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變計東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313章 變計東進

  二十二日,岑丹初率虎賁鎮抵達岑溪。廣西梧州府岑溪縣與廣東羅定州相鄰,同處雲開大山山脈,多崇山峻岭,行旅艱難。

  岑溪地處雲開大山深處,卻四通八達,向北可至廣西梧州,向東可至廣東羅定州,向西可至廣西鬱林州,向南可至廣東高州,沿途皆為山間小道,崎嶇難行。

  赤軍從梧州到達岑溪縣,向東、向西、向南皆可,各有利弊。

  向東至羅定州,可以儘快與敵軍交戰。羅定州是個盆地,周圍多平原,便於展開兵馬交戰。一旦奪下羅定,赤軍可北攻德慶,南下陽江,直接威脅清軍後路。但羅定遠離海岸線,靠近北線,清軍在此地屯駐大軍。赤軍向東至羅定,離後方補給線太遠,一旦久攻羅定不克,很容易陷入清軍重圍。

  向南需翻越大瓮頂、大仁山、石根山三座大山,山道最遠,但可直插高州府信宜縣,同樣可以威脅南線清軍的退路。

  向西至鬱林州,山道最短,直接進入赤軍統治區,後勤補給方便,最為保險。岑丹初原定走這條路線,經鬱林州南下,與尚可喜正面交戰。

  不料,這天下午,李元胤、李建捷兄弟聽聞虎賁鎮動向,率幾十輕騎追了上來,說有密事相告。李元胤原本據守肇慶,李建捷則協助杜永和守廣州。赤軍還師粵西後,肇慶、廣州相繼失守。二李合兵一處,守羅定州,羅定失,始投赤軍。

  「敢問琢……」李元胤話說到一半,自覺不妥,改口道:「敢問國主,可是要向西至鬱林州?」

  李元胤兄弟兵敗,殘部兵馬不到一千,已無資格參加行轅前敵會議

  「不錯。」丹初坦然說道:「韃子在南線推進太快,兵力突出,與北線難以呼應,正可槍打出頭鳥。」

  「何必捨近求遠?我據守羅定州兩月,州城裡頗有些舊部。與其西退鬱林,不如東進羅定,免得來回奔波,勞苦將士。」

  「呵呵,」丹初不以為然,脫口而出道:「我赤軍虎賁鎮最擅長的就是長途奔襲,出敵不意。」

  羅定州在李元胤兄弟手中失守,他們自然想儘快收復羅定。

  「不然,」李元胤駁道:「赤軍以往長途奔襲,為的是尋找韃子的薄弱點,直接在韃子後方撕開一道口子,仿佛殺豬放血,往往一擊致命。

  「鬱林州並非韃子後方,亦非韃子薄弱點。赤軍繞遠至鬱林州,讓韃子以逸待勞,並不明智。就算在鬱林州、廉州、雷州獲勝,韃子亦能從北線調兵增援南線,並不能從根本上改變戰局。」

  這麼一說,還真挺有道理。丹初點頭稱讚,說道:「賢弟請講下去。」

  李元胤受到鼓舞,繼續說道:「北線、南線韃子相隔數百里,中間多為崇山峻岭,只有羅定州附近多平原,可駐大軍,可屯糧草。

  「這就像個扁擔,南北兩線韃子位於扁擔的兩頭,羅定州位於中間。赤軍攻下羅定州,也就折斷了扁擔,把南北兩線韃子隔成兩半,彼此不能支援。

  「此後,赤軍再以精兵堅守羅定,北上德慶則威脅北線韃子退路,南下陽春則威脅南線韃子退路。赤軍可一舉奪取戰場主動權,從容反攻粵東。」

  岑丹初不是沒有考慮過東進羅定,只因清軍派重兵防守羅定,赤軍強攻羅定並無勝算。北線清軍很容易向羅定調派援軍,赤軍主力卻遠離前線,一時半會兒趕不到羅定。萬一赤軍攻不下羅定,清軍援軍畢至,赤軍將腹背受敵,陷入危險的境地。

  赤軍每臨大戰,習慣誘敵深入,後發制人。先放任敵軍撲進,時間一長,敵軍部署必有弱點。再瞄準敵軍弱點,以親兵協快速機動,直撲敵後,往往一擊致命。

  這一招屢試不爽。但此次粵東之戰,對手是張存仁、巴山、尚可喜、耿繼茂,皆號稱滿清名將,久經戰陣,行軍部署並未露出明顯破綻。南線清軍突出,兵力分散,實因南線地形特殊,尚可喜的部署並無明顯問題。

  虎賁鎮從鬱林州出擊,繞遠路不說,不一定能起到出奇制勝的效果。到了鬱林州,從正面與清軍交鋒,就得按部就班地打,勢必將拖延戰爭進程。

  赤軍糧草只夠堅持三個月,必須速戰速決。若按原定計劃,以赤軍現有的糧草,只能擊敗清軍,收復失地,占領廣東西部州縣,談不上收復廣州,更無力全殲清軍。

  與之相反,粵東之富庶,超出粵西十倍。清軍攻下廣州後,占領了珠江三角洲、北江流域,坐擁粵東富庶之地,可以很方便地籌集糧草。張存仁威望素著,還能從江西、福建、江南等省份調集糧餉、兵員,更能持久作戰。


  戰爭真要是演變成持久戰,也就成了消耗戰。粵西資源匱乏,真要拼消耗,赤軍並非清軍對手。

  丹初有些心動了。他習慣謀定後動,臨時改變戰略,還真有些難以決斷。

  「國主,軍令已下,若是臨時改去羅定,會不會太草率了?」虎賁鎮副鎮統曹煜說道。他老成持重,並不贊同東進羅定。

  作戰局長何肇基也反對,說道:「李爵帥既已知道虎賁鎮到了岑溪,韃子也必有耳聞,羅定方面必有防備。」

  明末時,戰爭藝術已經發展得相當成熟。每臨大戰,交戰雙方都會遠遠地派出斥候,前線幾成半透明狀態。

  岑溪離梧州、封川不遠。虎賁鎮在梧州渡江,聲勢浩大,必已被清軍偵知。

  丹初未置可否,反問李元胤:「賢弟,實不相瞞,我軍攻堅器具不多,若要強攻羅定,除非城內有內應。你有把握策反守軍嗎?」

  李元胤犯難了。他在羅定州呆的時間並不長,由於長期宿衛朝廷,與東勛將士並不親密。羅定州城內外是有不少東勛降軍,但清軍防範甚緊,李元胤不見得能策反他們。

  李建捷剛過十八歲,驍勇善戰,慨然說道:「兩軍爭戰,爭到最後都是爭一口氣。韃子已經逼到了家門口,將士氣憤,士民驚恐。國主若引軍西去,恐士氣喪失,民眾失望。如馬雄、郝尚久等首鼠兩端者,亦將猶豫自計。」

  「善,」丹初頗受觸動,決定變計東進羅定。

  (本章完)

章節目錄