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陳兵遼東,暗度陳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此時的高句麗政權,在經過橫跨兩漢、魏晉、南北朝長達數百年的經營發展之後,其國力正處於最鼎盛狀態。

  與中原王朝稱臣納貢的藩屬國關係,也在前朝大新高祖皇帝趙莽駕崩之後結束。

  大新二世帝趙乾在位期間,高句麗更是頻頻在遼東半島與大新王朝發生軍事衝突,占領城池、掠奪人口和資源之事時有發生。

  尤其是在大新二世帝趙乾於土木堡駕崩之後,高句麗的時任國王高藏,更是抓住時機出兵遼東,一口氣兼併了大新王朝的遼東、玄菟、樂浪、帶方四郡土地,與大新王朝隔著遼河對峙起來。

  在吞併了四郡土地之後,高句麗國內更是瘋狂擴張軍備,以應對和中原大新王朝之間,有可能爆發的激戰。

  到大唐昭武元年之時,高句麗國內的常備軍隊數量已經達到了60萬之巨,包括步兵、騎兵、水師等兵種。

  毫不誇張的說,這高句麗寶藏王高藏的實力,可要遠比大新王朝自立為帝的兩位異姓王,李宗民和沐容復的實力強大得多了去。

  若非如此,當年的大新高祖皇帝趙莽,也不至於三征高句麗皆無功而返,最終只得默許高句麗以大新藩屬國的形式存在遼東地區。

  否則,以趙莽的性格,當時的高句麗國王高蒙,大概率也將成為大新王朝的九位異姓王之一。

  而大新王朝一千三百多萬平方公里的疆域領土,估計也還能再增加二十多萬平方公里。

  書歸正傳。

  在大唐昭武帝陳懷安,以前朝晉王身份起兵靖難成功,並於金陵城稱帝之後,第一時間便派出使臣前往高句麗,希望高句麗國王高藏,能遵照前朝禮法向其稱臣納貢,將高句麗納為新朝的藩屬國。

  但,彼時稱帝的晉王陳懷安,並未能完全統一大新領土疆域,兩廣、雲貴之地,還有自立為帝的前朝兩大異姓王虎視眈眈,兩江、兩湖、巴蜀之地大片國土,依舊在大新餘孽的控制之下;

  所以,寶藏王高藏在第一次面對昭武帝陳懷安的特使之時,想都沒想就毫不客氣的拒絕了陳懷安的提議。

  昭武帝陳懷安第二次派遣使臣前往高句麗,是在平定了南越、南詔,並且順利將兩江、兩湖、巴蜀、雲貴一帶的大新餘孽盡數剿滅,完成新朝大一統之後;

  再一次下詔傳旨,希望高句麗能遵從前朝禮法稱臣納貢。

  結果是,依然被寶藏王高藏無情拒絕!

  第三次派遣使臣,是陳懷安在確定了正月初四登基繼位、立國建元之後,希望高句麗能以藩屬國的身份派遣使臣前來朝拜。

  這一次,依舊是被高藏拒絕。

  反倒是昭武帝陳懷安一而再、再而三的主動派遣使臣出使高句麗的行為,讓寶藏王高藏和國內的文臣武將,認定了陳懷安也不過是泛泛之輩,沒有真本事,只會耍嘴皮。

  如此一來,更是讓高句麗國內從上至下,都沒有把新建立的大唐王朝放在眼裡。

  高句麗軍隊中一些激進的年輕武將,更是揚言要打過遼河去,把整個中原王朝物產豐富的東北地區,一併納入高句麗王朝的版圖。

  直到最近,占據了遼東、玄菟、樂浪、帶方四郡土地的高句麗前方軍隊斥候,突然發現遼河對岸的大唐王朝,竟然開始在邊境上頻繁調動軍隊集結之後;

  高句麗朝堂之上的文臣武將才猛地反應過來,這新建立的大唐王朝這一次好像是要動真格的了。

  於是乎,這高句麗朝堂之上的文臣武將便分成了主戰、主和兩派。

  並且,將此前匯總的關於大唐昭武帝陳懷安的全部信息,又重新翻出來逐一整理分析,為接下來與大唐王朝之間是戰是和,提供相應的佐證。

  這日。

  高句麗國都平壤城內,王宮之中。

  寶藏王高藏,正召集朝中的總攬國事的相國李正浩議事。

  議事主題,正是如何應對大唐王朝陳兵遼東,隨時有可能跨過遼河與高句麗之間爆發衝突的可能。

  相國李正浩率先發表意見,道:「大王,臣今日又接到了兵部遞上來的摺子,大唐王朝在遼東地區集結的軍隊兵力數量還在增加;」

  「以我軍安插在遼東地區的細作打探到的最新消息,在遼東地區集結的大唐軍隊,已經超過二十萬!」

  嗯?

  聞言,寶藏王高藏眉毛一挑,道:「李相國,三日前兵部呈上來的摺子,不是說遼東地區的大唐軍隊才十五萬嗎?」


  「這才短短三日,又增加了五萬軍隊?」

  相國李正浩點了點頭,道:「大王,是這樣的!」

  高藏眉頭微蹙,思索片刻後說道:「如此看來,這大唐王朝是準備越過遼河,向我高句麗王朝進軍了啊!」

  哼!

  說著,高藏冷笑一聲,繼續道:「這大唐王朝的昭武帝陳懷安也真是有意思,先是三番五次的派遣使臣前來,希望本王對其稱臣納貢;」

  「現在,又開始著手準備陳兵遼河、不宣而戰!」

  「照這麼看來,這是戰是和全都是由他陳懷安說了算?我們高句麗王朝連一點自主權都沒有?」

  「他,他陳懷安還真把自己當成是天可汗了啊!」

  頓了頓,高藏緊皺著眉頭問道:「李相國,面對大唐軍隊陳兵遼河一事,這朝中的文臣武將關於是戰是和,是否已經達成了統一的意見?」

  李正浩搖了搖頭,據實相告道:「大王,暫時還沒有!」

  想了想,李正浩又道:「兵部的一幫年輕將領,依然是主戰情緒高漲,尤其是西征大將軍崔東源;」

  「他認為我國和唐軍之間必有一戰,既然戰爭不可避免,又為何不更加堅定主動出兵迎戰的思想;」

  「以崔東源為首的一眾武將,都曾在西征吞併遼東、玄菟、樂浪、帶方四郡土地的戰爭中,與中原王朝的軍隊有過交手,並且大獲全勝;」

  「所以,他們主張應該趁著唐軍還未在遼東地區站穩腳跟之際,率部主動出擊渡過遼河,打唐軍一個措手不及!」

  說著,李正浩從袖口中拿出一封書信,畢恭畢敬的呈遞到寶藏王高藏的面前。

  李正浩道:「大王,這是崔東源大將軍的請戰書,請大王過目!」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