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那年八月末,秋風送爽,卻帶著一絲不安的躁動。林小風正忙於處理堆積如山的軍情急報,好消息如同秋日裡的碩果,一個接一個地從四面八方傳來,為這緊張的氛圍添上幾分慰藉。
「蜀王來信說啦,叛亂已經平息,就等著朝廷按約定還錢呢。」郭天陽手執信件,一字一句地念給林小風聽,他的聲音里夾雜著幾分欣慰。
林小風坐在案前,眉頭微蹙,手中的筆輕輕一揮,示意郭天陽繼續。他的眼神深邃,仿佛能穿透紙背,直視那遙遠的蜀地。窗外,一片秋葉悄然飄落,帶著幾分秋日的寂寥。
「蒙古那邊,除了喀爾喀還硬氣點,其他部落都歸順了建奴,還斷了給明朝的貢品。」郭天陽的聲音里多了幾分沉重,他抬頭望向林小風,試圖從他臉上捕捉到一絲情緒的變化。
「更過份的是,」郭天陽的臉色沉了下來,聲音也低沉了幾分,「察哈爾部不僅不給貢品,還把咱們的使者給殺了!」
林小風聽了,臉上卻如秋水般平靜,他淡淡地說:「接著念雲南來的消息。」他的眼神中閃過一絲冷冽,卻又迅速被壓抑下去。
郭天陽收起怒色,打開雲南來的信,慢慢念道:「黔國公在雲南那是深得民心啊,百姓都盼著他好。」他的聲音裡帶著幾分敬佩。
「曲靖那一仗,咱們的軍隊就像是天兵天將一樣,嚇得滇中的老百姓都發抖了。」郭天陽的臉上露出一絲笑意,仿佛自己也置身於那輝煌的戰場。
「那些土司聽說大軍到了,一個個都乖乖地開門投降。現在雲南啊,除了阿迷、蒙自這兩個地方,其他地方都收復回來了。」他的聲音里充滿了勝利的喜悅。
「文安之、李定國、孫可望他們商量好了,先往南打,收復失地,然後再往北,直指蒙古草原。」郭天陽的聲音高昂起來,他仿佛看到了那即將到來的壯麗征程。
林小風一聽,立刻拍板:「好!先平定雲南的亂子,然後再北伐。」他的聲音堅定有力,透露出不容置疑的決心。
「不過……」郭天陽的聲音裡帶了幾分猶豫,「信上說,南邊的路不好走,運糧食很困難。有人提議用雲南的百姓來運糧,每家出一個壯丁,領兩斗米,運到臨安交一斗五,剩下的當口糧。」
林小風微微點頭,他的目光穿過窗欞,望向那遙遠的南方,心中湧起一股複雜的情感:「這個辦法不錯。」
郭天陽接著說:「但是每個壯丁得給五錢銀子作為報酬,算下來得五十萬兩銀子。再加上糧食和其他費用,總共得花上百萬兩銀子呢。」他的聲音裡帶著幾分憂慮。
林小風一聽,心裡也犯難,他嘆了口氣,眉頭緊鎖:「這錢糧的問題,到底啥時候才能解決啊?」他的聲音里透露出幾分無奈和焦慮。
但一想到將士們在戰場上拼命,他又無奈地點了點頭,眼中閃過一絲堅定:「雖然花銷大,但為了將士們,這筆錢得花。准了!」他的聲音里透露出不容置疑的決心。
接著,林小風又想到了一個主意,他自言自語地說:「等雲南的亂子平了,沐王府的財富或許能追回一半,到時候就讓他們分擔點軍費。」他的眼中閃過一絲睿智的光芒,仿佛已經看到了那即將到來的勝利。
「蒙古那邊的戰事也越來越緊,建奴也可能參戰,銀子消耗得越來越快,必須找到新的財路才行啊!」他的聲音裡帶著幾分焦急和憂慮,仿佛能感受到那即將到來的風暴。
與此同時,在遼東的鄭親王濟爾哈朗也是憂心忡忡。他坐在寬敞的書房中,窗外是一片遼闊的草原,秋風吹過,草浪翻滾,卻帶不走他心中的憂慮。
「闖王真的死了嗎?不會是明朝的詭計吧?」他半信半疑地問,眼中閃過一絲疑慮。
「真金不怕火煉!」豪格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他的聲音里充滿了自信。
代善則淡淡地說:「明朝沒必要玩這種把戲,一旦被揭穿,只會自取其辱。」他的聲音裡帶著幾分冷靜和理智。
濟爾哈朗點了點頭,又說:「朱由檢有個孫子,叫朱和垿,派使者來蒙古,說是要進貢慶賀。」他的聲音裡帶著幾分疑惑和不安。
「除了察哈爾部,其他部落都放了使者。你們覺得這事兒該怎麼辦?」他的目光掃過眾人,試圖從他們的臉上找到答案。
豫親王多鐸一臉嚴肅地說:「明朝這不是真的來進貢,這是找藉口開戰呢。」他的聲音里充滿了堅定和決絕。
濟爾哈朗挑了挑眉:「你怎麼知道?不是瞎猜的吧?」他的聲音裡帶著幾分質疑。
多鐸認真地回答:「不是瞎猜,睿親王在中原有人,他們傳回來的消息說,明朝的軍隊正在往宣府、大同調集,明顯是在備戰。」他的眼中閃過一絲睿智的光芒,仿佛已經看透了明朝的陰謀。
「這消息靠譜嗎?」濟爾哈朗也嚴肅起來,他的聲音裡帶著幾分緊張。
「七八分可信吧。」多鐸回答,他的聲音里充滿了自信。
濟爾哈朗一聽,倒吸了一口冷氣:「這秋天正是馬兒長膘的時候,明朝要是這時候來攻,不管輸贏,咱們的戰馬都得受損。冬天一來,馬兒沒膘可就難熬了,損失肯定大!」他的聲音裡帶著幾分焦急和憂慮。
「快通知蒙古各部,讓他們做好準備!」他的聲音高昂起來,透露出不容置疑的決心。
多鐸卻笑了:「通知還不夠,咱們得幫忙!」他的聲音里充滿了堅定和熱情,仿佛已經看到了那即將到來的勝利。
濟爾哈朗堅決反對:「上次入關雖然有所收穫,但咱們八旗也損失不小,特別是正白旗,幾乎傷筋動骨了。這是明朝和蒙古的仗,咱們別輕易插手。」他的聲音裡帶著幾分冷靜和理智。
「除非蒙古求援,否則咱們按兵不動。」他的目光堅定,仿佛已經做出了決定。
「再說蒙古人遊牧為生,就算敗了也能跑,還沒到絕境呢。」他的聲音裡帶著幾分輕蔑和不屑。
多鐸一聽就火了,猛地一拍桌子:「你這話不對!蒙古人秋天之前都會定好牧場,一旦戰敗,新牧場難找,部落就危險了!」他的聲音里充滿了憤怒和焦急。
「皇上可是蒙古的大汗,保護他們是咱們的責任!」他的聲音高昂起來,透露出不容置疑的決心。
濟爾哈朗也火了:「你這是在侮辱我嗎?草原是騎兵的天下,明朝的騎兵有多少?精銳又有多少?」他的聲音裡帶著幾分憤怒和質疑。
「蒙古雖然衰落了,但對付明朝的騎兵還是綽綽有餘的!」他的聲音里充滿了自信和不屑。
「今天你說什麼我都不出兵!」他的聲音堅定有力,透露出不容置疑的決心。
多鐸氣得直指濟爾哈朗:「你說話注意點!」他的聲音里充滿了憤怒和不滿。
「彼此尊重!」濟爾哈朗也毫不退讓,他的聲音裡帶著幾分冷冽和威嚴。
兩人眼看就要動手了,這時小皇帝福臨突然開口:「各位叔叔別吵了,聽聽范先生的意見吧。」他的聲音清脆悅耳,仿佛一股清泉湧入這緊張的氛圍之中。他的眼神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仿佛已經看透了這世間的紛爭與糾葛。
在眾人緊盯之下,范文程緩緩起身,他那沉穩的身影在燭光下顯得格外堅定。他鄭重其事地行禮,眼神中透露出一種不容置疑的堅決,沉穩地說:「陛下,各位大人,請稍安勿躁,聽我一言。」
豪格,這位身形魁梧的親王,猛地一拍桌子,不耐煩地喊道:「別廢話了,快講重點,本王沒空聽你囉嗦!」他的臉上寫滿了不耐煩,仿佛時間對他來說比黃金還要珍貴。
范文程強忍著心中的不滿,他深知這位親王的脾氣,但還是選擇繼續闡述自己的觀點:「想當年太祖皇帝努爾哈赤初起兵時,便定下了聯合蒙古對抗明朝的策略。太宗皇太極繼位後,也一直沿用這一策略,使得我大清得以在夾縫中生存壯大。」
他的話語中帶著一種歷史的厚重感,仿佛將眾人帶回了那個風起雲湧的時代,「現在明朝想要圖謀草原,我們大清如果坐視不管,怎麼向天下人交代?蒙古如果歸順了明朝,失去援助還算小事,就怕明朝得到好馬,訓練出精銳騎兵,到時候我大清可就大難臨頭了!」
范文程的聲音在空曠的大殿中迴蕩,每一個字都像是敲打在眾人的心上。他頓了頓,繼續說道:「所以,我的意思是,我們不僅要幫助蒙古,而且要全力以赴!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我大清的安危。」
范文程的話音剛落,眾人面面相覷,一臉驚訝。他們沒有想到,范文程竟然會提出如此大膽的建議。
豪格瞪大眼睛,怒視著范文程,仿佛要將他看穿一般:「范文程,你莫非是在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就算給了明朝好馬又能怎樣?關寧軍不是明朝的精銳嗎?還不是被我們八旗軍給打敗了。如果真像你說的那樣,我們怎麼會失去遼東?」
多鐸也附和道:「范文程,你別太過分了,別給敵人長志氣,滅了我們自己的威風!」他的臉上寫滿了不屑,仿佛范文程的建議是對他的一種侮辱。
眾人一個個趾高氣揚,不屑一顧。他們無法接受范文程的建議,認為這是對大清的一種背叛。
然而,范文程卻微微點頭,臉上沒有任何表情。他深知,要改變這些人的觀念,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崇德六年,也就是林小風十四年,松錦之戰後,明朝在關外的地盤幾乎全失,只剩下寧遠一座孤城。到了順治元年,也就是林小風十七年,吳三桂又放棄了寧遠,歸順了山海關。從崇德六年到順治元年,整整三年時間,如果關寧軍真的那麼不堪一擊,我們八旗軍又怎麼會三年都沒能攻下寧遠呢?」
范文程的話如同一記響亮的耳光,打得眾人啞口無言。他們無法反駁這個事實,心中不禁湧起一股不安的情緒。如果明朝軍隊真的那麼弱,那麼八旗軍也不過如此。
「好!」攝政王代善眼中閃過一絲狠厲,他打破了沉默,「我支持范先生的意見,各位大人有什麼看法,儘管說出來,最後請聖上裁決。」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威嚴。
濟爾哈朗第一個表示贊同,他深知范文程的智謀,也明白這個建議的重要性。其他人也不再猶豫,紛紛表示願意援助蒙古。
小皇帝福臨沒有表態,只是捂著肚子說:「朕肚子有點不舒服,各位大人稍等片刻,朕去去就來。」說完,他便匆匆離開了崇政殿,直奔鳳凰樓一樓大廳。
此時,鳳凰樓一樓大廳內,布木布泰(孝莊)和哲哲已經等候多時。她們的臉上寫滿了焦急與期待,仿佛在等待著一個決定命運的時刻。
「母后,」福臨一進門就說,「已經議定了,大家都願意援助蒙古。」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疲憊,但更多的是堅定。
布木布泰點了點頭,她的眼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范文程果然有遠見。他知道,只有援助蒙古,才能確保我大清的安危。」
福臨不解地問:「母后,那接下來怎麼辦?」他的心中充滿了疑惑,不知道該如何應對這個複雜的局面。
「你回去後,可以答應他們,讓鄭親王濟爾哈朗主持商議。」布木布泰囑咐道。她的聲音中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威嚴,仿佛一切都在她的掌控之中。
福臨點了點頭,轉身就要走。然而,就在這時,布木布泰卻沉思片刻後,抬頭對哲哲說:「姑姑,時機到了。」
哲哲一臉愕然:「什麼時機?」她的心中充滿了疑惑,不知道布木布泰所說的「時機」是指什麼。
「是復多爾袞之位的時機。」布木布泰堅定地說。她的眼中閃爍著一種決絕的光芒,仿佛已經做好了所有的準備。
「你……」哲哲驚訝得說不出話來。她沒有想到,布木布泰竟然會在這個時候提出復多爾袞之位的建議。
「姑姑聽我說,」布木布泰深吸一口氣,仿佛要將所有的勇氣都凝聚在這一刻,「多爾袞失勢後去了朝鮮籌備軍需,這期間濟爾哈朗和代善共同執政。但濟爾哈朗並不能服眾,也沒有什麼建樹;代善則仗著權勢胡作非為,蔑視法度,輕視君王,還與濟爾哈朗爭權奪利。這樣下去,大清可就危險了。」
她的聲音中帶著一種焦慮與擔憂,仿佛已經看到了大清未來的危機。
哲哲嘆了口氣:「多爾袞入關失敗後退回關外,現在朝堂上已難有他的立足之地,你怎麼能復他的位呢?」她的聲音中帶著一絲無奈與憂慮。
「我也沒有好辦法,」布木布泰搖了搖頭,「但范文程有計策。」她的眼中閃爍著一種期待的光芒,仿佛將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范文程的身上。
「什麼計策?」哲哲疑惑地問。她想要了解更多的細節,以便做出更準確的判斷。
「我也不知道,」布木布泰再次搖頭,「這是范文程的計策,他說濟爾哈朗會按照他的計劃行事。」她的聲音中帶著一種神秘感,仿佛這個計策是上天賜予的禮物。
哲哲皺起眉頭擔憂地說:「你不會被范文程給騙了吧?」她的心中充滿了疑慮與不安。
「我也不知道,」布木布泰嘆了口氣,「但姑且相信他一次吧。」她的聲音中帶著一種無奈與堅定,仿佛已經做出了最後的決定。
「不行!」哲哲一臉憂慮,「我們應該親自去看看情況,免得中了他們的計。」她的聲音中帶著一種焦慮與擔憂。
「好。」布木布泰整理了一下衣裳,迅速趕往崇政殿後門。她的身影在夜色中顯得格外堅定與決絕。
此時,崇政殿內一片寂靜無聲。只有燭光在搖曳著,仿佛在為這個即將做出重要決定的時刻增添一抹神秘感。
濟爾哈朗再次開口問道:「既然已經議定援助蒙古,那麼糧草問題誰來負責?」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種威嚴與不容置疑。
「兵法有云: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次出征誰來負責運輸糧草?」他的話語中帶著一種歷史的厚重感與對現實的深刻洞察。
眾人聞言都低下了頭,默不作聲。他們知道,運輸糧草這份差事既辛苦又沒有功勞可言,而且還充滿危險。打勝仗了算不得你的功勞,打敗仗了卻要第一個承擔責任。更何況天災人禍難以預料,誰也不想攬這個燙手山芋。
所以,當濟爾哈朗一問起這個問題時,大家都選擇了沉默。他們不願意承擔這份吃力不討好的差事,更不願意在這個關鍵時刻站出來承擔責任。
濟爾哈朗用眼角的餘光瞟了代善一眼,說:「禮親王代善的正紅旗兵力強盛,何不由他們來負責押運糧草呢?」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種挑釁與試探。
代善一聽,立刻瞪大了眼睛,怒視著濟爾哈朗說:「我看鄭親王(濟爾哈朗)的鑲藍旗也不弱啊!」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種憤怒與不甘,仿佛被濟爾哈朗的話語觸動了心中的痛處。
濟爾哈朗又把目光轉向了多鐸,想要看看他的反應。然而,多鐸卻不等他開口就站了起來,說:「這個差事誰都可以干,唯獨我不能幹!」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種理直氣壯與不容置疑。
「為什麼?」眾人好奇地問。他們想要了解多鐸為何會如此堅決地拒絕這個差事。
「上次入關時鑲白旗立下大功,按功勞來算,這個運輸糧草的差事根本輪不到我!」多鐸理直氣壯地說。他的臉上寫滿了驕傲與自豪,仿佛上次的入關之戰是他一生中最輝煌的戰績。
於是,眾人又開始為運輸糧草的事情爭執不休起來。他們各執一詞,互不相讓,仿佛這個差事是一個燙手的山芋,誰也不願意接手。
代善的正紅旗、濟爾哈朗的鑲藍旗首先被排除在外,他們不願意承擔這份吃力不討好的差事。多鐸的鑲白旗兼正白旗則以功勞高為由自動請纓免除這項任務,他們認為自己已經為朝廷立下了足夠的功勞,不應該再承擔這份額外的責任。
豪格的正藍旗與羅洛渾的鑲紅旗則抱團取暖,也被剔除出局。他們認為自己不應該成為這個差事的犧牲品,更不願意在這個關鍵時刻站出來承擔責任。
而福臨作為正黃、鑲黃兩旗之主,自然更不可能親自去運輸糧草了。他的身份與地位讓他無法承擔這份低微的差事,更不願意讓自己的旗幟沾染上這份不吉利的任務。
一時間,議事陷入了僵局。誰也不願意承擔
看到大伙兒都不願接這押運糧草的燙手山芋,多鐸突然開口了,他的聲音在寂靜的大殿中顯得格外清晰:「各位,我這兒有個人選。」
濟爾哈朗眯起眼睛,好奇地問:「豫親王不妨說來聽聽。」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期待,仿佛希望多鐸能給出一個驚喜的答案。
眾人的目光齊刷刷地投向多鐸,只見他一臉認真地說:「我推薦睿親王多爾袞來當這個押糧使!」
這話一出,大殿內的氣氛頓時變得凝重起來。大伙兒都愣住了,隨後反應各不相同。代善第一個跳出來反對,他的聲音中帶著明顯的怒意:「不行,絕對不行!」
「多爾袞本就有罪在身,我們已經寬恕他讓他去朝鮮籌備軍需了,怎麼還能再給他實職呢?」代善的語氣中帶著強烈的不滿和擔憂。
「而且,我不信任多爾袞。他帶兵只會壞事,糧草一旦出了問題,咱們八旗遠征可就全完了。」代善的話音剛落,濟爾哈朗立刻表態:「禮親王說得對啊,我也同意。」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狡黠,仿佛已經看穿了多鐸的計謀。
「我也是。」羅洛渾緊跟其後,他是代善的孫子,自然站隊自家爺爺。他的聲音雖然不大,但卻充滿了堅定。
一眨眼功夫,三旗的主事人都明確表態反對了。議政嘛,就得少數服從多數。多鐸雖然手上有兩旗的支持,但還差一票才能打破僵局。
此時的多鐸,面容堅毅,眼神中透露出一種不屈的光芒。他把目光轉向了豪格,希望他能成為那關鍵的一票。豪格正猶豫不決呢,他的眼神在眾人之間遊走,似乎在尋找一個合適的答案。
其實私下裡,多鐸已經跟他透露過多爾袞要復出的事。按常理,豪格應該會拒絕,畢竟他和多爾袞以前爭皇位爭得水火不容。但多鐸給豪格出了個主意:渾水摸魚。他說多爾袞一回來,代善和濟爾哈朗肯定會忙著爭權奪利,互相打壓,這樣一來,豪格和正藍旗就有機會趁亂崛起了。
「你就不怕多爾袞回來搶你的位置?」豪格半開玩笑地問,但他的眼神中卻透露出一種認真。
「他要能搶去就搶去吧,我自認不如,甘願認輸!」多鐸笑著回答,他的笑容中帶著一種灑脫和自信。
想起多鐸的話,豪格再看了看濟爾哈朗和代善,心裡有了主意。他轉頭對小皇帝福臨說:「皇上,既然大家都不願意接這差事,何不給睿親王一個贖罪的機會呢?畢竟他也是咱們大清的親王啊。」
豪格這話一出,整個大殿都震動了。尤其是代善和濟爾哈朗,他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以前爭皇位的時候,豪格和多爾袞可是勢不兩立的,怎麼現在突然幫起多爾袞來了?
「皇上不可啊!」濟爾哈朗急忙勸阻,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焦急,「再用多爾袞,恐怕會寒了將士們和家眷們的心啊。」
「是啊皇上,多爾袞入關那次失敗得多慘啊,咱們八旗可不能再經受這樣的打擊了。請皇上三思啊!」代善也跟著附和,他的語氣中帶著明顯的擔憂和不滿。
小福臨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他的眼神在眾人之間遊走,似乎在尋找一個合適的答案。這時候,索尼站了出來,他的聲音堅定而有力:「我有個問題想問問兩位王爺。」
「請講。」濟爾哈朗和代善同時回答,他們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好奇和期待。
索尼深吸一口氣說:「現在咱們已經決定出兵蒙古了,當務之急就是籌集糧草和選定押糧官。如果兩位王爺能推薦出合適的人選那當然最好不過;但如果兩位既不願意自己擔這個責任又阻止別人擔的話,那是不是在為難皇上呢?」
索尼的話音剛落,濟爾哈朗和代善頓時啞口無言。他們互相看了看,雖然心裡不甘心,但也只能點頭同意了。畢竟,誰也不想接這個燙手山芋啊!
經過一番商議之後,多爾袞復出押運糧草的事情就這麼定了下來。「立即召回睿親王多爾袞從朝鮮返回盛京主持押運糧草之事;其餘各部迅速集結,準備隨時出兵草原。」隨著一道道軍令的下達,整個遼東都忙碌了起來。
多爾袞在朝鮮聽到這個消息後,簡直是欣喜若狂。他本以為自己要在那裡沉寂個好幾年呢,沒想到這麼快就有機會復出了。於是,他立刻徵召了萬人大軍,攜帶著充足的兵馬糧草,返回了盛京。
就在他進城的那一天,草原上又傳來了緊急戰報:明軍已經出兵了!而且勢頭很猛,先鋒部隊兩千人竟然擊敗了察哈爾部的三千騎兵!這個消息像一股寒風,瞬間吹遍了大殿的每一個角落。
「察哈爾部三千騎兵都被擊敗了?」多鐸首先皺起了眉頭,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種難以置信的光芒,「明軍這次派來的將領是誰?」
「是流賊降將賀錦,他帶著流賊的精銳部隊,戰鬥力非常強。」鰲拜回答道,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凝重。
「咱們得小心應對啊。」代善的臉色也變得凝重起來,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種深深的擔憂。
「沒錯,得謹慎行事!」濟爾哈朗也附和道,他的語氣中帶著一種無奈和憂慮。
此時的大殿內,氣氛凝重得仿佛能滴出水來。每一個人都緊皺著眉頭,眼神中透露出一種深深的憂慮和不安。他們知道,這場戰爭對於大清來說,意義非凡。一旦失敗,後果將不堪設想。
就在這時候,范文程站了出來。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種堅定和自信,仿佛已經看到了勝利的曙光:「我們應該迅速出兵西進,襲擊明軍的側翼,打他們個措手不及!兵法有雲,兵貴神速!明軍還不知道我們已經參戰了,這個時候出兵,正好可以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如果運氣好的話,咱們還能殲滅明軍的幾支精銳部隊呢!」鰲拜聽得眼睛都亮了,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種興奮和期待。
范文程點了點頭,繼續說道:「我打算分兵四路進行作戰。第一路裝扮成蒙古的老弱病殘,引誘明軍深入;第二路繞道明軍後方,切斷他們的退路;這樣前後夾擊,明軍就必敗無疑了。」
「我們還可以反覆使用這種戰術,逐步殲滅明軍的大部分兵力。」范文程的語氣中帶著一種自信和堅定,仿佛已經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第三路則前往山海關外製造聲勢,牽制住關寧鐵騎,不讓他們支援草原戰場。」范文程的話語中透露出一種深思熟慮的智慧和策略。
「最後一路則埋伏在草原上,等待明軍主力到來,與之進行決戰。在草原上,咱們是騎兵的天堂,明軍的騎兵根本不是咱們的對手!」范文程的話音剛落,大殿內頓時響起了一片贊同的聲音。
每一個人都被范文程的計策所打動,他們知道,這場戰爭對於大清來說意義非凡。只有全力以赴,才能取得勝利。於是,他們紛紛表示願意出兵,為大清的榮耀而戰!
明末清初那會兒,蒙古這廣袤的地界兒按照位置被分成了三塊:漠南、漠北和漠西。漠南,宛如一塊翠綠的寶玉鑲嵌在北方,它便是如今的內蒙古;漠北,則是一片更為遼闊的天地,包括了外蒙古再往北去的無垠之地;而漠西,那片遙遠而神秘的地方,大概就是新疆和哈薩克斯坦的廣袤疆域了。
在這漠南蒙古之中,部落猶如繁星點點,多得數不清。大部落便有二十四個之多,每一個都擁有著自己的驕傲和榮耀。然而,在這眾多的部落之中,最厲害的五個部落,從西往東數,便是鄂爾多斯、西土默特、察哈爾、科爾沁、東土默特。這五個部落,一個比一個牛,每一個都擁有著強大的實力和深厚的底蘊。
漠北之地,喀爾喀部猶如一頭雄獅,傲視著這片廣袤的草原;而漠西之地,衛拉特部則是那裡的霸主,他們擁有著強大的軍事力量和豐富的資源。
元朝的輝煌已經逝去,草原上的各部落便開始了無休止的爭鬥。你打我,我打你,有時候還會聯起手來對付明朝。然而,隨著黃金家族的最後一位大佬林丹汗的消逝,草原上的風雲變幻又掀起了新的篇章。
林丹汗的兒子額哲,一個明智而果斷的年輕人,將傳國玉璽獻給了皇太極,以此表明了自己的歸順之意。而皇太極也慷慨地封他為滿清的察哈爾親王,這一舉動,無疑是在向草原上的各部落宣告著滿清的威嚴和實力。
然而,對於黃金家族來說,他們在草原上的統治已經走到了盡頭。想統一蒙古的夢也破滅了,額哲沒有兒子,繼承察哈爾部的是他弟弟阿布鼐。
大同北邊五百里的地方,是一片遼闊的草原。這裡,阿布鼐正坐在帳篷中,看著濟爾哈朗寫來的信。他的眼神深邃而複雜,仿佛在思考著什麼重要的決定。旁邊坐著一個女子,她的長相併不出眾,但眉宇間卻透露出一股堅韌和果斷。她名叫愛新覺羅馬喀塔,實際上是皇太極的二閨女,也是阿布鼐的媳婦。
皇太極為了拉攏蒙古,將馬喀塔嫁給了額哲。然而,額哲一死,按照蒙古的風俗,馬喀塔又嫁給了阿布鼐。這對於馬喀塔來說,無疑是一種命運的捉弄。但她卻坦然接受了這一切,因為她知道,她身上背負著的是滿清和蒙古之間的聯姻重任。
阿布鼐對馬喀塔笑著,但他的笑容中卻透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恨意。雖然表面上他對滿清人挺恭敬,但內心裡卻早已充滿了不滿和憤怒。他時刻銘記著父親林丹汗的仇恨,渴望著有一天能夠報仇雪恨。
他把信推到馬喀塔面前,冷冷地說道:「盛京那邊說援兵快到了,要我們拖住明軍。還有啊,我現在還沒正式繼承察哈爾王的爵位呢,別老叫我王。」他的語氣中帶著一絲不滿和嘲諷。
馬喀塔笑著應了一聲,她的笑容中帶著一絲無奈和苦澀。她知道阿布鼐內心的痛苦和掙扎,也明白他身上的重擔和壓力。但她卻無能為力,只能默默地陪伴在他身邊。
馬喀塔又看了看信,然後抬起頭問阿布鼐:「你後悔殺了明朝的使者嗎?」她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擔憂和憂慮。
阿布鼐一臉嚴肅地回答:「不後悔!察哈爾現在歸了大清,明朝這麼做就是挑釁。我作為察哈爾王的弟弟,怎能不維護大清的威嚴?」他的語氣堅定而果斷,仿佛沒有任何事情能夠動搖他的決心。
馬喀塔點點頭,她明白阿布鼐的立場和決定。她知道他身上的責任和使命,也明白他內心的痛苦和掙扎。但她卻無能為力,只能默默地支持他、陪伴他。
夫妻倆打鬧間,馬喀塔突然問起了戰事策略。她想知道阿布鼐是如何打算應對即將到來的戰爭的。
阿布鼐笑著說他已經布好了局,打算誘敵深入,然後斷了明軍的糧道,讓他們自己亂起來。他的笑容中帶著一絲自信和狡黠,仿佛已經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馬喀塔卻勸他別小看敵人,畢竟明朝的軍隊也不是吃素的。但阿布鼐卻自信滿滿地說:「放心吧,我心裡有數。這次一定要讓明朝知道我們的厲害!」他的語氣中透露出一股強烈的自信和決心。
另一邊,在陽和衛裡頭,李性忠、劉肇基、唐勝宇、祝鳳翽等人正圍坐在一起,商量著軍事大事。他們的臉上都寫滿了嚴肅和凝重,仿佛即將到來的戰爭是一場生死攸關的較量。
祝鳳翽擔心地說:「我們的糧草不夠啊,深入敵後怕撐不住啊。」他的語氣中帶著一絲憂慮和不安。
李性忠一聽就急了,他猛地一拍桌子說:「還沒打就想著退,不像話!我們是大明的將士,怎能畏懼敵人?」他的聲音響亮而堅定,仿佛要給所有人打氣。
祝鳳翽趕緊解釋道:「我不是想退兵,我是擔心糧食不夠啊。一旦深入敵後,補給線就會被拉長,到時候糧食不夠吃怎麼辦啊?」他的語氣中帶著一絲無奈和焦急。
劉肇基笑著安慰他說:「打仗嘛,靠的就是戰利品補給。不過騎兵帶的糧食有限,勝敗都難說。更何況戰馬食量大,根本沒法持久作戰。所以啊,我們得想個辦法解決這個問題。」他的笑容中帶著一絲從容和自信,仿佛已經想到了解決的辦法。
祝鳳翽又問起蒙古人西征的辦法,想從中找到一些啟示和借鑑。劉肇基便仔細分析了蒙古人西征的困難和挑戰,以及他們是如何克服這些困難取得勝利的。聽完劉肇基的分析後,大家都沉默了。他們知道即將到來的戰爭將是一場艱難的較量,但他們也明白自己身上的責任和使命。他們是大明的將士,必須為了國家的榮譽和利益而奮鬥到底!
「蜀王來信說啦,叛亂已經平息,就等著朝廷按約定還錢呢。」郭天陽手執信件,一字一句地念給林小風聽,他的聲音里夾雜著幾分欣慰。
林小風坐在案前,眉頭微蹙,手中的筆輕輕一揮,示意郭天陽繼續。他的眼神深邃,仿佛能穿透紙背,直視那遙遠的蜀地。窗外,一片秋葉悄然飄落,帶著幾分秋日的寂寥。
「蒙古那邊,除了喀爾喀還硬氣點,其他部落都歸順了建奴,還斷了給明朝的貢品。」郭天陽的聲音里多了幾分沉重,他抬頭望向林小風,試圖從他臉上捕捉到一絲情緒的變化。
「更過份的是,」郭天陽的臉色沉了下來,聲音也低沉了幾分,「察哈爾部不僅不給貢品,還把咱們的使者給殺了!」
林小風聽了,臉上卻如秋水般平靜,他淡淡地說:「接著念雲南來的消息。」他的眼神中閃過一絲冷冽,卻又迅速被壓抑下去。
郭天陽收起怒色,打開雲南來的信,慢慢念道:「黔國公在雲南那是深得民心啊,百姓都盼著他好。」他的聲音裡帶著幾分敬佩。
「曲靖那一仗,咱們的軍隊就像是天兵天將一樣,嚇得滇中的老百姓都發抖了。」郭天陽的臉上露出一絲笑意,仿佛自己也置身於那輝煌的戰場。
「那些土司聽說大軍到了,一個個都乖乖地開門投降。現在雲南啊,除了阿迷、蒙自這兩個地方,其他地方都收復回來了。」他的聲音里充滿了勝利的喜悅。
「文安之、李定國、孫可望他們商量好了,先往南打,收復失地,然後再往北,直指蒙古草原。」郭天陽的聲音高昂起來,他仿佛看到了那即將到來的壯麗征程。
林小風一聽,立刻拍板:「好!先平定雲南的亂子,然後再北伐。」他的聲音堅定有力,透露出不容置疑的決心。
「不過……」郭天陽的聲音裡帶了幾分猶豫,「信上說,南邊的路不好走,運糧食很困難。有人提議用雲南的百姓來運糧,每家出一個壯丁,領兩斗米,運到臨安交一斗五,剩下的當口糧。」
林小風微微點頭,他的目光穿過窗欞,望向那遙遠的南方,心中湧起一股複雜的情感:「這個辦法不錯。」
郭天陽接著說:「但是每個壯丁得給五錢銀子作為報酬,算下來得五十萬兩銀子。再加上糧食和其他費用,總共得花上百萬兩銀子呢。」他的聲音裡帶著幾分憂慮。
林小風一聽,心裡也犯難,他嘆了口氣,眉頭緊鎖:「這錢糧的問題,到底啥時候才能解決啊?」他的聲音里透露出幾分無奈和焦慮。
但一想到將士們在戰場上拼命,他又無奈地點了點頭,眼中閃過一絲堅定:「雖然花銷大,但為了將士們,這筆錢得花。准了!」他的聲音里透露出不容置疑的決心。
接著,林小風又想到了一個主意,他自言自語地說:「等雲南的亂子平了,沐王府的財富或許能追回一半,到時候就讓他們分擔點軍費。」他的眼中閃過一絲睿智的光芒,仿佛已經看到了那即將到來的勝利。
「蒙古那邊的戰事也越來越緊,建奴也可能參戰,銀子消耗得越來越快,必須找到新的財路才行啊!」他的聲音裡帶著幾分焦急和憂慮,仿佛能感受到那即將到來的風暴。
與此同時,在遼東的鄭親王濟爾哈朗也是憂心忡忡。他坐在寬敞的書房中,窗外是一片遼闊的草原,秋風吹過,草浪翻滾,卻帶不走他心中的憂慮。
「闖王真的死了嗎?不會是明朝的詭計吧?」他半信半疑地問,眼中閃過一絲疑慮。
「真金不怕火煉!」豪格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他的聲音里充滿了自信。
代善則淡淡地說:「明朝沒必要玩這種把戲,一旦被揭穿,只會自取其辱。」他的聲音裡帶著幾分冷靜和理智。
濟爾哈朗點了點頭,又說:「朱由檢有個孫子,叫朱和垿,派使者來蒙古,說是要進貢慶賀。」他的聲音裡帶著幾分疑惑和不安。
「除了察哈爾部,其他部落都放了使者。你們覺得這事兒該怎麼辦?」他的目光掃過眾人,試圖從他們的臉上找到答案。
豫親王多鐸一臉嚴肅地說:「明朝這不是真的來進貢,這是找藉口開戰呢。」他的聲音里充滿了堅定和決絕。
濟爾哈朗挑了挑眉:「你怎麼知道?不是瞎猜的吧?」他的聲音裡帶著幾分質疑。
多鐸認真地回答:「不是瞎猜,睿親王在中原有人,他們傳回來的消息說,明朝的軍隊正在往宣府、大同調集,明顯是在備戰。」他的眼中閃過一絲睿智的光芒,仿佛已經看透了明朝的陰謀。
「這消息靠譜嗎?」濟爾哈朗也嚴肅起來,他的聲音裡帶著幾分緊張。
「七八分可信吧。」多鐸回答,他的聲音里充滿了自信。
濟爾哈朗一聽,倒吸了一口冷氣:「這秋天正是馬兒長膘的時候,明朝要是這時候來攻,不管輸贏,咱們的戰馬都得受損。冬天一來,馬兒沒膘可就難熬了,損失肯定大!」他的聲音裡帶著幾分焦急和憂慮。
「快通知蒙古各部,讓他們做好準備!」他的聲音高昂起來,透露出不容置疑的決心。
多鐸卻笑了:「通知還不夠,咱們得幫忙!」他的聲音里充滿了堅定和熱情,仿佛已經看到了那即將到來的勝利。
濟爾哈朗堅決反對:「上次入關雖然有所收穫,但咱們八旗也損失不小,特別是正白旗,幾乎傷筋動骨了。這是明朝和蒙古的仗,咱們別輕易插手。」他的聲音裡帶著幾分冷靜和理智。
「除非蒙古求援,否則咱們按兵不動。」他的目光堅定,仿佛已經做出了決定。
「再說蒙古人遊牧為生,就算敗了也能跑,還沒到絕境呢。」他的聲音裡帶著幾分輕蔑和不屑。
多鐸一聽就火了,猛地一拍桌子:「你這話不對!蒙古人秋天之前都會定好牧場,一旦戰敗,新牧場難找,部落就危險了!」他的聲音里充滿了憤怒和焦急。
「皇上可是蒙古的大汗,保護他們是咱們的責任!」他的聲音高昂起來,透露出不容置疑的決心。
濟爾哈朗也火了:「你這是在侮辱我嗎?草原是騎兵的天下,明朝的騎兵有多少?精銳又有多少?」他的聲音裡帶著幾分憤怒和質疑。
「蒙古雖然衰落了,但對付明朝的騎兵還是綽綽有餘的!」他的聲音里充滿了自信和不屑。
「今天你說什麼我都不出兵!」他的聲音堅定有力,透露出不容置疑的決心。
多鐸氣得直指濟爾哈朗:「你說話注意點!」他的聲音里充滿了憤怒和不滿。
「彼此尊重!」濟爾哈朗也毫不退讓,他的聲音裡帶著幾分冷冽和威嚴。
兩人眼看就要動手了,這時小皇帝福臨突然開口:「各位叔叔別吵了,聽聽范先生的意見吧。」他的聲音清脆悅耳,仿佛一股清泉湧入這緊張的氛圍之中。他的眼神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仿佛已經看透了這世間的紛爭與糾葛。
在眾人緊盯之下,范文程緩緩起身,他那沉穩的身影在燭光下顯得格外堅定。他鄭重其事地行禮,眼神中透露出一種不容置疑的堅決,沉穩地說:「陛下,各位大人,請稍安勿躁,聽我一言。」
豪格,這位身形魁梧的親王,猛地一拍桌子,不耐煩地喊道:「別廢話了,快講重點,本王沒空聽你囉嗦!」他的臉上寫滿了不耐煩,仿佛時間對他來說比黃金還要珍貴。
范文程強忍著心中的不滿,他深知這位親王的脾氣,但還是選擇繼續闡述自己的觀點:「想當年太祖皇帝努爾哈赤初起兵時,便定下了聯合蒙古對抗明朝的策略。太宗皇太極繼位後,也一直沿用這一策略,使得我大清得以在夾縫中生存壯大。」
他的話語中帶著一種歷史的厚重感,仿佛將眾人帶回了那個風起雲湧的時代,「現在明朝想要圖謀草原,我們大清如果坐視不管,怎麼向天下人交代?蒙古如果歸順了明朝,失去援助還算小事,就怕明朝得到好馬,訓練出精銳騎兵,到時候我大清可就大難臨頭了!」
范文程的聲音在空曠的大殿中迴蕩,每一個字都像是敲打在眾人的心上。他頓了頓,繼續說道:「所以,我的意思是,我們不僅要幫助蒙古,而且要全力以赴!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我大清的安危。」
范文程的話音剛落,眾人面面相覷,一臉驚訝。他們沒有想到,范文程竟然會提出如此大膽的建議。
豪格瞪大眼睛,怒視著范文程,仿佛要將他看穿一般:「范文程,你莫非是在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就算給了明朝好馬又能怎樣?關寧軍不是明朝的精銳嗎?還不是被我們八旗軍給打敗了。如果真像你說的那樣,我們怎麼會失去遼東?」
多鐸也附和道:「范文程,你別太過分了,別給敵人長志氣,滅了我們自己的威風!」他的臉上寫滿了不屑,仿佛范文程的建議是對他的一種侮辱。
眾人一個個趾高氣揚,不屑一顧。他們無法接受范文程的建議,認為這是對大清的一種背叛。
然而,范文程卻微微點頭,臉上沒有任何表情。他深知,要改變這些人的觀念,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崇德六年,也就是林小風十四年,松錦之戰後,明朝在關外的地盤幾乎全失,只剩下寧遠一座孤城。到了順治元年,也就是林小風十七年,吳三桂又放棄了寧遠,歸順了山海關。從崇德六年到順治元年,整整三年時間,如果關寧軍真的那麼不堪一擊,我們八旗軍又怎麼會三年都沒能攻下寧遠呢?」
范文程的話如同一記響亮的耳光,打得眾人啞口無言。他們無法反駁這個事實,心中不禁湧起一股不安的情緒。如果明朝軍隊真的那麼弱,那麼八旗軍也不過如此。
「好!」攝政王代善眼中閃過一絲狠厲,他打破了沉默,「我支持范先生的意見,各位大人有什麼看法,儘管說出來,最後請聖上裁決。」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威嚴。
濟爾哈朗第一個表示贊同,他深知范文程的智謀,也明白這個建議的重要性。其他人也不再猶豫,紛紛表示願意援助蒙古。
小皇帝福臨沒有表態,只是捂著肚子說:「朕肚子有點不舒服,各位大人稍等片刻,朕去去就來。」說完,他便匆匆離開了崇政殿,直奔鳳凰樓一樓大廳。
此時,鳳凰樓一樓大廳內,布木布泰(孝莊)和哲哲已經等候多時。她們的臉上寫滿了焦急與期待,仿佛在等待著一個決定命運的時刻。
「母后,」福臨一進門就說,「已經議定了,大家都願意援助蒙古。」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疲憊,但更多的是堅定。
布木布泰點了點頭,她的眼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范文程果然有遠見。他知道,只有援助蒙古,才能確保我大清的安危。」
福臨不解地問:「母后,那接下來怎麼辦?」他的心中充滿了疑惑,不知道該如何應對這個複雜的局面。
「你回去後,可以答應他們,讓鄭親王濟爾哈朗主持商議。」布木布泰囑咐道。她的聲音中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威嚴,仿佛一切都在她的掌控之中。
福臨點了點頭,轉身就要走。然而,就在這時,布木布泰卻沉思片刻後,抬頭對哲哲說:「姑姑,時機到了。」
哲哲一臉愕然:「什麼時機?」她的心中充滿了疑惑,不知道布木布泰所說的「時機」是指什麼。
「是復多爾袞之位的時機。」布木布泰堅定地說。她的眼中閃爍著一種決絕的光芒,仿佛已經做好了所有的準備。
「你……」哲哲驚訝得說不出話來。她沒有想到,布木布泰竟然會在這個時候提出復多爾袞之位的建議。
「姑姑聽我說,」布木布泰深吸一口氣,仿佛要將所有的勇氣都凝聚在這一刻,「多爾袞失勢後去了朝鮮籌備軍需,這期間濟爾哈朗和代善共同執政。但濟爾哈朗並不能服眾,也沒有什麼建樹;代善則仗著權勢胡作非為,蔑視法度,輕視君王,還與濟爾哈朗爭權奪利。這樣下去,大清可就危險了。」
她的聲音中帶著一種焦慮與擔憂,仿佛已經看到了大清未來的危機。
哲哲嘆了口氣:「多爾袞入關失敗後退回關外,現在朝堂上已難有他的立足之地,你怎麼能復他的位呢?」她的聲音中帶著一絲無奈與憂慮。
「我也沒有好辦法,」布木布泰搖了搖頭,「但范文程有計策。」她的眼中閃爍著一種期待的光芒,仿佛將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范文程的身上。
「什麼計策?」哲哲疑惑地問。她想要了解更多的細節,以便做出更準確的判斷。
「我也不知道,」布木布泰再次搖頭,「這是范文程的計策,他說濟爾哈朗會按照他的計劃行事。」她的聲音中帶著一種神秘感,仿佛這個計策是上天賜予的禮物。
哲哲皺起眉頭擔憂地說:「你不會被范文程給騙了吧?」她的心中充滿了疑慮與不安。
「我也不知道,」布木布泰嘆了口氣,「但姑且相信他一次吧。」她的聲音中帶著一種無奈與堅定,仿佛已經做出了最後的決定。
「不行!」哲哲一臉憂慮,「我們應該親自去看看情況,免得中了他們的計。」她的聲音中帶著一種焦慮與擔憂。
「好。」布木布泰整理了一下衣裳,迅速趕往崇政殿後門。她的身影在夜色中顯得格外堅定與決絕。
此時,崇政殿內一片寂靜無聲。只有燭光在搖曳著,仿佛在為這個即將做出重要決定的時刻增添一抹神秘感。
濟爾哈朗再次開口問道:「既然已經議定援助蒙古,那麼糧草問題誰來負責?」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種威嚴與不容置疑。
「兵法有云: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次出征誰來負責運輸糧草?」他的話語中帶著一種歷史的厚重感與對現實的深刻洞察。
眾人聞言都低下了頭,默不作聲。他們知道,運輸糧草這份差事既辛苦又沒有功勞可言,而且還充滿危險。打勝仗了算不得你的功勞,打敗仗了卻要第一個承擔責任。更何況天災人禍難以預料,誰也不想攬這個燙手山芋。
所以,當濟爾哈朗一問起這個問題時,大家都選擇了沉默。他們不願意承擔這份吃力不討好的差事,更不願意在這個關鍵時刻站出來承擔責任。
濟爾哈朗用眼角的餘光瞟了代善一眼,說:「禮親王代善的正紅旗兵力強盛,何不由他們來負責押運糧草呢?」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種挑釁與試探。
代善一聽,立刻瞪大了眼睛,怒視著濟爾哈朗說:「我看鄭親王(濟爾哈朗)的鑲藍旗也不弱啊!」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種憤怒與不甘,仿佛被濟爾哈朗的話語觸動了心中的痛處。
濟爾哈朗又把目光轉向了多鐸,想要看看他的反應。然而,多鐸卻不等他開口就站了起來,說:「這個差事誰都可以干,唯獨我不能幹!」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種理直氣壯與不容置疑。
「為什麼?」眾人好奇地問。他們想要了解多鐸為何會如此堅決地拒絕這個差事。
「上次入關時鑲白旗立下大功,按功勞來算,這個運輸糧草的差事根本輪不到我!」多鐸理直氣壯地說。他的臉上寫滿了驕傲與自豪,仿佛上次的入關之戰是他一生中最輝煌的戰績。
於是,眾人又開始為運輸糧草的事情爭執不休起來。他們各執一詞,互不相讓,仿佛這個差事是一個燙手的山芋,誰也不願意接手。
代善的正紅旗、濟爾哈朗的鑲藍旗首先被排除在外,他們不願意承擔這份吃力不討好的差事。多鐸的鑲白旗兼正白旗則以功勞高為由自動請纓免除這項任務,他們認為自己已經為朝廷立下了足夠的功勞,不應該再承擔這份額外的責任。
豪格的正藍旗與羅洛渾的鑲紅旗則抱團取暖,也被剔除出局。他們認為自己不應該成為這個差事的犧牲品,更不願意在這個關鍵時刻站出來承擔責任。
而福臨作為正黃、鑲黃兩旗之主,自然更不可能親自去運輸糧草了。他的身份與地位讓他無法承擔這份低微的差事,更不願意讓自己的旗幟沾染上這份不吉利的任務。
一時間,議事陷入了僵局。誰也不願意承擔
看到大伙兒都不願接這押運糧草的燙手山芋,多鐸突然開口了,他的聲音在寂靜的大殿中顯得格外清晰:「各位,我這兒有個人選。」
濟爾哈朗眯起眼睛,好奇地問:「豫親王不妨說來聽聽。」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期待,仿佛希望多鐸能給出一個驚喜的答案。
眾人的目光齊刷刷地投向多鐸,只見他一臉認真地說:「我推薦睿親王多爾袞來當這個押糧使!」
這話一出,大殿內的氣氛頓時變得凝重起來。大伙兒都愣住了,隨後反應各不相同。代善第一個跳出來反對,他的聲音中帶著明顯的怒意:「不行,絕對不行!」
「多爾袞本就有罪在身,我們已經寬恕他讓他去朝鮮籌備軍需了,怎麼還能再給他實職呢?」代善的語氣中帶著強烈的不滿和擔憂。
「而且,我不信任多爾袞。他帶兵只會壞事,糧草一旦出了問題,咱們八旗遠征可就全完了。」代善的話音剛落,濟爾哈朗立刻表態:「禮親王說得對啊,我也同意。」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狡黠,仿佛已經看穿了多鐸的計謀。
「我也是。」羅洛渾緊跟其後,他是代善的孫子,自然站隊自家爺爺。他的聲音雖然不大,但卻充滿了堅定。
一眨眼功夫,三旗的主事人都明確表態反對了。議政嘛,就得少數服從多數。多鐸雖然手上有兩旗的支持,但還差一票才能打破僵局。
此時的多鐸,面容堅毅,眼神中透露出一種不屈的光芒。他把目光轉向了豪格,希望他能成為那關鍵的一票。豪格正猶豫不決呢,他的眼神在眾人之間遊走,似乎在尋找一個合適的答案。
其實私下裡,多鐸已經跟他透露過多爾袞要復出的事。按常理,豪格應該會拒絕,畢竟他和多爾袞以前爭皇位爭得水火不容。但多鐸給豪格出了個主意:渾水摸魚。他說多爾袞一回來,代善和濟爾哈朗肯定會忙著爭權奪利,互相打壓,這樣一來,豪格和正藍旗就有機會趁亂崛起了。
「你就不怕多爾袞回來搶你的位置?」豪格半開玩笑地問,但他的眼神中卻透露出一種認真。
「他要能搶去就搶去吧,我自認不如,甘願認輸!」多鐸笑著回答,他的笑容中帶著一種灑脫和自信。
想起多鐸的話,豪格再看了看濟爾哈朗和代善,心裡有了主意。他轉頭對小皇帝福臨說:「皇上,既然大家都不願意接這差事,何不給睿親王一個贖罪的機會呢?畢竟他也是咱們大清的親王啊。」
豪格這話一出,整個大殿都震動了。尤其是代善和濟爾哈朗,他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以前爭皇位的時候,豪格和多爾袞可是勢不兩立的,怎麼現在突然幫起多爾袞來了?
「皇上不可啊!」濟爾哈朗急忙勸阻,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焦急,「再用多爾袞,恐怕會寒了將士們和家眷們的心啊。」
「是啊皇上,多爾袞入關那次失敗得多慘啊,咱們八旗可不能再經受這樣的打擊了。請皇上三思啊!」代善也跟著附和,他的語氣中帶著明顯的擔憂和不滿。
小福臨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他的眼神在眾人之間遊走,似乎在尋找一個合適的答案。這時候,索尼站了出來,他的聲音堅定而有力:「我有個問題想問問兩位王爺。」
「請講。」濟爾哈朗和代善同時回答,他們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好奇和期待。
索尼深吸一口氣說:「現在咱們已經決定出兵蒙古了,當務之急就是籌集糧草和選定押糧官。如果兩位王爺能推薦出合適的人選那當然最好不過;但如果兩位既不願意自己擔這個責任又阻止別人擔的話,那是不是在為難皇上呢?」
索尼的話音剛落,濟爾哈朗和代善頓時啞口無言。他們互相看了看,雖然心裡不甘心,但也只能點頭同意了。畢竟,誰也不想接這個燙手山芋啊!
經過一番商議之後,多爾袞復出押運糧草的事情就這麼定了下來。「立即召回睿親王多爾袞從朝鮮返回盛京主持押運糧草之事;其餘各部迅速集結,準備隨時出兵草原。」隨著一道道軍令的下達,整個遼東都忙碌了起來。
多爾袞在朝鮮聽到這個消息後,簡直是欣喜若狂。他本以為自己要在那裡沉寂個好幾年呢,沒想到這麼快就有機會復出了。於是,他立刻徵召了萬人大軍,攜帶著充足的兵馬糧草,返回了盛京。
就在他進城的那一天,草原上又傳來了緊急戰報:明軍已經出兵了!而且勢頭很猛,先鋒部隊兩千人竟然擊敗了察哈爾部的三千騎兵!這個消息像一股寒風,瞬間吹遍了大殿的每一個角落。
「察哈爾部三千騎兵都被擊敗了?」多鐸首先皺起了眉頭,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種難以置信的光芒,「明軍這次派來的將領是誰?」
「是流賊降將賀錦,他帶著流賊的精銳部隊,戰鬥力非常強。」鰲拜回答道,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凝重。
「咱們得小心應對啊。」代善的臉色也變得凝重起來,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種深深的擔憂。
「沒錯,得謹慎行事!」濟爾哈朗也附和道,他的語氣中帶著一種無奈和憂慮。
此時的大殿內,氣氛凝重得仿佛能滴出水來。每一個人都緊皺著眉頭,眼神中透露出一種深深的憂慮和不安。他們知道,這場戰爭對於大清來說,意義非凡。一旦失敗,後果將不堪設想。
就在這時候,范文程站了出來。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種堅定和自信,仿佛已經看到了勝利的曙光:「我們應該迅速出兵西進,襲擊明軍的側翼,打他們個措手不及!兵法有雲,兵貴神速!明軍還不知道我們已經參戰了,這個時候出兵,正好可以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如果運氣好的話,咱們還能殲滅明軍的幾支精銳部隊呢!」鰲拜聽得眼睛都亮了,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種興奮和期待。
范文程點了點頭,繼續說道:「我打算分兵四路進行作戰。第一路裝扮成蒙古的老弱病殘,引誘明軍深入;第二路繞道明軍後方,切斷他們的退路;這樣前後夾擊,明軍就必敗無疑了。」
「我們還可以反覆使用這種戰術,逐步殲滅明軍的大部分兵力。」范文程的語氣中帶著一種自信和堅定,仿佛已經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第三路則前往山海關外製造聲勢,牽制住關寧鐵騎,不讓他們支援草原戰場。」范文程的話語中透露出一種深思熟慮的智慧和策略。
「最後一路則埋伏在草原上,等待明軍主力到來,與之進行決戰。在草原上,咱們是騎兵的天堂,明軍的騎兵根本不是咱們的對手!」范文程的話音剛落,大殿內頓時響起了一片贊同的聲音。
每一個人都被范文程的計策所打動,他們知道,這場戰爭對於大清來說意義非凡。只有全力以赴,才能取得勝利。於是,他們紛紛表示願意出兵,為大清的榮耀而戰!
明末清初那會兒,蒙古這廣袤的地界兒按照位置被分成了三塊:漠南、漠北和漠西。漠南,宛如一塊翠綠的寶玉鑲嵌在北方,它便是如今的內蒙古;漠北,則是一片更為遼闊的天地,包括了外蒙古再往北去的無垠之地;而漠西,那片遙遠而神秘的地方,大概就是新疆和哈薩克斯坦的廣袤疆域了。
在這漠南蒙古之中,部落猶如繁星點點,多得數不清。大部落便有二十四個之多,每一個都擁有著自己的驕傲和榮耀。然而,在這眾多的部落之中,最厲害的五個部落,從西往東數,便是鄂爾多斯、西土默特、察哈爾、科爾沁、東土默特。這五個部落,一個比一個牛,每一個都擁有著強大的實力和深厚的底蘊。
漠北之地,喀爾喀部猶如一頭雄獅,傲視著這片廣袤的草原;而漠西之地,衛拉特部則是那裡的霸主,他們擁有著強大的軍事力量和豐富的資源。
元朝的輝煌已經逝去,草原上的各部落便開始了無休止的爭鬥。你打我,我打你,有時候還會聯起手來對付明朝。然而,隨著黃金家族的最後一位大佬林丹汗的消逝,草原上的風雲變幻又掀起了新的篇章。
林丹汗的兒子額哲,一個明智而果斷的年輕人,將傳國玉璽獻給了皇太極,以此表明了自己的歸順之意。而皇太極也慷慨地封他為滿清的察哈爾親王,這一舉動,無疑是在向草原上的各部落宣告著滿清的威嚴和實力。
然而,對於黃金家族來說,他們在草原上的統治已經走到了盡頭。想統一蒙古的夢也破滅了,額哲沒有兒子,繼承察哈爾部的是他弟弟阿布鼐。
大同北邊五百里的地方,是一片遼闊的草原。這裡,阿布鼐正坐在帳篷中,看著濟爾哈朗寫來的信。他的眼神深邃而複雜,仿佛在思考著什麼重要的決定。旁邊坐著一個女子,她的長相併不出眾,但眉宇間卻透露出一股堅韌和果斷。她名叫愛新覺羅馬喀塔,實際上是皇太極的二閨女,也是阿布鼐的媳婦。
皇太極為了拉攏蒙古,將馬喀塔嫁給了額哲。然而,額哲一死,按照蒙古的風俗,馬喀塔又嫁給了阿布鼐。這對於馬喀塔來說,無疑是一種命運的捉弄。但她卻坦然接受了這一切,因為她知道,她身上背負著的是滿清和蒙古之間的聯姻重任。
阿布鼐對馬喀塔笑著,但他的笑容中卻透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恨意。雖然表面上他對滿清人挺恭敬,但內心裡卻早已充滿了不滿和憤怒。他時刻銘記著父親林丹汗的仇恨,渴望著有一天能夠報仇雪恨。
他把信推到馬喀塔面前,冷冷地說道:「盛京那邊說援兵快到了,要我們拖住明軍。還有啊,我現在還沒正式繼承察哈爾王的爵位呢,別老叫我王。」他的語氣中帶著一絲不滿和嘲諷。
馬喀塔笑著應了一聲,她的笑容中帶著一絲無奈和苦澀。她知道阿布鼐內心的痛苦和掙扎,也明白他身上的重擔和壓力。但她卻無能為力,只能默默地陪伴在他身邊。
馬喀塔又看了看信,然後抬起頭問阿布鼐:「你後悔殺了明朝的使者嗎?」她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擔憂和憂慮。
阿布鼐一臉嚴肅地回答:「不後悔!察哈爾現在歸了大清,明朝這麼做就是挑釁。我作為察哈爾王的弟弟,怎能不維護大清的威嚴?」他的語氣堅定而果斷,仿佛沒有任何事情能夠動搖他的決心。
馬喀塔點點頭,她明白阿布鼐的立場和決定。她知道他身上的責任和使命,也明白他內心的痛苦和掙扎。但她卻無能為力,只能默默地支持他、陪伴他。
夫妻倆打鬧間,馬喀塔突然問起了戰事策略。她想知道阿布鼐是如何打算應對即將到來的戰爭的。
阿布鼐笑著說他已經布好了局,打算誘敵深入,然後斷了明軍的糧道,讓他們自己亂起來。他的笑容中帶著一絲自信和狡黠,仿佛已經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馬喀塔卻勸他別小看敵人,畢竟明朝的軍隊也不是吃素的。但阿布鼐卻自信滿滿地說:「放心吧,我心裡有數。這次一定要讓明朝知道我們的厲害!」他的語氣中透露出一股強烈的自信和決心。
另一邊,在陽和衛裡頭,李性忠、劉肇基、唐勝宇、祝鳳翽等人正圍坐在一起,商量著軍事大事。他們的臉上都寫滿了嚴肅和凝重,仿佛即將到來的戰爭是一場生死攸關的較量。
祝鳳翽擔心地說:「我們的糧草不夠啊,深入敵後怕撐不住啊。」他的語氣中帶著一絲憂慮和不安。
李性忠一聽就急了,他猛地一拍桌子說:「還沒打就想著退,不像話!我們是大明的將士,怎能畏懼敵人?」他的聲音響亮而堅定,仿佛要給所有人打氣。
祝鳳翽趕緊解釋道:「我不是想退兵,我是擔心糧食不夠啊。一旦深入敵後,補給線就會被拉長,到時候糧食不夠吃怎麼辦啊?」他的語氣中帶著一絲無奈和焦急。
劉肇基笑著安慰他說:「打仗嘛,靠的就是戰利品補給。不過騎兵帶的糧食有限,勝敗都難說。更何況戰馬食量大,根本沒法持久作戰。所以啊,我們得想個辦法解決這個問題。」他的笑容中帶著一絲從容和自信,仿佛已經想到了解決的辦法。
祝鳳翽又問起蒙古人西征的辦法,想從中找到一些啟示和借鑑。劉肇基便仔細分析了蒙古人西征的困難和挑戰,以及他們是如何克服這些困難取得勝利的。聽完劉肇基的分析後,大家都沉默了。他們知道即將到來的戰爭將是一場艱難的較量,但他們也明白自己身上的責任和使命。他們是大明的將士,必須為了國家的榮譽和利益而奮鬥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