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2章 特蘭西瓦尼亞的陰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1042章 特蘭西瓦尼亞的陰影

  巴尼亞特公爵突然死亡,正在貴族方面群龍無首之際,科蘇特突然發起了新的徵兵草案和對皇室領地的新一輪進攻計劃。

  這一次將由亞諾什·達莫揚尼奇少將擔任指揮,他便是歷史匈牙利軍方的三巨頭之一。

  亞諾什·達莫揚尼奇出身低級貴族,即便屢立戰功也只能坐在最末席,所以他天然地就更加親近可能改變他命運的科蘇特。

  亞諾什·達莫揚尼奇在戰後的個人回憶錄中提到,戰爭不過是他晉升的階梯而已,誰對誰錯,正義與否其實都不重要。

  但亞諾什·達莫揚尼奇要比他的同事格爾蓋伊·阿爾圖爾幸運得多,前者被科蘇特稱為英雄,而後者卻被稱為叛徒。

  後來亞諾什·達莫揚尼奇不但逃過了清算,更是在入獄兩年後被奧地利帝國特赦,之後一路做到元帥,他的後半生可謂是尊榮備至、錦衣玉食,更是活到了83歲高齡。

  這位老兄還一度成為了羅馬尼亞的英雄,因為他策劃屠殺了特蘭西瓦尼亞地區的薩克森人(德意志人的分支)。

  不過一百年後羅馬尼亞人才發現,這位英雄不光策劃屠殺了當地的薩克森人,瓦拉幾亞人、摩爾達維亞人也沒放過便將他從教科書中踢出去了。

  後世有人說亞諾什·達莫揚尼奇具有現代主義精神,但弗蘭茨這個現代人可不這麼認為。

  但是亞諾什·達莫揚尼奇作為匈牙利負責進攻皇室領地的指揮官並不是一件壞事,畢竟這種人只要利益足夠賣國也不是什麼大問題。

  這時候就輪到弗蘭茨在匈牙利安排的間諜登場了,奧地利和匈牙利上流社會交往密切,匈牙利人能在奧地利政府插眼線,弗蘭茨自然也能在匈牙利安插眼線。

  而亞諾什·達莫揚尼奇也確實如同歷史上一樣是一位識時務的「人傑」,他自然知道匈牙利無法和奧地利對抗。

  尤其是在得到了奧地利在與英法的戰場上連戰連捷的消息之後,亞諾什·達莫揚尼奇更是有了更深一步的考慮,也許他可以做一個奧地利人的英雄。

  不過弗蘭茨不喜歡這種投機者,更不會完全信任他,所以該有的防備一刻也不能鬆懈。

  由於歷史的改變,其實弗蘭茨手中還多了一張牌,原本的蘭貝格·費倫茨並沒有在前往匈牙利的途中被匈牙利極端民族主義者刺死。

  於是乎這位69歲的老將被弗蘭茨秘密送往了匈牙利的皇室領地作為名義上的最高指揮官。

  蘭貝格·費倫茨歷史上就是被派去解決匈牙利問題的,他對於匈牙利的情況足夠了解也有足夠的威望震懾住那些屁股不正的貴族。

  然而匈牙利人卻選擇了掀桌子,帝國元帥、匈牙利軍區總司令,這樣的人都能被人打死在公路上。

  雖然很多史書上說這是匈牙利民眾出於義憤所作出的壯舉,但弗蘭茨覺得這是一場赤裸裸的陰謀。

  如果沒有足夠大的勢力在背後搗鬼蘭貝格·費倫茨這樣的國家大員能輕易地被幾個民眾準確地攔截並虐殺致死?

  先不說殺死這樣的高官會有什麼後果一般人根本承受不起,普通人就不可能知道他的行動路線,更不可能擊潰其衛隊虐殺其本人。

  蘭貝格·費倫茨雖然是包賈尼的老上級,又曾在匈牙利統兵多年,但他更是個經歷過反法戰爭的老兵,他對於「革命」這一個詞深惡痛絕。

  弗蘭茨用蘭貝格·費倫茨更多地是一種象徵意義,一方面是給民眾信心,一方面則是威懾匈牙利人。

  至於蘭貝格·費倫茨能不能有什麼預期之外的表現,弗蘭茨是不抱任何期望的。

  事實上弗蘭茨為了這一天已經準備了很多年,每一座莊園從建造之初就是在為這一天做準備。

  這十幾年來奧地利帝國的退伍老兵,鬱郁不得志的低級軍官,以及為德意志邦聯流過血的老兵、傷兵(1842年盧森堡危機之後的邦聯士兵撫恤條例)大多數被弗蘭茨送到匈牙利的皇室領地內。

  這些人加在一起就有將近十萬人,更別說整個皇室領地內這百萬人口中就沒多少老人,其真實戰力遠遠超乎匈牙利人的想像。

  匈牙利對皇室領地的進攻從一開始就不是一場單方面的屠殺,而是一場真正意義上的戰爭。

  特蘭西瓦尼亞的情況就比較混亂了,弗蘭茨曾經在1839年策划過一場襲擊,在巴納特一個小村莊內數個秘密結社的領導人被擊斃。


  像這種秘密結社在特蘭西瓦尼亞地區有無數個,不光政府經常對其打壓,匈牙利人和德意志人的組織也會攻擊他們,甚至他們相互之間也經常發生械鬥、仇殺。

  不過這一次有些不同,因為除了當地的特蘭西瓦尼亞人以外,還有一些來自瓦拉幾亞和摩爾達維亞的人。

  這次會議上是近代歷史上有記載第一次提出羅馬尼亞這個國家概念,這幾個組織打算將瓦拉幾亞、摩爾達維亞、特蘭西瓦尼亞合併成一個新的國家。

  弗蘭茨自然不會讓他們如願,弗蘭茨的目的就是將他們扼殺在搖籃之中。

  雖說暗殺、襲擊只是一個治標不治本的方法,但奧地利帝國最需要的就是時間。

  只要有足夠的時間弗蘭茨就能見招拆招,甚至都不一定需要弗蘭茨做些什麼,畢竟時間本身就是最好的良藥。

  由於弗蘭茨帶來的一系列改變導致特蘭西瓦尼亞與瓦拉幾亞和摩爾達維亞之間的聯繫並沒有歷史上那麼密切。

  所以三個地區只能各自為戰,匈牙利政府的《十二條綱領》公布之後,特蘭西瓦尼亞的羅馬尼亞人領袖奧·特·烏拉里安立刻就發表了自己的《十六條綱領》,羅馬尼亞民族委員會也隨之建立。

  《十六條綱領》在內容上比匈牙利人的《十二條綱領》更加激進,所以根本就不需要奧地利動手,匈牙利就容不下它。

  不過為了拉攏和安撫特蘭西瓦尼亞的羅馬尼亞人,弗蘭茨還是第一時間宣布了廢除農奴制。

  歷史上奧地利帝國政府也這麼做了,而且效果不錯成功讓特蘭西瓦尼亞人的矛頭指向了匈牙利。

  事實上奧地利政府這麼做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奧地利帝國駐特蘭西瓦尼亞的最高行政長官在第一時間選擇了叛逃出國。

  科洛斯堡(今天的克魯日-納波卡,羅馬尼亞第二大城市)作為奧地利在特蘭西瓦尼亞的統治核心直接亂成了一團。

  最後還是特蘭西瓦尼亞的駐軍司令普赫納出面才平息了騷亂。這位普赫納將軍在1848年的特蘭西瓦尼亞起到了定海神針的作用。

  匈牙利人在特蘭西瓦尼亞的最高長官泰萊基·約瑟夫,從最初就反對羅馬尼亞人集會,他一直在竭力進行打壓。

  後來奧·特·烏拉里安豎起了支持匈牙利的大旗,泰萊基·約瑟夫才有所收斂。

  不過正如前文提到的,羅馬尼亞人很快就將矛頭指向了匈牙利人,泰萊基·約瑟夫就順勢強行解散了羅馬尼亞民族委員會。

  奧地利人遠在天邊,而那些所謂的薩克森人其實更多隻居住在城市,或是獨立的村落,他們通常不會與羅馬尼亞人產生直接衝突。

  因此,幾百年的壓迫、奴役讓羅馬尼亞人與匈牙利人之間的矛盾早已經積重難返,幾乎無法調和。

  除非匈牙利政府能夠重新分配土地,但這幾乎是不可能發生的,因為這等於是在讓匈牙利的議員們割自己的肉。

  再加上匈牙利的民族政策過於極端,直接引爆了特蘭西瓦尼亞地區羅馬尼亞族的情緒。

  雙方的關係迅速從蜜月期過渡到相互敵視、相互仇殺,歷史上格爾蓋伊·阿爾圖爾和亨利希·德梅正是在和特蘭西瓦尼亞人的戰鬥中嶄露頭角的。

  匈牙利政府為了滿足國內民族主義者的情緒更是在1848年5月29日直接跳過所謂的羅馬尼亞代表直接通過了特蘭西瓦尼亞併入匈牙利的議案。

  不過這一次奧地利政府沒有成為匈牙利人的幫凶,因為歷史上本應出現的《三月法令》壓根就沒通過。

  當初弗蘭茨之所以放任維也納持續混亂為的就是這個,失能的政府無法通過任何具有法律效力的法令。

  大規模暴動更是讓人不敢輕易踏足,尤其是某些身份高貴的「奧奸」,畢竟這些人的命可是很金貴的。

  沒有這些身份高貴的「奧奸」出面,就不可能有人能繞過政府直接讓皇帝本人簽署法令。

  總之此時匈牙利人的合併要求是沒有法律依據支撐的,所以當安東·馮·普赫納將軍站出來反對匈牙利人的時候得到了更多的支持。

  科洛斯堡。

  「奧地利帝國的臣民們!特蘭西瓦尼亞的自由民們!不想再忍受馬扎爾人壓迫的人們!

  匈牙利人背叛了我們的祖國!他們想要剝奪你們的土地!剝奪你們的財產!送你們的孩子去對抗帝國偉大的軍隊!

  這根本就是自尋死路!帝國政府已經宣布匈牙利政府是非法的,我將以皇帝陛下的名義接管特蘭西瓦尼亞。

  為了守護我們的國土,我們的家園,我們的權利,我們將戰鬥到最後一刻!」

  「萬歲!」

  「萬歲!」

  與科洛斯堡附近的農民的熱情相比,特蘭西瓦尼亞其他地區的響應則比較冷淡。

  事實上特蘭西瓦尼亞地區各自為戰的情況十分嚴重,幾乎每一個縣都分屬於不同的勢力,這背後甚至還有俄國人和奧斯曼人的影子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