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0章 趁他病,要他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640章 趁他病,要他命

  趙穆望向李滄海問道:「師叔想為自己的愛徒報仇,這一點我可以理解。但你為什麼要阻止我對遼國發動戰爭呢?若說師叔是為了天下百姓太平的話,那之前我攻伐西夏的時候,師叔為何不現身阻攔?」

  「若是我沒有記錯的話,師叔雖然樣貌看上去是十六七歲的少女,但實際的年齡應該是個年近八旬的老婆婆了。師叔這些年來在遼國,可曾為遼人高官?況且我大宋人傑地靈,大理也是鍾靈毓秀,師叔這麼多年來,何必在那契丹遼國安身呢?」

  李滄海冷笑一聲說道:「呵呵,你小子的問題當真不少。也罷,如今你死到臨頭。我便滿足你的好奇心。你攻伐西夏之時,我並未阻止,只是因為姐姐身為西夏太后,有她這樣的絕頂高手坐鎮,加上西夏國兵強馬壯,非是你們大宋可以輕取的,因此我並未插手。」

  「只是我沒想到你們大宋竟然這般強悍,在我知曉西夏國滅之時,你已經在靈州城作威作福數月了。木已成舟,我自然也不便再動什麼手。儘管我不喜歡伱,但你在征西夏的途中確實沒有傷民虐民的行徑。西夏在你的手中,反而國力蒸蒸日上。這一點我還是承認的。」

  「只不過我沒想到,你只是看在姐姐的面子上,對西夏寬容罷了。你昔日掃蕩回鶻諸部的時候,手段之殘忍,雖不至於令人髮指,但卻也是不當人子。」

  聽完李滄海的評價,趙穆笑道:「呵呵這是沒辦法的事情。西夏党項部族,乃是從吐蕃手中奪回河西走廊之地的功臣。而西夏部眾只是不服我大宋罷了。他們算是大唐的遺民。我大宋既然是大唐的繼承者,他們當然也是我大宋的子民。我自然要善待了。況且還有師娘和清露的面子在,我當然要手下留情了。」

  「但是那回鶻,吐蕃。皆是反覆無常之小人。那回鶻曾受草原十八部的奴役,是大唐將其解救了出來,甚至還以公主下嫁結好。但昔日大唐天寶年間,安史之亂。大唐曾借回鶻兵平亂,但回鶻兵入中原後,卻以劫掠東都為酬勞。回鶻兵劫掠東都之時,所造之惡與我何異?」

  「而那吐蕃更是狼子野心,恩將仇報之輩。昔年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吐蕃和親,給他們帶去了多少的工匠和中原的文化,若無大唐,他們還不知道如何如畜生一般茹毛飲血。可是他們卻在大唐內亂之時趁火打劫,不但和回鶻狼狽為奸,截斷了河西走廊,阻斷了我安西都護府,讓安西軍成為孤忠。甚至還攻陷了大唐的國度。」

  「如今我劫掠回鶻諸部,重立安西都護府,不過是拿回漢人該拿的東西罷了。至於那吐蕃,只不過我暫時無暇顧及罷了。等我滅遼養精蓄如後,必將這幫狼心狗肺之徒斬盡殺絕。」

  聽到這話,李滄海不由得大笑了起來。

  趙穆問道:「師叔笑什麼?」

  李滄海笑道:「呵呵,你這話好笑,我如何不笑?你宋室乃是趙姓,那大唐的國讎與你何干?況且我大唐不也是你們趙宋所滅嗎?真不知道你這小兒哪裡來的臉,自詡大唐的繼承者。你趙宋一脈不過是篡周的逆賊罷了。」

  聽到李滄海這話,趙穆問道:「師叔說錯了吧。那盛唐亡於朱溫之手。而那後唐亡於那勾結契丹的漢奸石敬瑭之手。我大宋國祚來自於後周,幾時滅唐了?」

  李滄海回答道:「你說的不錯,但你是不是忘了江南之地尚有李唐遺脈。」

  趙穆這個時候回憶起了小周后的那副畫像,又想到李秋水姐妹也是姓李,他問道:「這麼說來,師叔和師娘是南唐後嗣了?」

  李滄海說道:「不錯,我與姐姐均是李後主之後。李後主乃是我姐妹的曾祖。我大唐難道不是你趙宋所滅嗎?」

  趙穆此時明白了,他說道:「原來如此。之前我也奇怪過那小周后的樣貌,為什麼與師娘那般相像。原來如此。不過小周后無子,師娘和師叔若是李唐後嗣的話,那麼只能是大周后的後人。」

  李滄海說道:「是的。當年趙光義為了霸占曾祖母,卻毒殺了曾祖父。祖父深知趙光義的無恥,於是便將尚在襁褓當中的父親交由師父帶走。父親早亡生下我姐妹二人。」

  趙穆此時說道:「那這身世之謎,師娘知道嗎?」

  李滄海此時白了趙穆一眼,她說道:「這件事我都知曉,姐姐怎麼會不知?只不過姐姐的心中只有二師兄,只有她那風流快活的韻事,哪裡還管這些!」

  趙穆問道:「所以師叔這才隱居遼國,協助遼主侵宋?」

  李滄海搖了搖頭說道:「我對你趙宋有仇怨,不居宋地這不假。隱居遼國也是真。但多年來,我也未曾協助過遼人侵宋。當年我受師父教導,憑藉自身之力止於兵戈,甚至在幾十年前的宋夏之戰當中,還幫過你們宋軍,抵抗過姐姐麾下的西夏軍。」

  「今日我前來,只是因為你要興不義之兵攻伐遼國。我在木葉山多年,受遼人供奉。我自當為他們除暴才是。小子,我最後再給你一次機會。此時戰端未開,你懸崖勒馬還來得及。而那遼國也並非一味窮兵黷武。他們也願意對你大宋納貢。」

  「如今宋遼自澶淵之盟後,已經和平了百餘年。且你在雄州和靈州兩戰,也讓遼國精銳盡喪。如今的遼國已無力再對大宋構成威脅,你何必斬盡殺絕,讓云云眾生受此無辜之難呢?」

  趙穆搖了搖頭說道:「有一首詩,我一直奉為經典,那便是『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那楚霸王優柔寡斷,在鴻門宴上放過了那漢高祖劉邦。最終讓劉邦成了心腹大患。而那吳王夫差,也是因為一念之仁,饒過了那勾踐。而吳國也亡於他那一念之仁。」

  「宋遼紛爭百餘年,雖然算不上世仇,但關係也沒好到哪裡去。而那燕雲十六州以及遼東之地,也是我漢人的祖地。我大宋如今作為漢人王朝之正統,自然要將失去的祖地拿回來才是。而那契丹如今肯對我大宋稱臣納貢,也不是他們心善了,只是他們知道再那般蠻橫無理的話,他們該死了!」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