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5章 征服阿爾巴尼亞(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1125章 征服阿爾巴尼亞(中)

  無論是阿爾巴尼亞人,還是奧斯曼人,都沒有想到這場戰爭會結束得如此倉促。

  主力會戰變成了單方面的吊打,事實上他們忽略了一些問題,阿爾巴尼亞的山民們並不擅長會戰,他們擅長的是游擊,最後葬送他們的並非是一場會戰,而是一場伏擊。

  裝備落後、訓練不足、戰術陳舊、組織鬆散、情報錯誤、補給幾乎沒有、心態急躁

  開戰前阿爾巴尼亞的山民們幾乎集齊了所有不利於他們的因素,相反奧地利軍則是以逸待勞,最終以碾壓之勢取勝也並不奇怪。

  不過此時奧斯曼帝國的使者並沒有慌張,相反他更加興奮了,因為這樣的慘敗一定會激起山民的血性,然後開始不死不休地復仇。

  事實也和奧斯曼帝國的使者想得差不多,山民的勇氣還是值得肯定的,他們並沒有被慘敗所嚇倒,反而準備向奧地利帝國復仇。

  不過這一次他們並沒有組建聯軍,而是部族間各自為戰。雖然規模變小了,但是組織效率卻有了極大的提升。

  他們開始破壞道路、橋樑,焚毀村莊,將老弱婦孺藏到山上,然後在道路兩側設立伏擊點準備全力抵抗奧地利軍的進攻。

  只不過奧地利軍並沒有繼續進攻,反而退到了邊界地帶。

  奧地利帝國的行為顯得極為不合情理,因為在奧斯曼人和阿爾巴尼亞南方諸部的人眼中奧地利人應該很急,後者應該想要迅速通過南方群山攻打奧斯曼帝國腹地。

  所以他們一開始就錯了,弗蘭茨壓根就沒想過從阿爾巴尼亞出兵。

  從阿爾巴尼亞出兵即便南部群山中的那些部族都支持奧地利帝國,奧地利的軍隊也沒法保證自己的補給線。

  綿延的山路沒有鐵路,只能靠騾馬和人力運輸。

  如果弗蘭茨派出一支十萬人的軍隊,那麼為了維持這條在群山之中的補給線就至少需要一支三十萬人的補給隊伍。

  三十萬人聽起來很多,但是真撒進群山之中也算不得什麼。

  奧地利帝國此時在阿爾巴尼亞地區的總人口也不過十幾萬人。

  真要向阿爾巴尼亞派遣四五十萬人和與之配套物資,那恐怕會變成一筆嚴重虧本的買賣,對於整個奧地利帝國來說都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再退一萬步說,讓物資匱乏且身懷利器的山民們整天看著一群群肥羊在自己家門前路過,很難說不會有什麼意外發生。

  弗蘭茨並不是戰爭狂人,他只是跳過了那些無用的拉扯階段直接開啟了最後一步而已。

  弗蘭茨陳兵阿爾巴尼亞不過是給希臘人站腳助威,並且在關鍵時刻幫上一把。

  雖說希臘人從上到下眾志成城,但奧斯曼人對付不了奧地利,對付不了俄國,對付不了埃及,難道還對付不了一個小小的希臘嗎?

  經過一段時間的等待反而是阿爾巴尼亞人先坐不住了,因為預想中的大軍來襲並未發生,但奧地利帝國精銳對敵對部族的定點打擊卻從未停止過。

  山中的塢堡一直是山民心中的聖地,這些建在險要地帶用巨石壘成的中世紀堡壘歷經數百年的風霜都不曾隕落過,它們是山民不可被征服的象徵。

  山路狹窄、崎嶇,重型火炮根本運不上來,輕型火炮又難以造成足夠的殺傷,塢堡又每每建在險要位置,所以山民們只要逃進塢堡就不再懼怕任何強敵。

  然而時代變了,山民心中的聖地在火箭面前不堪一擊,千年來無往不利的拐角伏殺戰術在手榴彈面前和自尋死路沒有任何區別。南部群山過去是他們最大的依仗,然而此時被大山相隔聯繫不暢卻成了他們最大的劣勢。

  隨著一座又一座塢堡被攻破,被奧地利軍釋放的平民們將恐懼情緒蔓延到了整個南部群山之中。

  因為不知道奧地利軍隊什麼時候會找上門,不知道下一次會輪到誰,南部群山的各個部族開始人人自危。

  一些部族已經開始派人和奧地利帝國私下接觸,這些部族希望能要回俘虜,但依舊遭到了奧地利方面的斷然拒絕。

  其實弗蘭茨已經把那些俘虜送去了阿爾巴尼亞北部的山區,目的是繼續開鑿與奧地利帝國相連的通道。

  這項工程從1846年開始,但根據最樂觀的估計也要1851年初才能完工,想在這裡修建鐵路還需要再加兩到三年的工期。

  阿爾巴尼亞北部並不是沒有道路,但那些道路大多年久失修且過於狹窄根本無法承受過大的交通壓力。


  同時一些道路的位置也有問題不利於今後奧地利帝國的統一規劃,所以這些道路必須重修。

  現在修路隊中主要是一些戰俘和罪犯,還有一些阿爾巴尼亞北部應徵的民夫,未來阿爾巴尼亞人應該會成為其中主力。

  修路的工作雖然很苦,並時常伴有危險,但奧地利政府對於補給的供應可並不差,至少他們不必擔心飢一頓,飽一頓,甚至偶爾還能吃到肉食。

  不過關於肉食問題卻引出了很多麻煩,當地人中很多因為宗教原因不吃豬肉,但負責補給的官員卻忽略了這一點,雙方爆發了激烈衝突,甚至引發了一場暴動。

  期間造成了大量傷亡,最終官員被革職查辦。

  奧地利帝國當時最主要的兩種肉食來源就是豬、牛、雞、鴨,但牛和鴨的肉價太貴,即便是奧地利的正規軍也不一定吃得起,更別說這群勞改犯了。

  新上任的奧地利官員曾經去過特蘭奎巴殖民地,當地的印度人因為宗教問題不能吃肉。

  但沒有肉的東西又不好吃,於是乎聰明的印度廚師想出了一個辦法,那就是把食物做成糊糊。

  再加上一些味道很重的調味料,這樣就既分不清原材料也分不清味道才解決了勞工的伙食問題。

  (這裡所謂的調味料並不是通常意義上的香料,而是任何可以改變原來味道東西,包括但不限於馬尿、羊糞蛋、腐爛掉的水果、蔬菜、帶有濃烈味道的野菜、昆蟲、魚頭、魚刺.)

  想要征服阿爾巴尼亞這條路是必需的,在解決阿爾巴尼亞南部問題之後,同樣需要修建道路與奧地利帝國連通,只有這樣才能。

  阿爾巴尼亞的南方部族中投降派越來越多,這種局面是雷希德帕夏不願意見到的,於是乎出重金懸賞。

  終於有一個部族提出了再次主動出擊,交涉受挫的部族們紛紛表示同意。

  南部聯軍再次被組建,戰鬥又回到了奧地利人最熟悉的戰場,結果不出意外阿爾巴尼亞人的復仇大軍再次一頭撞進奧地利人的包圍網中,修路隊的人數又增加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