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授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760章 授旗

  木匠們連夜趕工,將一根根粗細不一的旗杆做好。

  馬車轔轔出城,將一面面繡好的旗幟拉了出來。

  大晉神龜四年(320)十一月十五日,鄴城以南的曠野中,無數軍士已經列好了陣勢。

  吃了半個月的飽飯,他們的精氣神明顯養好了許多,裝備也鳥槍換炮大變樣。

  鄴城武庫幾乎被掏空了,所有庫存武器,不管新的舊的統一分發了下去。

  列陣軍士至少每人一身麻布軍服,七成以上的人一桿制式長槍。

  其他武器,如刀盾、步弓、角弓、弩車、木棓、長戟、鼓角等也分發了下去,由固定人員使用。

  後勤輜重如驢車、牛車、炊具、工具、帳篷、雨布、繩索、柴刀、藥材、磨刀石等,亦一一齊備。

  為此,鄴城武庫幾乎為之一空,又將進入漫長的積累階段。

  考慮到黃頭軍精壯里有不少會騎馬的匈奴、烏桓、鮮卑、羯人,邵勛還「借」了三千餘匹馬過來——不是什麼好馬,其中甚至有不少老馬,只能說湊合用了。

  這麼一番整頓之後,這四萬人總算有點像樣了,至少從表面看起來還算不錯。

  「嘚嘚」馬蹄聲傳來,邵勛在親軍的簇擁下步入陣前,然後下馬。

  楊勤遞給他一張巨大的黃紙,上面密密麻麻寫滿了字。

  他粗粗一掃,點了點頭,然後將紙交給身旁的文吏,道:「念!」

  文吏深吸一口氣,道:「左營第一幢,幢主趙大有,授幢旗一面。」

  文吏念完,數十親兵齊聲大吼。

  早就準備好的趙大有帶著兩名督伯、十名隊主上前,跪拜而下。

  邵勛將趙大有攙扶而起,然後從親兵手中接過一桿旗,遞到趙大有手中,道:「一路走來,頗為不易,今後還要同生共死。」

  幢主、督伯是親軍出身,隊主則是災民精壯,身份背景並不一樣。

  「仆赴湯蹈火,在所不辭。」趙大有起身,用力接過幢旗,指關節都攥得發白了。

  十位隊主甚至比趙大有更激動。

  他們不懂什麼大道理,只知這世道單靠自己怕是活得艱難。人還是要背靠集體,有了這面幢旗後,他們清楚地知道會有數百個一起掙命活下來的弟兄可以依靠了。

  而他們這五百人,則要背靠梁王,為他廝殺,因為是梁王親至常山、中山、高陽,將他們從絕境中拯救了出來。

  邵勛又讓親兵一人賜下兩匹絹,領完後歸隊。

  「左營第二幢,幢主陳七,授幢旗一面。」趙大有退下後,文吏繼續往下念。

  陳七帶著督伯、隊主們快步上前,拜倒在地。

  陳七及兩位督伯同樣是親軍出身。

  邵勛將其扶起,然後看著眾人,道:「往者已矣,人要向前看,今後屯田、操練,不得偷奸耍滑。」

  說完,仍賜二匹絹。

  「願尊奉大王號令。」陳七起身接過幢旗,扛回本陣時,所有人都情不自禁地望了過去。

  「左營第三幢,幢主張麻子,授幢旗一面……」

  不知不覺間,天空飄落了雪花。

  風也大了起來,吹得馬兒、役畜騷動不安。

  當最後兩個騎兵幢授旗完畢之後,邵勛深吸一口氣,道:「賜軍號『萬勝』。」

  十餘騎士從數萬人前後左右掠過,反覆呼喊:「軍號『萬勝』!」

  「萬勝!」軍士們漲紅著臉,高聲呼喊。

  「萬勝!」一個接一個軍陣呼喊起來,聲浪此起彼伏。

  「萬歲!」不知道是跑調還是咋的,喊著喊著,突然就變成了「萬歲」。

  邵勛眉頭一挑,伸手下壓。

  軍官們遠遠見了,各自吩咐噤聲。

  「明日兵發平陽。」邵勛下令道。

  ******

  授旗結束之後,軍士們各回各營,收拾東西。

  盧志則跟在邵勛後面,道:「大王,此募兵耶?屯兵耶?」

  「田舍夫。」邵勛言簡意賅地回道。


  盧志鬆了一口氣。

  雖然明知不太可能,但他還是得確認一下。田舍夫就好辦了,無非就是給他們一個落腳地,置宅、分田罷了。

  不過,此四萬人名列軍籍,到底與一般田舍夫不一樣。強要說,那就是比較能打、經常上陣的田舍夫。

  平日裡會分發一部分武器下去,但絕大多數存放在武庫內,全體在家務農,自己養活自己。農閒時官府發下一部分糧肉,集中操練,提升戰鬥力。

  這樣一來,負擔就輕太多了。

  「不知萬勝軍屯於何處?」盧志又問道。

  「我欲帶去平陽,好生操練,將來西討匈奴,或有大用。」邵勛說道:「子道有何建議?」

  「平陽沒那麼多地吧?」盧志問道。

  邵勛點了點頭,道:「去年年底至今年三月,清算了一大批匈奴偽官,若一兵分田三五十畝,最多安置二萬兵。」

  從劉漢朝廷的角度來看,平陽諸縣是畿縣,天子腳下。總體而言,人口相對密集,地差不多被瓜分乾淨了。

  考慮到安置了兩千四百府兵,地肯定是不太夠的。

  「洛陽如何?」盧志建議道。

  洛陽所在的河南郡,就整個天下來說,都堪稱地廣人稀。

  王彌、匈奴不知道打過多少次了,而在此之前的諸王混戰,洛陽也是主戰場。

  多年廝殺之後,河南郡是真的沒多少人,也就伊闕關以南的幾個縣有些人煙罷了。

  邵勛曾聽裴靈雁講過,十八年前她來洛陽時,一路上看到的都是空空蕩蕩的村落以及隨意出沒狐鼠,一點不怕人。

  夜晚宿營之時,甚至還能聽到狼嚎。

  整個河南郡別說四萬兵了,便是十萬兵,這會都安置得下。

  「我再思慮思慮。」邵勛沒有直接否決盧志的建議,說完,又仔細端詳了下盧志,道:「子道,這段時日辛苦你了。」

  「為大王做事,何言辛苦。」盧志嘆道:「我老了,恐怕不能陪大王走到最後了。」

  此言一出,即便寒風凜冽,亦難以吹散那濃郁得化不開的惆悵。

  盧志身體老了,心更老。

  最近三年,河北系的走勢不太好,讓他備受打擊。

  以琅琊王氏、泰山羊氏、潁川庾氏、河東裴氏為首的四大家族漸漸浮出水面。

  這四個家族中,前三個都是河南大族,河東裴氏雖然在大河以北,但與冀州、幽州幾乎隔了整個并州,與其說他們是河北士族,盧志更相信他們是西州士人。

  語言、風俗、行事方式與關西更趨近,聯姻的則是河南大族,與河北可沒太多交情。

  在這樣一種情況下,范陽盧氏漸漸力不從心,被擠到了與南陽樂氏等同的地位上。

  兩家處境也是真的像。

  盧氏幫著鎮撫幽州這個胡漢雜處之地,防備宇文、拓跋、慕容三家鮮卑。

  樂氏則集南陽五郡之眾,與司馬睿治下的荊州集團對抗。

  說句泄氣點的話,在過去十年,樂氏的發展極其迅速,盧氏卻慢了許多,現在誰的實力強還真不好說。

  他不知道怎麼就走到了今天這一步。

  想當年,他親自策劃,多方聯絡,使得河北豪族紛紛支持梁王,復輕取幽州,那是多麼地意氣風發。

  俱往矣!盧志的精氣神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衰弱下去。

  「子道。」邵勛拉著盧志的手,笑道:「河北之事,舍君何人?若無你,幽冀之地已不知亂成什麼樣子了。」

  說到這裡,邵勛嘆了口氣,道:「這幾年河北確實多災多難。子道且坐鎮鄴城一段時日,凡事無需親歷親為,放手讓底下人去做就是了。若有俊異,書信於我即可,我立刻遣人徵辟,讓他們為子道分憂。」

  盧志聞言,心情好了一些。

  最近兩年有股很不好的風氣,王、庾二家明爭暗鬥,但卻在打壓河北士人上面出奇一致,就連理由都是現成的:冀州動亂,河北士族雖未下場,但有推波助瀾之嫌。

  這麼一搞,河北士人的上進渠道就窄了,盧志對此很是憂心。

  梁王方才一番話,總算讓他稍稍提起了點心氣。


  大王終究還是念著舊日情分的!

  「子立(盧詵)在廣寧四年多了吧?」邵勛又看了一眼盧志,問道。

  盧志一怔,道:「永嘉十年三月赴任的。」

  「吾聞子立交好諸胡,廣寧四境皆安。」邵勛說道:「劉翰入京之後,袁沖繼任刺史,但他精於文事,武力稍遜。恰好梁國大理空了出來,我欲調游統南下出任此職。幽州軍事,或可付予令郎。」

  盧志心下一喜。

  本想裝模作樣推卻一番,但那話到了嘴邊,卻怎麼也說不出口。

  邵勛哈哈一笑,道:「換個外人去幽州,我不放心,我只信自己人。」

  盧志看向邵勛,苦笑了下,道:「子立終究毛躁了點。」

  話是這麼說,但看到兒子能當幽州都督,盧志還是很高興的。

  「無妨。他在廣寧太守任上做得很好,有子道之風。」邵勛說道:「另有一事——」

  「何事?」盧志下意識問道。

  「讓劉越石不要躲了,回來吧,我不殺他。」

  「他——」盧志嘆了口氣,道:「已經作為慕容廆的使者南下建鄴了,老夫也是剛知道。」

  邵勛愕然,旋即一笑,道:「那就算了。」

  十一月十六日,邵勛率黃頭軍離開了鄴城。

  考慮到吃飯問題,他最終選擇經汲郡、河內返回平陽。

  中途在河陽北城等待了幾天糧草,順便操練部伍。

  他一度真想按盧志的建議將人安置在洛陽——得虧老盧沒張口說放在鄴城——後來想想還是否決了,因為平陽那個胡風濃烈之地更需要這批人。

  十二月十五日,當他帶著此四萬人回到平陽時,離過年就只有半個月了。

  春耕後巡河、六月賑災、臘月回家,神龜四年一眨眼就過去了。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