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中醫種子緩緩萌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256章 中醫種子緩緩萌芽

  大年初一的河坊街,人山人海。這裡曾是南宋國都的「皇城根兒」,宋朝雖然屈辱,但是經濟繁榮,南遷之後,依然醉生夢死。

  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河坊街,自古以來就是熱鬧喧譁之地。

  楊雪俊臉色蒼白,蠟黃,由於仍在經期,她身體有些虛弱,便沒有到處閒逛,而是在附近找了一家小館,點了幾道美食,坐在角落裡靜靜休息。

  這家店的羊肉燒麥相當不錯,皮薄餡大,一口咬下去,汁水四溢,齒頰留香,就是個頭太小。楊雪俊是典型的江南小家碧玉,櫻桃小嘴,但是吃這種燒麥,也能一口大半個。

  少了一點北方的豪邁,但卻多了一些江南美食特有的精緻與回味。

  江南的美食,份量都比較小,楊雪俊吃了整整一籠羊肉燒麥,又喝了一碗熱氣騰騰的羊雜湯,幹了兩碟小點心,吃飽喝足,就舒服多了。

  不得不說,美食真的是一種治癒心靈的絕佳方式。

  很多人減肥減不下來,就是因為,心情不好時,趕緊吃一頓壓壓驚,舒緩舒緩。

  等到下午快一點的時候,提前三分鐘,楊雪俊如約來到了胡慶余堂名醫館的那間306診室。

  老專家許醫生慈眉善目,招手讓她過來坐下,然後將門關上,就開始準備給她針灸。

  許醫生拿出一套銀針,從裡面挑出一支長約三寸六分的毫針,用酒精棉球輕輕擦拭消毒。

  對於一般的針灸師來說,用銀針其實不如用不鏽鋼針,因為不鏽鋼針的硬度和韌性更強,而銀針太軟,操作不當還容易斷在穴位里,造成醫療事故,而且銀針的成本也更高。

  但是許專家是一方名醫,祖傳的歧黃之術,從小用慣了銀針,還是銀針順手。

  「我要給你針灸九個穴位,第一個就是百會。」老專家開始給她的百會穴用針,輕輕捻轉,施以平輔平瀉之法。

  百會,位於人體頭部中線和兩耳尖連接線的交叉處。最早見於《針灸甲、乙經》,屬督脈,又稱「三陽五會」。《艾菜編》云:「三陽五會,五言百也」,意思是百脈相通之處。

  百會穴是臨床上最常用的穴位之一,是各種疾病的主要穴位。

  很快,楊雪俊就感覺到頭頂處溫溫的,似乎有一股微弱但是舒適的氣,在那裡繚繞,心中不由暗暗稱奇,畢竟,這是她第一次體驗針灸。

  她卻不知,其他人做的時候,很少有這種感覺。

  「氣感」,哪裡是那麼輕易就能體驗到的?旁人最多感覺到酥酥麻麻,或者溫熱清涼,有的人甚至完全沒有感覺。

  同樣是許專家的技術,但是病人自身的感受,因人而異。

  如果非要深究,只能歸結於「天分」、「中醫敏感體質」。

  中醫種子初次體驗中醫之療效,自然與眾不同。

  當然,這也是因為許專家技術高,若是來個普通的針灸師,哪怕楊雪俊「天分再高」,也不會獲得如此強烈的「氣感」。

  這種奇怪的體驗感出現,勾起了楊雪俊心中對中醫的驚奇與興趣,此時,命運的齒輪就開始緩緩旋轉。

  ……

  百會穴針畢,老專家就讓她脫去外套,躺到床上,房間裡空調開得很暖和,脫掉外套,出門的時候再穿,反而不容易感冒。

  另外就是,衣服少,方便操作。

  待楊雪俊躺下後,老專家就撩起她的上衣,用手輕輕揉她的氣海穴。

  這個穴位,在人體的下腹部,也就是小腹。如果在肚臍與恥骨上方畫一條直線,將其分成十等分,從肚臍往下,約十分之三的位置,就是氣海穴。

  相對來說,由於靠近陰私,摸這個穴位是比較敏感的。

  好在醫師是一位老奶奶,現場也沒有外人,所以楊雪俊很放得開。

  「你這個病,不是簡簡單單的經血過量,如果用現代醫學的講法,應該是排卵障礙導致的子宮功能性出血。」老專家揉搓了約莫一分鐘,就轉身取來一支粗大的艾條,一邊點火,一邊說道。

  「啊?沒有排卵?那我以後能生孩子嗎?」楊雪俊一驚,她還憧憬著,給周喬生幾個小寶寶呢。

  上次,在燒烤酒場和周喬小酌怡情,她甚至都想好了幾個特別好聽的寶寶名字。


  現在說不能排卵,那豈不是鬱悶?

  難怪自己的皮膚差,原來不僅是貧血,還有排卵功能障礙。

  之前在竹海縣,也沒做過這方面的檢查。

  老專家一笑,就安慰說道:「我這不是在給你治療嗎?放心吧,經過我的針灸以及後期的中藥調理,正常排卵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說話之間,許專家便將艾條燃起的一端,對準楊雪俊的氣海穴,一起一落進行灸治。

  楊雪俊頓時感覺到冷熱不斷交替,然後很快,她的小腹處的「熱感」就愈發強烈,那股神秘的「氣」又來了。

  一縷頭髮絲粗細的熱流,於氣海穴內繚繞,漸漸地,熱流越來越「雄壯」,變成手指粗細,當然,這只是她的感覺。

  具體的「氣」,不可見。

  沒多久,楊雪俊感覺到整個子宮都暖烘烘的,令人忍不住想要輕吟出聲。

  當然,那種叫聲太過羞恥,所以她輕抿嘴唇,忍住了!

  「針灸真的太神奇了!」楊雪俊忍不住心中讚嘆,她從小就聽說中醫,聽說針灸,電視上也見到了不少,但從未想過,現實中真的有這種體驗。

  仿若新世界的大門打開,讓她大開眼界!

  許專家也不知道楊雪俊有這樣的感覺,她只是利用自己精湛的醫術,幫病人治病而已。

  如果她知道,恐怕要驚呆,她身為積年的老中醫名家,自然能感受到氣感,但那是她修習中醫許多年,在父親的精心指導下,才捕捉到的氣感。

  給病人施針時,必須要「得氣」,沒有「得氣」,無法牽動人體經絡氣機,是沒有效果的,是胡亂扎人。頂多是野蠻地讓緊繃的神經放鬆,雖有療效,但屬於「低淺」層次。

  楊雪俊第一次體驗針灸,就能有這種感覺,這種資質與天分,絕對是萬里挑一,她活了快七十歲,也沒見到過。

  被針刺診療時,有這種「氣感」,以後給人施針,就更容易掌握到個中訣竅,窺得門徑,修習到真正的精髓。

  許專家手中粗大的艾條不斷起落,帶著特殊的節奏感,忽遠忽近,忽快忽慢,如同麻雀啄食。

  這在中醫上有講究,喚作「雀啄灸」,屬於艾條懸灸中的一種。

  針灸針灸,「針」便是施針、扎針,針刺療法,而「灸」則是艾灸,用艾葉製成的艾炷或艾條,點燃之後,產生艾熱,來刺激體表穴位或特定部位,激發經氣活動,調整人體紊亂的生理生化功能,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有人誤以為針和灸是同一種療法,其實不然。雖然它們都是建立在人體經絡穴位的認識之上,但針刺療法僅僅是物理作用,而艾灸則是藥物和物理的複合綜合作用。

  兩者的治療範圍也不一樣,所謂「針所不為,灸之所宜」,指的就是其中的區別。

  大約五分鐘後,老專家又對楊雪俊的「隱白穴」,同樣用艾卷雀啄法溫灸,隨後又對「脾俞」、「足三里」、「行間」、「關元」、「大敦穴」等穴位進行針灸。

  有的先針後灸,有的先灸後針,有的只針不灸,有的只灸不針。

  不得不說,針灸真的很神奇,楊雪俊本來經期大量失血,這幾天都腿腳、小腹冰涼,即便喝紅糖薑茶,也效果不佳。

  但是,被老專家這麼針灸交替,不過半個小時,就感覺到通體舒泰,渾身上下暖洋洋的,宮寒似乎消失了,而臉頰也熱乎乎的。

  她取出一面小鏡子,放在臉前一照,我去,「酡顏醉臉」再現!

  以前要喝熱的話梅黃酒才有,現在沒有喝酒,照樣變美。

  她心中一動,忍不住說道:「許醫生,您醫術真好,我能跟著您學習中醫嗎?」

  許專家微微一笑,說道:「學中醫需要持之以恆,活到老,學到老,但很多人往往是三分鐘熱度。」

  言下之意,讓楊雪俊回去再想想,不要一時衝動,輕易做決定。

  而且像許家這樣的中醫世家,收徒的時候,一般都是從家族裡挑選天資優秀的後輩子弟,從小言傳身教,跟大學裡不一樣。

  楊雪俊已經大學畢業,以前又不是學這個專業的,屬於半路出家,許專家看不上也就不足為奇了。

  楊雪俊尷尬地笑笑,她也沒想過,這麼隨口一問,人家就會收她為徒。真正的醫術,哪裡是那麼輕易好傳授的?更何況,人家是祖傳的名醫。有家族傳承,更加不可能輕易傳給外人。


  「許醫生,我在網上看到,您是許氏中醫第四代傳人,真的很了不起。您家裡還有其他人學醫嗎?」

  不提這個還好,一提這個,老專家不由神色黯然,輕嘆一聲道:「現在的許氏中醫,國內也就我一個人而已。」

  「啊?許氏中醫不是百年傳承嗎?而且好像人丁很旺啊。」楊雪俊驚詫問道。

  老專家搖了搖頭,說道:「我的許多兄弟姐妹、堂兄堂弟等人,其中在中醫方面有所成就的,都去國外了,大部分在美國開中醫館,少部分在歐洲和東南亞,都做得風生水起,比我強多了。國內許氏一脈,估計等我一死,就後繼無人。」

  「那您的子女呢?」楊雪俊問道。

  「他們?」許專家搖了搖頭,流露出些許失望,「沒一個對中醫感興趣的,都轉行干別的去了!」

  「那真是太可惜了,這麼好的醫術。」楊雪俊吐了吐舌頭。

  「可惜什麼啊。時代在發展,現在的年輕人,喜歡傳統醫學的人不多了。」老專家被楊雪俊勾起往事,心情也略略低落,只是她很擅長調節,當即輕輕擺手,說道,「不談那些不開心的事情。很少有小丫頭會纏著我這個老太婆問東問西,還是關於中醫的。」

  老專家呵呵而笑,莞爾。

  之前,她也曾給不少患者針灸過,但是大部分人都是默默地閉著眼睛享受,偶爾有人交談,也都是不咸不淡輕聊幾句家常,然後就再次沉默不語。

  真有些健談的,都是扯東扯西,天南海北不著調。

  像楊雪俊這般古靈精怪,纏著問中醫,還想要拜她為師的,真的是頗為少見。

  「最後一個穴位,大敦穴。」老專家用酒精棉球擦了擦楊雪俊的大墩穴體表皮膚,然後銀針輕顫,淺刺進入,扎至約0.1~0.2寸,得氣,採用補法輕輕捻轉。

  這個穴位出自《靈樞·本輸》,別名水泉、大順。能調理肝腎、熄風開竅、安神定癇、理血,主治月經不調、崩漏等症。

  楊雪俊再次感覺到那股氣流。

  「你後天來取藥的時候,我再幫你針灸一次。然後初六再來一次,估計就差不多了,然後就是在家中服藥調理。早上我跟你說的那些注意事項,保持心情愉快、不要熬夜等等,可要牢記。」

  「嗯嗯,謝謝許醫生。在您這裡診療,真的是一次愉快的體驗呢。」楊雪俊揚了揚峨眉,意猶未盡,但老專家比較忙,不可能一直給她針灸,陪她嘮嗑。

  另外就是,這次針灸應該挺貴的,所以不得不告辭離去。

  等到結帳的時候,足足花了六百多,診療的時間也就差不多四十分鐘吧,不過,楊雪俊覺得,還是物超所值的。畢竟是國家級名中醫。

  療效也很顯著,她的宮寒暫時消失了,小腹一直暖烘烘的,好像有一股暖流在裡面徐徐流轉。

  而且,這一次的「酡顏醉臉」,持續時間比較長,一直到傍晚六點多,才漸漸消散,楊雪俊可謂整整「美了一下午」。

  晚上,她沒有回小鎮老家,而是住在縣城自己的房子裡,晚飯就是外賣解決。她父母忙著打麻將,也沒空來管她。

  而竹海縣過年期間,外賣挺多的。對於很多人來說,過年不存在放假這回事,反而是「旺季」。

  不過,大年初一叫外賣,還是挺讓外賣小哥驚訝與驚喜的。

  楊雪俊來到衛生間,看著鏡子中蠟黃蒼白的臉,用手輕撫,忽然有個強烈的意念,那就是,她要學中醫。

  學會了,天天給自己針灸,讓自己一直美下去,這可比喝酒健康多了!去省城針灸一次,來來回回的時間太長,花費的成本太高,很不容易。

  這一次過去,停車找車位都找了好久,而且停車費相當貴,15元-20元一小時,關鍵是還沒空位。

  尤其是經期,下面還流著血呢,還要自己開車來回,還要在醫院排隊,掛號、付錢等等,真的很不方便。

  若是自己學會了,在家裡就可以,那該多好。

  她琢磨著,就算扎針難度太高,但艾灸應該是可以做到的。

  這個念頭一起,就再也遏制不住,她上網搜了很多資訊,在了解中醫的時候,越看越是興奮,越看越是著迷。

  而且令她震驚的是,很多人都是人到中年,比如四五十歲了才開始學中醫,甚至不乏那種,學個幾年,就能醫術大成,成為一方名醫,著書立說的名家。


  比如朱丹溪(1281~1358),金元四大醫家之一,中華十大名醫之列,著名的滋陰派創始人,其醫名之盛,盛到日本都有專門的「丹溪學社」,來研究他的醫術。

  朱丹溪就是三十歲才開始學中醫,因為他的母親病了,脾疼,找了很多大夫,卻「眾工束手」,這讓他很害怕。

  因為,早在他十五歲的時候,父親就病逝,從此家道中落。

  如果母親再過世,他真的無法接受!

  然後,朱丹溪就自己上手了!開始學習中醫。因為孝道。

  很多醫家也是儒家,比如同為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張從正,就寫過一本《儒門事親》。

  儒家子弟,不能讓自己的母親受到疾病的困擾。

  既然醫生們束手無策,那麼,他自己親自來研究,親自來治療!

  然後,神奇的事情發生了,他無奈之下取《素問》研讀,三年之後,給老母親嘗試著開了一個方子,結果,一下就治好了母親的頑疾。

  你以為他從此就走上中醫的道路了嗎?

  不!

  朱丹溪治好了母親之後,就將醫書束之高閣。他原本就是為了救母,現在母親病好了,還學什麼中醫?

  直到後來,他再一次遇到了人生的困境。兩個打擊,科舉未中、愛妻去世。

  他覺得自己的人生很坎坷,處處都是磨難,很迷茫,然後去找了自己的老師理學大家許謙,向老師請教。

  他的老師說自己心痛(按現在的說法,應該是心臟病),躺在床上已經好幾年,不能劇烈運動,而且這個病,一般的醫生都治不好。

  你天賦這麼好,這麼聰明,為什麼非要執迷於科舉,不如去學醫,也幫我治治病。

  於是,朱丹溪就正式踏上了學醫之路。這個時候,他已經四十歲!

  開始時,朱丹溪主要是自學,研讀《素問》、《太平惠民和濟局方》等,但由於缺乏明師指點,對古典醫籍的領會不深、不透,在使用古方時效果便往往不佳,於是他決定外出走訪,尋求高師。後來就拜杭州名醫羅知悌為師。

  幾年之後,朱丹溪成為一代名醫,不僅懸壺濟世,更是著書立說。在他死去後,給後人留下了一大批重要的醫學著作和診療經驗,比如《格致餘論》、《本草衍義補遺》、《丹溪心法》、《醫學發明》、《脈訣指掌》、《平治薈萃》、《語法機要》、《丹溪醫要》、《脈因證治》等等,對明清醫學的發展,影響很深,是金元學派其他大家所不能比擬的。

  而朱丹溪並不是個例,還有許多人都是四五十歲開始學中醫,後有所成。只是成就有大有小而已。

  楊雪俊看得心曠神怡,她現在才24歲,跟那些四五十歲才開始的人相比,並不算晚啊。

  於是,深思熟慮一夜,第二天,她就去圖書館借了幾本醫學著作,回來研讀。

  其中,包含一些古籍,比如《神農百草經》、《難經》、《中髒經》、《脈經》、《黃帝針灸甲乙經》、《黃帝內經太素》等。

  老同學娟子過來找她,約她出去逛街,她就婉拒了,指著書桌上厚厚的一拓書,說自己要利用這次假期,潛心研究這些書。

  娟子翻了翻,驚呆了,當場發出豬叫聲,我的媽呀,都是晦澀難懂的中醫。裡面甚至還有不少文言文原文。

  這特麼是人學的?是我們這種年輕小姑娘該學的東西?刷刷抖音,追追劇不好嗎?

  但是,見到楊雪俊坐下來,安安靜靜地看書,娟子只好告辭,去找別人逛街了。

  娟子跟一些朋友們說起,朋友們也都驚訝不已。

  但大部分人認為她就是裝逼,可能根本看不進去,或者幾天之後就熱度消退,然後回歸正常。

  他們以己度人是不對的。

  楊雪俊翻閱那些醫書,很快,心中就對中醫有了個大概的了解,而且令她驚奇的是,自己記別的東西不行,但是記那些穴位、經脈、藥名、藥方,特別擅長。

  她博覽群書,自己對中醫作了一個簡單的總結,那就是岐黃六術:砭、針、灸、藥、按蹺、導引,再加號脈之法、經絡之道,基本上就是中醫的精髓了。

  別看說起來這麼簡單,但是裡面每一項,都博大精深。

  尤其是中藥,種類繁多,四氣五味,升降沉浮,僅古籍記載就有3000多種,發展至今,更是多達12800餘種。

  當代本草代表作《中華本草》,收載的藥物就有8980味,這還只是單味中藥,若是加上歸經配伍,方藥的組成與運用,就更加繁奧深邃。

  楊雪俊忽然有種感覺,自己是不是以前沒有發掘出天分?

  她大學填報專業,當時認知有限,聽一個親戚長輩的推薦,以及父母的期望,去學了旅遊管理,畢業後幹了一個苦逼兮兮的導遊,當時要是學中醫該多好?

  不過,現在也不晚。

  等我學會了針灸,到時候去美國考個證,然後在喬的診所對面開一家中醫館,哈哈,給他一個大大的驚喜!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