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濮陽城陶應賦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濮陽城,一片喜慶。

  昨天夜裡,城外喊殺聲震天。

  城中許多官員、百姓、客商、世家都沒有睡好,因為那場戰鬥的聲勢太浩大了。

  儘管他們知道,吳軍強大,吳王陶應天命所歸,城外的魏軍根本不可能打進城裡來。

  但擔心是難免的,畢竟城中兵馬太少,而城外的敵軍有三萬多。

  昨天一天攻打了整整四個時辰,戰鬥結束之後,許多百姓都參與打掃戰場,處理屍體。

  那屍體堆的,簡直就像山一樣,血流成河呀,可見攻防之戰有多慘烈。

  萬一魏軍攻破城池呢?

  好在一個多時辰之後,喊殺聲停止了,城裡是一片安靜,這時他們都放了心,看來魏軍攻城未果,退兵了。

  然而,天亮的時候,眾人得到了一個好消息,城外的魏軍全部被殲滅了!

  原來昨天晚上不是魏軍在攻城,而是吳軍的援軍到了,將敵軍全殲了!

  這一下人人都奔走相告,城中一下子沸騰了。

  大清早城門便打開了,有些起的早的百姓到城外去觀看。

  果然一隊隊吳軍將士,威風凜凜列成整齊的隊形,而魏軍的俘虜狼狽不堪。

  接著吳王陶應及軍師郭嘉,還有典韋將軍出了城,將打了勝仗的吳軍將士迎進了城裡。

  許多吳軍在城外安營紮寨,陳到、太史慈、武安國等將領隨主公陶應入城。

  以前的皇宮大殿中,東郡太守楊修早已安排好了慶功宴。

  所有人都開懷暢飲。

  「恭喜主公,一統天下指日可待!」

  「恭喜主公,擊敗魏軍平定亂世!」

  「恭喜主公……」

  眾人都向主公陶應敬酒,而陶應也向陳到、太史慈等將領敬酒。

  這場酒宴,一直從中午持續到了晚上。

  所有人都喝的醉醺醺的。

  自與曹操開戰以來,捷報頻傳,可眾人都沒有放開喝酒,因為他們清楚此戰曠日持久,開始的勝利並不等於最終的勝利,如果大意,極有可能前功盡棄。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可以說大局已定。

  曹操折損了這三萬兵馬之後,整個鄴城就剩下四萬兵馬。

  平原、清河、渤海雖然還有一些兵馬,但他都被吳軍在城外擋著動彈不得,尤其是清河,要不了幾天應該就會攻破。

  而許褚又突襲中山,等於斷了曹操敗退回幽州的去路,曹操還能怎樣?

  最終會被控死在鄴城。

  至於說幽州的張燕,只要到時候大兵壓境,就一定能夠將其迫降。

  所以就連陶應覺得,也可以慶祝了。

  「當年,許子將曾言,主公文韜武略,當世俊傑,自入徐州之後,滅黃巾、平山越,先後擊敗袁術、劉表、劉璋、士燮,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一個太平盛世馬上要來臨,昨日又滅了曹彰的三萬兵馬,主公當賦詩一首,迎接盛世!」楊修說道。

  「德祖(楊修的字)言之有理!」郭嘉站了起來第一個支持,「主公,今日盛況,必賦詩一首!」

  穿越漢末,陶應基本沒有做文抄公,偶爾的幾篇,比如說《陋室銘》,讓陶應在文壇也有很大的名聲,就連孔融、陳琳、王璨等人,對其才學也非常佩服。

  前世的陶應背的詩不少,但適合於這個時代的詩文,卻不多,陶應不敢隨意去抄,關鍵是抄一首就少一首,如果沒了,遇到重要的場合就尷尬,比如今天的場合,必須要做啊!

  陶應想了想,就抄曹操的《短歌行》吧!

  那是曹操赤壁大戰前夕,暢想著天下一統,做的非常大氣的一首詩。

  只可惜半場開香檳,結果讓孫劉聯軍逆風翻盤。

  這一世中的曹操,肯定做不出來了,因為他沒有這樣的機會,只有自己可以。

  而且陶應可以確定,曹操絕無翻盤的可能。

  「來人,將本王的大槍拿來!」

  「諾!」

  當年曹操是橫槊賦詩,自己也要效仿一下。

  很快,兵士拿來了陶應的亮銀槍。


  陶應拿在手中,看著寒光閃閃的槍尖,一塵不染的槍身,感慨萬分。

  這條槍當年他隨父親陶謙征討北宮伯玉的時候,大顯神威。

  可自從被封了長水校尉之後,只在白坡谷與徐晃對戰時用過。

  在此之後,這條槍便不用了,因為他不再去衝鋒陷陣,他改用劍,劍指天下。

  陶應借著酒興揮舞了一番,博得眾人一陣喝彩。

  接著開始吟詩,裝一裝。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吟到這裡,陶應稍稍停了停,也是讓眾人消化一下,既然是裝,那肯定要裝全套。

  大廳中,眾人幾乎都屏住了呼吸,聽了這幾句詩之後,個個欽佩不已。

  郭嘉更是激動的站起來手舞足蹈。

  主公的詩太合他的口味了。

  前番有妙語,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

  今日又有「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何能解憂,唯有杜康」這樣的好詩,怎能不飲酒?

  而陶應也喝了一杯酒,繼續吟誦。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萍,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棲。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好詩,好詩啊!」

  「主公之才學,天下無人能及也!」

  「孔融曾誇讚,曹子建之詩,冠絕天下,今日觀之,曹子建豈能和主公相比!」

  真正的誇讚也罷,拍馬屁也罷,眾官員都爭先恐後的發表自己的見解。

  而陳到、太史慈等武將,雖然不懂詩,可也能夠感覺到主公所作詩之好,儘管不能評價,但也是讚不絕口。

  「當今詩壇,曹子建應有一席之地!」盛世將要來臨,陶應知道,文風也應該興起,所以他決定定個基調,「除此之外,魯國孔融文舉,廣陵陳琳孔璋,山陽王璨仲宣,北海徐幹偉長,陳留阮瑀元瑜,汝南應瑒德璉,東平劉楨公幹,與學無所遺,與詞無所假,並駕齊驅,可稱七子!」

  陶應的這些話很快流傳出去,曹植和建安七子的名號慢慢興起,天下文風盛行。

  當然,這是後話。

  而楊修等官員注意到了主公陶應詩中的兩句,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他們都望了望楊修,楊修點了點頭,眾人立刻明確自己要做什麼。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