媒體,談合作的同行,邀座談的協會,天天不斷。

  這些大壯哪個都應付不來,他大學裡學的那點專業知識,早就打包還給教授了。

  他好不容易拖到陳一鳴回來,結果一聽正主回來就要閉關,眼淚險些奪眶而出。


  「鐵柱啊,你就找個機會公開露個面吧,咱們畢竟是新人新公司,架子端太高會下不來台滴。」

  陳一鳴也沒轍,當他不想人前顯聖露大臉嗎?

  可這眼瞅著就1月下旬了,《1951》的文學劇本還沒影子呢,和出去裝逼比起來,孰輕孰重啊!

  「還是算了吧,劇組天天都是一攤子事,好不容易才把前期工作安排完,我得趁著這個空當趕緊把劇本趕出來,不然耽誤了拍攝,分分鐘流掉的都是錢啊!

  等把《1951》忙活完,我高低都得給自己放了大假,這一波可把我給累毀了。」

  一聽這話,馬雲騰已經到了嘴邊的勸說,終究還是收了回去。

  從面色上就能看出來,陳一鳴這段時間被折騰得不輕,人肉眼可見地瘦了不少。

  大壯本來計劃晚上拉著陳一鳴湊個局,把他介紹給幾個圈內的朋友,現在也改了主意。

  三人把近期情況對了一遍,沒發現有什麼大問題,就草草結束了碰頭會。

  陳一鳴回到租屋,飯都顧不上吃倒頭就睡。

  躺在熟悉床鋪上的踏實感剛剛滲入他的感官,一陣困意襲來,他就被拉入了黑甜的睡眠。

  ……

  電影是一種典型的視聽藝術,落在紙面上的文學劇本,重要性究竟有多高呢?

  這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每個導演都有自己的答案。

  本時空陳一鳴初來乍到,對圈內導演的認識只限於網絡,不過原時空的一眾名導,陳一鳴還是很熟悉的。

  比如攝影師出身的國師,就十分依賴文學名家創作或改編的劇本,他自己鼓搗的故事十個里八個都砸了鍋。

  與國師齊名的吟詩小達人,同樣屬於人菜癮大的案例,有大師級編劇蘆葦出手的《霸王別姬》是經典,自編自導的《無極》是血案,涇渭分明。

  馮小剛能在體制時代從美工跳級做導演,靠的就是能寫劇本,他早期導演的電影大多會參與編劇,他也憑藉獨有的京味兒幽默,在華國開創出馮氏喜劇這片天。

  不過他的編劇風格過於突出,跳不出自己的舒適圈,一旦進入陌生領域就不靈了。

  真正做到通吃視聽語言和文學語言的華國導演,只有姜文一個。

  把這四位的名字排成一行畫個單向箭頭,就大致可以說明導演對文學劇本的態度了。

  不屑一顧的是凱子哥,因為他自恃詩氣護體,劇本和編劇完全是對他滿腹才華的束縛。

  比他弱一線的是姜麻匪,雖然劇本是他自己編的,但是同樣刪改由心,因為他每天都有新想法,而且自信今天的必定比昨天的強。

  再下來是馮小剛,野路子出身的他知道自己幾斤幾兩重,一般是與文學名家聯名編劇,以避免暴露自身薄弱的文學功底。

  等到他飄成小鋼炮之後,也學著其他幾位爬到樹上秀逼格,搞自編自導偶爾還自演,以往藏得好好的紅屁股立馬露於人前,結果自然是丟人現眼。

  在編劇方面最不自信的是國師,其攝影師的出身沒少被正牌導演們詬病,他早期的獲獎電影大多來源於名著改編,劇本的執筆人不是原作者就是名編劇。

  不過從《英雄》開始,國師終於按捺不住自己的創作欲,開始深度參與劇本編寫,然後就有了毀譽參半的《十面埋伏》和《黃金甲》。

  自那之後,畫面華麗,內容空洞,就成了國師電影的典型印象。

  這四位大導演的經歷,清晰地反映出文學編劇在電影圈的尷尬弟位。

  華國電影缺好故事嗎?

  缺得厲害,特別是華國還沒有原創漫畫這個IP池,未來只會越來越缺。

  那在華國電影圈做編劇有前途嗎?

  毫無前途,趁早轉行!

  因為在導演中心制下,哪個大權在握的導演能克制住自身的表達欲呢?

  電影導的越多,根植於內心的表達欲望就越強烈。

  壓抑到極點的結果,往往就是導演甩開編劇自己干。

  沒那個文字功底自己寫的,也要在定稿的劇本上大改幾筆。

  甚至很多時候都不是導演故意想要彰顯存在感,而是從文字到影像必然會出現增減,編劇和導演的想像不可能完全一致,導演出於自身理解修改劇本完全合乎情理。


  自編自導看似一條康莊大道,但卻是一條沒有限速標誌的高速路,很容易一腳油門踩到嗨,結果吃罰單而不自知。

  如果一個導演肆意放縱自己的表達欲望,從一個旁觀的監控者徹底融入其中變為一個創作者,他就會漸漸忘記一個道理。

  從影像到觀眾,同樣要經歷一輪增減,而且是千人千面的增減,導演的表達越是主觀,距離觀眾的認知就越是遙遠。

  最後導演拍得酣暢淋漓,觀眾卻看得雲裡霧裡,不藉助影評人的閱讀理解甚至看不明白故事情節。

  然後就不免會發生垃圾電影與垃圾觀眾的罵戰了。

  拍完《魔都假日》之後,陳一鳴結合自己上輩子的導演經歷,有了一條獨特的感悟。

  導演的邊界,不在於表達什麼,而在於不去表達什麼。

  套用一下《讓子彈飛》的名台詞,劇本是這麼改好,還是那麼改好?

  其實不改最好。

  克制,才是一個導演最難能可貴的品性。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