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5章 探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725章 探親

  英國的大陸均衡主義,說白了就是不停地在歐洲大陸製造矛盾,以達到英國的戰略目的。

  普法戰爭後,英國聯合法國共同遏制德國,後來發現還是扛不住,於是又把俄羅斯也拉進來,組成協約國。

  現在德國沒了,英國想把大陸均衡主義玩下去,就得繼續為歐洲尋找一個敵人。

  如果找不到,那就製造一個。

  從英國的角度出發,俄羅斯很適合成為歐洲「公敵」。

  所以這不是俄羅斯是否愛好和平的問題,而是樹欲靜而風不止。

  俄羅斯的態度也明確。

  經濟危機背景下,以基礎建設拉動經濟增長,利用重建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對國內經濟結構進行調整的俄羅斯確實是一枝獨秀。

  可導致歐洲動盪不安的根源從來都不是俄羅斯,而是英國。

  俄羅斯不僅不是禍亂之源,而且還是維護秩序的歐洲憲兵。

  加入自貿組織的德國,馬上就享受到「自由貿易」帶來的便利。

  德國雖然在世界大戰期間損失慘重,但由於戰火併沒有燒到德國本土,德國工業的底子還在,只要有資金和原料,恢復生產並不難。

  巴黎和會期間,英、法、美政客為迎合國人需求,在巴黎商討如何懲罰德國。

  英、法、美的資本勢力卻都已蠢蠢欲動,備好現金和支票,準備去德國抄底。

  這可真的是資本無國界。

  英國和美國想抄底德國還可以解釋。

  法國人也想去抄底,完全不符合法國利益。

  說是抄底,其實就是投資,賺不賺錢先不說,德國工業肯定因此受益。

  德國一旦恢復實力,受威脅最嚴重的還是法國。

  所以法國人的行為,除了利益薰心之外,很難用邏輯解釋。

  這也不奇怪,日俄戰爭期間,作為俄羅斯盟友的法國人還狂買日本債券呢。

  連法國人都可以「盡棄前嫌」,作為德國女婿的喬治,更有理由去抄底。

  和英、法、美相比,德國人也更希望和俄羅斯進行合作。

  前面說過很多次,俄羅斯和德國的矛盾,百分之九十是因為奧匈帝國。

  剩餘百分之十,也不應該由狂妄自大的威廉二世,和優柔寡斷的尼古拉分擔。

  而是應歸咎為英國的挑撥。

  世界大戰結束後,德國精英階層也開始對世界大戰進行反思,最終得出的結論是:如果德國不陷入兩面作戰的被動局面,那麼世界大戰或將是另一個結果。

  結論對不對先不說。

  最起碼德國的精英階層,對於英、法、美又有了新的認識。

  11月25號,亞歷山大以尤里耶夫財團副總裁身份訪問德國,魏瑪政府為亞歷山大準備了國家元首級別的歡迎儀式,德國媒體親切的將亞歷山大的到訪稱為「探親」。

  亞歷山大先在卡爾親王的陪同下來到安妮的故鄉拜祭安妮的親人,隨後在安妮自幼長大的莊園,和魏瑪政府總統弗雷德里希·艾伯特見面。

  在德國,亞歷山大是客人。

  但亞歷山大同時還是這座莊園的主人。

  從安妮這邊算,亞歷山大在德國也是親王。

  多重身份加持下,亞歷山大和弗雷德里希會面的氣氛就格外融洽。

  弗雷德里希先請亞歷山大轉達對安妮的問候,隨後代表魏瑪政府,送給安妮一頂奧古斯塔皇后佩戴過的王冠。

  奧古斯塔是俄羅斯沙皇保羅一世的女兒,嫁給德皇威廉一世。

  亞歷山大投桃報李,代表安妮通過基金會捐贈一百萬盧布,指定用於救助德國兒童。

  弗雷德里希很高興,一百萬盧布雖然不多,足以代表尤里耶夫家族的態度。

  交換完「見面禮」,弗雷德里希進入正題,希望能得到尤里耶夫財團的幫助。

  俄羅斯三大財團分別是尤里耶夫、尤蘇波夫,以及多爾戈魯科夫。

  亞歷山大不僅是尤里耶夫財團副總裁,同時還兼任多爾戈魯科夫財團副總裁。

  尤里耶夫財團總裁是安妮,多爾戈魯科夫財團總裁是亞歷山大的舅舅馬里奧。

  尤蘇波夫財團的唯一繼承人,是曾經和亞歷山大一起殺死拉斯普廷的小菲利克斯。

  這倆是刎頸之交。

  弗雷德里希希望能得到尤里耶夫財團的貸款,用於恢復德國經濟。

  亞歷山大同意加大合作力度,但不是以貸款這種方式,而是聯合經營。

  弗雷德里希給的條件還不錯,年息10%,看似利潤豐厚。

  德國的賠款總額是1320億金馬克,折合9.6萬噸黃金,把德國人全賣了都賠不起。

  別聽弗雷德里希說的好聽,他是總統,不是皇帝,有任期的。

  就算弗雷德里希給的利息是50%,萬一弗雷德里希的繼任者不認怎麼辦?

  今年5月,就在《凡爾賽合約》簽字之前,英國和法國聯合提出,將英國和法國欠美國的貸款,和德國的賠款對沖,一筆勾銷。

  「對沖」是這麼用的麼?

  先不說美國人是否同意。

  能提出這個要求,充分證明英國和法國所謂的契約精神,到底是什麼意思。

  這可不是尬黑,史實。

  有些東西真不像宣傳的那麼美好。

  英國人從不重視契約精神,美國的自由貿易只是玩笑,法國的皿煮只存在於所謂精英階層,德國人也從不嚴謹,只是服從性比較好。

  德國「嚴謹」的意思是,如果機器說明書上寫著開機的時候要先給機器磕9個頭,那就一個都不能少。

  亞歷山大不知道德國人的底線在哪兒。

  喬治是知道的。

  另一個時空通過道威斯計劃,德國從英法美得到的貸款及投資共計326億馬克,同期德國只支付了110億賠款,隨後因為經濟危機爆發,德國宣布財政破產,停止支付賠款。

  二戰結束後,德國在二戰賠款的基礎上,繼續履行一戰賠款,這筆錢一直到2010年才還清。

  二戰賠款還到2015年。

  這就是國家信用的意義所在。

  「俄羅斯為重建發行了上百億盧布債券,大部分是由國內財團和銀行承擔,沒能力向德國提供直接貸款。」

  亞歷山大拒絕的同時,又給弗雷德里希留下希望。

  不給錢,那就只能以貨易貨。

  俄羅斯可以向德國提供包括食物在內的工業原料,德國可以以工業產品抵債。

  弗雷德里希眉頭緊皺。

  這意思是拿德國當加工廠,只能賺一些加工費,大部分利潤還是被俄羅斯人賺走。

  「我們在聖彼得堡和君士坦丁堡新建了兩座汽車工廠,如果本茨先生有興趣,我們可以在技術方面進行更多交流。」

  亞歷山大繼續下餌。

  阿穆爾汽車集團對德國的汽車技術沒興趣,但是對德國的汽車市場很有興趣。

  「本茨先生會主動聯繫您的。」

  弗雷德里希不管是肉還是翔,先撿到籃子裡再說。

  先別噁心,化肥大規模出現之前,手慢一點,翔都撿不到熱乎的。

  弗雷德里希公務繁忙,給亞歷山大的時間有限。

  真正的談判是在亞歷山大和卡爾親王之間進行。

  德國和俄羅斯一樣,帝國雖然無了,真正掌控國家的,依然是之前那些人,情況沒有任何變化。

  卡爾親王希望尤里耶夫財團對德意志銀行注資,通過德意志銀行推動德國經濟復興。

  和弗雷德里希不同,卡爾親王直接給股份,這才是實實在在的好處。

  世界大戰期間,俄羅斯企業使用了很多來自德國的專利技術,並沒有支付給德國企業專利費用。

  德國企業對俄羅斯企業同樣有侵權行為。

  世界大戰結束後,德國企業和俄羅斯企業分別向對方索賠,互有勝負,得到的賠償都差不多。

  看似一通瞎折騰,一分錢都沒賺著,白白便宜了律師。

  實際上卻是對智慧財產權的維護,意義深遠。


  世界上有些個國家,肆意侵犯智慧財產權,看似利潤豐厚。

  這種只顧眼前利益的國家是沒有前途的,只能模仿,完全沒有創新的土壤,有創新能力的人自然會選擇尊重智慧財產權的國家。

  卡爾親王直接給股份,即便未來俄羅斯和德國再次開戰,不管誰輸誰贏,屬於尤里耶夫財團的利潤,德意志銀行也會在戰後支付。

  基於同樣的理由,德國財團對俄羅斯的投資,利潤也可以得到保障。

  這就是社會變革不夠徹底的後果。

  「怎麼說?」

  亞歷山大直白。

  「尤里耶夫財團如果注資1億金馬克,可以得到德意志銀行1%的股份。」

  卡爾親王開出的條件,相比弗雷德里希並不優厚。

  「德意志銀行值100億金馬克?」

  亞歷山大不認可這個估值。

  世界大戰爆發前的德意志銀行或許值這個價,現在肯定不值。

  「或許你認為不值,但是這筆投資所產生的利潤,肯定會讓大公滿意。」

  卡爾親王對德國經濟有信心,也知道尤里耶夫財團是誰說了算。

  「你覺得我父親還會在乎投資產生的利潤嗎?」

  亞歷山大直接挑明,想得到尤里耶夫財團的注資,只靠利潤肯定不行。

  「你的條件?」

  卡爾親王不急,這種級別的投資,不是一個人兩個人能夠決定的。

  卡爾親王在了解到尤里耶夫財團的條件後,也要和德意志銀行的股東們溝通後,才會進行第二輪談判。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