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章 新科涌才,殿題難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請如實回答!本廳此次是代表都察院詢問,若是查實你撒謊,事後必定嚴加追責!」王煜從莊伯常的反應看出端倪,便是沉著臉強調道。

  在場的舉子看著莊伯常的異常反應,心裡便隱隱有了答案。

  其實很多參與者心裡都很清楚,他們此次如此憤慨的真正原因哪裡是為了伸張正義,而是希望將這一道題定義為泄題。

  只有這道題徹底被朝廷否決了,甚至定為舞弊案,他們才有可能被主考官錄取,而不是因為這道題答不出來被打到落榜之列。

  莊伯常知道都察院事後可以查驗自己的考卷,當即搭拉著腦袋:「學生稱讚呂不韋有儒家之風,並不曉得他是雜家領袖!」

  這個答案明顯是牛頭不對馬嘴啊!

  在場的舉子黯然一嘆,結合莊伯常跟唐寅的恩怨,又答錯了考題,此人的真正動機著實是值得商榷了。

  有關唐寅舞弊的案子,他們最大的理由是徐經有錢,而且到宋澄的府上拜訪。只是有幾個赴京的考生真是寒門子弟,誰到了京城不到自己同鄉高官那裡拜碼頭?

  宋澄是有名的油鹽不進,之所以肯見徐經和唐寅不見得是為了賣題,可能僅僅是想要提點,特別唐寅給人的印象是「其人輕浮,恐終無成」。

  「你跟戶科給事中華昶同為常州府人士!據我們都察院所查,你跟他乃同窗好友,且在應天鄉試同科高中,只是華昶在弘治九年金榜題名。此次華昶上疏彈劾科場舞弊,可是受你鼓動?」王煜問出最後一個問題,滿臉嚴肅地詢問道。

  同窗好友,一同登科?

  在場的舉子紛紛張大嘴巴,顯得十分驚訝地扭頭望向了莊伯常。

  如果一切都是真實的話,那麼這場風波恐怕並非科考舞弊,而是這個其貌不揚的常州府舉子的造謠誹謗。

  在這場科場舞弊風波中,並不是沒有聲音對這個所謂的科場舞弊案產生質疑。

  且不說宋澄有著宋青天之名,哪怕有點錢財的徐經真的從宋澄那裡買到了考題,那麼他憑什麼跟唐寅共享呢?

  要知道,越少人知曉考題才越安全,這種涉及砍頭的舞弊案更是不宜外漏。

  若他都願意跟赴京途中才結識的唐寅分享考題,那麼他又有什麼理由不透露給那幾個同窗好友,而唐寅又因何不將考題分享給好友祝允明等人呢?

  如此的種種疑點,導致很多理智的考生並不相信本屆科場舞弊,特別不可能僅限於這兩個人得到考題。

  如今莊伯常跟唐寅有舊怨,在考試上發揮失利,那麼確實有充足的理由造謠誹謗,甚至是他慫恿自己昔日的同窗好友華昶上疏彈劾。

  到了這一刻,真相似乎就在眼前了。

  「莊伯常,本廳跟你直說了吧!華昶方才被我們帶回了都察院,現在就看你們誰先開口了!」王煜亦是有手段的老辣搜查官,當即故意透露口風道。

  在鐵證如山的事實面前,莊伯常的心理防線徹底崩潰。

  莊伯常突然雙膝跪地,帶著哭腔求饒道:「大人,學生只是因為落榜心中不忿,才會做出這樣的糊塗事。求大人開恩,給學生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

  「啊?真是造謠啊!」

  「搞了半天,竟然是此人引起的!」

  「晦氣!咱被他當槍使了,虧我這些天到處呼朋喚友!」

  ……

  在場的舉子看到莊伯常招供,當即知道自己確實是輕信了莊伯常的話,所以才有了今天這場科場舞弊的輿情。

  王煜看著跪在地上的莊伯常,雖然他能體會到落榜者的失落和絕望,但更加痛恨這種無中生有中傷真正天才的庸才:「莊伯常,你不僅造謠誹謗他人,而且編造科場舞弊,更是夥同戶科給事中華昶擾亂朝局,跟我回都察院接受調查吧。」

  說著,大手一揮,兩名都察院檢查廳的人員當即上前抓人。

  莊伯常整個人癱軟在地,卻是知曉自己的前程是真的完蛋了。

  原本這種造謠誹謗的事情時常出現,但現在的弘治朝早已經立於法令,此次對莊伯常進行處罰亦是按律辦差。

  京城這場甚囂塵上的科場舞弊爭論,隨著都察院介入將造謠之人繩之於法,這場輿情很快便平息下來。

  這一刻,歷史正在慢慢偏移出原來的走向。

  十日後,順天貢院大門緩緩敞開,會試的閱卷已經徹底結束,亦會在同一天進行放榜。


  身上披著大紅花的衙差奔走在北京城的大街小巷中,帶領敲敲打打的隊伍報喜,而京城的百姓紛紛前去向新貢士老爺討要彩頭。

  由於大明會試的錄取人數已經擴員到六百名,所以錄取率是大大提升。

  祝允明是弘治朝擴錄的受益者之一,在這場會試中考取了四百多名的名次,雖然成績靠後,但已經打破命運枷鎖拿到參加殿試的入場券。

  原本此次最被看好的王守仁,在此次會試中考取了會試第二名,而第一名並非口口聲聲連中三元的唐寅,而是一個名不經傳的廣東舉子倫文敘。

  若說唐寅非富非貴,那麼倫文敘的情況其實更加糟糕。

  唐寅的父親起碼是在蘇州城開小酒館,但倫文敘的父親倫顯務過農,做過傭工,後以撐渡船為生,收入僅僅只能養家餬口。

  由於家境不好,小時候的倫文敘沒錢讀書,所以他的啟蒙老師就是父親。倫顯在閒暇之餘教倫文敘寫字讀三字經,以及吟誦唐詩宋詞,而這已經是「傾囊相授」。

  七歲時,因倫文敘常到村內一間私塾門外偷聽,塾師因此備受感動,免費收他為學生。

  因聰慧好學,倫文敘八九歲已能詩文,長於對聯,私塾每試必列前茅,有「神童」、「急才」、「鬼才」之稱。

  十歲那年,塾師年老病逝,亦是失去免費讀書之所,倫文敘因而輟學,但仍一面賣菜操持餬口,一面專心鑽研經典。

  因有神童之名,且長於對聯。西禪寺僧人見他前來賣菜,便提出一個條件:我們寺里的面賢殿尚缺一副對聯,這副對聯要恰合一百的數目。

  倫文敘請和尚取來紙筆,沉思片刻即寫就一聯:「杏壇七十二賢,賢賢希聖;雲台二十八將,將將封侯」。

  因賣菜常顧不了午飯,一家粥店的老闆憐其年幼,惜其才,於是就天天買倫文敘一擔菜,並要他送到粥鋪。

  在倫文敘把菜送到粥鋪時,老闆就會把用剩的豬肉丸、豬粉腸、豬肝生滾白粥,然後再放些姜蔥等免費請他吃,權作午餐。

  幾年過去了,倫文敘天天在粥鋪吃粥,因此對老闆十分感激。

  後來,新任兩廣總督吳琛到任,亦是出對聯對倫文敘進行考學:「一介寒儒,攀龍、攀鳳、攀丹桂。」

  只是吳琛話音剛落,倫文敘的下聯就已經出來了:「三尊寶佛,坐鰲、坐象、坐蓮花。」

  吳琛對倫文敘的急才讚不絕口,聽聞倫文敘少年失學,深感惋惜,立即賞白銀五十兩,資助倫文敘繼續完成學業。

  若說唐寅是天才的典型,是老天追著餵飯的典範,那麼窮苦出身的倫文敘則是用自己對學業的執著打動了上蒼。

  先遇到一個不收他束脩的啟蒙先生,又碰見慷慨資助的兩廣總督吳琛,這才讓他的學業得以繼續下去。

  只是人生並不可能一帆風順,雖然他在廣東早早考取了舉人的功名,但在會試亦是失利了兩屆,而今是他的第三次應試。

  「捷報廣東廣州老爺,倫諱文敘,高中己未科會試第一名會元,金鑾殿上領班面聖!」報子的聲音在北京城中響起,竭盡全力地高喊道。

  誰都沒有想到,此次竟然是籍籍無名的廣東舉子倫文敘薄積厚發,竟然讓他奪得會元,成為最為耀眼的存在。

  倫文敘看到自己所追求的功名終於來臨,亦是忍不住失聲痛哭起來。

  由於新科會元倫文敘出身貧寒,又非主考官刑部尚書宋澄的同鄉,甚至兩個人壓根沒有交集,自然沒有舞弊的輿情。

  唐寅經歷了舞弊風波,整個人明顯成熟了不少。

  雖然他註定無法完成連奪三元的豪言壯語,但此次會試拿到第三名,這個成績亦已經是十分厲害了,更是即將成為官場中人。

  時間如白駒過隙,三月已經過半。

  明朝殿試最初規定的時間是三月初一,在成化八年正月底,剛被冊封兩個月的悼恭太子朱祐極薨,所以影響當年的會試和殿試舉行時間。

  由於當年的殿試時間從三月初一推遲到三月十五日,所以朝廷亦是將這個殿試新日期定式,沿用至今。

  晨光初照,紫禁城的金碧輝煌在朝陽的映照下更顯莊嚴。

  午門大開,文武百官在尹直和王越兩位大佬的帶領下,正緩步走進這座皇城。

  在核對身份後,六百名貢士隊伍分成三列,在會試前三貢士的帶領下,他們跟隨禮部官員踏入了象徵權勢的皇城。


  進入皇城,往往代表著階級的躍升,他們六百人將完成由士到官的轉變。

  倫文敘神色自若,王守仁眼神堅定,唐寅則面帶微笑,他們自信地穿過重重宮門,終於來到華蓋殿前的考場外。

  弘治皇帝並不會出現在考場,六百名考生按流程進入考場。

  隨著內閣大學士賈俊宣布殿試開始,炮禮響起,宮樂再起。

  因殿試以策取士,所以儀式上仿唐宋。眾新科貢士席地而坐,面前是一張古案,分殿南北兩側,遙遙相對。

  王越等監考官在華蓋殿的兩側,由於這是一個露天考試,所以考生的全部動作是盡收眼底。

  其實到了這一步,科場作弊幾乎不可能了,畢竟殿試不會淘汰考生,只是定他們的名次。若是為了名次便冒險作弊,這樣做的風險和收益嚴重不對等。

  當然,他們都有一顆考取狀元的心,很多考生都憋著一股勁其實通過殿試「逆風翻盤」。

  殿試所用的紙張十分講究,紙片雪白如玉,整整精裱九層,寫在這種紙張哪怕傳世千年都不朽,讓考生更加的莊重。

  「此次殿試文體不限八股,開始吧!」內閣首輔尹直主持考試,當場宣布一個新規則。

  其實他們亦是慢慢意識到八股文的不足,雖然八股文能夠保證公正,但過於重視文體格式,反倒讓人才畏首畏尾。

  原本是一個可以在戰場大殺四方的猛將,結果受到規則所限,每次出招都只能是「左一刀,右一刀,屁股扭扭」,最終連普通士兵都不如。

  有鑑於此,早在上上屆開始,殿試便已經不限八股文體了,而效果是顯而易見,選出了更加務實的人才。

  隨著試題派發下來,大家突然間傻眼了。

  第一道題目,而題目只有十個字:「何為國之棟樑?」

  面對這一道古怪的題目,大家不由得大眼瞪小眼。

  唐寅看著這個題目後,卻是自信一筆,當即落筆作詩:「讀盡天下九州賦,吟通海內五湖詩。月中丹桂連根拔,不許旁人折半枝。」

  狂,自然是有狂的資本,而最厲害那個人自然便是國家棟樑,而他唐寅便是這麼一號人。

  只是這個問題自然不可能有固定的答案,唐寅是他的一種見解和觀點,而其他人又是另一種見解。

  接下來的第二道考題,哪怕唐寅的臉上都顯得十分精彩。

  「本朝已增設南洋總督府、東海總督府、印度洋總督府和美洲總督府,今澳洲總督府已在籌備,然各府需年輕之官員助守各洋,汝將為新科進士,可否接受遠離故土千里、萬里、十萬里到海外任職乎?(註:能接受者,吏部將著重安排)」

  這……

  在場的考生看到這道題目,明明是一道非常簡單的選擇題,但此刻筆尖異常的沉重,很多考生的臉頰更是滑過一道汗水。

  其實誰的心裡都十分清楚,考官自然是希望能夠看到他們的答卷是接受海外任職,而且選擇這個答法的成績有助於殿試名次的提升,但……這個答卷交出去是有可能真被吏部安排到海外就職!(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