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花墨黃月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帝王將相哪個不是三妻四妾,哪個不是風流成性。

  然而,諸葛亮一生智慧不凡,遠揚盛名。

  但卻只娶了一個女人,而且一生忠貞於她,她那就是黃月英。

  黃月英出身名門世家,聰慧過人,智勇雙全。

  自小便熟讀兵書,文韜武略,足智多謀。

  心機才幹可與諸葛亮比肩,機械手工不輸魯班。

  她是一個鍾靈毓秀、驚才絕艷,且頗有英雄氣概的奇女子。

  這個睿智通達的女子,一生坎坷動盪,驚艷不凡。

  她用自己纖弱的身軀,為華夏大地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時至今日,襄陽還留有黃月英青少年時期生活過的軌跡。

  她的雕像供千千萬萬的遊客膜拜尊崇,她的故事更被數以萬計的後人們廣為頌揚。

  歷史的長河永遠奔騰向前,多少往事都被淹沒在這無聲的歲月里。

  但總有些人,總有些事,會永遠留存在人們的記憶中。

  「東漢時期,黃月英出生在湖北襄樊一個大戶之家。」

  「當時有名的才女,熟讀兵書,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韜武略,足智多謀。」

  「公元197年,關中混亂。」

  「中原鼎沸之際,襄陽是各地達官貴人、商賈士子避難的地方。」

  「在這一年,叔父諸葛玄於荊州病故。」

  「年僅16歲的諸葛亮失去了最後的依靠,諸葛家族也走向衰落。」

  「無奈之下少年諸葛亮攜姐弟隱居於襄陽城外二十里的隆中,結草廬而居,以耕種為生。」

  「在此期間,孤獨的諸葛亮遊走襄陽尋師訪友。」

  「遊歷於山水之間,扶抱濟世安民之志。」

  「先後師從於水鏡先生司馬徽,龐德公和黃承彥三人。」

  「潛心研習兵法陣法和奇門遁甲之術,欲輔明主而匡社稷。」

  「當時的諸葛亮經過數年的艱苦研學略有所成,已經成長為一名青年才俊。」

  「然而讓所有人都深感惋惜的是,擁有如此卓越才能的諸葛亮卻遲遲未婚。」

  「於是,在這個時候,他的先師黃承彥想把家裡的醜女介紹給諸葛亮。」

  「諸葛亮二話沒說毫不猶豫地就答應了,這在當時看來大多認為諸葛亮是個重德重才而不重貌的坦蕩君子。」

  「可古往今來總有不少人替諸葛亮感到可惜,正所謂美女配英雄是佳偶天成的典範。」

  「例如江東的大喬配孫策,小喬配周瑜都被傳為千古佳話。」

  「其實,諸葛亮對於黃承彥家女兒的基本情況似乎也略有所聞。」

  「所以,諸葛亮便答應了這樁婚事。」

  「再者他需要的是一位才德俱備的賢內助,而不是出身名門望族的美貌女子。」

  「所以諸葛亮二話沒說,答應了黃承彥。」

  「弱冠之齡的諸葛亮迎娶了黃月英為妻,婚後夫妻二人感情深厚,伉儷情深。」

  「很快諸葛亮也發現了自己的妻子黃月英才德無雙,堪稱一位賢內助,並在很多方面都能給與他極大的幫助。」

  太平公主:黃月英出身名門世家,聰慧過人,是一個有英雄氣概的奇女子。

  黃月英周歲時,黃府費盡心力地為她舉辦了一場熱鬧的周歲慶,藉此探知她以後的興趣愛好和發展方向。

  黃承彥牽著剛會走路的黃月英站在琳琅滿目的案几上,可黃月英對那些胭脂水粉,算盤,毛筆,珠寶等都不敢興趣,她的注意力都在書籍上。

  於是她顫巍巍拿起一本連許多飽學之士都晦澀難懂的書,就這樣一周歲黃月英的智慧才情就凸顯出來了。

  黃承彥在黃月英四歲時便為她啟蒙,親自教女兒讀書識字,撫琴作畫。

  四歲時的黃月英課業很繁重,早上要跟表姐們在私塾學習,放學回來由他爹親自教。

  但是,因為她非常好學。

  所以孜孜不倦,樂在其中,一點也不抱怨累。

  時常還奇思妙想,語出驚人。


  跟她父親黃承彥對聯子,也是出口成章。

  黃月英十分聰穎好學,什麼事都要刨根問底,記憶力也超強,幾乎過目不忘。

  春去秋來,葉子綠了又黃,轉眼間黃月英九歲了。

  九歲時的黃月英已經在看《韓非子》,《道德經》,《孫子兵法》,《鬼谷子》,《呂氏春秋》,《九章算術》等這些晦澀難懂的書了。

  她還跟司馬微先生學習了她非常感興趣的奇門,兵法。

  還是一個有著狹義心腸的小姑娘,常會幫助左鄰右舍做一些力能所及的事。

  黃家灣久旱乾雨,因地乾枯,無法耕種。

  黃月英見父親如此憂慮,便想為父親分擔。

  於是她就帶著她丫鬟一起去考察,站在漢江岸上,想著怎麼樣才能將漢江水引入田間。

  她看見一個老農在河邊挑水,拿著兩個葫蘆瓢交替往水桶裡面倒水。

  於是她靈機一動,若將很多葫蘆瓢連接起來,中間裝上輪。

  這樣搖動起來,低處的水就能不斷地流向高處了。

  於是她馬上叫來木匠,經過反覆構思,就做出了歷史上第一輛汲水車。

  為了讓村民們更了解它的使用方法,她分別進各村給村民們講解。

  因為有了汲水車的出現,黃家灣雖然乾旱,但是卻大獲豐收。

  因此,汲水車在荊州一帶得以廣泛運用,而黃月英的名聲也因此傳播開來。

  冬去春來,歲月更迭,黃月英長成了亭亭玉立的少女。

  剛過及笄之年的她,身形高挑,聰慧多才,有著這個年齡的女子少有的沉靜和睿智。

  平日裡她言語不多,但凡開口,便自自珠璣。

  黃月英不僅智謀超群,而且還心靈手巧。

  她自創的黃酒茅廬春,味道香醇厚。

  一經問世,便深得眾人喜歡,還親自傳授他們釀酒的工藝和心得。

  自此襄陽茅廬春,黃酒便在整個荊州傳播開來。

  前有水車,木馬,會做活的木頭人,後有釀酒,釀醋。

  這一系列的重大發明,十六歲的黃月英在襄陽早已經聲名鵲起。

  不過大多數人都只聞其名,不識其人罷了。

  少女時期的黃月英遭到了她母親蔡氏的逼婚,但是她堅持己見。

  母親看她態度堅持,也無可奈何。

  因為她知道自己女兒是個很有主見的人,也就不再勉強她了。

  十九歲的黃月英,同她年齡大的女子都已嫁為人婦了。

  但是她還是每日裡讀書,寫字,研習兵法,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愜意又自在。

  二十歲的黃月英,完全是一位聰慧絕倫,樣貌不凡的女子。

  她眉目間頗有些英武之氣,皮膚要比一般女子略黑。

  黃月英跟著父親和水鏡先生,學習了很多高深的兵書陣法和奇門遁甲。

  她會做精巧的木工機械,家裡能走會叫的木狗,能推磨的木頭人,會託運東西的木馬,皆出自她手。

  琴棋書畫,茶詩酒花這些基本的技能,她更是無一不精。

  至於尋常女子們學的繡花廚藝她雖不熱衷,卻也學了一些。

  算不上十分出眾,卻也能從容應對。

  她甚至還跟著家裡的護院頭目學武功防身,尋常一兩個普通人根本進不了她的身。

  不愛紅妝愛男裝的她,將全部心思都用在了學習成長上。

  她如饑似渴地汲取著知識的營養,在動盪的亂世里,活得恣意又張揚。

  也是因為黃月英對自己婚姻觀的堅持,獲得了與諸葛亮相守終身的美好愛情。

  「諸葛亮經常手裡拿著有一把鵝毛扇,無論颳風下雨他一生都不曾離手。」

  「原來諸葛亮剛剛迎娶黃月英那會兒,黃月英就送給諸葛亮一把鵝毛扇。」

  「黃月英解釋夫君德才兼備,抱負遠大,可有一個弱點。」

  「那就是每當跟父親談論天下大事及自己的志向時就喜形於色,充滿自信。」


  「可當談到曹操、孫權時卻又眉頭緊鎖,甚為憂慮。」

  「送鵝毛扇是希望夫君能適時遮擋自己的面部表情,千萬勿使旁人知心中所想,如此方能成就偉業。」

  「從此之後諸葛亮南征北戰,羽扇從未離手。」

  「無論是六出祁山,還是草船借箭,空城計等生死存亡之際。」

  「他總是輕搖羽扇,波瀾不興,胸有成竹,勝算在握。」

  「這不僅是他遮擋表情的道具,同時更是他對妻子深深思念的寄託。」

  「所以不管春夏秋冬,總是手不離扇。」

  「通過這件事,也可以完全出體現黃月英的超凡智慧。」

  「東漢建安十二年,諸葛亮和黃月英在隆中度過了最幸福安逸的七年時光。」

  「這個時候曹操統一北方,率得勝之師揮軍南下,欲一統天下,荊州局勢急轉直下。」

  「寄寓於此的劉備求賢若渴,三顧茅廬虔誠拜訪諸葛亮,求安邦定國之策。」

  「時年二十七歲的諸葛亮決定出山輔佐劉備,一展平生所學。」

  「由於局勢動盪不安,黃月英便沒有跟隨諸葛亮一起出山。」

  「而是回到父親黃承彥家,靜待夫君建不世之功。」

  「東漢建安十三年,諸葛亮臨危受命求救於東吳。」

  「促成孫劉聯盟,打敗了盛極一時的曹操。」

  「這時劉備趁亂奪取了荊州的大部分郡以為根據地,對內發展經濟,對外厲兵秣馬。」

  「局勢相對穩定後,黃月英便也來到荊州陪伴並幫助夫君解決一個個難題。」

  「公元221年,劉備於成都稱帝,年號章武。」

  「已經四十歲的諸葛亮位居丞相,為百官之首。」

  「黃月英則為丞相夫人,相夫教子,操持家務,使諸葛亮無後顧之憂。」

  上官婉兒:黃月英心機才幹可與諸葛亮比肩,機械手工不輸魯班。

  諸葛亮一生都在為蜀漢鞠躬盡瘁,在北伐曹魏時。

  由於山路崎嶇,軍隊的糧草運輸十分困難。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諸葛亮決定發明一種新的運輸工具。

  一天夜裡,諸葛亮在書房冥思苦想,心力交瘁,還是沒能參破糧食運輸的奧秘。

  這時黃月英端著茶水走了進來,看見諸葛亮在書桌前不停研究綿延起伏的山路,便有點心疼的問著諸葛亮是否需要幫助。

  諸葛亮便把山路崎嶇難行,糧食運輸困難告訴了黃月英。

  只見黃月英慢慢從懷裡掏出了一個小牛模型,雖然不大但全是木頭製作的,看起來很精緻。

  諸葛亮拿在手中仔細端詳,這個小牛竟然還能在書桌上走動。

  突然腦中靈光一閃,大讚夫人真是聰明絕頂。

  原來黃月英早就知道諸葛亮的難處了,一直在幫他想辦法。

  不過這小牛隻是提供了一個想法,要製作大的木牛,裡面的所有機關必須重新製作。

  於是,夫妻二人便開始動手製作。

  他們先用木頭製作出牛和馬的模型,然後在模型上安裝輪子和韁繩,最後再將模型安裝在一輛車上。

  經過多次試驗和改進,他們終於成功地製造出了一種能夠自動行走的木牛流馬。

  諸葛亮對妻子的智慧和創造力深感欽佩,而黃月英也為自己能夠幫助丈夫解決難題而感到自豪。

  如此,這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終於實現了。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裡,諸葛亮和黃月英親自帶領著一隊士兵,駕駛著木牛流馬前往前線運送糧食。

  這些神奇的器械以其獨特的構造和高效的運輸能力,讓眾人驚嘆不已。

  一路上,木牛流馬平穩地行駛著,仿佛是一支訓練有素的隊伍。

  它們能夠穿越崎嶇不平的山路和陡峭的山谷,輕鬆地將大量糧食送到目的地。

  這不僅大大提高了運糧效率,也減少了士兵們的負擔。

  當糧食順利抵達前線時,士兵們歡呼雀躍,對諸葛亮和黃月英充滿了感激之情。


  這次成功的運送,使得蜀漢軍隊的士氣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也為未來的戰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黃月英以她的聰明才智獲得了諸葛亮的尊重,所以一個人的外貌並不能代表什麼,真正有能力的都是看內在品質的。

  如果諸葛亮沒有娶黃月英,想必在以後的日子裡遇到困難也不容易解決,所以一個好的賢內助對夫家的幫助是很大的。

  有了黃月英料理家庭,諸葛亮才能無後顧之憂,連續北伐曹魏,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值得一提的是,此時的諸葛亮雖位極人臣。」

  「可是膝下只有一女諸葛果,尚沒有兒子。」

  「為此賢惠的黃月英屢勸諸葛亮納妾,可是諸葛亮始終以公務繁忙推諉。」

  「對於黃月英這個志同道合的伴侶以及一生的摯愛,諸葛亮可以說是忠貞不渝,一生不相負。」

  「為了使愛妻卸下心中的包袱,諸葛亮寫信給東吳的兄長諸葛瑾,要求將兄長的次子諸葛喬過繼為養子。」

  「就這樣諸葛亮對諸葛喬視如己出,關懷備至,以嫡長子看待。」

  「試想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諸葛亮居然沒有自己的親生兒子,其用情如此之深。」

  「為了結髮妻子,一生沒有納妾,實在是萬世之楷模!」

  「公元234年,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駐軍五丈原與堅守不出的司馬懿對峙。」

  「此時諸葛亮由於勞累過度,身染重病。」

  「臨終前寫下著名的誡子書告誡愛子為人之道和成才之道,諄諄教誨躍然紙上。」

  「生怕自己的兒子無法成為棟樑之才,短短几十個字便體現了諸葛亮對兒子的無限關愛與擔憂。」

  「一代賢相諸葛亮帶著未竟的心愿和無限的遺憾與世長辭,時年五十四歲。」

  「消息傳回成都,黃月英遙望遠方戰場,自己心心念念的那個人竟再也回不來了。」

  「傷心過度的黃月英一病不起,沒過多久就也追隨諸葛亮而去。」

  「縱觀黃月英的一生是帶有傳奇色彩的,她雖身為女子卻有男兒的胸襟和氣度。」

  「明明懷有經天緯地之才卻甘願在背後默默輔佐諸葛亮,將所有的光環都放在夫君的名下,無怨無悔。」

  「可以說諸葛亮的成功,黃月英功不可沒。」

  「他們的戀情是獨一無二,感天動地的。」

  「黃月英固然心甘情願的充當夫君的賢內助,諸葛亮卻也一生不負黃月英的信任,位極人臣依然對髮妻忠貞不渝。」

  「諸葛亮是幸運的,這一生有摯愛黃月英相伴。」

  「黃月英是諸葛亮的朋友、知己和摯愛,同樣擁有奇才的兩個人走到了一起,這一段令人羨慕的愛情可以用知己為妻概括。」

  長孫皇后:諸葛亮的智慧無比耀眼,然而他的妻子黃月英同樣才華不凡。

  黃月英和諸葛亮結婚後,他們過著美滿幸福的生活。

  黃月英的才華與諸葛亮相當,他們是志同道合,相互提升的。

  諸葛亮在建功立業時,她也在背後幫了很多忙,做著諸葛亮最堅強的後盾。

  第一,贈送給了諸葛亮一幅她親自繡的華夏山川地貌圖,以便諸葛亮更熟悉國家形勢。

  第二,製作了守城防衛,威力強大的七連弩。

  第三,她知道蜀地山徒路窄不好走。

  為此,她改造了先前的木馬,精造成了體型更小,行動更靈活的木馬來運糧。

  第四,參照蝙蝠製作出來更助於打仗的武器木頭鳥。

  第五,她知道張飛是粗人,於是就用穿針刺繡的道理指導張飛。

  讓他做事能像穿針刺繡這樣,勤思多想,粗中有細,便能決勝千里。

  第六,她親自研究出了一種食療風濕病的方子。

  經反覆驗證為有效後,便將方子譽抄了無數份,帶著家僕免費發放給百姓使用。

  第七,後來她又化裝成農婦親自考察農事,見當地不少百姓生活困苦,耕種方式落後。

  她便將村裡的木匠集中起來,教他們製作汲水車。


  她還將自己發明的茅廬春和阿丑醋的配方拿出來教大家釀造,極大地的改善了當地百姓的生活。

  那些學成手藝的人回去後,有的開了酒坊,有的專賣茅廬春和阿丑醋。

  第八,她還將從荊州帶過來的芥菜種子,散發給大家廣泛種植。

  經過她的不懈努力,四川的農商短短一年便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百姓的生活肉眼可見地慢慢好了起來,為了感謝諸葛軍師及夫人,成都百姓將芥菜更名為諸葛菜。

  那些年,成都家家戶戶的飯桌上,幾乎每頓都有一盤好吃開胃的諸葛菜。

  第九,成就了一段好姻緣,諸葛府的管家與她的丫鬟環兒。

  第十,創辦了私人學堂,並把她父親黃承彥和諸葛亮拉到學堂教課。

  她想讓戰亂中存活下來,無家可歸的孩子們。

  讓他們有地方回,有學上,有熱飯吃,有暖衣穿。

  她自己每周三次授課,專講農學和手工,希望這些孩子既擅長學識也擅長耕種和手工。

  第十一,她也為諸葛亮生下了子女,並全心全意地養育他們成人,培養他們成才。

  黃月英如此深遠的影響,就連一向自命不凡的諸葛亮都自愧不如。(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